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商店》经典观后感集

  《独角兽商店》是一部由布丽·拉尔森执导,布丽·拉尔森 / 塞缪尔·杰克逊 / 琼·库萨克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角兽商店》观后感(一):梦想vs现实

  在成长中,梦想与现实永远是一对矛盾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审美,即使这些在别人眼里是荒唐的。但都不重要,因为质疑和不认可不是用来伤害自己的武器,坚信自己的那片心灵花园,用爱浇灌它,你一定会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独角兽。

  Unicorn will love you forever.

  《独角兽商店》观后感(二):May the ones you chase be the ones that guides

  就写写私人真情实感。

  就因为简简单单是一部能够related to的电影。

  不是说什么中规中矩搞温情炖nm给炖的鸡汤。也不讨论电影火候略显青涩这不够那差点,本身人也没冲着成熟精炼去,一直定位就是奇异色调而不大众的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

  而是有类似经历的人自然懂得生命里曾经或者期待有一只独角兽的metaphor存在。所以也没觉得这部电影谁都要懂都得爱不释手,只要给那些相信和需要独角兽的男女孩们就行了。

  最珍贵的是什么,不是Kit从小到大存在于想象中的那只独角兽陪伴了她走过多少的日子。

  独角兽也不是能够简简单单就被得到,一定要是通过了选择考察的人才能拥有抚养它的权利。而在于当独角兽和商店的人真正出现在她生命中时,她因此发生了改变。

  有关“believe”之类的主题自然让我想起The Polar Express。你相信的,你才能看到。

考试时画的画是unicorn唯一在墙壁上涂满彩色的学生

  一开始的镜头语言已经说的很明白这是个独特风格不走常规的女孩。所有人的画只有她是涂满了墙壁的unicorn。衣服也是彩虹

  《独角兽商店》观后感(三):布丽·拉尔森的少女心事

  微博先发了,来豆瓣发现字数超了,所以只好换成长评,也改动了一些地方。从完成度等方面来看,这并不是一部足够优秀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真诚,无论是Kit 对独角兽的执念还是寻找自己和坚持自我,满满少年气和童心,这种品质实在是太难得

  电影里Kit 的烦恼完全就是本少女的成长心事,“希望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穿一样的商务服装”,“被别人爱”,希望自己像别人一样“有工作,喜欢吃恶心的食物”,没有“总是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或者更想做其他的事”,等等等等;以及到后来的,她知道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找回自己爱的人,和自己和解把独角兽让给另一位更需要她的女士 这也是为什么我爱成长,成长让我们接受自己是谁,让我们确定自己是被爱的,让我们去做更好的自己,让我们明白“Nothing good last forever” 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最重要的是,试问哪个像我们这样敏感,暴躁,缺乏安全感,常常自我怀疑,感觉不到被爱的女孩儿,不想要一只will love you forever also full of love and magic 的独角兽或者麒麟这种传说中的生物呢

  《独角兽商店》观后感(四):住在我心里的小孩,这是送你的一封情书

  又到了开脑洞时间:如果有机会得到一样你最想要的东西,你会要什么?找到喜欢的工作?累积更多的财富?还是拥有锦鲤体质?

  最近玛妮看了一部画风可爱的电影,女主角最想要的竟然是一只独角兽!不不不,玛妮说的不是乔欣,而是“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

  这一次,拉尔森不再是《房间》里坚强伟大的母亲、《金刚:骷髅岛》里灰头土脸的战地记者,也不是漫威宇宙中硬核的“最强女英雄”,而是变身一位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彩虹少女。

  这部她自导自演的新片叫做——《独角兽商店》。

  独角兽领养指南

  布丽·拉尔森在片中扮演女主角Kit,一位异想天开的画家。在艺术学校的一项“自画像”考核,当别人都循规蹈矩地完成画作时,Kit却用颜料和亮片涂绘了一幅独角兽,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老师们不能接受的,所以Kit被退学了。回到家的Kit由此开始了“颓丧宅”的生活,拒绝出门、瘫在沙发上看电视。

