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开始读后感10篇

  《当时间开始》是一本由[美] 撒迦利亚·西琴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一):《时间的开始》读后感

  曾经在一段相声节目里听过这样的段子,

  时间太快了, 我想让它停下来。

  你能吗?

  不能。

  我能, 把电池扣下来不就行了嘛。

  我们记录时间的工具有钟表、日历等多种形式, 可是如果有人问起,什么是时间, 这个问题还真的是不好回答了呢。

  我们用年做单位,用来计算我们生命的长短, 而年这个词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转换的一个词。

  撒迦利亚•西琴的《地球编年史》前面的四部分分别给读者介绍了来自第十二天体的外星人,中东和埃及的文明,美洲大陆的文明。 在《当时间开始》这一部当中, 西琴又一次的引领读者来解读关于时间的奥秘。

  早在6000年前,古代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了20实际90年代天文学家们讲发现的事物, 它不仅有我们的太阳系的真实构成和属性, 同时还提出了宇宙中有着其他的太阳系,他们的恒星会坍缩和八招,它们的行星会被甩掉,而生命通过这种方式会从一个星系被带到另外一个星系,这是一个被记录了的详细的宇宙论。

  在古代的创世故事中转变为新出现的地球和发生在其上的进化之前, 它还是一个讲述恒星、行星和轨道的骨髓,而用于计算的时间是神圣时间, 然而一旦故事焦点变为地球和最终出现的人类的时候,时间的计算方式也就跟着改变了, 变成了地球时间。

  在早期的苏美尔知识用,的确包含了近似的地月日的关系,《伊奴玛.伊立什》描述了四种月相。

  美索不达米亚文献的浓缩版本,《圣经》中也同样表述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三方关系, 并把它们应用到了日月年的循环。

  这些都让人们不得不惊叹,古代的文明对于时间和地月日关系的判定。 关于时间的记录方式作者在书中举例了大量的数字进行计算。

  不论是中国的十二生肖,还是欧洲的十二星座, 人们对于时间的记录方式的数字都是如此的一致。 中国更是有24个节气, 用来记载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点。

  关于时间, 我们了解的还太少, 也没有掌握能让时间返回的方法。这部《时间的开始》更是需要细细的品读。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二):当时间开始

  宇宙中的一切是何时开始以及怎样开始的? 一切都将结束吗?而在这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史前巨石阵为什么要重建,并在公元前2100年和2000年时重新排列──这与当时发生在苏美尔令人震惊的事实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巴西的重大发现证实,人类在这一地区竟已生活了超过32000年!而它与大洋彼岸的文明全然无关吗?是什么东西连接着位于马丘比丘的三窗神庙,以及苏美尔和大不列颠的古代建筑?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过去和未来果真是被这三个周期所指引?是它们推动了地球历史的车轮?……  

  翻开第五部,你会发现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on)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他紧紧攫住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单位,再将其浓缩在这本书中,让我们在极小的篇幅中穿越古今。

  第五部的书名叫做《当时间开始》,名字很吸引人,讲述的是正是时间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谜团。作者指出了“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之间的惊人联系,并毫不隐晦地阐述了古代预言的基础,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联系。虽然一开始让我感觉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慢慢地坚持读下去便渐入佳境,而且越来越觉得获益匪浅。在书中,作者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最新科学发现,重新编织并复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类史。书的第一章从“时间之轮”入手,为了证明存在环绕恒星的行星,作者通过诸如《创世史诗》、《伊奴玛.伊立什》等历史古文献,诸如《哈姆雷特的磨坊》、《吠陀经》等神话传说,诸如《摩诃婆罗多》、《多摩衍拿》等史诗故事,犹太法典《塔穆德》、《约伯记》,《圣经》、穆斯林历法等等逐一论证,从数学到天文知识上,建立了对地球时间的测量。同时,还计算了超级尺度的“天时间”,即连接人类和天国的“黄道时间”。他提供的证据表明,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我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她的观点新颖而极富冲击力,可以说对古代文本的解读真诚而令人信服,具有深厚的意涵。

  t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三):在时间中寻找

  “现在是什么时间?”或者“现在离春节还有多长时间?”这恐怕连小学生也觉得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如果把词序颠倒一下再问:“时间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顿觉茫然。罗马的迦太基主教也同样被问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人这么问我,我倒知道它是什么;如果要向询问者解释它是什么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要抓紧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就是一个人的时间。

