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影评10篇

  《归去》是一部由颜雷执导,黄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去》影评(一):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的好电影

  感谢丹丹姐,有幸参加电影《归去》的上海点映,感受到年轻导演的诚意,主创团队的情怀,也感动于主演老爷爷的真情流露。影片细节处理得很到位,过来人心领神会,确实是部用心之作。

  感觉后期宣发的时候如果有针对性地面向上有老下有下的中年人,相信会叫好又叫座的。

  我们需要这样有思想的文艺片,即使它使人感到有些沉重,因为正是这样的沉重感,在急速向前的社会,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将来。

  《归去》影评(二):《归去》批评

  情节太拖沓,想表达的内核迟迟不出现。 男主角演员演技太尬了,尤其是演周平的演员,每句话都跟背出来的一样,硬生生叙述出来,表情又僵硬,真可怕,太出戏了。还是老头子演技过硬啊。整部剧也没有集中表现周平这个角色的左右为难,也没有集中表现老人,一会儿变换一个视角,弄得倒没有那么多可供思考的人物形象了,真有点本末倒置的嫌疑。吵架的那一段真是无聊到飞起,尬死我了。还没电视连续剧自然。云姐搅局笑死我,冲出来让局面一团乱麻,这里真的笑死我,搞什么鬼。莫名其妙的矛盾冲突真的是最无聊了。丽丽莫名被打住院真是够好笑的,云姐就是整部剧搅屎棍吧,解释等于抹黑,一句话说不出来还敢说自己是来解释的,来上海九年了连句清楚话都说不出来?这个角色整部剧里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 两个主线的叙述重点也不均匀,篮子太小,想装的东西却太多,很多情节都很多余,挖的小坑总是忘记填。比如为什么要拍云姐买菜一段?董奶奶如何从医院回家的?为什么要演男主人拒绝乘客并被骂那一段?董奶奶女儿到底有没有陪她做手术?为什么要演云姐救助路边小女孩那一段?云姐怎么不先去看看老奶奶收拾一下东西再回家?直接回去啥也不带话也不说的吗?人间迷惑……老奶奶就这样死掉根本无人知道,这段除了憋屈之外什么事情都反映不出来……审问的那一段可真是憋死我了,云姐讲话真特么慢啊,前期疏忽后期后悔的老套路少一点吧。房子一会儿拆一会儿不拆的……云姐拿到了钱居然不回去看弟弟……等那么久? 每次我不知道怎么表扬一部电影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句至少题材不错主题明确。可是这部剧也没有,题材很老旧了,关于父母与孩子拆房之争的问题被讨论了千千万万次了,而导演仍然不清楚。而且主题也不是很明确,整部剧就是想秀隐隐约约的感情,可是又没有展现出来。直到最后都还是没把人情味演绎出来。最后谁也没有得到安置。儿子更愧疚,儿媳没有被金钱满足。老人将就去住养老院,云姐哀叹着回老家。 以前看电影论及亲情,我都会哭,可是这次我完全没被触动。 不过电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灯光使用还是很好的,老太太梦境那一段很不错。

  《归去》影评(三):看了点映,客观说下看法

  看完归去,和朋友们讨论了一下

  从几个方面说一下问题

  先说好的地方:

  1.选题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可能很多技术方面有问题,但是主线养老问题和辅线子女中年危机这个选题,表明导演的思想内核还是不错的。

  2.影片呈现还是看得出一点导演的风格的,是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非常情绪化的事情。

  3.这个片子属于乍一看完觉得一般,但是越讨论会越觉得还可以加分,越品越香的片子。

  个人认为有一些缺陷的地方,这大多是建立在这是一个剧情片为主的基础上的,因为这个片子整个调性和内核其实都并不文艺片。

  1.剧作的问题较大,从三幕剧的结构来说,影片前面开场段落几分钟结束后,至少有五十分钟都处于一个主题呈现和铺垫的状态。整个剧作的人物过多,打的很平,每个人物都想体现,最后没有一个特别的重点,矛盾高潮的时候也只是点到即止。

  2.通篇的台词设计太生硬,剧本化而不是生活化的台词。每一句话前面都要加称呼比如在医院,爸你想吃什么么吃?爸你要喝什么么?在路边,爸你xxxx爸你别xxx爸xxxxx

