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鲁米抒情诗》的读后感10篇

  《火:鲁米抒情诗》是一本由[波斯]贾拉勒丁·鲁米著作,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鲁米抒情诗》读后感(一):我全都试过了,我就最喜欢你。

  1.我不期待忠诚。残忍是美人的天性、习惯和教养。2.在心里爱着,是一件无穷的工作。一切工作都会结束,除了爱。3.除非心爱之人的梦与我们同在,否则全部的人生都只是沉思。4.我全都试过了,我就最喜欢你。5.无私,你看见一千个赐福。自私,你看见一千个麻烦。6.灵魂之烛啊,在温柔时刻你比蜡还软。在调情时刻你比铁还硬。7.认识一个可爱的人,那就恋爱。找到一个忠诚的人,那就忠诚。8.爱情和羞耻对立。9.爱只是发生,不能学。10.每个时辰空中都传来神奇的声音,只被那些充满激情和爱的人听到。11.能与心爱之人和平共处的人,永远会有一个心爱之人。能与顾客和平共处的人,永远会有钱。12.用你的双手触摸太阳的裙子。13.走,自然就有路。14.即使天空停止移动,恋人们的世界也照样运转。即使恋人看上去孤单,他也不会孤单,因为他有一个隐秘的心爱之人。15.我快乐,因为我没有了世界的快乐。16.问问题无助于解开生命的秘密。17.如果心爱之人对你残忍,那就祝福她。18.世界像海洋,肉体像贝壳,灵魂体现珍珠之美。19.吃葡萄,别问葡萄园的事。

  《火:鲁米抒情诗》读后感(二):苏非大师鲁米的诗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

  谁是上个世纪末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不是饮誉世界的大诗人,不是诗歌史上的经典人物,而是我们陌生的古波斯诗人:鲁米。一本他的代表作的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让所有诗坛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他的读者们组织书友会、诗歌节或在互联网上建网站纪念他,有人专门为他拍摄了影片,收录了他诗歌的CD荣登排行榜前20名。有人把他的诗作在美国的复活与纪伯伦的重新被发现相提并论。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他是回教苏菲教派、倡导追求热情与狂喜是天人合一境界唯一途径的创始人之一,他被许多历史和现代文学家视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哲学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但丁和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至今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珍贵瑰宝。他的书是今天盛行的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他的诗语被谱成乐曲,风行世界。对他,中国读者的认识是空白的。鲁米逝世八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6年三月宣布,2007年为鲁米﹝Rumi﹞年。

  “鲁米”意指来自东罗马帝国,他出生在公元十三世纪的阿富汗境内,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鲁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后来他也被尊称为莫拉维,意思是大师、长老。鲁米出身书香世家,相传他的诗歌生涯源于与一位神秘派(Sufi)先驱诗人法里多丁的会面,后者送给他一本名为《阿斯拉尔书》的神秘派诗集,从此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1239年,他又结识了神秘派行脚僧沙姆士•塔勃里兹(Shamsi of Tabriz),顿时惊为知己,认为他就是神灵形象的完美化身,两人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友情,在一起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两年,鲁米因此体验到许多神秘的事物,创作出无数动人的诗篇。这段神秘的奇遇,对鲁米一生影响至巨,鲁米的思惟世界,因此彻底改观,近似宗教体验的狂喜,已经把鲁米带往另一个境界,超脱了凡世的尘俗。后来,鲁米的抒情诗集就叫做《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并且成为了苏菲派的著名领袖。

