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之王》经典影评集

  《纽约之王》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执导,查理·卓别林 / 玛克辛·奥德丽 / 杰瑞·戴斯默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之王》精选点评:

  ●哈

  ●卓别林被FBI老大胡佛调查多年 本片后半部分也彻底也是在表述他对麦卡锡主义的看法 作为晚年作品 欣慰的是卓别林还是在这个话题略微严肃的电影里不停穿插着他喜剧之王的影子 那经典的缩手笑还是那么熟悉。。

  ●4.5; a prophetic criticism of McCarthyism, television obsession, excessive ads, and plastic surgery

  ●几近5星,好一出讽刺剧,Charlie Chaplin被忽视的佳作,比之前那些默剧有意思多了,周星星在<唐伯虎点秋香>里那段恶搞电视广告疑似是跟这片里学的

  ●多处都触到了天朝的G点,差点没认出卓别林的扮相,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1956年由于卓别林对于共产主义的支持,而被麦卡锡主义定性为共产党,授勋仪式也被推迟了20年,然后他就以自己儿子之口对麦卡锡主义狠狠的嘲讽了般,除此之外,这个片子就没什么好说的,有些乏味

  ●扑美女的身手还那么敏捷?老小子我们爱你,顺便问候麦卡锡参议员的家人

  ●开始看各种卓别林。舞台春秋让人感到卓别林的成功转型,这部,,,好像又回去了。。。。卓氏涉及政治的片子我都不喜欢,说教味太浓,大部分想把盐搅在汤里的人,都只是让盐浮在了汤面一层,第一口喝下去太咸,第二口又太淡,真是难调和。喜剧部分偶露早年灵光,但故事总体还是太弱了。

  ●真心不好看

  ●卓别林的后期作品,刚开始竟然认不出哪个是卓别林,风格也和较早期的作品大相径庭。发现那个年代的女人都很漂亮很有气质。

  《纽约之王》影评(一):卓别林的有声电影

  就觉得老国王有点似曾相识,原来是卓别林啊,看惯了他的有声电影一时没想到他也拍有声片。表演还是很有卓别林风格,特别是他的笑仍然很有趣。影片讽刺了麦卡锡主义,一句“有皇家共产党吗”好经典。然后被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荼毒的父亲原是共产党员的小男孩表现的也非常出彩。以及对商业广告的唯利是图也进行讽刺。最后老国王只好离开这个可怕的自由之地,回欧洲去了,喜欢卓别林的讽刺,讽刺,再讽刺

  《纽约之王》影评(二):A King in New York

  电影并没有在搞笑上有过多的发挥,或者对观众进行强买强卖地喜感推销,整个电影中并没有一场或者有趣或者讽刺或者苦涩的戏,而只是一个单视点的迅速而纯粹的演示,仿佛可以看到纪录片的影子。电影中,纽约的镜头和两袈飞机的插入也仿佛纪录片的剪辑方式,它更像是查理·卓别林对于政治和现实的自由评论。

  如果说,A King in New York并不如卓别林的其他电影好笑,那只是因为麦卡锡主义下的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压抑和黑色的世界;如果说,A King in New York之中的人生比之卓别林其他电影中来得更加忧伤,那是因为世界上最让人苦恼的问题并非是贫穷、愚昧或者是在进步和光明的名义下犯罪,而是在一个布满告密者的世界中发起的对于自由有组织的进攻。

  《纽约之王》影评(三):Charles Chaplin,硬是和潮流对着干

  这是Charles Chaplin晚年时期的一部电影。虽说已经是Chaplin的晚年,但他还像年轻时那样,在电影这个舞台上尽情耍宝,比如淘气的将手指伸进了消防水龙头,比如如小鸟般跳进浴缸……,他还干了自己年轻时都没干过的"壮举"!在电影中扮演哈姆雷特!(说真的,我还从没见过如此慷慨激昂的,演绎此君的【笑】)。

  但在彼时电影公映的1957年,Chaplin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了,他在这部电影中,嘲讽了当时流行于美国的几乎所有电影类型(西部片,黑色电影,爱情电影),他也看不惯此时此刻早已在美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所谓“商业文化”,(影片中,Shahdov国王在美国成为一个广告明星的情节,就是Chaplin为了表达此种思想所设置的)。

  Charles Chaplin绝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甚至也绝不是仅仅是一个所谓的“表演艺术家”,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勇敢的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一切强权作抗争的伟人!