  她觉得父母给她介绍朋友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认为父母因自己的失败感到丢脸……

  直到Kit看到电视里的一则招聘广告,她决定开始新的生活,收起自己五彩斑斓的画作、脱下蓬蓬裙换上职业套装,开始了作为“商务女性”的办公室生涯。

  故事的神转折来自于一个神秘商店的邀请函,在这里Kit可以得到她最想要的东西——一只独角兽。

  不过,领养独角兽是有条件的。

  第一步: 为独角兽建造合适的家园

  商店销售人员给Kit的第一个文件上写道:

  ▍你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家园,为了确保此魔法生物的安全和快乐,让独角兽宜居。

  给独角兽建房子这件事,重新点亮了Kit的生活。她在买木材时认识了在商店打工的维祖,两人一起看油管教学视频、一起开车去买干草、一起动手建房子,成为了可以交心的朋友,彼此也产生了好感。

  第二步: 养育独角兽

  为了满足这一条件,Kit在工作上愈加努力,她向老板加里提出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希望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员工,老板也许诺了Kit让她和吸尘器客户见面。

  为了吸尘器的提案,Kit没日没夜地画图纸、想方案,最终她以一场疯狂的presentation展现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她五彩斑斓的创意与会议室里西装革履的客户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意外地,Kit的尝试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第三步: 用爱包围独角兽

  养育独角兽的终极考验就是爱的共鸣。“你内心的恨意,对它而言就是匕首”、“你的生命中有足够的爱为独角兽付出吗?”、“你的独角兽能在快乐的家庭里生活并且有成熟的支持机制吗?”

  文件上的一系列问题让Kit开始思考自己的家庭关系,她开始主动与父母参加户外家庭活动,尝试与父母和解。

  给童年的一封情书

  《独角兽商店》被外媒称作是“给每个人内心小孩的一封情书”,如果你也恰好是个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那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

  在Netflix的制作特辑中,布丽·拉尔森说,她小时候也有臆想出来的朋友——三只穿着衣服的老鼠。

  后来它们去哪儿了?她把答案放在了《独角兽商店》中。在影片的结尾,Kit真的等到了她的独角兽,这是全片最戳人的一幕。Kit对独角兽说:

  ▍我以前经常梦到你,我幻想有独角兽住在我的衣橱,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根本不合理。你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叫你史蒂夫,没人陪我的时候,你会陪我下棋,你以前用角来推动棋子……永远谢谢你,我现在没事了。

  看到这奇幻又美妙的一刻,玛妮和Kit一样开心和感动,独角兽是否存在?

  或许可以借用邓布利多的一句话:“当然是发生在你脑子里的事,哈利,但为什么那就意味着不是真的呢?”

  相信独角兽的女孩

  独角兽是纯净美好的正义化身,也代表了Kit纯真的梦想。

  我们听过太多的毒鸡汤,告诉你“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童话”、“童真是孩子的专利”,仿佛扮演世俗的大人才是现实的正解。

  但玛妮觉得,成长并不一定要以磨灭童真为代价。对美好、纯真的向往和想象力,对任何年龄都一样珍贵。

  童真是每个人的权利,更是一种能力,它不等于幼稚的为人处事,也不是故意拒绝成长。而是对一切事物保持善意的理解,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和创造。

  英语里有一个词叫kidult ,指的就是像Kit这样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成长并不意味着抛弃本真,而是在与世界握手言和的同时,放下焦虑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会与人沟通,也懂得爱人的自己。

  你会是那个相信独角兽的女孩吗?

  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玛妮的自我修养

  《独角兽商店》观后感(五):谁会不想要一只独角兽?

  “Every person alive has a dream. Everybody needs some magic in their lives,even if they’re all grown up.”——<Unicorn Store>

  如果身边的一个朋友突然兴冲冲地告诉你,她要有一只独角兽了,你会怎么想?

  “WTF?”

  “她疯了吧?这都什么鬼?”

  “你是不是没睡醒?”