  鲁米为后人留下了两部重要的诗集。一部是被称为“巴列维语(波斯语)的古兰经”的《神圣的玛斯纳维》(Mathnawi),这部巨著共六卷,包括25700多组对句,内容异常丰富,被称为“知识的海洋”,完成这部文集用去了他晚年的12年时间。他去世的这一天成为了一个宗教节日。而《沙姆士•塔勃里兹诗歌集》则达到了古典波斯抒情诗的高峰,被誉为“冥想生活的夜莺”。鲁米的诗作充满了象征性与音乐性, 常令读者心眩神迷, 实际上其内含的哲学完全那种是神游于天地之间、参万有之造化、从平凡中见真主之大慈大悲的境界。爱情是鲁米诗作最突出的象征, 用来代表神人合一的过程与境界。鲁米的诗作以人间情爱来比拟亲近真主的苏菲神秘经验的最高阶段。鲁米的诗人天赋与神秘家的修练使其能谛听宇宙天籁, 觉察众生对真爱的期待。如同泰戈尔一样,鲁米以神秘经验为基础,演化出两万五千首以上的诗篇,这些诗或长或短,形式舆内容不拘,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吶喊,历久不衰,传诵千古。从七百多年前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鲁米的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共同真理。这个真理在中国老子的思想、印度的宗教思想中可看到,在基督宗教的世界中也能看到。鲁米的诗充满了灵性,哲理和神秘的美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读他的诗,你丝毫不会觉得是在读一个古人写的东西。这实在是很神奇的地方。鲁米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集诗人和神秘主义者于一身的鲁米,受到过诸如黑格尔、歌德、伦伯朗等人的赞誉。

  鲁米的诗文字优美,展现着深遂的智能。诚如他所言:任何你每天持之以恒在做的事情,都可以为你打开一扇通向精神深处,通向自由的门。鲁米的诗作尤其受到近代人的喜爱,在九零年代以后的西方,兴起一般人对鲁米情诗的狂热追求,这些情诗教导人对爱和人类共同的情感的接纳,让人毫不保留、矫饰地自观内在,这是这位诗人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90年代以后,这轮热潮散播到整个美国,连那些平时不曾关注诗歌的普通人都开始阅读鲁米的诗歌。在他们看来鲁米的诗歌将日常生活与对永恒世界的神圣结合起来,以亲切的方式触动人们超越外在的物欲,去发掘内在的灵性空间,他的比喻简单而含义深刻,诗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吸引了越来越多曾陷入信仰空虚状态的人,他们把鲁米称作心灵的诗人(poet of heart)。鲁米曾写过:“我们是相爱的,这就是为何我们的生命会如此的美妙”,读鲁米的作品,诚如他诗中所说的:让我们以第三只眼来看世界。

  《火:鲁米抒情诗》读后感(三):当诗写出了箴言的内涵,它比星辰更永恒更璀璨

  鲁米,完全是一个的异数。不论是在宗教领域,还是在文学界,或者说诗坛上。

  之前几乎很少读过鲁米的作品,记不清哪年了,很早买过他的另一本诗集《春天的果园》,但不喜欢那个诗行版式,太影响阅读效果了,所以至今也没有认真翻过几首。

  贾拉勒丁·鲁米这个名字,到比较熟悉,顺耳,知道他是波斯诗人,苏菲派,神秘主义这几个标签。但也容易将他与另一位中世纪波斯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的学者诗人贾米弄混,尽管两人风马牛不相及。后者被视为波斯古典诗坛上的最后一位著名诗人,被誉为“末代诗圣”,地位甚高。还有个叫内扎米的波斯古典诗人,但不怎么熟(看来波斯人名,喜欢带“米”字音;就像俄罗斯人名就多是什么“斯基”了)。此外还有个叫鲁达基的波斯诗人,被称为“波斯古典诗人之父”,地位也很高。总之光听他们诗人的名字,让外人容易弄混。

  不过,提到波斯诗人,不能不说下另一个诗人,可以稍做一下对比。个人比较了解较多的、名声更广的应该是那位诗仙般的“酒鬼诗人”——海亚姆(以前译作莪默·伽亚谟),同时他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这点让人佩服的了不得——一介高能理科生能成为流传千古的大诗人!他以一本薄薄的四行诗集《鲁拜集》(也译为《柔巴依集》)而闻名于世,有翻译成七绝体,也有翻译成白话体等等,中文版本形形色色。相比而言,海亚姆是个沉迷于世俗和感官享乐的学者型诗人,而鲁米则属于那种圣人般的宗教诗人。两人的共同点是:叛逆。他们都属于圈子中的异类,只是程度和深度不同罢了。

  这个叛逆,正如日本佛教的一休大师,一休宗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诗人。可以说,鲁米应该与一休,同属于宗教和诗坛上的异数,圣人级别的另类人物。

