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1000字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是一本由猫腻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一):庆余年书评

  作为一部通俗文学,《庆余年》无疑是成功的,当年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时就引起轰动,作者猫腻当然是非常厉害的,这是他连载的第二部作品,之前的处女作《朱雀记》就很惊艳,虽然只是猫腻的试水之作,但已经开始有了作者鲜明的风格,从《庆余年》开始,到《间客》,《将夜》,《择天记》,到现在正在连载的《大道朝天》,作者的风格几乎没怎么变过,这种风格就是让读者高兴,让读者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快感,作者通过丰富的情节和极其得当的节奏,一步步把读者带进了自己的叙事世界中。

  这种风格为很多人所诟病,猫腻书中的主人公都有相当强悍的背景,无论是庆余年里的范闲,还是间客中的许乐,将夜里的宁缺,择天记里的陈长生,这些主角身后都有着强大的实力,但主角一开始却是懵懂无知,但每当主角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有后面的人来帮他,在这个帮的过程中,前奏处理的相当巧妙,作者总是让主角处于极度难堪的境地,或者一直把主角往地下打压,打压到最底层,几乎让人觉得这个人相当可怜了,对他对立面的那些反面角色痛恨不已,此时,突然间,主角身后的强大助力就出现了或者是之前已经通过某种方式把这种助力给了主角。这时候,主角喜欢用一种示弱的方式,首先让对方得意,猖狂,然后不声不响地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小说中常说的“扮猪吃虎”,“装逼”,猫腻的作品受到指责或者说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就是“装逼”太过,作者非常喜欢让主角反弹,先按住主角,然后让他蓄势蓄力猛地弹起,在这个弹起的过程中,带给了读者极大的愉悦感。

  猫腻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伏笔特别多,而且设置巧妙,让人意想不到,比如《庆余年》这部作品,里面最大的悬念是庆帝居然是大宗师,隐藏的那么深,最开始谁也想不到,庆帝亲手设下了一系列计谋,设计了大东山之战,把北齐的苦荷大师和东夷的四顾剑一起消灭,这个局布了十几年,几乎把所有人都骗了,把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光是思考这个计谋,作者就下了多少工夫,需要修改多少次大纲,猫腻说在写作之前要写大纲,然后写细纲,然后反复的修改,完全修改妥当之后才下笔正式开始写。他对每一个伏笔的设计早就是胸有成竹了,在这种大悬念和小悬念的交叉嵌套之下,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往下看,加上作者对故事的节奏掌握精准,每次都是引动了读者心里最隐秘的感情,让读者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作品中,仿佛自己带上了主角的悲欢喜乐,随着主角的受欺压然后反击,从而自己也得到一种莫名的快感。

  通俗小说写到猫腻这种程度,也是相当成功了,很多阅读严肃文学的读者看不起这种作品,但是严肃文学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读的,这种通俗小说的存在让更多人在闲暇之余有了精神上的愉悦,不可否认,从思想性上来说,《庆余年》这样的作品当然不能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或者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等作品相提并论,但是我们想一想,很多传世的名作特别是传奇故事比如《贝奥武夫》、《罗兰之歌》,还有爱伦坡的小说,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性吗?但同样不影响他们的伟大,金庸的作品那么受人欢迎,同样是通俗小说,为什么《庆余年》这样的网络小说就会受一些人的鄙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小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而已,没有必要加上其他的累赘比如思想性或者深刻性或者非要表达一点什么,小说就是故事而已,讲好故事,很多人喜欢看,不就是小说最大的成功吗?

  《庆余年》最大的问题是文笔有点粗糙,为追求更新速度,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没有那么讲究,一切只是为了情节的推进,对人物的心理没什么深入的挖掘,追求的只是流畅而已,有时免不了陷入陈词滥调的俗套中,但是这部作品的特点不在于语言,而是宏大的世界观设定,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奇妙好看的故事情节,这些都是不能掩盖的缺点,是这部作品能得以光芒四射的闪光点。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二):一部比电视剧还要精彩的武侠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电视剧《庆余年》正在荧幕热播之际,推出了猫腻老师的同名原著小说。精彩的故事,火爆的口碑,加上有老戏骨陈道明、吴刚的加持,以及张若筠、郭麒麟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倾情出演,更加让我对这部小说原著充满了期待。当我第一时间读到人文社的《庆余年》原著时,内心是充满了欣喜和激动的,精美的封面,丰富的同名剧照明信片,彩印的文字内容,加上从开始至结尾都很紧张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

