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关系》经典读后感有感

  《危险关系》是一本由[比利时] 埃丝特•佩瑞尔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关系》读后感(一):不敢苟同

  得到听书:

  第一,佩瑞尔是比利时人,在纽约长期从事婚姻咨询工作。她有两本书都出了中文版,一本叫《亲密陷阱》,一本叫《危险关系》。第一本讨论了婚姻以及性在婚姻中的关键作用。第二本讨论了婚外情。

  第二,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基本上从“基石模式”转变为“顶点模式”,基石模式把婚姻看作两个人结盟,一起努力打怪。顶点模式是两个人各自打怪升级,到达事业上的一个小山峰的时候,才考虑结婚,这时候两个人的情感都比较成熟了,都经历过一些风雨了,终于找到了另一半。他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许,相对而言,也就更不容忍背叛。

  第三,人的内心有两种矛盾的渴望,一种渴望安定感和归属感,另一种渴望自由和冒险。婚姻会压抑后一种渴望,会把一个复杂的自我变得简单,会给你固定的家庭角色。人生漫长,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又渴望寻找丢失的自我了,你可能会觉得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不忠是一种诱惑。

  第四,佩瑞尔建议人们用搞婚外恋的劲头来努力经营婚姻,在婚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也试着用更开放更坦率的方式来探讨婚姻的边界,探讨忠诚到底意味着什么。

  《危险关系》读后感(二):2020,愿总是在裂缝处看到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巴哑哑(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46635069/

  某次,曾在一道铁门上看到过一则友情提示:撞到此门,痛过失恋!当时觉得有趣,还随手拍了下来。心想,写这个提示的人,需既撞过此门又失恋过,才能出此妙语。看到这则提示,想必都会心里一动(或者一痛),莞尔一笑,绕道而行。

  失恋有多痛?大约就像撞上一扇铁门。但与背叛造成的伤害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失恋多数时只是遭到了拒绝,是一片热情落了空;而背叛则是被欺骗,是蒙在鼓里,是在你深深地信任着对方的时候,对方背后插你一刀。背叛所带来的伤害,不亚于一场心理海啸。它将颠覆你对伴侣、对你们共同构筑的生活、对爱情或婚姻乃至对整个人生的信念。

  背叛之痛,足可以脱胎换骨。

  2019年,我感到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埃丝特·佩瑞尔。让她的新书《危险关系:爱、背叛与修复之路》在国内出版。不论是从职业还是从个人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都意义非凡。

  最先吸引我的,是在国内已出版的图书中,我从未见到任何一本书以如此专业、严肃的态度来论述类似话题。在我们的日常语境中,一面是大众传媒把出轨、劈腿、婚外情当成八卦娱乐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制造了一场又一场吃瓜群众的狂欢,一面是,从私人生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讳莫如深。在出轨这样的事情暴露之前,很多人首先是天真地相信这一类事情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次是如果发生了,往往会陷入一种应激状态,而几乎每一个本能反应又都会带来新一轮的伤害。我们不知道如何优雅、体面、有尊严而温柔地处理我们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不知道如何在公共领域中客观、深入、富有建设性地讨论这个危险的话题。它很容易引火烧身、招来口诛笔伐。

  但是,那些真实的痛苦和困惑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那些从爱情走到背叛的人,还需要继续生活下去,他们该如何走出这一场情感风暴?除了道德审判和情感宣泄,是否还有新的可能?

  心理咨询师埃丝特·佩瑞尔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作为一位比利时人,她在纽约有一家自己的婚恋诊所,每天接待那些在情感沼泽中困顿跋涉的男女。为此她专门写了一本教人们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书《亲密陷阱:爱、欲望与平衡艺术》。渐渐地,她发现更受关注的话题是:出轨。很多人向她倾诉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坦露给别人的秘密,希望她能给他们提供从风暴中心走出的方案。

  埃丝特说,飞机失事后,我们都需要尽快逃离现场,而有的人还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他们才愿意再次搭乘飞机。《危险关系》这本书,正是试图让我们明白当出轨、背叛、劈腿、婚外情(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发生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出轨是妥妥的坏事吗?还是说它也有正面的启示,甚至可能是亲密关系重建和自我成长的契机?

