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长椅》读后感精选

  《树下长椅》是一本由[法]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下长椅》读后感(一):一把椅子见证无数人的人生

  椅子仿佛一个冷静理智的避风港,歇脚处,包容万物。见证形形色色的人生。刻字的情侣,疲惫的上班族,分享蛋糕的老年情侣,牙牙学语待走路的孩童,无家可归的乞丐,讨厌的警察,刷漆的工人,滑板少年,爱读书的女性,拿着鲜花苦苦等待爱情的青年,一群八卦的女人,弹吉他的青年,聊天抽烟吵闹的青少年,还有小狗,,很多很多。正如书上所说,一点木头,一点钢。一棵大树下的一把长椅。见证了很多人生活的瞬间。它是静止的。看着时间和人不断来来往往的流动。

  《树下长椅》读后感(二):黑白默片

  夏布特总是能如此轻易地打动我。

  我喜欢每一个小故事:流浪汉和警察的故事,上班族的故事,街头少年开始读书的故事,甜点的故事, 还有那个刻下 T ❥ I 的男孩的故事。这是一篇完全没有旁白和对话的漫画,通过夏布特的画笔,你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的所有情感,以及完整流畅的故事,就像是黑白默片一样。因为是黑白的,因为场景有限,你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夏布特轻易地就调动了你的喜怒哀乐,让你沉浸在他构建的故事中。他不想上什么价值,或者说什么人生意义之类的大道理,只是把人生中值得我们记忆的时刻记录下来。

  注:那个可爱的读着爱情小说的老太太拿出小马扎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树下长椅》读后感(三):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人生

  ,因为它太真实、太熟悉,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看过以后才猛然察觉,这不经意的几个片段,早已记下了许多人的一生。从僵持到和解的警察有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他自顾自地坚持玩自己的音乐,即使不被肯定,他也从未放弃,仍然不停地探索。他尝试过不同风格的乐器,手鼓、四弦琴、吉他……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前面讲到的那个花衬衫、人字拖的职员,他们即兴合作,给公园游客送上了一场打动人心的表演。 用自己的音乐,给自己带来一份喜悦,给他人带来一份快乐,这样痛快淋漓的人生体验,就是他坚持热爱所收获的美好。对老夫妻是公园的常客,他们总是坐在长椅上,分享着随身带来的小蛋糕,你一半、我一半,亲手递上,温馨甜蜜如同初恋。还有一对青梅竹马,多年的坚持终于开花结果,长椅见证了他们的相爱、相知、相守。 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是坚持把爱情变成永恒。爱情需要经营,经营需要坚持。那些让人羡慕的情侣,我们往往看到他们的默契互动,却没看到他们背后坚持多年的努力经营。如果能把分享蛋糕这样的爱心小举动坚持一辈子,他们的爱情自然也能保鲜一辈子。

  《树下长椅》读后感(四):长椅的温度

  木椅子跟铁椅子————

  流浪汉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在这里他与一个退休的警察有过一下午短暂的友谊。虽然这位负责任的警察在职时曾多次驱赶他,甚至不惜夜晚偷袭。

  一对老头老太太总来这边与爱人分享美食,一人一半。

  曾经忙碌的上班族在无数次忽视长椅之后,终于在某个时刻丢掉公文包,脱下鞋,惬意地在长椅下休憩。

  有一个淘气的滑板男孩总爱滑过长椅,后来他摔断了腿,第一次坐在长椅上。

  一个老太太喜欢在这里阅读爱情小说。

  一个学步小朋友在这里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

  故事的开始,是一对年轻的小情侣,男孩在长椅上刻下与女孩的爱情。年轻青涩,后来的刷漆匠每次刷新漆,都不忍抹去这痕迹……

  很多人路过、坐过、短暂拥有过长椅。故事开始的小情侣结局怎样?我更愿意相信最后出现的场景。男人找到少年时这张爱情见证的椅子,从杂货场找到它带回家。家里,是年轻时的恋人,男女相依,椅子,成了两人爱情结晶,这个新的生命第一次独立站起的拐杖.......