  在我看来,电视剧将小原著小说的主要故事用视觉和表演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地视听满足。不过在我看来,原著小说要比电视剧更加精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故事的架构方面。原著小说要比电视剧呈现的历史框架和格局要大得多。这里也不能说点事就呈现不出这种大格局来,而是受视觉艺术和拍摄艺术的限制,电视剧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出最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场景来,就不可避免地要省去许多大背景、大格局的画面来(实际上,这也是电视艺术很难真正达到的),而去呈现符合人物现场、故事需要的视觉画面来。相比而言,我们可以从原著小说的语言里,感受到穿越的时空变换,感受到明暗交错的势力交锋和权谋争夺,还有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对范闲身世之谜的交代,小说的叙述永远让人有想象的空间,而电视剧则稍显单薄。我觉得,这是读原著最明显的感受。

  再次是文化的多元性方面。读过原著小说,才知道猫腻老师的学养之深厚和文学功底广博。因为范慎作为一个从现代时空穿越到庆国的主角范闲,既有现代人的思维和现代文明所给予他的常识、能力,还有他成为庆国户部尚书范建的私生子,从小享受到了特别的待遇:既有文学的修习,还有武学的修习,更有各路高手交给他的特殊技能,都成为他集合当世大才独一无二的人设。我们都喜爱英雄,都喜欢像范闲一样既有自己本色、又能一次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主角。在小说里,猫腻老师将自己研习《红楼梦》等经典小说以及唐诗宋词的积养,信手拈来的融入到小说的对话和清洁之中,甚至是不是还可以看到现当代诗人的作品,这些不同时代的诗词作品都为了营造出小说多元多样的文化氛围,可以说这样的多元化文化表现手法,既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也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为小说打上了多元化的底色。相比较而言,电视剧的表现上要稍微欠缺一些。

  其三是略带作者个人喜好的写作习惯。比如,猫腻老师为小说中许多人物取的姓名都很有特色,如范若若、陈萍萍、司理理、战豆豆等名字就很有点现代化的风格,实际上古人是较少用这样的名字的。再比如,作者笔名取叫猫腻,本就有调侃玩味的意思。由此可见,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写作习惯和风格,也让这部小说多了许多的趣味。而在电视上,则不容易产生有如在读小说里这些名字的时候会心一笑的感觉。

  不过,电视毕竟作为一种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其受众要比小说多很多,而且电视的热度由观众评判,反过来也会推动更多的观众去阅读原著小说。比如,我首先是因为这部电视的精彩,才促使我特别想要去阅读原著。我想,和我一样由“观众”变为“读者”的人肯定不少。并且我也相信,《庆余年》后续的故事也会继续跟拍,电影也极有可能拍摄,相关的文创产品和周边也会随之衍生而出。希望,“庆余年”引发新一轮经济热潮。

  最后,以《庆余年》为代表的武侠小说的火热,再次证明了我们的文学走向和读者需求是非常契合的,我们需要这样优秀的原创文学,而且是越多越好。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三):命运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读《庆余年》

《庆余年》猫腻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命运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

  ——读《庆余年》

  禹茜茜

  在大型电视连续剧《庆余年》热播之际,品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同名小说的前两卷《远来是客》和《人在京都》。《庆余年》的网络连载小说版本长达370万字,是著名通俗小说作家猫腻的封神之作。

  猫腻的代表作有《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朱雀记》等。其作品文风细腻,结构大气,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曾获得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奖、起点金键盘奖年度作品奖等多种奖项。

  猫腻是一位现象级的作家。他的作品特点是让读者出其不意,小说的构架如一盘妙棋,谋局布篇功力非凡。故事跌宕起伏,悬念重重,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是一部富有东方古典气韵,又融合了宫斗、武侠、科幻多元素的长篇佳作。有人说猫腻的作品有金庸先生的风范,而他说:我和金庸差了十万八千里,说我超过他绝对不可能。

  《庆余年》的故事以范闲的成长为明线,以他出世后就离世的母亲叶轻眉为暗线,通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写他们在庆国几十年的血雨腥风、跌宕起伏、九死一生的故事。

  最初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一部历史架空穿越小说,但又从中发现了惊喜,原来它是一部以科幻世界为大背景的小说:时空是人类文明因核爆重又倒退到农耕的冷兵器时代,人们对此前的高度文明已经一无所知,而主角范闲和他的母亲叶轻眉都是核爆前人类文明的幸存者,叶轻眉还给儿子范闲留了一支现代化狙击枪。