  在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埃丝特·佩瑞尔小心翼翼,知道自己所冒的风险,但她也足够诚实。无数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她:那么,你到底是赞成婚外情还是反对婚外情?——人们总是想要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但是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都还是一种对立的思维。而埃丝特·佩瑞尔总是(狡猾地)回答:既赞成又反对。她说,爱情纠缠不清,出轨更是如此。但它也是人类心灵的一扇窗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更多——

婚外情对人们的关系有诸多启示。它打开了对价值观、人性和爱欲力量更深层的审视之门,迫使我们去解决那些最令人不安的问题:是什么使人们越出了他们努力建立的界限?为什么性背叛的伤害会如此严重?婚外情总是自私和软弱的吗?还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甚至是一种大胆和勇敢的行为?我们能从出轨的兴奋中汲取什么教训来活跃我们的关系吗?秘密的爱必须被曝光吗?激情的保质期是有限的吗?是否有即使是一段美满的婚姻也无法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如何让我们的情感需求和性欲之间达到难以捉摸的平衡?一夫一妻制过时了吗?什么是忠诚?我们能同时爱不止一个人吗?

  而这些问题,在她看来是我们在进入或经营一段亲密关系时应有的思考。而遗憾的是,很多恋人和伴侣直到东窗事发时,双方的沟通和交流都无法触及这样的层面。

  去年国庆期间,我和总编一起驱车去清东陵游玩。出发时已天色向晚,车行在弯曲的山道中,渐渐地只剩下车窗外闪过的白杨的树影。车灯的强光劈开黑夜,她开车,我在副驾上给她读阿兰·德波顿那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为什么你总是会和错的人结婚?》读到茅塞顿开处,两人便唏嘘一番。最深的感受大约是,我们在进入婚姻或一段感情时,对之缺少起码的理性审视,所建立的心理预期注定要迅速地被现实摧毁。用埃丝特的话说,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力召唤出了一座光芒万丈的奥林匹斯山。——如果是这样,我们必须想到,这座山滑坡的时候,很可能会万劫不复。事实上,也的确很多人遭受重创后心如死灰,很难再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爱。

  阿兰·德波顿对《危险关系》的评价是:精妙绝伦!作者充满睿智地探讨了不忠这一议题的复杂内涵,展现理解之心,并一如既往地满怀善意。看到自己喜欢的两位作者也惺惺相惜,有一种奇妙的心满意足。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想到的是科恩的那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人性的裂缝处看到光,并非易事,但这正是我们通往成熟之路必须要穿过的一道隘口。

  还记得《桃花源记》里的句子吗?“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希望我们都能在艰难中“复行数十步”,终于看到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那里也许是一段经过努力后建立的美好的亲密关系,也许是你发现的新的自我。总之,继续去生活,和爱,没错的。

  我把这这句话写在了这本书的腰封上。“送给所有爱过和想要继续去爱的人”,在这里我也想要送给所有准备去爱的人。希望它是大家在2020年读到的第一本书。

  新年祝我们都好运,总能在裂缝处看到光~

  《危险关系》读后感(三):当我们谈论出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边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选择和行为背后,都有更深层的原因和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事件作为导火索。婚外情并不一定和“性”有关,也不一定是婚姻出了问题,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令我们更喜欢的、感觉更舒服、更轻松、更开心的自己。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Echo回声小世界(豆瓣)

  最近国外娱乐新闻爆出美国甜心詹妮弗·安妮斯顿邀请前夫布拉德·彼特参加自己的50岁生日派对,彼特是最晚离开派对的人之一。大家纷纷猜测这对昔日夫妻是否有复合的可能?安妮斯顿真的原谅了当初背叛她的前夫了吗?