  影片中,他假借一个小男孩的口说,“我只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但他们说我是个共产主义份子!好吧!那我就是一个共产主义份子!”。他甚至将一股股激愤的水柱洒向那群“非美主义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们。要知道,那可是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

  最后,我想以Charles Chaplin自己曾经说过的话为这篇影评做结:“我永远仅仅只是个小丑,但这也让我的灵魂,得以凌驾于所有那些政客之上。”

  《纽约之王》影评(四):电影诗人卓别林

  在我的心目中,卓别林和他的《城市之光》,普多夫金和《母亲》,伯格曼与《第七封印》,阿贝尔冈斯和《拿破仑》,是世界电影史上伟大的诗人和杰作。

  卓别林的伟大的就在于他给予了这世上每个低微不幸的人以尊严和希望。

  他的电影就象罗丹评价伦伯朗的绘画,试图在平凡的外表下映照出灵魂的圣洁。

  他把杂耍剧团低微的小丑上升为一个绅士,一个圣徒,从卓别林起,贫穷的人们终于有了他们自己的代言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屈辱的换取欢笑的同时,不再失去全部的作为人的尊严。

  他的电影以《摩登时代》为分水岭,进入有声片后,他的风格和题材都做了很大的变动,他是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大师。

  在那些默片中,可以找到一种与文学相关的诗意的抒情,残存着由戏剧舞台带来的贵族气质,而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越发的商业和平民化,失去了诗意的抒情。

  卓别林的作品也未能幸免。

  早期的电影,基本上是乐观的积极的,也具有更多的喜剧色彩,是喜中有悲,以喜为主,有浪漫色彩,后期的作品则呈现出作者本人对世界和人性的悲观,是悲中有喜,以悲为主,社会批判意识更加强烈。最阴郁的作品我以为当属《凡尔杜先生》。

  本片属于过渡阶段的作品,其主题是对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的揭露与讽刺。

  故事本身采取了欧洲佬游历美国的老套路,以欧洲人的眼光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和当时的政治气氛做了辛辣的讽刺。

  影片保留了卓别林一向的理想主义基调,塑造了一个可笑善良的国王形象,对虚伪的上流社会和美国的政治,法制,教育,商业做了冷酷的批判。作为一个早期到美国发展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来说,没有人比卓别林对美国更了解,因而他对美国的感情在这部电影中到了最真实的反映,既有赞美也有批判,我相信他和美国人之间是既爱又恨,比他和英国同胞的关系要紧密。

  影片中依旧出现了他作品中一再喜欢设置的小丑,少女,孩子的形象。他是作为小丑的国王,而漂亮年轻的美国广告女郎成为了他每一部作品中伤感的纯洁的女孩的象征--卓别林对青春少女的爱是真诚的,尽管遭到人们道德上的非议,但是我相信,他认为世界终究有爱就建立在相信自己终于能在这污浊的世界上找到一个纯洁并且忠诚于他的姑娘的理想之上。

  作为他作品中的另外一个常客,孩子又出现了。

  因为他自己的内心就住着一个孤独的被抛弃的孩子,他就是那些电影里的孩子。

  这一次的孩子形象是以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诙谐形象出现的,他满口激进的言辞,其实只不过是个思念父母的孩子。