  《树下长椅》读后感(五):我们在此相遇

  漫画或者绘本或图像小说,其出色之处,往往不在于截取故事的片段有多鲜明,相反,而是在其所未定格、呈现出来的画面。更多的故事,留待读者的想象去补全和丰富。最终,一部好的图像小说,也是由作者与读者一起成全的。

  拿今日所读的《树下长椅》来说,作品刻意择取的视野,其实异常局促,在篇末之前的漫长篇幅里,基本都聚焦于以树与长椅所构成的画面中,仅有的自由是正面反面侧面、远景近景的切换与缩放。而就在这般局促的视角所构成的画框中,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或停驻于此,休憩、长卧或仅是行经而过。

  一成不变的树与长椅,承载的则是在一个通常意义的公共空间之下,时间的流逝,以及由此积蓄的种种变幻。而更多的呢?依旧是空旷,是空白。

  人们穿过画框,现身而后又隐没在空白之中。滑板少年、着装刻板的上班族、叛逆的少年、抱着书的老妇人、落魄的乐手...一切都在被时光悄悄偷换,包括长椅也一样

  从图像小说的角度来说,哪怕以如此的篇幅,在这本近乎无字的绘本能讲述的也是有限的故事,加之视野所限,必定得由其它方面来弥补。我们所能感知到的,除了季节的变迁,人们来了又去,就几无其它了。

  但越是到后边,前面的留白所积累起来的未曾被讲述的故事,越发显山露水起来。对读者,也会不免留意到这一点,在后三分之一的时间,平缓的时间线开始波澜乍现,而后荡漾开来,到了围聚在长椅边,融入一场即兴的弹奏与伴唱的狂欢,则是全书的高潮时刻。

  而这,倒是让故事变得更为动人。无论触动是源于,联想到与自己有关的某一个地方,另一张椅子的记忆,还是其中的某个角色描摹到了自己当下或往日的情状。这也算阅读的一个收获,收获一点小小的启发——在寻常的时日里,如何让自己更好地感应时间的变化,体察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也好;去面对当下,制造一点关联的记忆也罢,哪怕那远称不上是多重要的一幕又一幕。一如书中一样,那些曾经停驻于此的人们,人生中重要的改变,也都未必是在与长椅相关联的画面里,他们也只是经过顺带留下了这样那样的片刻与记忆。

  为数不少的剪影似画面,有一种版画的古朴之美,当然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大雪之时的那几幕,即使孤独与寂寥的氛围在这样的画面中也挥之不去。

  其实到最后,谁也没有与谁在此相识,陌生的依旧并未对彼此更了解。那么多现身于此的人,在绝大多数时候,似乎都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之中。

  相识的人,久已相识,剩下的,只是在此相遇,而后各自分头走。

  《树下长椅》读后感(六):一把长椅,一个世界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两种最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种被称为纵向研究法,即对当前某个年龄阶段的某几个群体,进行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调查研究;第二种则是横向研究法,即通过对比当前几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某些群体,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统计学依据是,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研究所有人从生到死的心理变化,来探寻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只需要以时间和群体作为纬度截取某些样本,就能见微知著。 这种以点观面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多有涉及,比如在《死魂灵》里,果戈里通过乞乞科夫的业务,把昏庸无能、尸位素餐的整个俄国上层阶级批判个通透。 而在《树下长椅》里,克里斯多夫·夏布特则通过截取一把树下的普通长椅前来来往往的人群,向我们展现出一幕幕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让我们见证一出出人间悲喜剧。 夏布特的《树下长椅》从正文开始全篇没有一个文字,所有内容都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加以呈现,而呈现的故事主体就是长椅前来来往往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平淡而又真实。 一把普通长椅,尽管只是木板和钢钉的简单组合,但从它被摆放在树下的那一刻开始,就借由它的社会功能而成为一个微型舞台。 它为所有的过往行人提供便利,不管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有使用它的权利。因此在树下的长椅前,总有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的人群来来往往,然后留下自己的故事。这个城市的一角,俨然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就像在夏布特笔下,在长椅前经过的既有衣着考究的贵妇人,也有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既有陷入热恋的年轻人,也有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既有沉浸阅读的学者,也有嬉笑打闹的玩伴…… 这些从长椅前依次经过、坐下、离开的人们,尽管做着不同的事、有着不同的经历,却会因为一张长椅拉近距离,从而对彼此产生影响。这些由彼此之间的碰撞和独自一人静坐时所迸发的情感,就像事先排练的剧本依次上演,所有的悲欢离合因此而得到见证。 但夏布特却没有对这些情感大肆渲染,他采用的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生活中常见的故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加修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唤醒读者记忆中相同的经历,就像读者坐在长椅上目睹一切的发生。 因为这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读者曾经见证过,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是任何一个可供休憩的角落都可能发生的故事,所以才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就像所有人都见过陷入热恋的小情侣刻在角落里,用以祈祷爱情地久天长的宣言;就像所有人都见过在街角一旁休息,却被管理人员驱赶的流浪汉;就像所有人都见过怀抱礼物等待,却始终等不到对方的求爱者…… 这些故事,有的定格在当下,有的则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激发出读者更深层次的情感,比如总在长椅上分享美食的老夫妻,最后的画面却是坐在长椅上孤身一人的丈夫,把切好的一半食物放在身边;又或者总是衣着端庄的上班族,在长椅面前丢掉手提包、脱掉皮鞋,衣衫不整地半躺在长椅上…… 这就是发生在夏布特笔下的长椅上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也不刻意煽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点点滴滴,涉及到爱情、亲情、友情,甚至只是一个陌生的善意微笑,或者一个孤单落寞的眼神。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或瞬间定格在《树下长椅》的画框中,然后无数个人的生活片段结合在一起,借由这张普通的长椅,拼成一副关于人生的拼图,将人生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囊括其中。 而这把树下长椅所囊括的世界,如果没有怀着热爱生活的一颗心,去观察、去体会、去记录,又怎么能发现这种存在于世界一角的美好? 我想这就是夏布特创作《树下长椅》的原因,借助一把长椅折射出自己看到微型世界。而当人生的五味杂陈全部通过一把树下长椅得到见证,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力量也足够让任何一个读者为之动容。 理所当然的是,在《树下长椅》使我们感动之前,首先感动的应该还是夏布特本人吧。