  布丽拉尔森就扮演了这个即将拥有独角兽的女孩——凯蒂。

  不同于《房间》中吃尽苦头的母亲,更与《惊奇队长》中的强大毫不沾边,《独角兽商店》里的凯蒂只是个努力长大、步入现实世界的女孩。

  一如曾经的你我。

01

27岁,30未至

  凯蒂是个成年人了,与同龄人的不同在于她相信世界上有独角兽的存在。

  她喜欢画画,喜欢用五颜六色装点她的梦想,她将彩虹也独角兽画在一起,她相信既然彩虹是真实存在,那么独角兽也可以。

  凯蒂的父母是很温柔的存在,爱着凯蒂,也能接受她小孩子一般的幻想,除了独角兽这件事。

  他们希望凯蒂能长大,能好好上班,做成年人该做的事,而不是始终像小孩子一样玩过家家,沉迷于与自己的幻想朋友玩耍。

  凯蒂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迫于压力找了一份正当工作——文印。

  结果碰到看似亲切的老板,其实只想着如何脱光她。

  “独角兽商店”的突然造访拯救了凯蒂即将对现实的沮丧。

  “你有机会得到属于你的独角兽!”

  独角兽是凯蒂从小就想要的,于是她开始证明自己有资格养好独角兽。

  独角兽需要爱,需要充满爱的环境。

  这是销售员告诉她的。

  事实上,凯蒂证明自己有资格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

  她以为父母对她有太多要求,事实上是她太过专于自己的事,而忽略了其他。

  她的周围没人相信她的独角兽,其实她从没考虑过是否是自己太多自私而不在乎别人。

  她认为自己充满爱、充满自信,但她还没意识到自己才是缺爱的那一位。

  凯蒂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认为一切就像独角兽一样美好,她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同时也是旁人眼中“不懂事的人”,她没有做好长大,进入这个不美好世界的准备。

  她把自己的想象力放到了她的吸尘器上,只可惜她高估了公司的“趣味”,老板对她的态度也都是逢场作戏而已。

  如果不能赚钱,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不如小孩子的玩具。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即使对象是成年人,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一些奇幻。”

  凯蒂不理解,当时或者现在的我们依旧不理解。

  为什么成年人不能接受奇幻、不能接受天马行空、不能承认“扯淡”的梦想?

  也许因为成长之后就不需要这些,想要长大就必须接受自己曾经的想法被现实一个接一个打碎,那些“不理解”要么被理解,要么就把他们藏起来。

  凯蒂最后也明白了这些,所以她才会把独角兽留给了另一位需要它的女士。

  她觉得那位女士会更需要她。

  也或许是凯蒂觉得自己是时候成长了。

  “所谓的成长,是建立在失败之上的”

  “你真的是坐电梯上来的吗?”

  只可惜凯蒂永远都不会知道答案了。

02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只论电影的话,我觉得只算一般,但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加上演员我很喜欢,所以豆瓣给了4星。

  电影能让人产生共鸣,理由之一必是与现实产生共鸣。

  倘若把凯蒂放到真实世界中,或许会更惨。

  不务正业,不好好找份工作,每天只想什么有的没的独角兽。

  不好好工作,居然想耍小心思勾搭老板。

  做个提案汇报搞得跟儿戏一样,这样的员工要你干嘛?

  最后一条倒是跟电影很贴合……如果一个产品不挣钱,那公司为什么要花时间和金钱去做?

  如果没有利益可得,那对于公司没有任何意义。

  “公司不是学校,不是让你来学习的。”

  这话是我之前面试的一家公司负责人说的,作为对我的上一句“我可以学”的回应。话糙理不糙,社会中就是这样。

  公司可以认可你的学习态度,但不太可能接受给你钱还教你东西,如果你是应届生,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

  对对错错重要吗?

  重要!

  可是在成年人的利弊面前,对与错只能算弟弟靠边站。

截图来自《后会无期》

  最近一直在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快看完了。推荐大家看,正好看看一个海峡的距离,让我们的电视剧水准相差了有多少。

  到剧里中期有这么个情节:

  得知哥哥被处决后,妹妹李大芝借病回家,乔安发现李大芝的真实身份后,便团队跟着李大芝进行拍摄。

  当自己与父母上了电视后,大芝气愤找来跟乔安对峙。

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什么是对错呢?新闻的底线是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她哥哥是凶手呢?