  3.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工具人(孙女和出现的朋友都是)都是完全为了丰富儿子的形象存在的,出场完全为了交代一个单点但信息,完全可以融合在别的角色里交代。

  4.摄影的画面整个影片都偏松,中全景居多,特写特别少,但是故事讲的多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活动,视听语言上对情感的刻画就非常的不够,但和上面提过的导演角度有关,也要酌情看待,但镜头又偏长,处女作成本偏低的情况下,就更多暴露美术不够丰满。但是在文艺片里就算镜头短的了,主观感受是普通剧情片三倍左右的空镜。

  5.演员的表演除了老头的儿子演的比较出戏,其他都是及格线以上是过关的,比较出彩的反而是儿媳妇的表演,演出了那股上海女人的劲。

  6.戏不够,生活化细节太少。(女儿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再忙一点,就是在硬拍打电话/奶奶在家喝药的时候,保姆扶起来靠床都是连个枕头都没有直接靠墙的/老人在医院起来儿子慰问他的时候也是冷冷的靠在墙上。)

  7.导演单点散出来的东西太多,其实本来可以有很多可以呼应归去主题和最后落幅情感的元素,比如留声机也好,最后包饺子的重感情意向也好,都是没有什么铺垫的,接近凭空出现单点。(比如包饺子的戏可以尝试加在他请保姆吃饭戏融合,不用去餐馆冷冰冰的吃饭,两方塑造也会更自然。/还有养老院的问题,从设置上有问题,他儿子去完医院转眼去了养老院。这个戏可以尝试放在影片的开头儿子去完老人家里之后,将矛盾前置,也可以缓解前期剧情很走形式的空的问题。)

  8.调色上一个是日夜之间的时间线转换,光有点乱,奶奶发生意外-保姆被偷之后-矛盾集中的整个调色分不清是不是一个白天发生的事情。但是调色的统一度让我觉得是不是隔天保姆被偷了?二个是冷暖色调转换相对生硬,画面颜色有部分有,但也没有完全跟着情绪走。比如男主开车回家路上是暖色,到家读信却是冷色,爸爸的意向又回到暖色。

  《归去》影评(四):电影《归去》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我们是否对父母嘘寒问暖了?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有多少人会在年轻的时候善待老人?或者说,有多少爸爸妈妈可以尽心照顾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归去》讲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周老伯听说自己住的房子要动迁了,他策划和邻居董老太来一场假结婚,这样就可以多拿一笔动迁款。但是周老伯的儿子周平和他妻子黄丽丽也在打动迁款的主意,还没动迁,几个家庭已经开始动摇了。

  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家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在周围的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对80后一代人来说,他们的父母就已经是老人,80后本身也是中年人了,人口趋于老龄化是很实际的现象。我国有上亿人口步入老年,数字还会逐年增加,有些地方的敬老院还要提前预定。

  在《归去》的电影中,周老伯就要给自己安排一个敬老院的床位,他想获得一张金卡,让自己住得更舒服,但是他钱不够,所以他才会动了假结婚这个念头。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就遇到几位老人在给自己找敬老院,并且交付定金预定床位。当我们年轻人觉得敬老院离我们很遥远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父母一辈已经在为敬老院生活而奔波了。

  《归去》中展现的家庭利益冲突,以及养老问题,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在许许多多家庭中常见的现象。现代社会,多数人结婚生子之后都会和父母分开居住,不少人只是逢年过节看望下父母,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

  但是如果父母有了房子继承和动迁等问题,子女们就涌入父母的家门,非常热闹。碰上分配不均,对簿公堂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套房子即可看遍人间冷暖。

  从《归去》这部电影中来说,周老伯的儿子周平相当不孝,即便是他收入不高,但也不构成冷漠对待父亲的理由,父亲在动迁一事上反对儿子和儿媳妇的参与,也是因为子女对他的漠视,平时体会不到子女的孝敬之心,听说有钱了就往家里跑,这样的人,谁都会反感。

  周老伯是当代社会老年人普遍的形象代表,当代老人有相当一部分和子女分开居住,丧偶之后就是独居老人。子女可能在同一座城市生活,也可能在外地,其实也就是平时通通电话和视频聊天,有急事了也帮不上什么忙。或许,老人不需要子女每天嘘寒问暖,但多往父母家里走动走动不为难吧?周平这种家庭不和睦,天天想着挣钱的人,忽视了亲情,也忽视掉了家庭中最宝贵的东西。

  颜雷导演的《归去》是他的剧情长片处女作,他能够选择这样的题材,说明他对于养老这个社会问题观察得很透彻,他选择的细节和人物都具有代表性。虽然是第一部电影长片,颜雷在场景调度和镜头运动方面都表现出极为成熟的手法,完全不像是一位新人导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归去》有直击人心的力量,看完这部电影,很容易引发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多关心一下父母了?

