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猫》读后感摘抄

  《孩子和猫》是一本由[德]英格丽·巴赫尔 文 / [德]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和猫》读后感(一):《孩子和猫》:当孩子害怕不存在的事物时,家长该怎么做?

  和闺蜜聊天,她讲了一件有关自己女儿的成长小事。闺蜜女儿今年2岁多,有段时间总是半夜跑去妈妈房间说害怕鬼,这让闺蜜很是苦恼,孩子太小了,无论她怎么描述鬼是不存在的,孩子还是会在半夜醒来时惊恐的跑去她的房间,说什么也不敢回去睡。直到爸爸出差回来,悄悄告诉孩子爸爸是有超能力的,随时可以穿越到孩子身边保护她,即便出差也是如此。也许是爸爸强大的男人气概吧!闺蜜女儿突然就能睡安稳了,有一天早上还告诉爸爸她梦到了爸爸帮她打走了鬼。

  鬼是不存在的,妖怪也不存在,但孩子们成长到两三岁,都会有一个害怕不存在事物的敏感时期。很多人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世界上不存在鬼和妖怪,没什么可怕的,但这并不奏效,闺蜜老公的做法奏效了,却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孩子。

  近期看了一本书很有意思,《孩子和猫》里,也有一个害怕夜晚来临的孩子,但他与其他小朋友不同,他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战胜了害怕的心理。

  《孩子和猫》里的孩子,爸妈因为有事晚上开车出去了,他只好一个人睡觉,但他太害怕了,于是他请了一只小猫进来陪着他,房间很大,只有他和猫两个人,他感到孤单和害怕,他期待猫可以说点什么,又因为害怕而自己滔滔不绝的说着各种各样的话,猫一直在呼噜噜打呼噜。

  外面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孩子更害怕了,他开始期待有方法解决,他想到了!他希望猫可以变成一头狮子,这样就可以保护他了。他开始不断的告诉猫,你已经在变强大了,直到猫终于变成了狮子,用尽了各种方法保护他不受伤害。

  故事中有一段话:“孩子想,我不会再害怕了,无论是暴风雨还是黑夜,我从来没有想过,人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做这么多事情。人可以给自己和身边的东西施这么多魔法。以后的夜晚,我都不会再哭了”,孩子成长了,他变成了那头有着强大力量的狮子。

  如果你认真读下来,很容易便能发现,这只不存在的小猫,其实就是隐藏在孩子身体里弱小的那个自己,而为了自己不再害怕暴风雨和黑夜,他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终于成长为了那头无往不胜的狮子,强大后的自己不再害怕任何事物。

  《孩子和猫》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孩子如何成长的故事,内心越强大,越不会害怕外界的事物。两三岁的孩子总是充满了活力,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以至于他们头脑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怪物,天黑下来,他们就开始胡思乱想了,于是害怕情绪总是袭来,在读这本书中之前,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也同闺蜜老公一样,坚定地告诉孩子爸妈会保护你,但阅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更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成长,告诉他们你们自己也可以变得很强大,小猫也可以变成狮子,这样更能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变得更强大、更勇敢。

  《孩子和猫》读后感(二):再恐怖的夜,你都是自己的小小英雄

  我从五岁起就一个人睡,一直到念高中住校。因为家里房子小,不得不睡在别人家,睡过的地方一双手都数不过来,自家的二楼,奶奶家的小杂房,小叔旧房子的客厅,二叔家的二楼等等。其中我最怕睡在二叔家的楼上,因为没有灯。

  农村里的房子都是用木板隔出二楼,有时候动作幅度大的话,还感觉到摇摇晃晃。而且,除了外墙是红砖,内墙全部是泥砖,不小心蹭一下,衣服上全是土,更恐怖的是老鼠都在楼板上搭窝,一到晚上,就在楼板上肆意走动,无比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鬼故事吓小孩,说床底下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黑洞,里面住着怪兽,喜欢把夜里不睡觉的小朋友拖进洞里吃掉。

