《昨日世界》读后感锦集

  《昨日世界》是一本由[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昨日世界》精选点评:

  ●茨维格 真 idol周边&遗物收藏狂魔,狂粉啊……以及著名戏剧演员终结者哈哈哈哈,只要一打算演他的剧就会死,此处应该出一部柯南剧场版…被五六章笑死。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的,他才算真正活过。

  ●这个译本一般

  ●是理想主义的光芒

  ●好像他要表达的我刚好能读懂 他交往的人刚好我都感兴趣 他怀念的那个欧洲是他的青年时代 是黄金时代之前的黄金时代 然而当他长大成熟 世界好像一下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流亡到世界尽头 再无路可去的时候 死也许是他内心最平静的选择 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就停留在这里吧 一切都不能更少了 没有什么可被剥夺了 记忆都在这本书里了 身边也只剩下一个人 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这个世界了

  ●这个版本的纸张太薄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B7

  ●【2019年已读13本】正文+译后记可以完整的勾勒出茨威格的一生,未经历战争前的校园和成年后广泛的交友圈这里作家的笔调是轻松愉悦的,青年时代的文艺环境应该也是他文学生涯顺利的原因之一。而后他不幸的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转而远离故土,一战逃到瑞士,并在短暂的战后和平之后又经历二战。他本人自始至终都是反对战争,他心中没有任何国籍与种族的偏见。生平没有看到二战结束,而且在晚年还在战争恐慌之后是最大的遗憾了。

  ●「在我三十二岁的这一年,我觉得一切都将顺利美满。在那个灿烂的夏季,世界美丽而富有意义,仿佛一枚成熟可口的水果,令人欣喜。我因此热爱这个世界。」

  ●茨威格的文笔动人但现在看来似乎略微有点做作,和当下对比细思恐极

  《昨日世界》读后感(一):内心自由是每个人最后的一块净土

  《昨日世界》是茨威格的自传体文学,通过茨威格的生活经历去感知那一代人—他们经历革命、暴乱、战争、饥荒;经历国家经济的崩溃;他们目睹了世界倒退一千年的道德也见证了科技智力超越几百万年的飞跃和成就。

  他经历生活剧变污糟苦难,却仍自由倨傲仰望星辰大海……

在太平盛世的昨日世界里世界属于所有人,当时所有的欧洲人都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甚至自负,艺术至上。

  《昨日世界》读后感(二):茨威格的绝命书

  是一部自传,描写一位富裕的奥地利犹太从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拥有伟大人文情怀的反战斗士的艰辛历程。

  是一部历史书,描述了20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从1913年的欣欣向荣,直到作者自杀之前,历经两次深渊。

  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

  1、欧洲对于执政者(皇帝、民主政权)的信任,从一战之前的百分百忠诚,到了一战期间的怀疑,再到二战期间的完全不信任;

  2、茨威格年轻时代与欧洲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交好,然而战争爆发以后,由于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却变得罕有支持者,只有去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寻求极少数支持者的认同;

  3、一战爆发前后欧洲社会巨大的差异;

  4、犹太人受到迫害的同时,却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5、茨威格最强朋友圈

  《昨日世界》读后感(三):08.25

  世界多小。 茨威格还未看到和平的世界便去世了,死亡时一定不再动荡。

  当今社会网络联接,想到有朝一日如果发生战争,网络肯定会被切断,那时的恐慌会更大吧。人们借助科技得到全世界,也必然要做好失去它的准备。 从此书中可对那个时代瞥上一眼,内心动摇,将自己迅速缩成渺小的一点,不慎惶恐。我说有朝一日要定居苏黎世,可能是对现在多余的担忧,然而身为一个有着被害妄想症(脑洞太大)的人,希望可以应对所有的危机。 风雨飘摇,居无定所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减弱了很多,可大凡了解一些这两场战争的人都会知道发生的事情是多么令人心痛。连在战争中歌颂和平也都不被允许的世界现在依旧存在着。 前部分所写的茨威格年轻时的故事相较尔后内容几乎是全然的快乐了。人们的经历大多活在自己心里,能够勾画着写出来真是很好的,我们能从中得到除了一个人外的世界消息,就如同尝了一口罐中的蜜般甜了。 内容五颗星,但这个版本纸透,阅读体验不大好。

  《昨日世界》读后感(四):命该遇到的时代

  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才买来读。

  茨维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十分丰富、他的精神家园欧洲,那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而两次战争的发生也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茨维格毕生所追求的就是真正意义的自由,从他的文字中也可以感受的到。电影当中的古斯塔夫先生就是茨维格的化身,始终保持着优雅和内心的自由,倡导世界和平,接纳不同国籍的外来人的人道主义,拒绝向野蛮和残暴屈服以捍卫内心深处所守护的最高贵的品质,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世纪是人类最黑暗的一个时代,人类所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蹂躏与破坏,人类的黑暗面与原始野性都被释放出来。虽然战争的阴云已经散去,但对所有人地思想也造成了深层次的巨变。即使到21世纪,曾经人类一些最宝贵的价值观或者品质也许对现代人都一文不值了;小的国家会被大国政客们操纵着命运;即使没有战争发生,不同国籍的人们对外国人充满了怀疑与傲慢;面对幼稚的蛊惑还是会有人陷入其中并被唤起人类最黑暗的本性………

  就像书中茨维格所引用的一部犹太典籍中所说的意思一样,同样来自是来自于造物主的人类,何必要因为敌人的覆灭而兴高采烈?

  “世界如此荒诞,我们没必要去附和它”

  《昨日世界》读后感(五):一个时代的落幕

  后记/杂感

  书的扉页处写着莎翁的这句话——“我们命该遇到这个时代。”

  正如他自己所言,茨威格的一生经历过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于衰亡,他生于犹太富商之家,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青年时期结识罗曼罗兰、施特劳斯、弗洛伊德等伟大的艺术家,可以说,若无后来世界的两次巨变,茨威格的人生轨迹将大不相同。

  一战爆发前夕,整个欧洲上下席卷着对于战争的盲目狂热,敏锐的茨威格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被迫离开了喜爱的收藏品和艺术,在不断的流亡中不得不学会舍弃的艺术。印象极深的是他对于战争的刻画,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战争即是一场资本家之间的赌局,狂热的信者们赌上了一切,也输掉了一切,动荡时代下的人们无法寻得安身立命之所,他们不过是政客与野心家用来谋取利益的筹码,那打上爱国主义烙印的号召如此虚假,唯一真实的是战争带来的灾难,通货膨胀、失业、法西斯主义……缔造和平只是一种假象,人性最原始的一面在这场灾难中暴露出来,精致体面的伪装被卸下,丑恶、贪婪,争夺,为了生存,兽性得到释放。

  总有一句话说,我们生于伟大时代,当不负此生,这也是作文里常用来喊口号的句子。然而个人只不过是这个社会下微渺的一分子,当外界产生剧变时,普通人只能任由浪潮裹挟着,不知漂向何处。所以或许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是对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所以,个人远不能与时代抗衡,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是否下一刻,那些仅仅存在于历史中的事件是否会再次上演,一个王朝统治的结束,非典十七年后的情景再现,从古至今生活的飞轮自始至终都在以自己的节奏旋转着,它不关心个人的命运,也从不停顿。

  一个时代落幕了,昨日的世界仍然活在人们记忆之中。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