  《树下长椅》读后感(七):它,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在陪着你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的《树下长椅》是一本图像小说,按理也可以称之为漫画书,全文几乎没有一个字,以树下的一把长椅为参照物,画出日复一日的生活。

  一把长椅,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平时的我们不会注意到它,它似乎就安静地在一个角落,似乎跟所有的长椅长一个样,它就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在那里。

  你累了,会坐下休息。如果旁边坐上一对情侣,你会难为情地离开,免得被喂一波狗粮。

  或许,匆忙路过的时候,你从来没有关心过它的存在。

  而它,被命运安排在那里,不骄不躁,只默默关注着从它身边经过的人们。

  它,守护着岁月静好,守护着这些普通人的日常。

  一对情侣在长椅上刻上相爱的证据,后来女孩独自到来,收到情书,喜笑开颜,转到下一个画面,是她微微隆起的肚皮,随后是她带着孩子在长椅边玩耍。

  一对老年夫妻经常来长椅边休息,分享蛋糕,老头细心地分好蛋糕,后来的后来,只剩老头一个人来,另一半蛋糕只能留在那里。

  一个流浪的老者,每晚到此处歇息,片区警察驱赶了无数次,未成功,直到警察退休,他无奈地在长椅上摆弄鱼竿,流浪者的出现打破他的孤独,突如其来的融洽关系,让他们快速成为朋友。

  一个负责维护长椅的清洁工,定期检修,上漆,一如常态地为社会服务。

  一个老者,悠闲地在长椅上看书。

  一个卖艺者,拿上一个小杯子,弹着吉他,却无人观看。后来加入一个舞者,随意的舞蹈,开怀大笑,引来很多的围观者,收获金钱。

  一个怀抱鲜花的男人,一直在等待,最后他等来他的爱情,虽对方也是男人,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还有那些不曾停步的行者,长椅都记得他们,它在见证,它在守候,它在等待。

  他们在这里感受着丢掉一切的自由,拥有放松的状态。可后来,长椅被两面隔离的椅子代替,情侣没有办法依偎,流浪者没有办法躺着休息,看书的老者不能释然,只能自带一根小板凳来此看书,它走后,大家有种失落感。

  平时不被大家重视,失去后,大家又在集体怀念。

  它被当初那对已经成为夫妻的情侣所收藏,他们成了它最后的归宿。它身上还有他们刻下的诺言,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霜,隐约可见的文字,记录着他们年少的感情。现在,他们的孩子在它身边玩耍,亲切,像一个老者,再次见证他们的幸福。