  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邵燕君跟踪研究网络文学多年,和猫腻亦是好友,曾问他更新网络小说的节奏是什么。猫腻说:我是一口气写下来,写到不能再写才停下来,至少是每天六、七千字,有时候不止。在出版之前把370万字精修了200多万字,会特别注意词句的修辞、表达等。

  小说的楔子讲述的是罹患“重症肌无力”无父无母的名为范慎的好男人,在他濒临死亡时,一股神秘的力量让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重生到一个可爱的婴儿身体里。原著有这样的描写:

  “范慎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双手,震惊无语,这绝对不是自己的手!那如此白嫩,而且小巧,明显是婴儿的手!”

  范闲是户部尚书范建的私生子,自小远离京都范家大院,生活在澹州,跟随奶奶长大,他修炼了绝世神功,俊美少年时,已然崭露头角,才华过人,他看似云淡风轻,心中却风雷激荡,历经家族恩怨、江湖纷争、庙堂权谋的百般磨炼。

  他的母亲是一个天脉者,在庆国东征西伐陷入财政危机的时候,是她一手撑住了摇摇欲坠的朝政,更是庆国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之人,是庆国掌管财政内库的和最有权的监察院的创立者。何为天脉者呢?书中这样写道:

  “天脉者,就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血脉。在这个世界上的传说中,每隔数百年,便会有一位上天遗留在人间的血脉开始苏醒。这种血脉有可能代表强大到无法抵御的战力。

  ……

  不知什么原因,范慎死去之后,灵魂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投生到一个婴儿的身体里,而且这个婴儿的父亲或者母亲便是神秘莫测的天脉者。”

  于是,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范闲继承了母亲诸多神秘莫测的力量,比如他总是能化险为夷、有贵人相助,主人公有很多“金手指”。当朝皇帝庆帝、鉴查院院长陈萍萍都暗中帮助他,使得一个看似平凡的人物背景强大而足智多谋。但母亲生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到这个世界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被封存的世界,打开机关,就会走近隐藏着的可怕力量。去还是不去,由你决定。

  “范闲微微眯眼,透着烙印着母亲气息的玻璃窗,看着天上的乌云,觉得庆国的一切就像一道有趣的脑筋急转弯,而自己似乎一直行走在无限接近真相的道路上。”

  范闲不是自己在寻找真相,而是命运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直在推着他走。这部热血激情,气势磅礴的封神奇作,也在带领着我们,走向内心深处潜藏的未知世界。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四):严肃文学要人想,通俗文学要人爽

  在电视剧《庆余年》热播之际,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近版同名小说的前两卷《远来是客》和《人在京都》,想把所感所想写下来。

书影

  为了使自己写下的东西能够更客观,我“剧透”了一番,原来这部网络小说竟然有350万字,抵得上3部《红楼梦》的体量,前两卷才不过全篇的五分之一,我的阅读只能算是开了个头。不过还好,网络小说的最大优点就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没有理解障碍,观感极佳,挑逗肾上腺素,令读者爽到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读完一百万字。所以,以五分之一的阅读来衡量评论整部小说,对于读者倒并非是无力胜任的。

  我的感想将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一个是叙事,另一个是主题。先说叙事,小说是线性叙事,以主角经历为纲,何年何地见某人经某事,一目了然,叙事流畅,绝不给读者造障碍,当然,也不会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就是要人读得畅快,阅读门槛极低。不过光门槛低也不行,作者很会利用悬疑吸引读者,主角母亲和神庙是作品开头即抛出的两大悬疑,随着故事展开,像洋葱似的层层剥开。拨开每一层,读者都会得到新的信息,但又离最后的真相仍相距甚远,把传统评书“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伎俩用的滑熟但又拿捏得恰到好处,既逗引读者跟进,又不挑战读者耐心,不惹读者生厌。比如主角母亲叶轻眉在前两卷里,从主角视角层层铺展,仅知母亲遇害、知道她姓名、知道她做的事情(缔造商业帝国、组建监察院)、知道她受众人爱戴、通过遗物猜测她可能也是现代人等等,主角引领读者知道的越来越多,但她与何人生下主角又因何原因被何人害死仍旧云山雾罩,读者一路有所得也有所盼,只好乖乖继续读下去。

