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媒》读后感100字

  《万物皆媒》是一本由唐俊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皆媒》读后感(一):万物皆媒时代,每个人都大有可为

  这是一本由资深媒体人写的书,可以看得出作者阅历之丰富、目光之敏锐。大部分人对于5G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网速更快了”这种直观感觉,殊不知在媒体行业内部,石破天惊的变化早已显现出征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破圈,社会大众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乃至社会变革,在变革中,有人把握住了风口,顺利地飞了起来,有的人后知后觉,错过了红海,至今后悔不已。因此,这本《万物皆媒:5G时代传媒应用与发展路径》虽然很专业让人看不懂,但对于有志于在时代的浪花中搏击的人的来说,应该是一本必看的枕边书。

  以目前我们常见的直播,作者唐俊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目前主流媒体、商业媒体的一些做法,这些对于有志于进行文化创业的青年来说,极具参考价值。你喜欢抖音或者快手,看到别人狂揽粉丝、积极变现,眼馋了是吧,但你“入坑”之后到成功,还需要一段沉淀,想要确定自己的坚持值不值得,可以参考这本书。

  再以短视频为例,普通人每天刷抖音刷得乐呵,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比玩网络游戏有过之而不及,这种现场会长久吗,平台能继续这样收割韭菜吗?书中提出,短视频具有社交功能,立足垂直细分是个趋势,你对这个领域了解多少呢?这本书上会给我们很多启迪。

  以上说的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技术应用和平台应用的基础之上,2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我们可以摆脱“媒体说什么我就信什么”的传播环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并且平台主动给我们画像,直到产生“信息茧房”。

  万物更加互联的5G时代,每个人的知识都需要破圈,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领域都有入门书单。学习过传媒专业的我,真心推荐这本让你眼界大开的行业书籍。这本书带来的I内容,虽然略显专业,但是都是作者根据多年一线的所思所想写出来的,涉及传媒业态的方方面面。

  5G时代到来,对从业者来说,对社会大众来说,都是一种变革。我们每天接触的世界,其实都是媒介带来的,而媒介的变化,直接影响我们接触社会的方式。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在地铁上追剧更快了,而是万物互联更加紧密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之类的,有了更快速的网速,就有了更便捷的信息上传以及反馈机制,手机和自己身体的结合更加紧密,这对健康是不是一种威胁?

  信息传播更快了,智能算法更先进了,本来你就处于被画像的“信息茧房”中,今后传输的速度更快了,推荐以及链接的速度也更快了,从“平面交互”进化到“沉浸交互”,你沉迷于网络的时间更长了,这种现象如何破?

  5G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何去何从,你的理性和不理性的情绪如何安放,我想,读完《万物皆媒:5G时代传媒应用与发展路径》,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至少,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事情!

  《万物皆媒》读后感(二):万物皆媒:5G时代,对媒体发展有何种影响?

  5G时代的开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地生活和工作,一场全面地,与众不同地地信息革命正在悄然开启。与此同时,5G技术地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他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传媒业图鉴。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提到5G这个词汇还是十分陌生的,但缺已经实打实的享受到了5G带来的便利。就比如很多人已经开始用了5G的手机,一些高精尖的领域已经感受到了高速率带来的便捷。

  所以,在5G的情境之下,我们不得不考虑,媒体未来发展的前景究竟在哪里,在未来变革的路途中媒体还会面临一个怎么样的挑战。而这一切都将在《万物皆媒:5G时代传媒应用与发展路径》里有所体现。 首先,5G时代带来的最大的一个影响力就是从消费互联网转换成船业互联网。当下,无论是衣食住行每一点都离不开互联网。但在5G业态下我们能看到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无论是媒体传播的效率和呈现分辨度都将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将不仅仅热衷于直播间,或许未来的无人化酒店就更加普及,人力成本和制造成本也将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5G时代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视频行业将出现一个崭新的业态。最直观的来说疫情期间我们都出不了门,短视频成为了人们日常消遣的一个娱乐出口,所以短视频内容的上传速度就至关重要,而5G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是超高清视频,更进一步升级了内容消费体验,让用户拥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5G技术保障的不仅是实时,移动,高清的内容传输,内容创作者创作更加便捷,而后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能够最直接保障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到与未升级之前完全不同的观看消费体验。 最后就是交互视频成为最大的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沉浸式视频,由于5G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满足VR/AR等不同技术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娱乐化视频形式的诞生,这样场景式的内容不仅能够更加触发用户的情感共鸣,还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综合来讲5G时代,最大的改变就是改变了人们与用户的关系,人们从原来的单一的接收内容到现在主观的可以进行内容互动,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媒体还会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万物皆媒》读后感(三):万物皆媒——数码迷眼中的5G时代