  有时候碰上雷雨天,那种恐怖更加剧烈,雷电就在头顶,闪电划过,透过瓦片照亮整个房间,墙上所有的影子看起来都像鬼怪,一个炸雷似乎要把耳朵震聋。这样的夜晚,老鼠也变成了大老虎,田树林里的猫头鹰叫预示着妖怪要来了,还有床底下随时要出来吃小孩的大怪兽。而我,只能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有时候实在害怕,不得不抱着我的小布偶在被窝里求各路神仙保佑,嘴巴里念叨着一串串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咒语。

  当我翻开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这本《孩子和猫》,绘本里的这个小女孩突然击中我的内心,就感觉找到了童年时候的自己,暴风雨的夜晚,一个人躲在床上,非常害怕,家里的一切都像施了魔法一样发生了变化。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德国国宝级插画家,1996年,由她绘图的《当世界年级还小的时候》,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瑞士青少年文学奖。2006年,荣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特别奖。 2016年福尔卡赫德国学院大奖,2016年国际安徒生大奖等。 2004年,《春夏秋冬》绘本系列在奥地利获评“世界最美图书”奖。

  《孩子和猫》讲述的是一个暴风雨要来临的夜晚,小女孩一个人在家,感到非常害怕。一只黑猫进入小女孩的房间,变成了一种大狮子保护女孩的故事。

  绘本的开始,明明爸爸妈妈出门了,为什么还要出现在家里呢?

  大概是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害怕,想要爸爸妈妈的保护,心里祈祷着“要是爸爸妈妈在就好了”。然而他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出门去了,所以在小女孩的心里,就变成了无法保护自己的小人儿吧。

  爸爸妈妈坐在小车里,可是在整个房间里却显得小小的,包括村子里的那些房子也都是小小的,还没有这只猫大呢!是不是代表着这间屋子外面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太遥远?而在暴风雨的夜晚,因为小孩的害怕和孤单,屋里的一切都被放大,就连夜晚里的小昆虫都变得特别大,特别恐怖。

  小黑猫一开始也是一只胆小的猫呢!

  它偎依在孩子身上,当雷鸣电闪时,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猫也在害怕。但是孩子对它说:“你要变得强大,要保护我。”

  于是,猫变成了一头狮子!

  它跳了起来,和闪电展开了攻击。

  原来需要孩子安慰的猫,这个时候已经强大到可以保护孩子了。

  它安慰孩子:“是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了。”狮子心里暗暗地想,因为无论发生什么,都有我保护你呢。

  如果没有这些文字的描述,小朋友看绘本时,如何去发现绘本里情绪的变化?

  仔细看,你会发现,随着暴风雨的来临,不只是小孩在害怕,也是月亮和屋里的玩具们都在害怕,怎么发现的呢?

  其实月亮和玩具的表情也都在变化呢,不信你看。

  小朋友看不懂文字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开始慢慢去读图了,从图里去发现这个奇妙的世界。

  到最后的那一页,绘本中的场景又和开始呼应起来,爸爸妈妈开车回来了,暴风雨停了,孩子睡着了,狮子却消失了,只不过月亮的脸变成了猫,是不是就代表着以后的每一个暴风夜,猫都会守护着小孩。

  小孩知道,她不能把一只狮子留在家里,因为那只狮子已经变成她的勇气,深深地长在了心里。下一个黑夜来临时,小孩不再需要猫或者狮子出来保护她,而是自己已经拥有足够大的能量去保护自己。以后的夜晚,她都不会再害怕了。

  看完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孩子和猫》,我不知道在这样一个黑暗的夜晚,是不是真的有一只猫进到了孩子的房间,与她一起对抗雷雨夜的恐怖,还是因为恐惧,孩子想象出来的。但我知道的是,孩子最后不再害怕暴风雨和黑夜了,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她不能把一只狮子留在家里。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雷雨夜的小女孩,在这样恐怖的夜里,感到害怕,想要找到一头能够保护自己的狮子,最后才发现,这头狮子其实就藏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我们的勇气。每一个小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勇敢,他们很胆小,怕黑,怕父母不在家,然而成长的过程就是去发现自己的勇气,让自己越来越勇敢,成为自己的小小英雄。