  崔汀/文

  《归去》影评(五):坚硬中见柔软,极端中现平凡,电影《归去》将欲望照进现实

  中国的电影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或者在国内掀起票房狂澜,却在国外遇冷,或者在国际获奖无数,却无法搏得国内观众的追捧,究其原因,应是没有处理好中国故事与国际视角之间的辩证关系,而电影《归来》的上映,能否改变这一现状,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由颜雷执导的影片《归去》将于11月28日在全国公映,截止目前,影片已经已荣获全球12个国家72个国际电影节27项大奖和55项提名,美国洛杉矶电影节更盛赞“影片伊始,就能感受到电影主创将全部心血注入这部电影中,颜雷导演是个极具天赋的故事讲述者,和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人。”若看过影片,便知外媒的这般美誉,并非虚夸。

  之前在上海电影节的展映中,战台烽也曾经近距离地观摩了这部作品。在上海观看一部反映上海家庭的电影,还是一件非常有沉浸感的事情。当然,《归去》的故事,并非是常俗剧情影视剧中的家长里短,而是以一起“拆”事件,所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一笔巨额的“补偿”款,将原本平静的生活彻底打破,从主人公周老伯,到围绕周老伯的一系列角色,都被牵扯入其中,无论是儿子一家三口,还是邻居董老太,以及董老太的小保姆,甚至包括从乡下寻来的小保姆的丈夫……

  电影《归去》就如一个缩影,让我们从中洞悉大时代的日新月异之中,人们在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动机上的转变,以及引发此种转变的诱因。难以拒绝的利益,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每个人所承担的生活之重,乃至生命之痛,同样是无法摆脱的现实,比如周老伯孙女嘉嘉的就学问题,比如儿媳黄丽丽的欲望之火,比如小保姆云姐的贪念重重……有关动迁,有关补偿,有关生计,有关养老,有关亲情,有关伦理,有关欲念等等等等,《归去》小小的人物谱,有着大大的投射面,让人感同身受,五味杂陈中,也看得人触目惊心。

  影片一边相当辛辣而尖锐地将许多的生活矛盾与人性纠葛,毫不掩饰地用影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又着力于挖掘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空间,让我们以最客观与切近的视角,来进行更有理解度和认知度的换位思考。由此,《归去》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看似神秘,实则朴实的艺术语言,或者这也正是作品得以同时征服国际评委与国内观众的法宝所在。不得不赞一下导演颜雷在创作方面的天赋,索然《归去》只是他的处女座,却满溢着创意的闪光与人格的思辨,这些特质,正是一部影像作品的高光高能所在。

  众所周知,上海曾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和桥头堡,“海派”作品至今仍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存在,而《归去》的出现,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海派电影”持续不断的旺盛生命力,精致的构图,细腻的表演,精炼的台词,含蓄的情感,特别是将中国的江南文化与西方的欧美风潮进行融合之后的时尚感与现代感,都是海派电影的明显特质。导演颜雷精湛的创作技艺与颇具艺术感的平视运镜手法,以及在演员调度上的高超能力,都赋予了《归去》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舒缓,却又总能在波澜不惊中炸响惊雷,故事的张力,让人印象深刻。

  总得来说,《归去》这部拿国际大奖拿到手软的作品,却足够坚硬,它所呈现的故事,在当代社会有着普遍性及隐喻意义,由此才能让观众在看片过程中,内心犹如被钢针所扎一样,又虐又疼,那是《归去》在看似柔软中,所暗藏的坚硬与锋利。于平凡中引发极端,于极端中审视平凡,当欲望照进现实之后,我们都值得从《归去》中找回自己。

  《归去》影评(六):《归去》:久违的人文温情主义

  华裔学者周蕾在观察九十年代来的内地现实主义影片时,以“温情主义寓言”来形容(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原初的激情》,对于八九十年代的第五代有十分精彩的剖析),她认为,“温情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值得深思,并不是因为它促使我们重新发掘过去,而是这股来自过去的神秘张力,至今仍然与我们的‘现在’纠缠不清,它传递出强烈的政治意涵,甚至引发行动、改变当下的现实”。她也以《一个都不能少》、《喜宴》等作品为例分析。