  今年很有幸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入选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也就是俗称的小叶子。在本次场馆中,随处可见的是5G技术设备和相关展商,比如央视的4k/8k超清转播车、高通骁龙的5G混合现实等,这让我对5G时代的传媒在应用层面有了更多理解。

  众所周知,自从19年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5G牌照以来,我国就正式进入了5G时代。数码圈有句话说,当5G 手机不再把5G当成功能卖点的时候,5G手机就真的站稳脚跟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传媒领域。就以往的观点来看,主流媒体在新技术的跟进上往往是比较保守的。这也造成了在3G/4G时代,主流媒体逐渐在互联网上半场被动失据,但5G商用给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曙光。随着各大官微纷纷官宣入驻bilibili、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并主动迎合现在年轻观众的兴趣,比如在b站做鬼畜视频,这也从侧面说明,如果主流媒体在不开拓疆土,话语的主动权可能真会被别人抢走。

  另外,作者也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智能电视的升温或者说第二春。近年来随着手机等智能化随身设备的普及,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大电视已经成为家里的一个摆设了,很少再会花几个小时去看节目,可如果少了电视,总会觉得家里空落落的。但伴随着提速降费,高清宽带走入千家万户,相关视频生产商也开始主攻高清流媒体,各家手机厂商如小米、华为、OPPO等也纷纷入驻智能电视市场。

  依照麦克卢汉的说法,电视是一种冷媒介,它的清晰度低而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不过作者也认为,像电视这种冷媒介更多是提倡一种不同种类的互动,它更集中于口头对话,而非人们头脑中的想象。即看电视时需要家人间对话的补充,否则就会有冷清之感。但在单身经济发展的年代,大家996之后在睡前打一盘手游都算是有精力了。所以,作者畅想电视及其背后的传媒,之后也会更加的细分市场,分别针对需要高清流媒体的人群和需要当摆设的家庭,同时强调多屏互动、智能家居的元素,增加自身品牌粘性,即贾跃亭所谓的“生态化反”。

  作者在谈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时,用了一个词叫终极之屏。按照媒介进化论的观点,随着技术传播媒介的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复制真实世界中前技术或是人性化的传播环境,而早期因为带宽和技术手段限制,传媒行业只能选择自行提炼场景,即技术媒介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1、口语时期——只能通过同类面对面交流,在立体空间中传递各种信息,只局限于亲身传播。2、文字/印刷时期——突破了空间上的地域限制和时间上的持久保存,但丢失了真实世界的色彩、动作等元素。3、电子媒介时期——试图延伸的同时不断重获早期技术丢失的自然传播中的元素。这意味着,AR/VR技术会帮助未来的传播媒介尽量复刻现场环境,至少在视听感知方面不会过多的干预,让观众自行体味。

  最后再谈一点自己对于直播带货的理解。当观众在直播间与主播互动之初,也许是为了买便宜实惠的商品,但当真正融入到直播间环境当中,就会催化出不一样的精彩,也就是vup圈常说的“双向奔赴”。这意味着看直播不再是为了商品,而是为了主播和整个直播间的氛围。无论是商家还是主播本人,所追求的也是这种状态。说句题外话,之前也很好奇为什么有人会给直播间主播打赏,以及买漂亮主播的东西,直到我在进博会看到有同学把自己的徽章送给了王冰冰,让人心生羡慕,突然就明白了他们的心情,用vup圈的话来说就是“被届到”。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数码小up主,之前对于5G技术的关注,主要是针对技术层面和技术发展前景。从应用层面来说,我始终没有发现,任何一款非得需要5G才能办成的事,因为无论从质量和成本上来考虑,拉一根高带宽的光纤用无线网的效率更高,所以一直以为5G对于普通人没用,只不过是手机厂家集体涨价的噱头。

  但本书给了我另一个角度,即从传媒和外行人的角度来看5G,就会发现这种变革还是一种思想上的革新,至少痛击了传统媒体行业重内容而轻设备、轻技术的局面,对整个传媒行业的改变,相当于基因重塑。当“媒介即环境,环境即媒介”时,传统传媒发现自己的话语权,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然会去改变。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体现。