  《孩子和猫》读后感(三):《孩子和猫》:在黑暗的暴雨之夜,发生了可爱的故事

  这是苏珊娜·贝尔纳的绘本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她讲了一个在暴风雨之夜独自在家的孩子,和一只偶然闯进屋子里的黑猫的故事。

  这只黑猫在狂风大作时,变成了狮子。

  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也可能更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美好。

如果把“猫”当成“孩子的勇气”

  《权力的游戏》里,狼家爸爸曾对孩子们说过一句话:“人只有恐惧,方勇敢。”

  夜晚,暴雨还未开始,单是黑暗和孤独就让孩子忐忑不安。

  她的勇气在这个时候以猫的形态冒了出来。

“进来吧。”孩子对猫说。猫轻轻地推开房门,伴随着走廊里的光亮,走进黑暗的房间。

  随着暴风雨的逼近,孩子的话多了起来,一面安慰自己暴风雨要很久才会来——可能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回来了——一面要求猫离自己近一些。

  当暴风雨真的降临,孩子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恐惧。暴风雨越来越大,交织着电闪雷鸣,孩子的恐惧也不断变强,当恐惧达到极点,孩子喊出了最迫切的愿望:

“我希望你变成一头狮子!一头又大又强壮的狮子!”

  黑猫真的变成了狮子。

  或者说,在孩子的自我暗示下,原本如猫一般弱小的勇气,终于在恐惧的催化下,强大起来。

  屋子里的一切越来越吓人,房间仿佛也因为闪电而燃烧起来,但是:

“狮子跳了起来,对闪电展开攻击。它像一个吞火巨人一样一口吞下了火焰,并将差点窜上床的火花一脚踹开……现在,它终于知道如何能充满力量,并为此陷入了沉思。”

  当暴风雨过去,危机解除,孩子忽然发现,狮子已经没法变成小猫了。这让孩子有些惆怅——狮子不可能像小猫那样躺在自己的臂弯里,但她也明白,只有“狮子”才能保护自己。

  《孩子和猫》在这里从“勇气的故事”变成“成长的故事”:人不管多么珍视自己的童年,都不可避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丢掉一些“珍贵的童年特质”。故事中的“猫”和“狮子”不能同时出现,孩子甚至不能阻止“猫变成狮子”。

  但这并不是坏事。

  狮子没有猫可爱,狮子比猫强大。

  结尾孩子和狮子的对话充满了隐喻:

“你为什么在笑?”孩子问狮子。狮子在做梦。梦里,它又变回了那只黑色的小猫,狮子笑了……夜里,狮子消失了。那头有着一双小眼睛的美丽狮子带着被火烧过的毛发消失了……”

  故事里的孩子因为安下心,才开始昏昏欲睡,“恐惧不在时,勇气也不需要存在”,这不意味着“勇气”没了,否则,狮子就直接变回猫,猫又会彻底消失。

  勇气还在那里,当孩子需要它时,它会再度出现,以“狮子”的形态。

  那么,“狮子”继续强大下去,会变成什么呢?

  (答案在本文末尾)

如果把“猫”当成“孩子的伙伴”

  如果把“猫”当成“孩子的伙伴”,这个故事就变成守护者与被守护者的故事了。

  “猫”是守护者,孩子是“被守护者”。

  猫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来到孩子身边,又在孩子极度需要保护时瞬间变成强大的狮子。这就好像有些人,平时看着平平无奇,一旦发现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或事受到威胁,就迸发出狮子般的力量,遇神杀神,遇鬼杀鬼。