  这一副又一副的长椅图像,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细微地刻画,表达的情感,像一幕幕话剧般文艺,又像一首诗,轻轻抚慰,却给人震撼的感觉。

  这是一部绘声绘色的无声电影,人来人往,平凡的场景,温情可见。似乎每个街角都能产生这样的故事,却只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分享出来,细微地洞察力,是特色,是新奇,是用心的表现,是深刻地认知生活。

  树下的一把长椅,简单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化身成不同的场所名称,是歇脚点、安全岛、避风港,也是聚散离合的岔路口。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有太多这种不被我们重视的物件,他们都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在陪着你。珍惜当下,把日子过成诗吧,不要留有遗憾。我们虽平凡,生活却不简单。

  《树下长椅》读后感(八):这里有你我经历着的生活

  买书之初,误以为内容是在树下长椅前的一个个各自独立的瞬间,翻书阅读时才意识到,这本书描绘的是很多人生动的生活。

  只有黑白画面,几无文字,但远景画面和恰当的特写交错,居然在翻看时仿佛听到了声音:滑板轮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警察几次三番怒斥留宿公园的流浪汉的声音,上班族急匆匆的脚步声,失落而归的流浪歌手踢拉着鞋缓慢无力的脚步声,或者闺蜜间声音时高时低的谈笑声……在耳畔唤醒这些声音的,是作者极具张力的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动作和神态。合上书时,再回想这一幕幕时突然觉得奇妙。

  很久之前和朋友聊画画的事,他说:“画的表现力不够才需要文字。”可能因为当时他的这句话,是说我发出来的一幅写了说明文字的简笔画,于是本能地反驳:“有些东西就是没有办法用画表现。”虽然后来随着浏览的画作增加和自己画画时表现力的缓慢提升,渐渐意识到自己反驳的那句话真的很幼稚,但真正感受到画的表现力可以有多强,是在阅读这本书时,明明是一页页的翻书,脑海里却仿佛播放着一场日常而丰富的电影。

  在这场“电影”中,有的人从最初孑然一身始终无望地等待着什么,到终于遇到了携手同行的人;有人从日复一日几无变化的通勤生活,到突然释放自己,张扬的身影上再也寻不到从前的死板气息;也有人从两人甜蜜分食一块可爱的蛋糕,到一个孤单的身影离开后,半块孤零零地放在长椅上;从前水火不容的人,终于有机会同坐在一起;从前居异地的人,也终于一家人幸福经过。

  用文字简单概述下来,不过是一些寻常事件,但作者刻画的神情和姿态却让这些事件生动起来了,于是,寻常事件里每个人的表情、情绪仿佛破书而来。这些让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沉浸其中,感受他们的感受,思考他们的经历,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个始终在原地的树,看着长椅和经过长椅的人们。

  书页渐薄,作者适时给了结局,经历了风霜雨雪和陪伴了无数路人的长椅被换掉了——这在我们的生活里也是多常见的事情,毕竟成长总是伴随着一些熟悉事物的消失,然而在读到最后之前,我竟没想过也会真的和这个长椅告别。看到杂物间的几格时,心里被落幕的伤感充满了,也是这个地方,又一次被这本书的“动态感”惊到了,按捺不住从初读时就有的做动图冲动,于是做了一个落幕gif。

长椅的落幕

  在看整本书时,大多时候都在暗暗赞叹作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结局时的作者留给我的印象却是可爱的,这种感觉是被一页空白之后的彩蛋触发的。我把这个“真正的结局”称为彩蛋,是因为它的存在对我而言,是惊喜,也是对生活的温柔和善意。

  唤醒对生活本身的专注力,是我热爱这本图像小说最重要的原因。

  这本表现力超强的图像小说,我不知道如果你阅读会想到什么,但我却确信,至少能在一个人物身上,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或看到或听过的事情;如果关于生活的细节在脑海中都是模糊的,不如合上这本书时,去专注地看一看自己每天经过的人事物,专注地看一看自己身处其中的生活。

  《树下长椅》读后感(九):一把椅子,流出温热各色的人生笑泪

  除了儿童绘本,此类的图像小说很久没有看了。

  这一次我在克里斯多夫·夏布特的作品里看的十分尽兴,也看的情感淋漓。

  一把长椅,竟让人读的时时眼眶发热,这是怎样一种共情的描绘和细致的观察啊。

  笔下的描摹勾勒着重复简单的日常,迎来送往的季节,胜过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和语言万千,将人生更加直面的推进读者的心。