  再说主题,这是一部历史架空小说,本以为是穿越,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科幻:这个时空是人类文明因核爆重又倒退到农耕的冷兵器时代,人们对此前的高度文明已经一无所知,而主角范闲和他的母亲叶轻眉都是核爆前人类文明的幸存者,作者甚至让叶轻眉给儿子范闲留了一支狙击枪。但科幻也好、穿越也罢,都是架空的手段,真正的主题则是武侠、权谋、言情、推理杂糅的一锅“大杂烩”,不要众口难调,要的是征服众口,看得出,作者对各类主题的把握有充足的阅读做基础。

  《红楼梦》是主角范闲的一大法宝,是情节推进的重要道具,也是创作来源之一。比如小说在架空尤其是朝廷衙门和官职的设计上,就对红楼梦借鉴良多,“林若甫出身贫寒,并非高门大族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从苏州评事做起, 旋即调入京中任詹事府主簿,又调至南衙十二卫司阶,再入老都察院任掌印给事中,又入翰林院学士,在上次新政之中, 调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为吏部侍郎、尚书,一直升到如今的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大人”。林若甫宦途历经的府衙院司都颇有红楼梦的味道。还有一回写到范府田庄在过年时过府报账,和红楼梦中黑山庄的乌庄头给贾府交割佃租和呈送贡物的情节何其相似,只是范府好歹没像贾府那样嫌弃租贡单薄,“真真叫别过年了。”

  书中人物名字也暗藏玄机,除去范若若、司理理、陈萍萍、战豆豆、海棠朵朵这样的ABB式现代意味的名字外,大都值得琢磨。范闲范建这样的谐音是一类,更多则是有指向的,比如太子叫李承乾,与唐太宗被废掉的太子同名,靖王叫李治,与唐太宗九子后来的高宗皇帝同名,再加上庆帝得位前庆国两位亲王被谋杀,直接影射玄武门之变。第二卷中为长公主主理刺杀范闲的幕僚叫吴伯安,而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九王夺嫡》中也有一个八爷党的幕僚任伯安,从人设到名字都非常相似。

随书附赠电视剧人物照片

  小说人设也有借鉴迹象,林若甫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从名字到奸相人设明显相关,更有意思的是,庆帝暴露前天下有三大宗师,与黄易小说《大唐双龙传》里的三大宗师若合符节:庆国流云散手叶流云对中原散手八扑宁道奇、东夷四顾剑对高丽弈剑大师傅采林、北齐国师苦荷对突厥国师武尊毕玄,显而易见,这是《庆余年》对《大唐双龙传》的致敬。此外,为武林高手排名是武侠小说的一大噱头,乒器谱、琅琊榜为人熟知,黄易《边荒传说》曾以内外九品高手榜区分流品,《庆余年》也以九品排列高手,这种做法可追溯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仅据以上不完整的阅读和不完全的举例,我们就能在《庆余年》中看到《红楼梦》《雍正王朝》《大唐双龙传》等书的影子,而这些书都是在某一主题或架空或权谋或武侠或推理或言情下令人印象深刻且历经时间检验的作品,作者的创作,可谓其来有自,好就好在他把这些东西融为一炉烩作一鼎了。

  就像音乐唱法分为美声和通俗一样,文学也有通俗和严肃之分,毫无疑问,《庆余年》这样的爽文属于通俗文学,严肃文学要人想,通俗文学要人爽,我们很难以严肃文学思想深刻令人思索的标准来求全责备《庆余年》,但也绝对没有必要为其寻找文学史定位和文学史意义,它要的就是读者爽,它也做到了,仅此而已。读书,本来有时就是为了消遣的。西方的推理,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都是通俗文学,日本的推理和历史架空小说也是通俗文学,我们的武侠、鸳鸯蝴蝶派更是通俗文学,曲高和寡,用在美声和通俗唱法上好像特别适合,其实用在严肃与通俗文学上也不逊色,通俗的一定是流行的。

扉页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五):读《庆余年》:“狂言绮语”即文章

  经数千万的网民点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庆余年》剧火啦!火得铺天盖地!火得一塌糊涂!把网络小说推到了历史的最高潮!

  得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独具慧眼,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同步出版发行《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和第二卷《人在京都》,我才有缘亲睹猫腻先生这部封神之作。快哉!快哉!