  另外,波斯还有哈菲兹、萨迪等人大腕级古典诗人,而他们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甚至进过语文教科书,所以知名度更平民化些。而鲁米在中国,至今恐怕也是鲜有人知,虽然他在波斯的文学史上与上面的萨迪、哈菲兹、菲尔多西并驾齐驱,并称为“诗坛四柱”。

  鲁米大约是近年来才开始渐渐普及到中国读者群的(而且范围很有限),而据说鲁米早已风靡美国、西欧各国,这点倒也让人大跌眼镜。鲁米作为神秘主义诗人,被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诗人如黑格尔、柯勒律支、歌德等人的吹捧,这倒也能理解,因为他们的职业和身份,使得他们与鲁米多少有些“共同话语”。这么一位东方神秘主义诗人,居然在遥远的西方世界如此流行,绝对是个奇迹。

  说鲁米是神秘主义诗人,是因为他首先是伊斯兰教一位苏菲派领袖。苏菲派据说是一个神秘主义宗教教派。

  这里不得不顺便提及一下苏菲派(Sufism),也算是自己复习一下。苏菲之于伊斯兰,正如禅宗之于佛教,内丹之于道教,斯多葛之于哲学。不过,苏菲向来不被承认为伊斯兰内部的主流派别。

  苏菲派以泛神论的神秘主义为特征,主张放弃物质追求,通过禁欲苦修、克己忍让和行善济人,进行自我修炼和净化,最终达成与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苏菲派教团之间相互独立,教团的首领即长老。鲁米所领导的莫拉维教团是当时有名的一个苏菲教团。作为教主长老,鲁米对宗教、神学、哲学的钻研领悟,自然极为深刻,在众人之上,这也造就了他在神秘主义写作上的深度。

  每一个人都需要语言,

  我是那个知道沉默的人的奴隶。

  ……

  重要的是在贫困的道路上孤身一人 。

  重要的是无论何时都做痛苦的同伴。

  ……

  鲁米的诗,就这本选集而言,读来简洁、凝练,善用修辞,古典式的比、兴、赋随处可见,却充满后现代式的悖论:

  我们是治疗世界的药物,

  但站在你面前,依然百病缠身。

  你有意识的头脑,

  消除了所有意识。

  ……

  我如此贴近你,使我变得遥远;

  我如此与你融合,使我变得孤单。

  ……

  与糊涂坐在一起,你就赢了;

  与意识坐在一起,死亡就来找你。

  ……

  鲁米笔下哲理性的诗句俯拾即是,犹如老子的《道德经》,犹如金光闪闪的箴言,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悟:

  把生命献给爱,很容易。

  ……

  铿锵的剑,不能确保一路平安。

  ……

  不要对来自尘土的鸟儿讲述海洋的故事。

  ……

  大多数人紧跟的方向,应该回避。

  ……

  月亮是生命的尺度,

  有时候盈,有时候亏。

  ……

  恋人们在一个呼吸之间失去两个世界。

  一个生活在13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宋朝)的古典诗人,能写出这样放在当下21世纪的今天毫不过时,毫无违和感,可见,真理是穿越任何时空而不会生锈的。这些箴言般的诗句至今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照亮着东西方现代文明人迷茫的内心。

  鲁米的诗,让我们相信永恒。

  《火:鲁米抒情诗》读后感(四):我的信仰就是爱

  我的信仰就是爱

  对我而言,鲁米像是突然出现在视线里。这位波斯大诗人虽然属于“整个人类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但一直没引起我的关注,鲁米与费尔多西、萨迪、哈菲兹齐名,有“诗坛四柱”之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诗人歌德在他们的著作中,对鲁米在哲学和文学上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鲁米使造物主、灵性、理性、人间的伦理道德得到完美的综合,把人的“精神和独一的真主合一”。我查了查藏书,是否可能有鲁米的作品。在网格本《波斯古代诗选》中,收鲁米诗九首。我倒是读过台版的一本鲁米。我也是随手翻翻而矣。

