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3%的公众号文章是垃圾

  为什么给出的数据是95.73%(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我花20分钟统计了下,我长期关注着156个公众号,阅读过约1300篇公号文章。接着花半秒瞎掰出这个数。▼毕竟稍稍回望公号生涯。能让我读完说一声牛逼的文章,超不过10篇,其余的文章也尽是瞎掰。千篇一律,干涩套路,主流价值,才是绝大多数公众号的模样。能点进这篇文章里的你,相信也看过不少公号文。而你读公众号时,是经常“我佩服作者”,还是每天“我赞同作者”?绝大多数读公号的人,他们并不是所谓读者,他们是文字市场的消费者。手机屏幕上映出的公号文章,和菜市场的萝卜白菜,本质上没啥区别。只是逛菜市场我们拿钱包,逛公号市场我们拿投票器,赞or踩。看到中意的,评论区甩一句“作者三观太正啦!!”,大力摁下“赞”转发到朋友圈,赞同的赞,而非赞赏的赞。至于“踩”,则是“作者傻逼”。写这段倒不是,为了谴责读公号的人。毕竟自公号诞生的那一天,以转发键为桥梁,文章阅读与社交平台相结合。一切已经命中注定。写作者负责提供观点,阅读者负责表达自我。▼接下来,只是日复一日重复同一个场景。热点新闻发生——热点是自媒体的命,报道媒体迅速爆炸。公众号写手们,火速观测舆情,挑选出赞同覆盖面最大的观点或切入角度。面无表情地写出,或愤慨万分,或悲痛不已,或沉郁顿挫的文字。再以最快的速度推送出去。同一个热点,打开十篇文章,九篇观点一模一样,另外一篇是抄的。毕竟,大家都想得到尽可能多的“赞”,自然,都会采用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角度。加上热点爆发后,短促的写文时间,哪来得及创新优质角度。就这样,所有热点文像一个妈生的,这个妈的名字叫网友。而公众号再发展,机智的写手们,发现了性价比更高的码字方法。情绪。确定大众情绪方向,加大措辞程度,料足够猛,火就足够旺。连观点和内容都省了,却往往有不错的阅读量。坦白说,我也写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文章。阅读量数据都很棒,但写完之后,我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厌弃。因为当你写的东西,已经常见到烂大街,而且除了烂什么也留不下时。作为一个骄傲的家伙,你很难不自我厌弃。在写这种文章时,我不像一个作者,而像一个工人。跟踪热点,挑选观点,组装案例,装点金句。而常读这种文章的读者,又会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大部分公众号阅读就像手淫,进行时情绪飞扬,结束后空虚无物,只剩一片狼藉。今天的公众号生态,就这么被塑造。写手们生产,用户们消费,而不是写作与阅读。像是刻在自媒体的DNA里,一切都在背道而驰。阅读者们违背阅读的初衷,反复赞同着自己。写作者们违背写作的初衷,反复表达着别人。▼阅读的价值,在于两个脑子无声的交流。一个个文字汇入识海,脑子里波涛汹涌,拥有更多的力量。而不在于,在自己的正确中重复正确,除了按转发,就只会吃瓜。而写作,也不该用产品思维。像投喂消费者一样,用更重口的调料,更迎合的笔触,去挑逗更多情绪。着笔于有价值的话题,写些有意思的新东西。才不辜负,当初在喜欢的文学杂志上,看到的那一句熠着星光的“我手写我心”。这篇《95.72%的公众号文章是垃圾》。是我用公号推送的第一百条消息(包括文章、文字、图片等等)。我以前也写过不少垃圾。但时间过去,少年成长,想以后少写点。垃圾化,或许是自媒体的宿命,但不会是少年的宿命。(本文又名《公众号使用指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