  《庆余年》这部网络小说,人物繁多、性格特征迥异;情结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出其不意:有《红楼梦》式的儿女情长,有金庸笔下高手云集的武林江湖打斗,有二月河笔下皇家后院子嗣的权谋倾轧,有诸侯各国纷争风起云涌《三国演义》之笔调,更是把中华历朝历代的诗词翻炒了个热火朝天,将《诗经》、李白、杜甫、辛弃疾、孟浩然、白居易、曹操、李清照、苏轼、毛泽东………历史上各朝代的大文豪、大名人的诗词、原话搬入其中,统归在书中主人公范闲一人之才华,这种乾坤大挪移的武林绝技让人目瞪口呆。更甚者是把历史人物的名字直接拿来用之,改都懒得改。例如书中太子叫“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当时就是唐太子太保)、靖王叫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等等。这不仅是一部架空历史穿越小说,更像是一部要“架空”中华上下几千年文化之大说。

  当我大快朵颐,又反刍细嚼《庆余年》这书后,我彻底被这种创作架构颠覆了我以往对常规通俗文学创作的理解:拿来各家所长,听任想象驰聘,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随心所欲的架空历史、撺构诗词歌赋。看似紊乱无章、没有黏合性的这些构思和回锅材料,却被奇思妙想的猫腻搭建成了一座奇光异彩、独具匠心的“特型建筑物”,不可不让人叹为观止!也应了在《庆余年》第二册的第一章“大劈棺与小手段”中的一个景:正宗七品高手,又得到四大宗师之一叶流云真传的叶灵儿同范闲比武,却败给了在武功方面还没有崭露头角的范闲。比试过后,叶灵儿问范闲:“你用的什么招数?”范闲的回答是:“只是些小手段,登不得大雅之堂。”精彩的是书中文字对“小手段”的解构,原文字如下:

  “这些手段是五竹教授他的杀人技,费介教授他的识人术,再加上牛栏街时初次运用的心得,杂合而成的一套技法。范闲将这取名为“小手段”,确实名如其实。后来范闲的“小手段”也在京都出了名,成了某种能够上武道必修书的名目,这可是此时的范闲无法想到的。不然他一定会取个“澹州折梅手”“司南六阳掌”之类风花雪月的名字。

  不过今天的“小手段”总算是胜了大劈棺。”

  读完这段文字后,我更加深入的探视到猫腻创作的精髓:拿各家最精彩、最亮眼的料,往这硕大无朋的锅里使劲放,各种食材、调料都有。这种大杂烩的炮制,一不小心就会熬成一锅猪食。但在猫腻的一收一放的匠心编织下,造成了文学的更大张力,让小说编故事的自由的创作空间更广、语境变化更大、故事情节更曲折无常。这也可能是猫腻的网络小说可以吸引众多网友的实质吧!这也是他立足于网络小说山巅的本钱。

  《庆余年》写的是一个罹患“重症肌无力”无父无母、无用的叫范慎的好男人,在他死后,不知什么原因,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重生到一个婴儿的身体里。这个婴儿长大后,在这个世界里叫范闲。故事以范闲的成长为明线,以他出世后就死了的母亲叶轻眉(同范慎一个世界穿越到范闲这个世界的穿越者)为暗线,通过这一明一暗的两条线,写他们在庆国几十年的血雨腥风、跌宕起伏、九死一生的故事。

  故事一开场,简短的几段文字,就把在那个世界悲苦的、无助的、唯诺的苦逼青年范慎直接过渡到了自带天脉者血统的叫范闲的这个世界。刚通过穿越获得重生来到这个世界,还是婴儿的范闲,就浸润在弥漫着神秘味、厮杀味、血腥味的追杀途中………伏击的高手、深不可测的瞎子少年、黑骑、跛子、………一个接一个的悬又玄的谜抛掷出来,让还没有在前世转换角色的“范慎”方寸大乱,坠入懵逼。读书之人更是惊悚不定。接谜定神后,只能一页一页去书中抽丝剥茧………

  “范慎“重生到的这个新世界,是一个叫庆国的诸侯国。从此,他的名字也不再是范慎,而是范闲。虽然摆脱了“重症肌无力”病,但他在这个世界的成长也照常不容易。虽然不再愁吃、愁穿,起居饮食还有贴身丫鬟伺候。但,出身并不光彩。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户部尚书范建的私生子,入不了家族家谱,自然低人一等。从小就远离京都范家大院,生活在庆国东面的一个靠海的澹州港,跟随奶奶长大。看来私生子在任何世界、任何朝代都不受待见,这是恒定的法则。

  如果范闲只是庆国的一个司南伯的私生子,问题就简单多了。可以衣食无忧的安然舒适过一辈子。但,他的母亲是一个天脉者,是庆国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之人,是庆国掌管财政内库的和最有权的监察院的创立者。说范建是他的亲父也是疑点重重:保护他、教授他武功的都是庆国一等一的高手,直接归皇帝管辖、调配。一个司南伯的私生子有这么大的权势吗?这一环扣一环的迷雾都指向范闲的背后还有更强大的背景!