  《万物皆媒》读后感(四):《序言》By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

  孟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当前,媒体融合是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一个大关、一次大考,能否通过融合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事关主流媒体还能否拥有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地位,能否完成新时代党和人民所赋予使命的大命题。媒体融合有来自政治、市场、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驱动力,其中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和信息传受方式,成为驱动媒体融合的首要因素。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就是由它引入人类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纵观人类发展史,媒介技术的变革总会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而大众传媒既是媒介环境的塑造者,同时又深刻地被新的媒介环境所形塑。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标志着媒体融合进入了深度发展的新阶段。意见对新技术的作用高度重视,不但提出了“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发展目标,还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可见,媒体融合不但不可能脱离技术语境,更是要通过先进技术来引领驱动的,面对传媒格局的消解、重构,主流媒体机构强化技术意识,增强技术应用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竞速的技术体系中,基础设施类技术的迭代升级最受人关注,因为这类技术像水电、交通一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今天,正在快速建网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就属于重要的基础设施类技术。在国家的整体部署下,5G正领跑“新基建”工程,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传媒行业更是处于5G掀起的风暴中央。回想4G网络出现到现在不过短短数年,就已经使传播生态发生巨变,风起云涌的短视频、电商直播、智能推送等不都是4G应用的产物么?传统媒体下滑的趋势不也在4G阶段陡然加速么?而5G网络的带宽、速率、连接效能均远超4G,对传媒业而言,预计暴风雨只会来得更为猛烈,因此亟须勇于创新的探索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

  近两年来,随着5G牌照的颁布、布网覆盖的推进,从业界到学界,从各个行业到诸多学科都兴起了应用5G、研究5G的热潮。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5G对传媒业影响的论文可说已屡见不鲜。但是,具有全面系统性研究的论著却一直没有出现。毕竟5G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随着实际应用的增多,调查研究、积累材料、深化认识,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完整通透的论述。今天,这样一本论著终于出现在了读者眼前,这就是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唐俊博士撰写,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万物皆媒:5G时代的传媒应用和发展路径》。

  作者唐俊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曾长期在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工作,担任过栏目制片人、部门负责人、频道副总监等职务,拥有丰富的媒体实务和管理经验,后通过人才引进回到母校任教。本书亦是部校共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实验中心项目“5G对中国传播生态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作者丰富的媒体经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年来,他通过细致的业界调查、深度访谈,收集了关于5G技术在传媒业应用的丰富材料。在本书中对超高清、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广受关注的新兴应用,以及正处于“风口”的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升级演进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经验资料扎实、理论论述严密。

  作为一本实务性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基于实务而又高于实务,以传播学三大流派之一的媒介环境学为主要理论资源和视角框架,着眼于新技术对媒介环境(感知/符号/社会)的构建,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思考了5G对于社会和媒介的影响、主流媒体的5G化生存。本书提出了一系列予人启迪的观点,如通过对“冷”“热”媒介特性和内容偏向的分析,对近年快速发展的超高清频道提出警示;通过揭示VR极限仿真、模糊真实和虚拟的特点,提出将VR运用于新闻和纪录片等非虚构内容亟须明确伦理道德规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全员媒体”的外延被从全新维度拓展开来,不但是“人人参与”,而且是“物物参与”的信息传播;在我国“中心化”的媒介管理体制下,“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适用于行业性的联盟链而非面向全社会的公有链;在电力媒介打破分割的技术逻辑下,未来媒体融合将走向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生态和盈利模式;在技术竞速的背景下,主流媒体面临从人文基因到“人文+技术”的基因改造,等等。这些观点或有可商榷之处,但逻辑清晰、不发空论,的确都是5G时代传媒应用和融合转型需要正视的重要问题。

  总体而言,作者不仅关注5G技术应用给传媒业带来的具体影响,也关注5G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本书从传媒的视角描绘了未来“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全新图景,启示人们应以大整合、大连接的思维看待未来的媒介和社会,无论对于第一线的媒体运营、媒介管理还是学术研究、知识普及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愿意向新闻传播教育界、实务界隆重推荐这本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兼具的著作——《万物皆媒:5G时代的传媒应用和发展路径》。我深信,作为传媒研究者、广大研究生和媒体管理者、从业者一定会从这本著作中汲取许多的时代精神和专业营养。当然,我也期待作者能继续努力,贡献给社会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是为序。

  孟建 2021年6月15日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