詹妮弗·安妮斯顿与布拉德·彼特

  两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年多前,回看当时热恋的两人一起出席各种场合的照片,眼神里满溢的都是甜蜜、幸福和宠爱。2000年,这对被所有人看好的金童玉女步入了婚姻殿堂。

好甜的眼神脸上藏不住的笑容

  可能太美好的故事总是难以延续。2004年,布拉德·彼特在拍摄《史密斯夫妇》时出轨安吉莉娜·朱莉,一时间,安妮斯顿和彼特的婚姻变成了所有娱乐媒体的八卦头条,金童玉女的爱情佳话成为了狗血的离婚故事。

  在被所爱之人出轨后,安妮斯顿坦承说“我确实很难过、沮丧,但我是一个坚强的人,会重新站起来的”,她没有要抚养费和房子,离婚后一段时间只得住在《老友记》中Monica的扮演者Courteney Cox的家里。当时的她到底度过了怎样一段孤独黑暗的时期,旁人真的很难想象。

  世界各地的吃瓜群众纷纷站队,有人大骂彼特是个没有眼光和人品的渣男,有人坚定地认为他和安吉莉娜·朱莉没有出轨,更多的人则为詹妮弗·安妮斯顿打抱不平,认为她值得更好的。

  旁观者似乎总是很轻易地就给故事当事人贴上“渣男渣女”或“受害者”的标签,因为贴标签实在是太容易了,我们甚至都不用思考,只需要根据听到的故事版本就能马上断定是非黑白,然而,这也让我们错失了用同理心去进一步理解人性的复杂度的机会。

  你也许会说,出轨是件多么糟糕的事情,我为什么会想去理解它?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性是相通的。所有浪漫关系的流动和转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改变。这个想法来源于最近读到的一本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埃丝特·佩瑞尔所著的《危险关系》。

探讨婚外情的著作《危险关系》

  这边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选择和行为背后,都有更深层的原因和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事件作为导火索。

《危险关系》作者 | 著名心理治疗师埃丝特·佩瑞尔

  《危险关系》书中出现的许多真实案例甚至比明星们的八卦新闻更让人难以置信,但同时也让人想起,自己好像在生活中也听到过类似的事情。

  比如说,为什么有些人一面真切地爱着婚姻伴侣,一面却又欺骗TA去和情人私会?为什么处在秘密关系中的第三者明明感到无比挣扎,受到自己内心的道德谴责,却又无力去结束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有着美丽又有个性的妻子的男人,为什么却常年通过到脱衣舞厅寻找应召女郎来满足自己?和情人秘密约会时激情似火,但当秘密公开,和情人步入婚姻殿堂后,感情生活为什么却又变得和之前的婚姻一样无趣乏味?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婚外情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一样——这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话题,谈论它的时候,我更愿意站在道德高地去评判那些显而易见的犯错者,因为他们的行为伤害了爱他们的人,他们做了一件令人羞愧的事。但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埃丝特·佩瑞尔在分析不同的出轨动机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客观揭示了人性中特别真实又矛盾的一面——

“我们寻求稳定和归属,这种渴望推动我们走向有承诺的关系,但我们也因新奇和多样性而茁壮成长。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同时拥有这两种对立的驱动力——在母亲膝盖上的安全感与在游乐园冒险之间来回转换。

  婚外情,恰恰是这两种对立矛盾的需求的集中体现。

  婚姻生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半夜哭闹的婴儿、每个月要还的房屋贷款和水电费单、每晚要刷的碗筷和总是忘记倒掉的垃圾这些琐事占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从另一半身上看到的不再是当初让人心跳加速的神秘感和性吸引,而是让人想要逃离的责任和日渐加剧的疲惫感。

  埃丝特·佩瑞尔说:

欲望需要一定程度的攻击性——不是暴力,而是一种自信、奋斗的能量。它能让你去追求,去向往,去争取,甚至让你的伴侣变得性感。著名性学研究者伯特·斯托勒把这种客观化描述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把对方当作一个物体,而是看作一个独立的性存在。它创造了一种健康的距离,可以让你的伴侣变得更性感。如果你想和一个共建家庭的人保持性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读着这些来自出轨者、被出轨者和第三者的对自己所处的关系的思考,我明白了一件事——婚外情并不一定和“性”有关,也不一定是婚姻出了问题,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一个令我们更喜欢的、感觉更舒服、更轻松、更开心的自己。