  在《庆余年》这部小说中,作者搜罗来的历史剧、宫廷剧、武打剧、言情剧所需要的各路人物及情节如何安妥、衔接才是此书的最大看点。有跟《红楼梦》中一样的慈眉善眼的祖母、林妹妹、薛宝钗、袭人式的人物;有宫廷剧中心狠手辣的太后、皇后,学富五车的贵妃,香妃式的外族女才人,结党营私的皇子党和太子党;有喜欢权利的变态的太平公主式的长公主人物;有金庸小说中武艺高超,性格、外观迥异的各路武林高手………。总之,读者好奇的、喜欢的、讨厌的各类人物、情节都有。浩繁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千丝万缕、交错纵横的盘丝般情节都要安排得相得益彰、不扭捏做作,这就需要“拿来主义”是极高的拼盘高手。恕我孤陋寡闻,目今,还只看到猫腻先生才具备这道行。

  话说看文章要先了解文章的作者,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创作思想。我这次是颠倒了顺序,先读完书后,才匆忙查阅了猫腻的个人简介:曾就读于四川大学,但没有毕业就离校了。我觉得只需要了解这么多就足够了。回顾一下《庆余年》的故事内容及书写手法就不足为怪了。一个特性独立、离经叛道、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所写的文章就该出其不意,就该离奇、怪诞、不经。只有读者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写的,不敢拿来用的。

  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文学就是自由”。小说即是虚构游戏,理应有更活力、更趣味、更变化、更延展的空间。

  回头看上面的文字,我已剧透太多。想要预知范闲和他妈,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各路大神的命运,还是自己买书去看吧。

  《庆余年·第一卷:远来是客》读后感(六):网络文学给我的极大惊艳 略谈猫腻长篇小说《庆余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庆余年》

  在我十几年上千本的阅读经历中,极少涉及通俗文学(仅有的一点点是金庸),更是从未读过网络文学,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庆余年》前两卷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就有朋友给我推荐过这部作品,且被这位朋友奉为神作。我一直隐隐约约记得《庆余年》这个名字,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契机让我打破内心的偏见翻开这样一部网络文学。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出版机构,能够打破成见,给读者带来更多优秀作品。

  在等待快递的几天,我终于在微信读书软件将这部作品加入书架,拿到纸质版的时候基本已经读完了第一卷,极是惊艳。再看修订本1-2卷,删去了一些臃肿之处,语言也有少数改进,读来更加舒畅。只可惜暂时只出了两卷,余下的部分只能又读电子版了。

  数百万字的作品,结构虽不似那些经过数年构思的严肃文学布局精巧,没有太多小说结构艺术的创新,但伏笔深埋,语言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些每天催更凑字数的网文那般随意,可读性极佳。

  首先来说说让我感到惊喜的几个地方吧。

  第一个让我感觉到惊喜的是这部作品的包罗万象,或许这正是架空的通俗文学的长处,不受各种禁锢,融合多种元素,集言情、武侠、宫斗、穿越、悬疑……于一身,巧妙地运用各种类型小说的叙述手法,各取其长。写情处,范闲与林婉儿一见钟情,几处感情描写很是动人,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隐约的初恋的感觉;悬疑处,从范闲的身世,到叶轻眉的生平,陈平品与庆帝等人的行为动机,都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吸引读者一探究竟;各种伏笔,也是若明若暗吊足了读者胃口。

  第二是这样一部架空的玄幻小说,道尽了数千年历史中的庙堂权谋与江湖纷争,这一点颇有苏童《我的帝王生涯》之妙,只是苏童用一个不存在的朝代不存在的帝王浓缩了封建王朝所有导致王朝覆灭的可能性,而猫腻用一个架空的时空展现了庙堂之上的权谋斗争,与庙堂之外的江湖风云。权臣与公主的私通勾结,诸位皇子之间的大位之争,直属于帝王的间谍机构,以及四大宗师衍生出的各方势力的交错抗争,皇权对江湖剑客的政治收买、利用与忌惮等等,庙堂权谋与江湖纷争相互交织,让读者对人心、人性都有了更深层次挖掘的可能。

