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的春天有点冷

  今天下午在师范附小听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数星星的孩子》一个年轻男教师执教的。另外是一节课是《普罗米修斯》。第一节前面前面已经谈论过了。关键是对后面一节课。我感觉跟王崧舟几年前在合肥上的课,内容惊人相似。王老师上得大气磅礴,但是感觉当时也不是那么流畅。上课的老师表情与她表达的语言似乎没有办法配合,是不是因为看很多案例,自己的课堂内容没有创新而致?她的表情有时候很板板,语言却极其有激情。步调这么不一致呢?

  后来,评课环节,很多学校点到名的才扭扭捏捏地讲上几句,类似汉赋里面的劝百讽一,先把优点说一通,最后总是极其低调地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什么的。我现在学乖了,以前经常放炮,不小心砸伤了人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有时候我瞎批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在做某位专家指导的意见,人家老师根据专家的意见改了,结果,被我这样不明真相的人瞎咋胡,搞得专家没有面子嘛。

  所以,有的学校干脆课上完之后听课的人溜之大吉了。这样的环境下,谁愿意多讲呢?所以,一直吭哧吭哧找了几个勉强讲了几句,不是没有听清楚,就是漫无目标地夸上:素养深厚,基本功扎实之类……最讨厌这样的作风了。讲就讲点真的,前叫我教学做真人,自己做假人?说假话?

  很多人讲的话都可以忽略不计。曹梅老师倒是讲了几句真话,“无数的星星洒在碧玉盘里”对这个无数没有进行很好的研读。突出了数之难,也突出了小张衡兴趣之浓。而且可以结合生活给孩子谈谈无数的理解,造句吧。

  新苑小学的校长不失时机地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现场化”教育。也知道了附小的“人文化”教育。听完此语不知铜陵市的教育春天来临了,还是各搞一套,谁都可以提一套。以显示自己创新精神吗?(不得不说一声,铜陵市均衡教育闻名天下,诸君不要被新闻媒体的报道迷惑……)

  倒是佘承志说了几句大实话 。他先谈到了林清玄的一片文章,关于小草的生命,无论有没有人关注,它始终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运行,教师应该如此。

  对这两节课,他认为孩子们学得太顺利了,一帆风顺。恰是这样的问题,给我们教师一个思考:应该如何制造浪花?平稳固然没有错,但是孩子的眼镜里完全没有疑问,的确也是很不正常吧?还需他没有好意思说:这课,你们上了几遍?孩子们咱们如此顺利?

  老师熟悉了自己的程序的时候,教案没有及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