  这本《火:鲁米抒情诗》,据译者黄灿然说是伊朗导演阿巴斯花了七年时间,编选出的鲁米精选集。因为“读《沙姆斯集》是一件艰难的工作。鲁米这本书里的诗歌就像一座茂密的森林,叫人见林不见树,你必须有能力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看这部作品,敢说这首诗不合我的胃口。读这本书时,砍树似乎是必要的。”所以,这本诗集,在我“批评”的眼光看过,它甚至不像诗,像箴句格言,精短,朴素。像苏菲神秘主义,苏菲一词,指“羊毛的意思。修行者清心寡欲,弃绝物质享受,注重冥想,静坐。森林是没有可能了,阿巴斯这些诗歌删削缩减,任性得如同摘抄名人名句。这些因而异常简朴,像剪下的花枝,又像是一根根人心的拐杖,静静地躺在纸上,等待有缘人拾取。

  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木心讲课讲到波斯文学,对鲁米有评价,”其诗有现代精神,有新感觉、新观点。”可能木心读到的鲁米,正是美国诗人科尔曼,巴克斯极力推广鲁米之时。要知道,科尔曼,巴克斯所译的鲁米诗集,可以发行到五十万册。在欧美,鲁米的名字如雷贯耳,不遑他人。巴克斯的英译不是从原文翻译,也不是从外文翻译。而是借助学术权威们的英文译本,“撮要”“化解”而来,这不是用“再创作”一词可归纳的。有点像庞德译中文诗。庞德亦不懂中文,但却是所谓英文中的中文诗发明者。巴克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接近,塑造鲁米,就像他夫子自道:“不管你怎么称呼,协作翻译也罢,解释也罢,改写也罢,模仿也罢,,我希望我的作品忠实于鲁米原创冲动的精神,希望它们传达他的某种力量和香气。”这可以吗?我想想,没什么不可以。想想庞德,想想我们老前辈林纾,这或许是翻译界的旁门左道,亦可能是传统特有的一支。

  阿巴斯本身处理鲁米的诗歌,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接日常谈话和接近简朴现代语言的句子。换句话说,阿巴斯在把鲁米“世俗化”,使鲁米的诗更易普及,更易走向大众。

  美人的镜子

  你不知道要找一个礼物送给你

  是多么地困难。似乎没有一样合适。

  给金矿送金块或给海洋送水,有什么意义呢。

  我能想到的,都像把香料带去东方。

  将我的心和灵魂献给你也没用。

  因为这两样你都已经有了。

  所以我送你一面镜子。让你

  望着自己,想起我。

  黄灿然查过这首诗出处,来自鲁米的另一部巨著《玛斯纳维》,原著中有二十行。英译者将它摘译出来,却自行删减排列,变成一首优美动人的情诗。可以想见,英语界流行的鲁米,大多数鲁米诗歌,是后世的译者诗人们,灵性发动,或认为是能够体现鲁米诗歌精神的造山运动。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努力是可以归纳为一种艺术的灵魂排演,是一种负责任的修正与对囚于另一种语言之内的鲁米的解放与扩展。

  因此,在阿巴斯的眼光之下,经由一个电影导演的审美,就有了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的抉择剔除。电影是一个图像视觉的语言,而在这里,阿巴斯的选译,几乎省略了一切修饰,直指人心。他企图--展示他认为的真理,仅仅从鲁米的诗歌,砍截而来的一种认同,一种深以为然的肯定。

  因为爱,我最终来到一个

  就连爱也不知道的地方

  对恋人来说,费力是荣誉

  我绝不会拿你所施加的痛苦来换取任何救疗

  博取欢心和恋爱是我们的秘密

  爱是芳香的。

  它不能藏着、它的力量不能掩饰

  爱不适合娇惯者。

  爱适合战士。

  爱啊,你温柔、美丽地出现。

  你揪住灵魂的裙子。

  把灵魂拉向心爱之人。

  爱只是发生。

  不能学。

  这些诗句就像提炼出来的经验与感受,非常浓缩肯定,不容置疑。它们仿佛是直接被用来投放在思想的清水里,让人们运用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来使句子竖立起权威性与真实性。他那么简洁,甚至有点简陋,对于喜好锦词丽句的读者来说,这就是素面朝天,清汤寡水的单调。但我以为这是繁花落尽之后的平淡与端正。像孔子所说,为文之道,辞达而矣。无技巧,就是最高的技巧。

  我也是在译者删减,又一次进行了摘取。算是依样画葫芦。

  真主啊,给她一个残忍的恋人吧!