孩子房间中的玩具、摆设,被特意设计成孩子世界的缩小版,它们在暴雨之夜变得混乱而恐怖。

  中间有一部分,孩子对猫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乍一看有些讨厌。

“孩子好像迷失了自我一样,开始不断地极力安抚劝慰猫,不允许猫再逃避。冷静点,你已经开始变大了。很快你就会是我的狮子,我可以把头枕在你的爪子上……你要变得很强大,要保护我。你要帮我处理好这一切。”

  然而,是孩子给了猫栖身之所,让猫躺在自己的臂弯里。

  孩子需要猫,猫也需要孩子。

  守护者从来不是被迫成为守护者的,还是前面提到的那段:

“(猫)终于知道如何能充满力量,并为此陷入了沉思。”

  这又让我想起《小王子》里,狐狸和小王子的一段对话:

  “狐狸说:‘在我看来,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和成千上万的男孩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我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一只狐狸,和成千上万的互理没什么两样。但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两个就彼此需要,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男孩,而我也是你独一无二的狐狸……’”

  守护者和被守护者,都是因为对方的存在,而获得了独一无二性。

“孩子没有再提起那只在暴雨夜后也消失了的猫,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她不能把一只狮子留在家里。”

  变成了狮子后是没法再变回猫的,一如长大了的人没法再变回孩子。孩子虽然惦念着猫,却明白自己必须接受猫的新型态,并用对待狮子的方式对待狮子——狮子不应该待在房子里。

  所以故事的结尾。

  狮子和猫都消失了,但如果你注意到天上的月亮……

  故事开始时,月亮还是这样的呢!

  《孩子和猫》读后感(四):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量, 这是让孩子内心强大的最强“魔法”

  夜晚来临,黑色像墨汁一样将天空染黑,月亮微笑着爬上了树梢,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温暖明亮。有个孩子刚准备入睡,他的爸爸妈妈过来说:孩子,我们要出趟门,晚些就回来了。你能自个儿好好睡觉吗?能说不吗?孩子无奈地点点头。爸爸妈妈开车出门了,车灯范围飞舞着各种飞虫,这里的光亮与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翻开绘本《孩子与猫》(【德国】英格丽.巴赫尔著),在国际安徒生插画奖得主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画笔下,一个睡前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安静的画面像一场点电影的前奏,用画笔生动精确地勾画了爸爸妈妈换衣后,到孩子床前说明出门原因,然后开出出门……就像在看一场默剧。

  孩子问:这本绘本也是无字绘本吗?

  “不,这只是故事的前奏呢,就像电影里的片头。”

  “好有趣,我想听故事了!”

  1、像看电影一样听睡前故事

  一边翻阅着《孩子与猫》的插画,孩子一边开始认真地倾听:父母出门后,小女孩对猫说:进来吧。猫轻轻走进房间,黑暗的房间里,“阳台上挂着百叶窗,斑驳的光点透过百叶窗落在地上。房间外,乌云挡在月亮前,遮住了阳光。窗外漆黑一片。”

  “可是你看,月亮像灯一样挂在房间里。为什么爸爸妈妈开的车那么小呢?”

  “恩,也许是爸爸妈妈的车开走后越走越远,越远就会越小对吗?这是小男孩希望月亮像等一样照亮房间”

  “哦,这是他想象的。”

  继续故事:当猫来床前,孩子觉得“这栋房子这么大,我们俩小小的,可真是有点孤单啊。”孩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让猫更贴近一点,“一边听屋外的风声,目光扫过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一边轻轻地抚摸着猫。”他有些害怕,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在这个时候出门。孩子很想起床,但是他不敢起床。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只猫,这样他就有同伴了。

  没想到更可怕的事情来了,外面开始闪电,暴风雨就要来临。孩子想去开灯,可还是不敢。猫轻柔地安抚她,可她被外面的雷声吓到了,没有察觉到猫的动作,而是如同受到惊吓一般大叫了起来:“我想变强大!猫,或者你应该变强大。我不想再害怕了。”