  你看,大家不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啊,爱依旧是这个世界的主题。

  离别、新生、年老色衰、朝气蓬勃,每个阶段的成长、衰老和真实都在作者的画里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结尾作者予以了温暖的底色,用一段两小无猜的爱情首尾呼应。给了长椅被弃用后爱意的归宿。

  他在说生活改变,不复从前,但家人和爱是我们永远幸福信念和温暖。

  画中的各色人物神态真实性格迥异,却又让人觉得看见了不同的自己和他人。

  他们离我们很近,厌烦的,偶尔瞥见的。人情冷暖在图像中像小说一样冲击着视觉和内心。

  我们都在用自己世界里的语言讲述着这本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

  这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之处,也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共鸣效果。

  看到擦着长椅看似洁癖却抠鼻屎的女人;经常玩滑板路过的年轻孩子;每日跑步路过压腿的男子;总是睡椅子上流浪汉和总是驱赶他的警察;街头艺人、社会混子、带着小孩的大人,逐渐从少女变成母亲的女孩、总是行色匆匆的商务者,还有老是在椅子一处撒尿的小狗。

  你会觉得无比熟悉,仿佛长椅旁草木的气温,小狗撒尿后的骚气都隔着画面立体了起来。

  每一帧图画和情节,感觉都是一段长长的故事。

  突然理解当时在看默片时内心的震惊和被惊艳的心情,大概和现在是一个样子。

  从夏天到冬天,从冬天到新的春日,长椅在工人的维护和清理下陪伴着人们的生活。

  默默看着等候爱人的男子,听着街头艺人不同乐器的演奏,任由着三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坐在这里对路过男士抛来的问候相互欣喜嫉妒。时常等候着携手走来一起分食一块蛋糕的老夫妇。还有不断变化在椅背上的傻气文字。

  生活杂乱又匆忙但依旧有深情和温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长椅旁活出了万千个世界,而椅子就像日晷的指针在年岁里岿然不动的,如常的伫立在周围的一切之中,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其实,椅子就是我们自己,他人不过是我们这一生无法控制却会渐渐看开或接受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就像椅子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死物”。看似活泛终日不过也就是那些过场和情绪。无论我们如何释放和压抑都无法满足主宰时间的幻想。

  失去的伴侣,孤独的老人,剩下一半的蛋糕和依旧没有等到心意的那捧花束,还有换了乐器却一直无法得到的欣赏的劳酬。

  但,人生的难也是在我们能学会放下和转变中迎来快乐,让生活得以继续前行。

  这时候椅子又变回了椅子本身,因为当心不再只为生活踌躇不前时,他在那一刻就拥有了绝对的自由。

  这本图像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生活的写实和描绘更是自身的隐涉和讲述。

  开头两个小孩在椅子上刻下了爱情的字据,最后在被另一个椅子代替后,男孩在市集上看到,将它带回安置在了家的门口。

  流浪汉不再去那里休息,女人也不再去那里读自己最喜欢的爱情小说...那个失去老伴的爷爷不知何时才会再带着蛋糕坐在这休憩片刻。

  商务男士也许还会再一次在新的椅子上脱掉鞋袜鞋袜子,赤脚感受着草地的柔软。

  生活不会停止,新椅子的出现却没给周围人带来更多的欢乐,那是因为没有陪伴感情。

  光阴会让我们渐渐明白,所爱着的这个世界的牵挂是多么重要。

  经常听到喜新厌旧之类的话题,感谢作者用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些专一而可爱的长情人。

  

  《树下长椅》读后感(十):一把长椅,照见他们的人生

  一本几乎无字的漫画,究竟会有多好看?