  所有的关系,其实都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的映射。

  我们对另一个人、对一段关系的渴求与迷恋通常来源于我们内心里的某种缺失,也许是在原生家庭中,我们与父母之间有缺憾的关系,也许一个人身上的某种特质恰恰是我们渴望却又无法拥有的,也许一段关系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重获了掌控和自主权……

  当我们把目光从外界转回到自己身上,并开始和自己的内在进行尽可能诚实的对话时,我们才有可能解开关系中的纠结与谜题。能否勇敢地直面自己的情感缺失、嫉妒心、不安全感和脆弱,不责怪自己,接受我们的不完美并与之和解,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情欲之谜大门的钥匙。

  埃丝特·佩瑞尔的《危险关系》,会引领我们走出心理迷雾,找到这把钥匙,理解在表面之下暗流涌动的复杂人性。

  《危险关系》读后感(四):为什么越不原谅,越出轨?

  在这大概是史上最晚婚的时代,对爱情要求的最完美,每个人都在找Ta灵魂完美的另一半。

  ——《Modern Romance》

  最近发现,大家对出轨这件事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了。不论是社交媒体上我们对公众人物背叛行为的口诛笔伐,还是当身边朋友遭遇伴侣出轨时,我们义愤填膺地劝ta果断分手。

  我们把出轨这件事在道德层面施以最严厉的谴责,甚至在公共空间里,企图通过舆论的压力,让背叛者身败名裂,承担巨大的代价。

  因出轨门陷入千夫所指境地的李小璐,沉寂一年后再度复出,但公众并没有原谅她。在微博宣传自己的新戏时,她仍然遭到网友激烈的指责。

  同样地,在网红阿沁爆出自己相恋5年的男友刘阳劈腿后,这位当年靠女友才火起来的vlog博主,怕是再无出头解禁之日,永远得不到公众的原谅。

  出轨在现代社会,无疑已经被判了道德的死刑。

  与此同时,我们又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尽管出轨为人不耻已经成为大众共识,现代社会也逐步形成了不容忍婚外情的舆论环境,但出轨这一行为的发生率却似乎越来越高,爱情与婚姻的长度,也因此越来越短。

  在知乎上,关于出轨的话题,回答破万。

  一生只爱一个人,像一个现代神话。

我们出轨,因为我们在婚姻里要得太多

  在以前,能凑合过就过下去,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是一种社会共识。

  而现在,“ta出轨了?!这种人你不离难道等着过年吗?”成了主流话语。

  我们甚至把出轨类比家暴:“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当代人的婚姻,已经与从前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比利时婚姻咨询师艾丝特·佩瑞尔,在她的《危险关系:爱、背叛与修复之路》一书中提到:

  几千年来,婚姻与其说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不如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盟,以确保它们的经济生存和促进社会凝聚力。这是务实之举。我们履行我们在婚姻中的责任,来换取急需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爱情可能会有,但并非必不可少。

  而现在,婚姻逐渐从经济联盟转变为一种伙伴关系——两个个体之间自由选择的契约,不是基于责任和义务,而是基于爱和情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变得更自由,但也更孤独。

  婚姻的意义变了,因为我们变了。现代世界运转得越来越快,家庭往往是分散的,兄弟姐妹四散在不同的城市,为了新工作我们举家搬迁,像植物一样移植别处。

  朋友圈里有数百个 “朋友”,出个远门却找不到人来替我们喂猫。我们比长辈那一代更自由,但也更孤立。

  在我们对安全港湾不顾一切的寻找中,我们要停靠在哪里?婚姻的亲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日益原子化的解毒剂。

  我们需要对方懂我们的孤独、排解我们的伤痛、鼓励我们前进、照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性愉悦与满足。婚姻,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现在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杂糅的、甚至矛盾的期待与意义。

  给我安慰,也给我刺激;给我熟悉感,也给我新奇感;给我持续的关爱,也给我意外的惊喜——今天的恋人们试图把永远对立的欲望带到婚姻的同一个屋檐下。

  我们期望在婚姻中得到的太多,一旦日久平淡的婚姻给不了我们新奇感,又或者得不到期望中的理解和关爱,我们很有可能从别处获得这些慰藉。

  简单地用喜新厌旧作为出轨的理由,太过于简单了,现代人在婚姻里要的,可不止新鲜感。

遭遇背叛的创伤,几乎要了我们的命

  为什么我们对出轨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我们对婚姻赋予的期待越多,它幻灭时带来的打击就越大。