  “妈妈,我以前也怕黑。总觉得黑暗像一只大怪兽,随时会把我吞进肚子里。”

  “恩,我小时候也怕黑。我们看看小女孩怎么做的。”

  孩子不想自己弱小到只能躲到猫的黑色毛发里,她希望猫能保护她。于是她大喊:我希望你变成头一头狮子,一头又大又强壮的狮子。看似弱小的猫在孩子的想象中,变得像狮子一样强大。狮子身上的毛发是和月亮一样金色,脖子上还有一圈闪电般的鬃毛。对外面闪进来火光,“狮子跳起来,对闪电展开攻击,它像一个吞火巨人一样一口团下了火焰,并把差点蹿上窗的火花一脚踢开”。终于一切都结束了,暴风雨结束了。狮子渐渐进入梦想,孩子安静地躺着,觉得非常安全。

  “妈妈,你看后面全是图画了——下着雨,房子和玩具也变得很大,爸爸妈妈开着车回家了。灯光下,只剩下一只飞虫了。你看月亮的脸竟然成了狮子的样子。”

  “为什么房子、玩具、月亮都变模样呢?”

  “是大家都变强大了吗?”

  “也许是的。”

  2、当孩子遇见黑暗

  每个人都从孩童走过,也都有过怕黑的时光。因为黑暗会让人有着对未知世界的惶恐、自我弱小的焦虑,苛求同伴在身的孤单,然而我们在成长中,用各自的方式对抗、战胜黑暗。

  故事的里孩子,是对身边的猫伸展魔法,让它变成狮子来保护自己,当她觉得有人保护感觉安全时,她内心开始强大起来,“我不会再害怕了,无论是因为暴风雨还是黑夜。我从来没想过,人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做这么的事情。人可以给自己和身边的东西施这么多魔法。以后的夜晚,我都不会再哭了。”即使,她清楚地知道,她不能把一只狮子留在家里。

  我低头问孩子,你是怎么开始不怕黑的?

  “还记得几米的《吃掉黑暗的怪兽》吗?那里有一只专吃黑暗的怪兽嘿嘿,我以前老害怕黑暗里藏了一只大怪兽,后来我就想那些藏在黑暗里的大怪兽其实最喜欢吃的是黑暗,不是我。黑暗都没吃完,他肯定不会先吃我的。后来我又在想,我也变成吃黑暗的怪兽好了,在梦里吃完黑暗然后就天亮了哈哈。”

  我内心了然。孩子怕黑时,一定不要嘲笑孩子胆小,更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说:黑暗里才不会有怪兽呢,只要告诉孩子:我们更厉害,即使有也不怕,而且妈妈陪着你呢?当孩子内心有了安全感,他会尝试各种方式,自己努力去克服去抵抗去战胜对黑暗的恐惧,父母在一旁能做的是——鼓励与放手。

  因为我们内心的所有的害怕,都是害怕自己的弱小不够抵抗,当我们独自面对,发现自己足够强大时,所有的黑暗都是“纸老虎”,根本不用害怕。

  3、相信孩子,才能让孩子内心强大

  让孩子克服对黑暗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真正成长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适度放手,相信孩子可以独自面对,自己消化情绪。

  故事的孩子因为父母偶然的一次夜晚出行,她独自面对黑暗,并用自己方式化解了对黑暗的恐惧。这里包含了父母两方共同的努力:互相的信任、父母的放手、孩子独自面对与自我消化。如果父母不放心,一定要留个人在家,或者没有坦诚告诉孩子外出原因,让孩子觉得被抛弃,孩子都不大可能坚强的独自面对,并尝试自己克服害怕的情绪,让内心真正成长起来。

  在育儿书《下乡养儿》里,天天同样也有过独处害怕的经历。天天父母搬东西到乡下时,没法顾及天天,只好让她自己在家。爸爸害怕她会晚上害怕,特别担心。几次都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却发现孩子好好的。作者在文中这样描述的:

  回到家,坐在我腿上,给我讲今天的诗:妈妈,今天下的雨好可怕。院子里嘿嘿的,跟天黑了一样。我不敢出门,开了灯待在屋子里。可是后来又停电了,屋子里也黑黑的。我打着手电躺在床上,等着雨停,可是雨就是不停。后来雨终于停了,天也亮了,我饿了,我到厨房去做饭……

  当天天独自面对困难,直面自己的害怕后,她慢慢开始强大起来,不在害怕一个人,害怕黑夜。当父母开始放手,她开始真正成长起来。对此,辅导天天的乔老师说:这是一个让天天成长的途径:独处。当她离开父母的帮助,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她必须用她所有的力量来对待世界,她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就会自信。对孩子来说——我做到了,是对她自身最大的鼓励。正如乔老师所说:要相信孩子,并给孩子空间去自我面对,自我挑战。当一一父母真正放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是惊人的。

  大概,父母相信孩子内在的成长能量,是孩子内心强大的最强魔法。

  《孩子和猫》读后感(五):四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以克服内心的恐惧

  暴风雨来临前的夜晚,女孩和猫留在家中。恐惧和孤单笼罩着整座房子,女孩看着小猫,想象着无数的危险。小猫突然变成大狮子,勇敢地把女孩保护起来,终于,雨过天晴,大狮子又变回了小猫。

  这是绘本《孩子和猫》里讲的故事。这本书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很深的内涵。作者用风格奇异的绘画和叙事告诉人们:想象力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01.孩子对什么都害怕

  “妈妈,我不敢睡小床,会做噩梦的。”

  “妈妈,我害怕,外面有可怕的声音。”

  “我不敢坐海盗船,会呕吐的。”

  “关上门,关上门,我害怕那个人。”

  进入3岁以后,原本就有点胆小的妞妞害怕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这让妞妞的妈妈非常不解,按说最近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发生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事情,为什么小家伙一下子变得这么胆小了呢?

  妞妞妈妈的困惑并不是特例,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到了3岁以后,孩子会出现胆子一下子变小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了异常,相反,这是其心理正常向前发展的结果。

  恐惧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也是个体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属性。一般来说,各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恐惧。2岁的孩子怕打雷,怕动物,怕洗澡,怕父母离开;5岁的孩子怕黑,怕独处;6岁的孩子恐惧最多,怕某些声响,怕妖魔鬼怪,怕被遗弃,怕单独睡觉,怕刮风下雨和受伤流血;7岁的孩子想象力很丰富,他们怕床底下有鬼,怕有人夜里闯到家里来,怕打仗和一些在他们看来生活中的难事;7岁以上的孩子恐惧的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他们主要怕丢面子,怕受指责,或怕被人嘲弄。正常情况下,这些恐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淡化。

  但如果家长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疏导,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有的孩子因为怕与父母分离而会产生学校恐惧症;某次上课发言结巴受到哄笑,长大后会产生社交恐惧;特别胆小的孩子一般没有自信心,容易悲观失望,平时一点小事就会痛哭流涕;在家脾气特别大,在外却怯懦畏缩,长大后很可能难以融入社会。

02.如何面对孩子的恐惧

  孩子的恐惧常常使父母不知所措。有些父母往往采取压制的手段,而这除了伤害孩子的心灵之外,对孩子不会有任何帮助。

  一般来说,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恐惧感,包括孩子出生后对孩子的活动限制过多;对孩子拥抱和爱抚少、沟通少;为了使孩子听话,故意夸大一些事物的可怕性;对孩子过度保护,对小伤小痕大惊小怪;过分限制孩子与外界交往等,使孩子总是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自我保护能力严重退缩。

  作为父母,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恐惧心时,要理智地分析恐惧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的本能有两种:一种是与神经心理疾病的发展联系着;另一种则是由孩子的外部生活条件造成的。大部分都是属于后者。