  没有对白,没有前言,没有后记,没有背景介绍,没有创作谈。只有寥寥几处简单的文字,中文翻译以脚注的形式标注在书的页脚。

  而漫画的主角,是一棵树与一把木质长椅。或许是在公园里,或许是在街边。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

  嘻哈青年在这里聚会聊天,男男女女在这里交谈、看信,牙牙学语的婴孩在这里迈出了人生的第一个脚步。

  很奇怪,只用了一两小时就看完这本无字漫画的我,却对书中一个个路人的形象难以忘怀。

  他们有上班族,有少男少女,有玩滑板的少年,有老夫老妻,有油漆工、有流浪汉,有市政警察,有卖艺者,有阅读者,有跑步青年……他们行色各异。与这把长椅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交集。

  那对少男少女,是漫画里最先出现的角色。男孩用一把小刻刀,努力地在长椅上刻下他和女孩的名字首字母与爱心图标。以这种幼稚、浅显、天真而真诚的方式表达的他对女孩的“爱”。男孩猛然用力一划,小刀迅猛地在男孩手指上割下深深的口子,一时间血流如注。男孩女孩慌忙离开。留下几乎刻完的名称印记,永远地留在了长椅上。此后,虽然再无那个印记的特写,但在中景画面上,读者依旧能够时刻看到模糊的痕迹。

  上班族只顾匆匆前行,无视长椅;

  跑步青年把长椅当做锻炼中途的一个休息点。会在这里休息一下,伸展腿脚,然后向前方继续跑去;

  卖艺者总是带着一把尤克里里,在长椅独自弹唱。人来人往,没有人往他放在地上的空杯子投过一分钱;

  有一个老妇人,常常来这里读一本好像永远都读不完的小说。每次都被坐在旁边的人干扰,心神不安;

  滑板少年只把滑板当成一个可玩耍的路障。他飞速地划上长椅靠背,漂亮地顺其滑下,潇洒离去。或许擦划掉很多木屑、油漆;

  油漆工时不时来检查一下长椅,若发现掉漆则用速干漆仔细粉刷。尽职尽责地做着维护工作;

  流浪汉打算将长椅当做晚上的过夜床铺。然而市政警察总是来“干扰”他的美梦。时不时将他呵斥走,并开具一张他永远也不会去交的罚款单;

  有一个穿着讲究、手捧鲜花的男子,总是来到长椅处,好像在等他的心上人。但每次都孤独地失望而归。

  有一对老人,总是相依来到这里,坐下,拿出一块蛋糕。老爷爷用一把小刀将蛋糕一分为二,给老奶奶一块。他们相视而笑,吃完蛋糕后再一起搀扶走开。无比幸福而恬淡。

  哦对了,还有一只狗。每次悠闲地路过长椅,都要在长椅左前方的椅子腿处撒泡尿。再悠闲地离开。

  春去冬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角色如跑马灯一般,来到树下这把长椅处,再离开。这把长椅,映衬出他们的人生。这里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转瞬即逝的驿站。读者像见到老朋友一般,逐渐对他们产生亲切感。

  然而,故事远远没有这么平淡。很多细腻而动人的画面让读者感慨万千。

  有一天,从不正演看长椅一眼的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他做出了令人错愕的举动,扔掉手里的公文包,脱掉鞋袜,在长椅上舒舒服服地休息;

  有一天,卖艺者还是没有收到一分钱。突然有个人加入了他,在他的音乐中放声歌唱,一展歌喉。奔放的嗓音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路人前来围观、叫好。而放在地上的空杯子,不一会就盆满钵满;

  老爷爷独自来到长椅。他拿出蛋糕,用小刀切了一半,放在了长椅上,随后又默默离去;

  手捧鲜花的男子,在又一次失望后,随手把鲜花送给了同坐长椅的陌生女子。他们下次路过长椅时,甜蜜地依偎在一起;

  市政警察退休了,他无比落寞地坐在长椅上发呆,好像不知道该干什么。当他看到流浪汉来到长椅处时,一反常态地没有赶他走。反而呵斥要驱赶流浪汉的年轻市政警察。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和流浪汉好好聊一聊;

  油漆工在领导、专家的指挥下,搬来一把新的椅子。这种椅子没有靠背,中间用十字形铁架隔开,人不能躺在上面;

  流浪汉看到新长椅,无奈走开。老妇人看到新长椅,倔强地搬来一把小凳子坐在旁边,继续阅读那本看不完的小说;

  而那只狗路过新长椅,停都没停,径直走开。

  那把原来的长椅,被弃置于仓库。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它再度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被扔在了跳蚤市场。一个路人经过时,被它吸引,买走了它。这个路人是谁呢?他正是此前出现过的角色。或许机智的你已经猜出。你能在书的结尾找到答案。

  这也是这把长椅最好的归宿。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