  身处城市的孤独、追问自我的迷茫,在遇到彼此之后,亲密关系的“唯一性”让我们感觉到安全。

  社会学家伊娃·伊鲁兹指出:

  “爱情是唯一你希望停止这种价值评估的地方。在爱情中,你成为比赛的赢家,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被背叛不仅意味着爱情的失去,也是一种自我的丧失感:

  我在ta心里,到底算什么?

  我们过去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Ta当初给我的那些美好的承诺和恩爱瞬间,顷刻间灰飞烟灭。

  当出轨违背了我们对夫妻关系根深蒂固的伉俪情深的假设,整个信仰体系遭到打击时,我们的幻灭感会格外强烈。

  出轨劫持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计划,还对我们的过去打上了问号。对方出轨后,我们的脑海中闪现的经常是限制级的双屏镜头:

  我们的性生活对应他们的性生活;我的身体,她的身体;我爱的那双手爱抚着她,我爱的嘴唇也亲吻着她的嘴唇;他在她的身体里,用不可抗拒的声音低语,告诉她她有多性感。他们有特别喜欢的姿势吗?比我们做爱时更好吗?他是不是选择隔天跟我或她上床?

  婚姻和记忆互相渗透。曾经它们是安慰和安全感的源泉,现在却让我们充满了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

  更要命的是,我们会对自我产生巨大的怀疑。对于很多全职太太来说,丈夫的出轨,无异于毁灭性的灾难。

  一旦当你开始把你的一切,连同自我都作为赌注下注进你们的婚姻里,你们的亲密关系,或许就开始成为了一段危险关系。

  一旦婚姻崩塌,对方背叛,你什么都不是。

出轨到底值不值得原谅?

  我们谈出轨,最后还是会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

  出轨到底值不值得原谅?

  当前存在着一种隐形的舆论压力:出轨等同于人品问题,如果选择原谅,那就是默认了自己离开对方就不能活,等同于承认自己软弱、依赖、不够自我和独立。

  但我不想非黑即白地阐述出轨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谅。当出轨真实地发生在婚姻里,发生在个体身上时,能看得见的是决定,看不见的是内心太多的挣扎和犹豫。

  与其说原谅,倒不如问问自己还爱不爱,并借机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重新审视两个个人的关系。

  感情充满了纠结、犹豫,借用一个知乎答主的话说:

  感情是一件非常粘稠的事情。

  出轨,一段关系出了问题。寻找yes或者no的简单答案都是徒劳的。想解决问题,只能回到最基本的问题:自己是怎样的人。无比残酷的成长契机,审视自己,审视对方,审视这段关系里看见或者故意不去看的种种真相。最后还要拿出勇气来,蜕变。

  不仅是爱情、婚姻,亦少有这么严肃对待生活的人。所以对于是否原谅,没有标准答案。那些基于爱和信任的选择,与由于怯懦和软弱的妥协,做法看起来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带着幸福的面具,坚强的成年人不轻易拿伤口示人,人活一张面皮,如此而已。

  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过怎样的生活。

  答案没有,方法有。觉得忍无可忍,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危险关系》读后感(五):出轨迷思:为什么完美妻子也会被出轨?

  最近热播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讲述的故事不是特别新奇,但也让人唏嘘。

  麦瑟尔夫人,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完美妻子。不仅把丈夫的工作、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最令人佩服的是她对自己的“完美把控”。

▲每晚等丈夫熟睡才去卸妆▲ 天刚亮就化好妆等待他醒来,假装自己才刚睡醒▲ 真是一个可爱美丽俏佳人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位每日全副武装、毫无瑕疵的麦瑟尔夫人被出轨了。

  丈夫对她说:我和女秘书出轨了,我要离开你。

  为什么完美妻子也会被出轨?