  一个调起情来无人能比的恋人。

  一个愤怒的恋人,流血

  深谙我们的黑夜。

  给她爱的忧伤。

  给她爱。

  给她难受。

  像祈祷,像吟颂,可见诗的创作者的心境。这种句子,像清水洗过的白石,浅浅汪在流淌的水里。很硬很结实,很直接。随时可以丢出去,因为他出自心灵与信仰。

  可鲁米写的爱情诗,并非是仅仅人类男女之间的心灵雅歌。他的情诗与爱,是与一个人有关。在鲁米三十七八岁,已是闻名遐迩的苏菲大学者时,他碰到了衣衫褴褛的托钵僧沙姆斯,据传沙姆斯暗中已观察鲁米很多年,且认为他可以成为自己继承人,才现身相见。两人一见如故,废寝忘食,须臾不离,彻夜探讨着神学。他们在彼此间找到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已经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可以称量。这种情谊引起鲁米门徒的嫉妒。1242年的某一天,两人正讨论学术之际,沙姆斯被人叫了出去。从此音讯杳无,再没有出现。鲁米思念欲狂,在外寻找两年无果,失望回到科尼亚,从此开始诗歌创作。而所有的诗集,都属名为沙姆斯。据说沙姆斯的离开,使他经常在花园里绕着柱子狂奔,因此创立了旋舞,作为一种灵修的方式。并成立了梅乌拉那教团,一直存留至今。鲁米所说的爱,远远比情爱更丰富更神秘。不可以表面的词义来臆测猜度。愿有心者,虔诚得之。

  你今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

  只是寻找并发现,

  你内心构筑起来的,

  那些抵挡爱的障碍

  2019,8,4

  ��?|�?

  《火:鲁米抒情诗》读后感(五):鲁米 | 没有爱的人生根本就不是人生

  近代重新被世界发现的诗人里,有一位来自古波斯的天才:贾拉勒丁·鲁米(Jalaluddin Rumi ,1207-1273)。

  他是“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于十九世纪始被引介到西方世界,作品英译本销量达50万册,成为新时代(New Age)的畅销书,2007年,为了纪念鲁米诞辰8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那一年定为“国际鲁米年”。

  鲁米的诗歌克服了东方和西方各民族的语言隔阂,穿过时间的重重障碍,直达当代读者的心灵。

  鲁米生活于13世纪塞尔柱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原名叫穆罕默德,贾拉勒丁则是他的称号,意思是宗教圣人。

  鲁米出身书香世家,一生主要以波斯语写作。相传他的诗歌生涯源于与一位苏菲神秘派(Sufi)先驱诗人法里多丁的会面,后者送给他一本神秘派诗集,从此将他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鲁米共有两部诗集,一部是《沙姆斯集》,收录约3300首诗,总计约六万行(不同版本篇数不同,行数各异);另一部是《玛斯纳维》,约五万行。《玛斯纳维》已有中译本(六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穆宏燕等译),但《沙姆斯集》尚未有中译。

  伊朗电影导演阿巴斯生前除了出版过三部他自己的诗集外,还编选了几部波斯诗人的诗集。这本《火》,是编选自鲁米的《沙姆斯集》。

  阿巴斯的选本既可以说是原著的精华本,也可以说是原著的浮光掠影。无论如何,总算使我们有机会略窥鲁米这部旷世杰作之一斑。

  《沙姆斯集》的书名源自沙姆斯·大不里士。在鲁米三十七八岁,本人已经是名闻遐迩的苏菲大学者的时候,他遇到了已经六十岁的苏菲方游僧沙姆斯·大不里士。据说沙姆斯已经暗中观察鲁米很多年,觉得时机成熟了,才现身相见。

  他们一见如故,形影不离,废寝忘食地交流思想。

  美国诗人W.S.默温在发表于《纽约书评》的一篇文章里说:“这段关系,无论它是什么,显然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师徒关系。沙姆斯视鲁米为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有天赋的学生,并把鲁米视为他自己精神的反映。”

  鲁米的弟子们嫉妒和担忧沙姆斯对鲁米的影响,把沙姆斯逼走。鲁米把他找回来。后来,沙姆斯再度出走,并且永远消失。据说鲁米两度去大马士革找他,都没找到。

  鲁米陷入无穷的悲伤中,并引发今天我们所知道的鲁米的两件大事:

  沙姆斯的离去激发他写大量抒情诗,并改变了他对作为一种世俗表达形式的诗歌的不屑态度,还把他这部诗集命名为《沙姆斯集》;

  沙姆斯的离去导致他经常绕着花园里的柱子狂奔,于是有了他创立的旋舞和以旋舞为特色的方游僧教团。

  阿巴斯说:“读《沙姆斯集》是一件艰难的工作。鲁米这本书里的诗歌就像一座茂密的森林,叫人见林不见树。你必须有能力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看这部作品,敢说这首诗不合我的胃口。读这本书时,砍树似乎是必要的。”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伊朗电影导演、编剧、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人,其电影被称为“诗意电影”。执导影片《樱桃的滋味》《随风而逝》《何处是我朋友家》等均获国际大奖。

  他说,他从每首诗里摘选若干句子,并力图以一种连贯的方式来审视它们。他自称花了七年时间编选这本诗集,并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希望读者读后有收获。他表示,这本诗集对平时不大读诗的人来说,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诱导”。

  古波斯诗歌,尤其是苏菲派诗歌,往往以世俗的意象尤其是恋爱关系来表达人神关系,其最终的理想境界乃是达致人神合一。

  但是,对于既不懂波斯语又不是伊斯兰教徒或苏菲派教徒的读者来说,要全面理解鲁米,达致作者与读者的完全精神共鸣或“合一”,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即便懂波斯语,例如原文读者,也很难完全领会鲁米的精神境界。所以阿巴斯才会觉得有必要“砍树”,为那些对鲁米诗歌的浩瀚森林望而生畏的读者踏出一条小径。

  ——摘选自黄灿然译后记

《火:鲁米抒情诗》 摘选

我不期待忠诚。残忍是美人的天性、习惯和宗教。我的诗像埃及面包,过了一夜就不能吃。趁新鲜吃吧,在落满尘埃之前。今天有舞蹈。舞蹈。舞蹈。有光。一线光。一线光。一线光。这爱是共同的。共同的。共同的。告别逻辑。告别。告别。爱不能再在智慧、知识、书本和纸张里找到。恋人们的路线不是日常谈话的路线。爱的树的枝叶在我们的世界之前就生长了。我们是恋人,贫穷和相爱。我们是小孩,年轻又年老。爱不适合娇惯者。爱适合战士。我死了。你在最后审判日吹起号角。你是春天的灵魂。我是柏树和百合。我讲半个故事,你讲剩下的。你是逻辑的逻辑的逻辑。我是蠢货。我画一张脸。你赋予它生命。你,灵魂的灵魂的灵魂。我,肉体。每个时辰空中都传来神奇的声音,只被那些充满激情和爱情的人听到。我的唇,欲求你的海洋。一千条河流也不能解我的渴。当你寻找宝石你就是宝石。当你渴望面包你就是面包。知道这个秘密很好:你就是你寻找的。像一团云。是哭泣的时候了。像一座山。是负重的时候了。流动!流动!我们是诗歌的海洋。我们除了爱没有任何工作。爱!在这尘土里,在这尘土里,在这洁净的农场里,我们不种植什么,除了爱和温柔。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对我们昨夜喝了什么一无所知。今天,整天,我们都耗尽了,宿醉。这个世界没有严肃的工作。无论我做什么都像用双脚跺泥巴。我的心爱的人不需要我的帮助。我不是风吹来的灰暗尘土,没有靛蓝色天空造成我的衣服生锈。我的头没有破碎,那为什么用绷带?因为我是世界的医生我用不会生病。变成尘土之后,紧接着将是得或失。暂时我变成尘土,看会发生什么事。在爱还没抵达之前就变成尘土是只有恋人们才能做到的。真主指点他们如何扯断锁链。一刻变成尘土。一刻变成水。一刻变成烈火。一刻变成烟。一刻变成心爱的人。一刻变成同伴。一刻变成经纱。一刻变成纬纱。最高的优雅如同流动的水。它朝下运动。要抵达最高的优雅我必须做尘土。我必须被浸溺。火:鲁米抒情诗9.0[波斯]贾拉勒丁·鲁米 / 2019 /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