  而尽管商业化、市场化的大潮迅速的冲击着华语片,但依然每年涌现出不少温情现实主义的佳作,包括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等。这部即将上映的《归去》,虽然是颜雷的导演处女作,但也在充满着生活化的场景、故事里,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间,不仅是展示出当代都市生活常见的家庭、养老等问题,还通过导演的出色调度能力,呈现出一曲温情主义的现实之歌,让人看得动容不已,宛如当年看王全安的《团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等佳作时。

  《归去》的背景设置在当下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也是一座充满着移民者、漂泊者的城市。故事讲述周老伯为了养老问题,想在房子拆迁时得到更多的动迁款,想要说服邻居董老太太跟他“假结婚”,不过被董老太太拒绝了,但平时一直照顾董老太太的保姆云姐,则为了给遭遇车祸的弟弟筹备手术资金,主动提出与周老伯假结婚,条件是得到10万现金,正当就要假结婚时,周老伯的儿子、儿媳妇、董老太太的女儿等,也都纷纷卷入了进来……

  上海曾经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也出现过足以与京派文化相提并论的海派文化,而近年中国电影里的上海,更多是喜欢以外滩、东方明珠等具有地标性的地理坐标,表示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但缺乏上海的文化气息。但《归去》并没有走上这条俗路,他关注的是更多生活在寻常人家的普通人,就像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弄堂家庭(《长恨歌》),或者是上海的郊区人家(《富萍》),也像是许鞍华镜头底下的天水围。影片中的周老伯、云姐,甚至是董老太太等,都是一个个生活在都市周围的普通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几乎每天也都会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轮番上演,这也就使得观影的过程里不时的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也感受到了作为编导的颜雷的善意。

  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则让这个平易近人的现实主义故事不断的迸发出火花。好莱坞名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经说过,他的成功,大部分来自于演员的选择、搭配:“有时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为影片挑选演员。如果你挑选得当,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就算演员根本不听你的任何指令,你至少应该对他的表演负起一半的责任。是你从茫茫人海中,凭空挑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一个小孩,将他们安在你的电影画面中”。

  饰演周老伯的徐才根,多年前便凭借着他在《团圆》中的表演而惊艳了柏林电影节,他当年在《城南旧事》中还曾出演了宋妈的乡下男人,以朴实的外貌、自然的演技演活了一个个寻常人物。而《归来》中仅有的几次特写,大部分都是给予了徐才根,并基本上舍弃了不必要的台词(包括旁白、字幕等),让他用那张朴实而苍老的脸、复杂的眼神,呈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同样的,饰演保姆云姐的黄璐,不只是铅华洗尽演绎出这个生活底层的小人物,且表现的十分生动、立体化。

  而颜雷在绝大部分场景时所采取的平视镜头,充分的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当年小津安二郎的都市生活片广受好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他影片里所采取的平视视角,这点也几乎是贯穿在《归去》的始终,可以看出作为新导演的颜雷的努力与用心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名字《归去》,也是意味深长的。之所以要“归去”,前提便是在外界漂泊流浪。表面上看《归去》的漂泊者是保姆云姐,周老伯、董老太太等,则都已经扎根、生活在上海,但实际上,他们也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漂泊者,有一场戏便是周老伯在外面喝醉酒,最后是隔阂很大的儿子将他背回家,这段戏,也让人看到了老人家内心深处的孤独感,类似于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等作品里的喝酒戏。事实上,小津安二郎常表现的便是儿女长大成人后,身为老父母的孤独。

  《归去》就像是这个寒冬里的阳光,以温情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了都市平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也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温暖、感动、共鸣。

  《归去》影评(七):《归去》:养儿并不防老,这部现实题材电影看得人心酸

  《归去》是一部“扎心”的电影,尤其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而言,是一部非常现实且有力度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上海独居老人周老伯准备去养老院生活,为了获得一张养老院的金卡,他想和邻居董老太假结婚,因为他听说自己的房子要动迁了,夫妻两人的话,就可以多拿到一笔动迁款。另一方面,周老伯的儿子也在打这笔动迁款的注意,他想给女儿换一套学区房。董老太不想假结婚,怕违法。董老太的保姆云姐愿意和周老伯假结婚,但是要10万元报酬。一笔动迁款,牵动了众多人的利益神经,最终谁能如愿呢?