  当我们谈出轨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出轨这件事。

  01 出轨无时不刻,无处不在

  此时此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人在欺骗,有人在被欺骗,有人渴望外遇,有人向痛苦中的恋人提供建议,有人作为秘密情人处于三角恋中。

  在每个社会,每块大陆,每个时代,无论惩罚还是威慑,都有男女挣脱婚姻的束缚。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会结婚,一夫一妻制是法定规则,出轨则是秘密行为。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出轨这一历史悠久、普遍禁止却又普遍存在的禁忌呢?

  02 一次做骗子,永远是骗子?

  一次做骗子,永远是骗子?

  婚外情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我们的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

  通常我们会听到这样对话:

  “出轨?真煞风景。”一个人说,“一次做骗子,永远是骗子。”

  “得了吧,”另一个反驳,“一夫一妻制并不符合人的本性。”

  “完全胡扯!”第三个人继续反驳,“我们不是发情的猫,我们是人类,已经长大了。”

  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的性开放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但在性忠诚上,即使是最自由的心灵也不会妥协。奇怪的是,我们的反对态度反而让出轨更有活力,却并没有揭示它的普遍性。

  尽管我们都认为这样的事不应该发生,却无法阻止它们发生。大众呼吁(出轨的)公众人物公开道歉,因为他们注重那些华而不实的细节。从政客和军事精英这些上层人士,到街区的普通民众,出轨都意味着自恋、表里不一、不道德和背信弃义。

  在这种观点下,出轨绝非简单的越轨行为、无谓的放纵,或是真正的爱情。

  03 对出轨的几种论断

  当代人对出轨的论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出轨一定是婚姻关系破裂的前兆;如果家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就没有理由去外面寻找;男人因为厌倦和恐惧亲密而出轨,女人因为孤独和渴望亲密而出轨;忠诚的伴侣是成熟、负责任和现实的,出轨的人是自私、不成熟、缺乏控制力的;风流韵事总是有害的,对婚姻没有任何帮助,也不可能得到满足;重建信任和亲密关系的唯一途径是讲真话、忏悔和宽恕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 离婚比宽恕更能带来自尊。▲ 剧中,麦瑟尔夫人依然爱着前夫,但出于自尊

  还是选择离婚,并且拒绝了前夫的复合请求

  当下人们谈论这一话题时的道德化语调,倾向于把“问题”归咎于有缺陷的夫妇或个人,回避了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

  出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婚姻——不仅是你的婚姻,而是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它还把我们带入今天的权利文化,这种文化让我们把特权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真的认为可以把偷情的泛滥归罪于几个烂苹果吗?当然不能。

  数百万(数亿)的婚姻背叛者不可能全是病态。

  出轨及其伴随的困境展开一种更微妙、更少指手画脚的对话。爱与欲望的复杂性,不只有好和坏、受害者和罪犯的简单划分。

  需要明确的是,不谴责并不意味着纵容,理解它与为它辩护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当我们把谈话简化为简单的评判时,我们就无法对话了。

  04 出轨不仅仅是两三个人的事

  如果有人直接问你:是否有经历过婚外情?

  毫不奇怪,应该没人会承认。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公开承认自己在欺骗伴侣或是受到了愚弄。

  如果有人换一种提问:“生活中你受到过出轨的影响吗?”

  就会有很多人讲出更多故事,比如:一个女人看到朋友的丈夫在火车上亲吻一个漂亮的陌生人,现在的问题是,她该不该告诉朋友这件事——这对她们之间的友谊影响深远。

  比如: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发现,她父亲有情人的时间和她的年龄一样长。秘密和谎言的回声在几代人之间回响,留下了得不到回应的爱和破碎的心。

  出轨不仅仅是两三个人的事,它萦绕着人的整个关系网络。

  能影响一个人整个人际关系的出轨,到底该有多么刺激(浪漫/伟大)的爱情故事呢?

