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严控作业?是你的机会,也是你的陷阱

  eder Severin Kroyer,Beach of Skagen昨天,看到某地官方的“减负”方案,其中提到,“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还公布了举报电话。足以说明,这是当真的,有学校和老师敢违反,自己班上的家长不举报,难保其他学校的家长不举报。我估计,各地都会出台类似的举措。这将形成基础教育新的大气氛,无论喜不喜欢,都得在这新规则下玩。我估计,大多数家长是喜欢的。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很艰苦,尤其是刚开始要养成习惯,掌握方法,从0到1,家长除了有知识,还得有方法,有耐心。这也是有很多家族人才链的成因,并不一定是基因多出色,而是父母掌握了教育方法,孩子又把这方法给了自己的孩子,代代相传。也有哥哥姐姐有方法,把弟弟妹妹带得很出色。一个人成才,后面有一套方法论,孩子自己摸索出来的,1万人里有没1个?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感觉智商和小猫小狗差不多,怎么去找方法论?父母教育水平低的,不许布置作业的“减负”规定,让他们如释重负,他们相信,孩子从此可以轻松成才了。不成才,那也不是自己的责任,肯定是老师水平不够。基础教育,有两个目标:一是扫盲,以示国家尽了义务;二是甄选出人才,没有这些精英,就没有繁荣发达。第一个目标,可以100%完成,但是可能没有家长满足孩子只走到这一步,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甄选,成为精英,那么,就得在竞争中胜出,比如中考成绩好进入一流的高中,高考成绩好进入一流的大学。这种模式,是教育的本质,从科举以来,直到人类灭亡,都不会改变,智力与能力,不可能有平均主义,最好的学校,永远是少数,这相当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政府的法律厉害多了。知道这点的家长,行为模式是相似的,他们督促孩子落实每一个知识点,直到孩子有内化的动力与自律。水平高的家长,孩子有没作业,并不重要,他们自己可以布置作业。水平不高的家长,对照作业与老师的交代,耐心陪伴,也会有效果;或者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委托给专业人士。真要落实“减负”,扫荡与取缔补习班就是下一步的必然。所以,“减负”政策下,占多数的平均水准以下家长,他们就无所适从了,他们的孩子,在教育竞争中的胜率下降了。本意好的政策,结果未必就是好的。看起来残酷的现实,结果却可能是好的。如果学校多元供给,那倒好办,市场上有轻松无作业的学校,也有严格作业多的学校,家长把孩子送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学校即可。效果好,成才率高的学校自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争取到更多家长的认同。没有这种选择的情况下,教育就成了家长间的竞争,可以禁止学校布置作业,也可以取缔补习班,但不可能禁止家长辅导孩子,优秀的家长,在“减负”政策的助攻下,其优势更大了。而那些不太清楚的家长,欢迎“减负”政策时,他们的孩子,机会更少了。这也说明,人与人的竞争,终究是眼光与观念的竞争。推荐:提升小朋友作文水准的简单原则上文:经济不乐观,房产还值得投资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