  以“动迁款”为切入点,《归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养老等等现实问题。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归宿似乎就是去养老院,但子女还不断想伸手要钱,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子女也有了家庭,孩子的教育费用成了大头开支,少不了找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伸手求援。

  《归去》这部电影每个细节、每个人物都是基于现实创作的,所以说这部电影很“扎心”。

  周老伯为了多拿一份动迁款,想办法要假结婚,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周平虽然和爸爸同住在一座城市,但一年中很少去看完独居的老父亲,这种对老人的冷遇也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有了动迁一事,周平的妻子还想办法偷走周老伯的户口本,想要趁机分一杯羹,为了房子闹到公堂上的事情在大城市尤为常见。

  说到底,这一类家庭的矛盾在于利益和孝顺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这个社会步入老龄化的时候,中国的老年人数以亿计,上亿人口的老年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可能要自己考虑养老和身后事,虽然他们的子女健在,但能真正嘘寒问暖的人有多少呢?

  《归去》展现的就是养老这个核心问题,电影是展现问题,更多的还是让观众去思考,如何善待我们的父母,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周平和父亲的矛盾冲突,不仅仅是他想问父亲要动迁款,也是因为他平时对父亲的冷漠,即便是他有家庭,他工作忙,但回趟家看看老父亲有多难呢?当年需要父亲的帮助时,就知道伸手去要,父亲愿意给你吗?

  看完电影之后了解到,《归去》居然是导演颜雷的处女作,第一部剧情长片就有如此的洞察力和掌控力,着实不凡。这是一部扎根于现实的影片,虽然说的就是老百姓的家庭生活,确实抓住了家庭中矛盾最突出的一面。

  不仅仅是父子两代人的冲突,还有夫妻关系、雇主和保姆的冲突等等,平凡人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问题,过日子其实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颜雷导演的《归去》拍得异常有生活气息,同时,影片的运镜和剪辑都颇见功力,是一部令人回味且引发思考的作品,这样的电影也正是现如今影坛所稀缺的组成部分。

  当观众们被好莱坞大片不断视觉冲击之后,应该看一看《归去》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现实题材才是电影创作的基石。

  叮铃铃/文

  《归去》影评(八):《归去》:人生如何告别,每个人总要直面这个问题

  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化养老,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颜雷编剧、导演的《归去》,讲述发生在上海的一出如秋风中的落叶如何找寻一个更好的落脚点的故事,越是普通越是具有代表性。徐才根饰演的周老伯,家里有套老房子,遇到要拆迁,他想找个人假结婚,从而多拿一些钱,这样在养老院能更好的生活。他的儿子也忙,养老也指望不上,不止是周老伯如此,多数老人都差不多。事业有成的孩子,未必有时间,事业一般般的,一样如此。即便亲生孩子想照顾,他们的配偶也未必内心里多支持。《归去》开片,就把社会现实的这一面呈献给观众。

  触动灵魂很容易,触动利益很难。这个利益,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入学资格、闲暇时间、精神空间等等。从传统社会的聚族而居,到新时代城市生活的原子化生存,社会的单位基本上以单身和核心家庭为主。对于已婚的老年人来说,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剩下的那一个,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多数不愿意麻烦孩子,能够自己独自生活着就熬着,实在不能了,养老院的床位其实也很不足够。《归去》的周老伯,选择了要多一点钱,这样在养老院可以有更好一些的待遇。多一个人的拆迁,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个小目标,尽管本身有相当的道德和法律风险,但也确实是现实中不少人尝试过的,有成功、又失败,也有先成功后失败的案例,无论如何这是很糟心的选项。

  周老伯的儿子周平想让女儿上重点小学,希望老人能够“帮一把”,显然这帮一把就是老房子的拆迁款。核心家庭的目光,总是向下的,一代代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其实自己何尝又不是下一代呢,自己又会老人做了多少呢?父子的牵手,里面饱满着爱、希望,上一代的牺牲和奉献,有时候总是没有了头。周老伯有自己的人生晚年的预算,他有这个权力去兑现,然而又无时无刻不在社会和人情的罗网之中。他果然能够奔着目标而去吗?显然这难度也是极大的,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女人帮着他去做,即将出国的邻居董老太,犹犹豫豫中应允,又心生忐忑的反悔。照顾董老头的四川保姆云姐,因为老家弟弟遇到车祸需要十万块,她主动要求可以假结婚。