  作为媒体人,让公众知道事实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乔安才会第一时间找团队去跟拍。这是对的。

  但未经当事人同意就拍摄并放送出去,对于大芝他们来说这就是坏。

  我们可以认为乔安在这件事中是有自己的情绪在里面,毕竟自己是受害者家属,但是这样也就使得自己也成了“杀人犯”,大芝口中的“杀人犯”。

截图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

  对与错的界线很模糊,电视剧中的绝非个例,观众都心知肚明,现实中存在的多之又多。

  成年人为了个体利益或是集体利益,可以考虑放弃很多,利益至上这话并非毫无道理。

  当彻底将利弊变成价值导向,这部分人最终能走向何处?或许是倡导996、为公司肝脑涂地的商业大佬,或许是大精力粉饰太平的一些人……

  这部分话题展开就太多了,不如再回到眼前,想想大人们的价值观与孩子的对错观相碰撞后,都发生的那些事吧。

03

从小就被告诉,这个世界不公平

  推特上有用户发了这么一条:

我很小的时候打破了一个瓷勺子,被父母劈头盖脸的骂了一整顿饭,怎么这么不小心,家长花钱给你糟蹋东西,做事为什么这么慌里慌张,布拉布拉。时隔多年有天午饭,我爸打破了一个一样的瓷勺子,我当时就非常紧张。但全家没有一个人说他“怎么这么不小心”、“糟蹋东西”。我才意识到错的不是做这事,而是我。

  如果反问家长:你不是也这样做吗?

  这时,家长就会跳起来揪着你的耳朵说:你也敢学我?

  这样的经历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甚至上一辈也会有,而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也会成为习惯。

  领居家的奶奶有一回不小心摔了个碗,爷爷立马就破口骂了,奶奶不说话。后来爷爷自己把碗摔了,下面的晚辈应和“这回你怎么摔碗了呢”,爷爷笑笑并不说话,就这么过去了这事。

  你看,都一样,没有区别。

  只是这种事情没法反过来。

  前不久有条新闻,17岁的男孩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在回家的路上被妈妈批评,跳桥丧生。

  视频里,男孩从下车到跳桥,不到5秒,十分坚决,几乎没有留给母亲反应的时间。

  意料之中,网络讨论的热点变成了对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上,能将一个17岁的孩子批评到自杀的地步,孩子的心里是得有多痛苦。

截图来自微博

  孩子究竟是什么感受,现在谁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事真挺让人难过的。

  教育方式、观念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产生变化。当父母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认知,一下子以“为你好”的由头加于孩子的想法上时,发生的冲突就大概率成了“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几乎是让很多人忽视的存在,尤其是父母这样最亲近的人之间,而这中间产生的语言暴力往往使最狠的。

  一个孩子如果被“惯坏了”,遇到事会先去对付别人,而不会伤害自己。

  在痛苦的时候首先选择伤害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是“惯坏了”的,全都是缺少爱。

截图来自《房间》

  其实孩子他们真没必要提前多少年了解你们大人的那套想法,他们需要知道的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之前看完《过春天》,我评价写“过得了春天,也难过青春”。

  青春是道门槛,过去了就半只脚踏入了成年人的世界,丢失了过去的一些自己。

来自《过春天》剧照

  虽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带着一丢丢“幻想”去过大人的生活,但似乎最后真成了“幻想”。

  倘若能有,那可真的很棒。

  如今我们反感父辈们的种种“不妥”行为时,等到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能不能就保证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复错误呢?

  似乎很难,而随着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的成家生子,甚至二胎,加上家中有意无意的“提醒”,说心中没有半丝波动都是假的。那么一丢丢丢丢吧~

  蹊跷的是,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家里的孩子,也没有人教过父母如何做好父母。他们的经验,大都是他们自己的经验而已,对错无可比较。因为没有准确模板,这一切也就成了各种模仿与自我摸索学习。

  做父母很容易,两个人激情之下就可以,但想做好好父母,想想都觉得很难。至少现在的我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一点。

  谁会不想要一只独角兽呢?

  可以陪她长大,跟她下棋,与她交流心事,带她一起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独角兽商店 (2017)6.32017 / 美国 / 喜剧 / 布丽·拉尔森 / 布丽·拉尔森 塞缪尔·杰克逊我们与恶的距离 (2019)9.52019 / 台湾 / 剧情 / 林君阳 / 贾静雯 温升豪房间 (2015)8.82015 / 爱尔兰 加拿大 英国 美国 / 剧情 家庭 / 伦尼·阿伯拉罕森 / 布丽·拉尔森 雅各布·特伦布莱过春天 (2018)7.7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 白雪 / 黄尧 孙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