  首先,有些父母往往借助恐惧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不要到外面去,那里有大灰狼!”“不爱惜别人的玩具,阿姨会打你!”孩子可能还不明白狼是危险的,但他却能感受到威胁声调中的危险信号,这将会引起孩子自然的恐惧反应。

  此外,父母的过度忧虑,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有关疾病、死亡和凶杀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因为海子往往不加怀疑地相信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话,并借助于想想去补充那些不理解,或者言犹未尽之处。然而许多父母对此却是漫不经心的,甚至可能是轻率的。孩子在场时发生的家庭冲突,孩子看到父母被愤怒扭曲了的脸,听到令人战栗的威胁声调,也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孩子的恐惧。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保持孩子宁静心情的重要条件。如果孩子经常感到能被父母的爱保护着脱离危险,那么恐惧便会很少发生,所以要经常对孩子表现出温柔和谅解。过分严厉是有害的,孩子会感到丧失了父母的爱,使孩子和你疏远起来——你费劲了力气,他却只是屈服于恐惧。

03.想象力能够解决一切困难

  胆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性胆小,一种是后天胆小。后天的胆小不一定是坏事,孩子知道害怕,说明他的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个角度讲,他的想象力增强了。对未知的恐惧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会心存一份顾忌,于是就会展开想象,越想越害怕,这很正常。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借力打力,利用想象力帮孩子克服恐惧。

  《孩子和猫》中的小女孩,夜晚一个人在家。父母都出门了,她非常非常害怕。她不仅仅害怕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而且爸爸妈妈出门时好像有点不高兴,这也加深了她的恐惧感。她想的很多,可能担心爸爸妈妈吵架,担心爸爸妈妈离家出走,担心坏人来到家里。

  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小女孩吓坏了。于是她开始想象小猫变成了大狮子,保护了小女孩,为她遮风避雨,还扑灭了闪电引发的火灾。危险是小女孩想象出来的,被保护也是小女孩想象出来的,想象力让孩子害怕,同样也让孩子勇敢。这个绘本就很好地证明了,如果能通过正确的引导,家长完全可以利用想象力让孩子不再恐惧。

  想象是人们的天性,也是有助于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孩子们所喜爱的卡通片、童话故事等都是借助想象才编绘出来的,作文写得好、图画画得好的孩子,往往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好奇是人的天性,也是想象的前提。从实际的情景中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可进行丰富的想象。

  方法1:讲故事。

  故事是想象的源头,当家长在选择读或听故事的时候,首要的是语音优美、词汇丰富、生动。特别在听或读故事时,在故事情节发生的关键地方停住,让孩子自己推测一下结果如何?与实际发展有什么不同?为了把未完的故事补足,孩子可能产生许多种设想。第二天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讲出他续编后的新故事,然后家长讲出原来的故事。孩子会发现他所想象的内容甚至比原来的更奇炒。这将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和喜欢想象的兴趣。日久天长,孩子的想象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方法2:提问题

  向孩子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位爸爸陪喜欢飞机的儿子去看飞机模型展览,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这样问孩子:你能想象未来的飞机是个什么样子吗?如果以后让你造飞机,你会造出什么样的飞机?能不能给描述一下呢?还可以问孩子:想想下雪天房子外面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户外是什么样子?”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多,弹药注意的是,孩子的想象和语言表达水平会有差别,家长要引导他们学会表述。

  方法3:画画

  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让孩子撕贴画、吹画、水墨画等等。没有技法的限制,孩子才有积极性和信心去完成作品。此外,补充不完整的画也是不错的做法,家长可以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借助想象补画其余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方法4:做游戏

  角色游戏可以使孩子通过模仿进行想象并扮演各种人物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孩子做“开公共汽车”“开商店”“过家家”等游戏时扮演司机、售货员和家长等角色的过程就是通过想象在重现现实生活。孩子也通常都喜欢玩搭积木拼积塑等建构游戏。在游戏中凭借想象创造出他喜欢的手枪、汽车、飞机城堡等玩具在游戏中,家长都应作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孩子共同游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