  05 出轨故事通常很平庸

  事实上,没有私生子,没有性病,没有情色勒索……

  大多数出轨者,他们的故事沿着一条不起眼的人类轨迹展开。

  孤独、多年无性生活、怨恨、后悔、婚姻中的忽视、失去的青春、渴望关注、失联、酗酒——这些是日常出轨的具体细节。

  “我一直认为偷情的人都是混蛋,”他写道,“他们至少应该尊重和他们结婚的人,而不是背地里鬼鬼祟祟。然而,在那次讨论中,我幡然醒悟。当时我们所在的房间既安全又舒适,可是我在椅子上如坐针毡,好像我突然被唤醒了。我总是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父母在他们相遇时都是结过婚的。事实上,我母亲那时正试图离开虐待她的丈夫,我父亲给她提供了一些建议。他们的结合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34 年前,私通让我的父母找到了彼此想共度余生的人。”亚当非黑即白的观念被打乱了。

  法拉和裘德,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女同性恋夫妇,在一起已经有六年了。裘德试图弄明白,为什么法拉在她们都同意有开放的性关系之后,还要再秘密偷情。“我们已经商量好可以和别的女人睡觉,只要我们相互告诉对方就行。”裘德回忆说,“我以为开诚布公会保护我们,但她还是撒谎了。我还能做什么?”即使是开放的性关系,也不能保证没有欺骗。

  莉莉,一位 37 岁的广告代表,将近10 年,她一直等待着她的情人和妻子离婚,徒劳地反复下着“最后通牒”。自从他们的婚外情开始以来,他和妻子又生了两个孩子,而莉莉感到自己的生育能力正一天天下降。“我上个月冷冻了我的卵子,”她告诉我,“但我不想告诉他——我需要所有我能得到的筹码。”一次又一次的面谈后,她吐露了自己充满矛盾的心声——既相信他只是在愚弄她,又想抓住每一根希望的稻草——希望她真的是他生命中的最爱。

  杰克逊正处于崩溃状态,需要立即跟婚姻治疗师谈话。他的妻子刚刚发现伟哥瓶子里的药片少了好多,把他赶了出来。“说实话,”他说,“对她说谎我的感觉也很糟糕。我不能忍受每次和她分享我的性需求时,我在她脸上看到的厌恶。”杰克逊的性幻想丰富多彩,可是他妻子却完全不感兴趣,总是在拒绝他。在被拒多年后,杰克逊把自己的幻想调色板带到了别处。“我应该诚实,”他说,“但太诚实会面临危险。我的性需求很重要,但每天早餐时间看到我的孩子更重要。”

  06 出轨,通往人类心灵缝隙的窗户

  婚外情对人们的关系有诸多启示。它打开了对价值观、人性和爱欲力量更深层的审视之门,迫使我们去解决那些最令人不安的问题:

是什么使人们越出了他们努力建立的界限?为什么性背叛的伤害会如此严重?婚外情总是自私和软弱的吗?还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甚至是一种大胆和勇敢的行为?我们能从出轨的兴奋中汲取什么教训来活跃我们的关系吗?秘密的爱必须被曝光吗?激情的保质期是有限的吗?是否有即使是一段美满的婚姻也无法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如何让我们的情感需求和性欲之间达到难以捉摸的平衡?一夫一妻制过时了吗?什么是忠诚?我们能同时爱不止一个人吗?

  这些谈话本应该是所有成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夫妻来说,婚外情的危机发生时,他们才第一次谈到这些话题。

  灾难有一种将我们推向事物本质的方式。但希望,不要等到暴风雨来临,而是在风和日丽时未雨绸缪。

  在信任的氛围中,谈论是什么让我们越过界线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失去的恐惧,实际上可以促进亲密感和增强承诺。我们的欲望,甚至是最不正当的欲望,都是人性的特征。

  尽管把出轨简化为性和谎言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我更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入口,让人们更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用来约束它们的界限。

  出轨让我们面对激情的不稳定性和对立的力量:诱惑、性欲、急迫、爱及其不可能性、解脱、诱骗、内疚、伤心、堕落、监视、疯狂猜疑、复仇的冲动,甚至是悲剧的结局。需要预先提醒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愿意陷入非理性力量的迷宫。

  爱情是混乱的,出轨更是如此。但出轨也是一扇窗户,与众不同的是,它通往人类心灵的缝隙。

  本文为独家内容,经出版方青豆书坊授权,整合自《危险关系》一书第一章,部分内容有删节及顺序调整,小标为编者所加。原作者:埃丝特·佩瑞尔。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