  车祸十万块、有丈夫的云姐要假结婚,大海中的这个人复杂,有着想象不到的过去。《归去》又勾连到城乡差异,每一个毅然决然来到大城市里讨生活的中年女性,都可能超越了大城市里老头子的惯性思维。《归去》总是难以避免波折和坎坷,周平的妻子当然更是不会眼看着危机向着不可控制的悬崖边划去,她需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拿走存折实在是小儿科,老娘舅的那些调解故事更是狗血。简答来说,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任何人、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没有钱没有势,那么他的自由意志就要大打折扣,他的财产即使从法律意义上属于自己所有,然而却在社会实践中被认为应该为下一代、第三代做出应该有的贡献,“贡献”这个词从最初的本义逆反,“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就成了“半客观的普遍行为”,这里面具有讽刺性质的社会性。如果接受采访,绝大多数人都会高调表示要孝敬老人,要给他们更加自由、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回到具体的一个个小家庭,大多数都在不由自主的“剥削”老人,能够拿出时间陪老人聊天,关心他们所关心的话题、生活的,寥寥无几。口惠而实不至,才是社会实践。

  周老伯,是社会大规模出现后的第一、二代老年人的代表,这是历史的进程中的必然要出现的社会现象。口诛笔伐总是很容易,多打几个电话,常回家看看,有聊无聊多说说话,谈谈老人关心的问题,社会上也就没有那么多骗子有发挥的舞台。《归去》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要照一照,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迟早要直面这个课题。

  《归去》影评(九):拆迁,一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道德底线真人秀

  文/芳菲小猪

  就在上个月,有个新闻登顶微博热搜,让一众网民唏嘘感叹,艳羡不已,那就是所谓的白石洲“拆迁造富”运动!据说,因为拆迁,将制造出1878个亿万富翁。拆迁补偿款,回迁房,应有尽有。虽然事后有报道说“1878”这个数字有些浮夸的成分,但几百个可能还是有的。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在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今天,要想暴富而又不违法,拆迁是最经济适用的方式。而“拆迁”,也成了无数人多年的期待,更是无数人的梦想,如果自家被划进了拆迁区域,做梦怕是也会笑醒吧?可以说,拆迁,业已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经济文化活动。

  但与此同时,巨大的利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矛盾,每一个准拆迁家庭的背后,人性与利益的博弈,都是一场展示人伦道德底线的无剧本真人秀。而电影《归去》,就讲述了一个上海“准拆迁”家庭因为拆迁补偿上演的撕逼大战,真善美与假丑恶,都在这90分钟的电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些许的荒诞之中,感受到最扎心的社会现实。

  其实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一家老宅面临拆迁,为了多拿拆迁款,老爷子准备假结婚,但也因为拆迁,儿子儿媳为了孙女的学区房也动起了拆迁款的心思。假结婚也需要一个结婚对象,原本老爷子看中的结婚对象家的保姆走进了视野,但保姆要求10万元的报酬才假结婚,儿子来到父亲家里,突然冒出个后妈,加上自己发现老婆出轨,郁积的愤怒爆发,一家人乱作一团,最荒诞的是,最后老宅进入了文物保护区,不拆了……撕逼造假最后沦为一场空欢喜,真闹剧!

  整部电影有两个特点,首先是采用了上海方言,真实接地气,那种上海弄堂的气质扑面而来,而且好听的上海话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为这部荒诞而扎心的现实题材,又增添了喜剧色彩,黑色幽默的氛围喷薄而出。另外就是几乎全片的拍摄都采用了平视的角度,这个运镜手法的采用,不仅显得镜头更加真实,关键是这个视角让观众与演员之间产生了平等的感觉,也就不带一丝的褒贬,带着一种客观的观察感,毫无温度的观看着这一家人的“表演”。正因如此,让这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学院派气质,因此也在国际上斩获了大大小小的二十几个奖项,仅在纽约独立电影节就拿下了最佳影片、男主角、摄影等六项大奖,收获了业内的充分认可。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影瞄准了“拆迁”这个最抓人眼球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电影的感情塑造的非常细腻。故事围绕的是拆迁,但拆迁却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瞬息万变,每个人的生活都面对着不确定性——中年人不知去向何方,老年人无人赡养!最典型的就是电影中的父子,儿子股市失败开起了出租车,社会地位低下导致老婆出轨都忍气吞声,无暇照顾父亲,甚至还想啃老。而徐才根扮演的老父亲也称得上是比肩“苏大强”的“实力作爹”,拆迁就拆迁,为啥非要打拆迁款的主意多占一份呢?还炮制假结婚,和小保姆搞到一起……这不就是苏大强附体么?