  卓别林了解孩子,每一个天才都有孩子的纯真,假如不纯真就看不透宇宙的奥秘。

  而小丑的形象,在卓别林那里有几重涵义。

  是拯救者,是奋斗者,是反抗者,在卓别林身上,孩子气,天才,艺术家和哲学家,是融合为一体的。他象伯格曼一样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他后期的电影台词都具有叔本华的影子,一个老练世故看透人性和世界虚无的人。而另一面则是作为艺术家的孩子,他又以幽默的恶作剧来反抗生活的荒谬和制度的不合理。没有哲学家的深刻他就缺乏深度,而没有儿童的单纯就没有演员的天真,在他身上这两者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象他后期的作品那样,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冷酷的现实主义色彩,但是这真正的表现出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所做的改变。

  那已经不是一个诗意的时代了,而是越发现代的原子时代,因此他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顺应时代。即使如此,作为观众也还是可以在他的电影里发现含笑的眼泪。

  无论是作为一个观众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都应该感谢卓别林,是他给予了我们这些永远生活在荒谬可悲的没有尊严中的人们一点安慰和尊严,他的不朽就在于他尽管看到了世界的冷酷与绝望,可是却依然告诉我们毕竟有美,有善,有爱。

  有艺术温暖着人们的灵魂。

  《纽约之王》影评(五):片名还是叫“一个国王在纽约”好

  片名还是叫“一个国王在纽约”好。翻译为“纽约王”会给人其他的错觉!

  除了卓别林本人之外,很喜欢片子中的女主角,那个英国女子道尔•亚当斯Dawn Addams 扮演的电视广告专家安•凯Ann Kay;还有卓别林儿子迈克尔•卓别林Michael Chaplin扮演的鲁珀特•麦可比 Rupert Macabee 。

  道尔•亚当斯出演了一个美丽、体面而又是进取的、积极实干的美国媒体女干将的可爱角色,代表了离开美国的卓别林对于美国仍然存在的真心的留恋。道尔•亚当斯1930年生,拍摄此片时27岁,风华正茂;但以后她拍摄的影片很有限。1985年死于英国,年仅55岁!

  迈克尔——卓别林的这个小儿子所扮演的鲁珀特,确实是导演思想中某一方面意识的体现。问题是他完全把这个角色演出了特点:生活中他是否是个神童,不得而知;但在影片中,他确实是个旷世罕见的“神童”,一个思想奇才!

  查到了这个影片的演员表,原文以及整理翻译成的中文,如下:

  A King in New York (1957)

  Cast

  Charles Chaplin ... King Shahdov

  Maxine Audley ... Queen Irene

  Jerry Desmonde ... Prime Minister Voudel

  Oliver Johnston ... Ambassador Jaume

  Dawn Addams ... Ann Kay - TV Specialist

  idney James ... Johnson - TV Advertiser

  Joan Ingram ... Mona Cromwell - Hostess

  Michael Chaplin ... Rupert Macabee

  John McLaren ... Macabee Senior

  hil Brown ... Headmaster

  Harry Green ... Lawyer

  Robert Arden ... Liftboy

  Alan Gifford ... School Superintendent

  Robert Cawdron ... U.S. Marshal

  George Woodbridge ... Member of Atomic Commission

  演员表

  查理•卓别林 ... 国王沙赫多夫 Shahdov

  玛克辛•奥德利 ... 王后艾琳Irene

  杰瑞•狄斯蒙德 ... 总理 佛德尔 Voudel

  奥利弗•约翰斯顿 ... 大使 焦姆 Jaume

  道尔•亚当斯 ... 电视广告专家安•凯

  西德尼•詹姆斯 ... 约翰逊-电视广告人

  琼•英格拉姆 ... 莫娜•克伦威尔-女主人

  迈克尔•卓别林 ... 鲁珀特•麦可比 Rupert Macabee

  约翰•迈凯轮 ... 麦可比•塞尼尔

  菲尔•布朗 ... 校长

  哈里绿色 ... 律师

  罗伯特•阿登 ... 电梯员工

  艾伦•吉福德 ... 学校院长

  罗伯特•Cawdron ... 美国元帅

  乔治•伍德布里奇 ... 原子委员会成员

  2014年3月1日即兴感言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