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天》观后感摘抄

  《最长的一天》是一部由肯·安纳金 / 安德鲁·马顿 / 伯恩哈德·维基 / 达里尔·F执导,理查德·伯顿 / 肖恩·康纳利 / 亨利·方达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长的一天》精选点评:

  ●这演员阵容,这场面,实属一般

  ●三星半。全明星阵容的二战史诗片,诺曼底登陆战。战争场面比较逼真,尤其是对德军的表现,也比较真实——不像天朝的某些战争片,以正义的名义做失实之描述。多线叙事、人物众多,除了明星脸,感觉叙事略显混乱,节奏感也欠佳。

  ●这种真实片子的拍摄手法很中规中矩,意味着差不到哪里去

  ●我看的是央视彩色配音版……估计不太会有兴趣去看黑白原版了

  ●和同名小说相比,娱乐性更强,残酷性减弱了。可依旧是部好片。

  ●散乱、漫长、多方视角、失掉节奏的178分钟,抢滩登陆的头24小时,最长的一天。 “我们很快将投身于光荣的战争之中。” 与后来同题材的其他战争片相比,本片忽略个体性情节而注重照顾(场面、人物的)全景与写实,从观感来讲自然会有情绪上的差异。但影像之于战争的思考却是相同的。

  ●看来不光是中国的主旋律很“假”

  ●虽然没有电脑特效,但是表现力丝毫不比现在的电影差。真正的战争电影,不墨迹、不狗血。能指挥这么多演员的导演,真得有点统帅的本事,尤其是还有那么多大牌明星。

  ●改编自同名小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01259/ ,全景式刻画了诺曼底登陆前期准备与登陆日作战。双线平行叙事、实拍场面宏大、大腕影星云集,如肖恩·康纳利也仅是个跑龙套的。夜色中隔墙相互致意的敌对双方,误落教堂顶上惨遭扫射的伞兵……历史因真实更显黑色荒诞。http://t.cn/aoBkNv

  ●看完更坚定了自己完全反战的立场~

  《最长的一天》观后感(一):载入史册

  不止是这场战争会被载入史册,这部电影同样会被载入史册。

  在犬儒文化,和孤赏文化盛行的今时今地,这个国家根本拍不出这部50年前的作品,更别说写出一部《荷马史诗》。

  载入史册的只剩我们的自私和愚蠢。

  《最长的一天》观后感(二):The Longest Day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

  《最长的一天》观后感(三):太经典值得反复看反复琢磨的战争

  太经典值得反复看反复琢磨的战争片 朴实的刻画诺曼底登陆这场历史性的战役 不同于彩色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亦或是近年的登陆之日 从前期准备的铺陈到战争的打响 鲜少去描述个人情感相对客观的去陈述了双方的军事判断 最大的感受是虽然战争的规模很庞大但并没有过多的渲染战争给人带来多么沉重的伤害看完没有觉得多压抑 除了描述战争很多细节也增加了真实感 攻占小镇用航拍拍摄的长镜头印象深刻

  《最长的一天》观后感(四):《最长的一天》:最长的前戏铺垫

  在作者花费了10年时间采访和写作后,被好莱坞在1962年改编成电影。将近3小时的时长,不得不说,事件交代的方式是细致周到的。单是诺曼底登陆的前戏就做足了功课,囊括所有的旁枝细节,下到士兵百姓上到将军主管,以将近两小时的时长,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角度来详尽的展开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始被观众们期盼已久的惊心动魄的登陆时刻。几十年后,斯皮尔伯格执导出《拯救大兵瑞恩》,剔除了所有的旁枝末节,直接以登陆开场,可见,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后,人们更喜欢直接上位的观影方式了。

  《最长的一天》观后感(五):The Longest Day

  “敦克爾克?那時這小子還在吃奶呢!沖啊,廢物!來啊!你們這群下流胚子!”D-day一大早一個英國大兵滿嘴吐嘈地沖下登陸艇,結果在海里摔了個狗啃泥……。他就是“肖恩·康那利”,第一任007。相比某國主旋律X片裏雲集的各個國籍的“X裔”,這部片裏才是真正的巨星雲集,《西區故事》的小帥哥也在裏面。電影的某些橋段似乎是好萊塢70s無釐頭的雛形,但這並不表示這不是一部主題“嚴肅”的影片。對登陸前美英法德的將領、中高級軍官、士兵都作了很好的刻畫,法國的平民及反抗軍也有描寫,一部不錯的“寓教於樂”(想不出其它詞了)的作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