  然而,我们都骂苏大强,却没有想过为什么老父亲成了“作爹”,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在哪里?真像网上所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吗?其实老父亲的“作”,本质上还是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不够,我们不妨想一想,对于老人来说,多分一份拆迁款重要么?他想多一份,很可能是想和孩子证明自己厉害,让孩子对自己刮目相看,当然也会对他好一点,而他娶小保姆,这明显更是希望得到家人的重视的做法。而这些内容,是需要每个观众自己发掘的,并不是在表面肤浅的东西。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电影的结局,不由得让我想到这首词——琼楼玉宇是百姓的向往与渴望,但高处不胜寒,求之而不得,然而和人间的温暖与亲情相比,这些又算什么呢?不难看出,所谓的“作爹”,都是因为孩子对父亲的关爱不足导致的。而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严峻,随着劳动力流动,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与日俱增,这才是电影关注的真正焦点。把拆迁和养老两个问题结合到一起,看得出导演对剧本的打磨很下功夫。所以,11月28日,就让我们走进影院,观看这部带着这部真实有蕴藏真情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归去》吧!

  《归去》影评(十):颜雷导演直击现实力量《归去》养老拆迁和异乡人无奈

  尽管电影商业市场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每年仍涌现众多现实主义文艺佳作,例如《桃姐》《万箭穿心》,再如这部反映家庭、养老等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力作《归去》!颜雷导演虽然初执导筒,但多线索叙事有条不紊,精致镜头也暗藏各种深意,对徐才根 、黄璐 、李品夆等演员调度同样可圈可点。

  通过退休老人周老伯希望利用拆迁款安度晚年,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的故事。《归去》融合了养老、拆迁、城乡文化差异等社会元素,除了显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还展现各式各样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最终揭露最真实的人性状态。

  毕竟每年有上亿人口步入老年,数字还会逐年增加,再加上各式各样的家庭纠纷问题,电影很有现实主义,难怪收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日本等12个国家,72个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奖55项提名,27项大奖,其中包含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指导等诸多大奖。

  片中,周老伯想借拆迁机会,搞“假结婚”去骗钱;心存疑虑的董老太随着年岁增大,慢慢患上重病倒地;保姆云姐急需10万元为亲人治病,趁机在主人家中饱私囊;周平发现了妻子黄丽丽出轨,肯定要发生争执与纠纷....所以每个小人物在面对生活困难与压力时,都有自己言不由衷的苦。电影名为“归去”,实则所代表的内核——现代人心灵的归宿!

  89岁徐才跟的高龄出演周老伯,这样老戏骨演技已经登峰造极,有场醉酒的重头戏异常投入,叫人感到老年人的对生活困惑、失落、痛苦,非常厉害。曾出演《盲山》《推拿》等文艺片的实力派影后黄璐,则饰演的云姐,看似平静如水表层下,内心暗藏如火般热潮,演技也是很赞的。

  通篇看来,《归去》取景巧妙,镜头没有对准高楼大厦,而是着力于邻里弄堂,努力一点一滴地展现出描写生活和家庭故事的真实性,却无处不在的浓郁的“海派电影”的气息。采用独树一帜的拍摄手法,平实的运镜对准众多小人物,周老伯是当代社会孤苦老年人普遍的形象代表,保姆云姐则是漂泊异乡打工族的缩影,周平与黄丽丽同样有中年夫妻的危机感,颇有深意。

  通过小人物与事件那种酸甜苦辣,展现出不俗真实感,就如董老太太梦境那一段惊悚感,就很有衰老人群的无奈,同时也有有直击人心的力量。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在工作忙碌之余,多对父母进行嘘寒问暖呢?在面对金钱压力时,你怎样该去做出正确的取舍?我想,这就是颜雷导演用本片带来的深刻思考吧!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