  第三是小说给我的思考,他让我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太多的人低估了生命的价值与可贵,不明白余年的可庆,因为他们不曾死过。这是生命的悖论,不经历死的绝望便很难真正明白生的可贵,可一旦经历了死亡,便再也不会有余年可庆。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会出现死过一回之后再面对人生的情景,才能真正理解“活着,就要好好的活下去”这句话崩天裂海的分量,正是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存在让我们虽不经历死而后生,却可以借此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第四,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不忘初心的理想主义,是对“人”的尊重,在纷乱的俗世,太多的人低头走路,为了生计眉头苦干,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走这一趟,忘了当初的理想。而每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俗世之中依然保持美好希冀的理想主义者,无论在世人的眼里,他是否成功,我都对他们怀着巨大的敬意。小说的主人公范闲以及小说灵魂人物叶轻眉,正是这种尊重“人”的理想主义者。叶轻眉写在鉴察院门前石碑上的那段话,我读了好多遍:

我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成为不羁之民。 受到他人虐待时有不屈服之心,受到灾恶侵袭时有不受挫折之心; 若有不正之事时,不恐惧修正之心;不向豺虎献媚…… 我希望庆国的国民,每一位都能成为王;都能成为统治被称为『自己』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的王。

  ——原著小说中鉴察院碑文,出自《十二国记》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不因高贵容忍,不因贫穷剥夺,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破魍魉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庆国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礼义,守仁心,不以钱财论成败,不因权势而屈从,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难时坚心志,无人处常自省。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束缚,凡生于世,都能有活着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亦有幸福的权利。愿终有一日,人人生而平等,再无贵贱之分,守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心所愿。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龙。

  ——改编同名电视剧中鉴察院碑文

  当然,能够一口气读下去一部数百万字的作品,其人物的塑造自然也不会差,简单说说几位主要人物:

  1、范闲。他看似小说的主角,其实只是一个见证者。他身世离奇复杂,死而复生的现代记忆在架空宇宙的文化里发生剧烈碰撞,理想中也相信自己的母亲叶轻眉建立鉴察院时的理想,人人生而平等,不畏强权,不惧灾厄,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但他也很现实,所有命运给予的优势都用到极致,前世记忆中的数千年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以及皇皇红楼,少年随五竹习得的一流武学,随费介学得的绝世毒学,入得京都,更是得各方势力护持,管天下钱财的户部侍郎、永远在黑暗中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特务机构首领陈萍萍、甚至庆国至高无上的王,都费尽心机护着这个少年,借此,他博得诗神之名,继承特务机构鉴察院,接管皇家经济命脉内库,迎娶异国皇帝与庆国郡主……红颜美人,惊天权柄,他就是要让死而复生的生命绚烂到极致,“活着,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2、叶轻眉,典型的现代理想主义女性,美丽洒脱。虽小说一开始她就已经死去,但其精神一直萦绕,左右着每一个人物,影响着每一个人物,指引着每一个人物。她“来过,看过,玩过,当过首富,杀过亲王,拔过老皇帝的胡子,借着这个世界的阳光灿烂过,就差一统天下了,偏生老娘不屑。”她倡导人权,祛魅皇权,写在鉴察院门口石碑上的文字如惊雷一般震撼人性。

  3、庆帝,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角色,因为他高高在上,自古以来帝王皆自称“寡人”,其实他早已不是人,只是一个权利的符号,是“功名大业”的终极象征。他有着大宗师级别的武功,更是心思缜密老谋深算,但命运让他成于小叶子,成于那个神秘的姑娘,也败于小叶子,败于她带来的枪,最终正如二皇子所言“鳏!寡!孤!独!”

  4、陈萍萍,他是黑暗之后的黑暗,是权谋之后的权谋,是最纯洁的心最善良的情最坚强的意志,他用二十年绝对的黑暗攫取内心最深处的光明。“孤帆一叶澹州天,只在相携师友间。社稷岂独一姓重,乾坤谁怜万民悬?冲天黑骑三千里,孤苑白首二十年。莫道秋至残躯老,笑看英雄不等闲。”

  其他一些人物,如王启年、五竹、范若若、战豆豆、李弘成等,塑造都较为成功,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