  作者在本书里指出了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之间的惊人联系,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联系。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人们把时间看作是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无休止地均匀流逝的客体;在中学生数学、物理课本中,时间被表述成一条有起点、有单位、有指向、无始无终的直线,这就是符合人们常识的牛顿“绝对时间”,也是直到本世纪初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的时间概念。 古人虽然从日升日落、花开花谢的自然规律中总结出来了时间的概念,可是却似乎从未理解到时间的本质。即便是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他对时间的理解也是略显粗浅。他代表了多数人对时间的理解:即时间是物质位置次序的衡量,且这个标准在整个宇宙都是统一的,不以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那么,时间是以什么为基准的?前面说过,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时间包括小时、分、秒或者年、月、天,都是人们发明出的一个便于记录万物运动规律的记录单位,如公里、米等。但时间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间”是指人为的划分。时间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对于不同的人或物,对时间的定义,对于快与慢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路上走的人觉得身边这辆疾驰而过的汽车跑得很快,同时坐在动车上的人看到这辆汽车时会觉得它很慢,而坐在飞机上的人看到这辆汽车就会觉得像蜗牛爬一样。因此,对于人来说,时间也是有相应的参照物来作比较的。 根据斯蒂芬·威廉·霍金所解出广义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式,显示宇宙的时间是有一个起始点,由大爆炸开始的,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必须一起并存,没有物质存在,时间也无意义。 SO你还在寻找时间吗?不用再想那么飘渺的东西了,还是寻找自我吧。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四):四维的世界

  四维空间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潜下心来研究一下具体指的是什么,人类是三维空间里生存的生物,可以意识到四维空间的存在,但是无法触摸和生存在四维空间里,简单来说,四维空间比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多了一个时间维度,所以人类无法穿梭时间,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生老病死,而时间维度现在主要存在于人类基于客观规律的猜想,具体的证据与验证还需要科学家继续探究。

  《当时间开始》是《地球编年史》系列图书的第五部,这套图书由美国著名近东古文明领域专家、学者撒迦利亚·西琴著,第五册由宋易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化、通俗读物,《地球编年史》系列图书共七册,本书是其中的第五册,本册讲述的史前文明发生地回归到了亚欧大陆的近东文明,对时间展开了详细的整理研究,回到与苏美尔文明相关的领域,明显感到作者的游刃有余,这本书将一些史前文明的产物进行串联,讲述了那些以普通人力无法打造却屹立于世的史前奇观背后隐藏的秘密。

  本书第一章将地球时间与尼比鲁的时间进行了对比,地球上的时间是根据地球、月球和太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设定的,尼比鲁的绕日轨道周期是3600个地球年,也就意味着尼比鲁绕太阳一周要经过我们的3600年,那也意味着阿努纳奇来到地球上就要在经过了3600年才能在地球与尼比鲁最近的时候回去,这就与神忽然出现在 地球上又忽然消失可以联系到一起了。

  地球上存在许多史前奇观,史前巨石阵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奇观之所以远近闻名就是因为即使用现代社会的技术都很难创造出这个奇观,所以巨石阵的创造者与用途就成为了人类想要揭开的谜底,作者作者在书中给我们的观点是巨石阵由三期完成,是作为天文观测台创造的,可以作为观日台,而有科学家则提出巨石阵还可以作为观月台,而巨石阵是谁创造的,古代居民还是上古诸神,这是作者在第二章留给我们的悬念。

  这本书讲的是时间,所以在本书中讲到了有规律的时间排布——历法的产生原因,在我们以为历法是为了耕种而产生的时候,作者告诉我们在没有历法的年代劳动人民依然靠着耕种生活,历法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宗教。那谁是第一个使用一周计时法的人呢,作者说他也不知道,但是《圣经》里提到了为期七天的创世之时,所以七天为一周可以追溯到创世纪。

  我们以为时间的计量单位、节日的设置是为了让人民可以有规律的生活,但是在史前文明中我的这种想法显得太天真了,一切都是统治者的手段,为了建立霸权,控制人们的手段,马杜克为了争夺天上的霸权,在地球上改变着宗教,一切都可以成为霸权主义者的手段。

  这本书中涉及了一些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近东文明对于时间规律的探索已经很先进了,再次感慨近东文明的神奇与智慧,本书中还有提到我们的中华文明与拉美尔文化之间的渊源,虽然篇幅不多,但是我们中华文明作为史前就存在的文明之一在世界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五):《当时间开始》——我们将用什么加以衡量?

  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将怎样被感知? 如果时间从不曾被视为一种礼物,永生自然也无从谈起,而所谓的神,除了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永生”的寿命,又与时间,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约定呢? 于是,人类向神求教,神教人类,仰观星辰。 无数的传说和故事,记载了人类从星辰的变动中得到的预言和与之响应的史诗,神的祭司们代代相传的,是愈加神秘的文献和颂词。他们开始把一些数字、文字和仪式由里及表的象征意义融入进人们的生活,直到人们习以为常,直到古老而先进的苏美尔人因为灾难流落四方,人们已经忘却了那些其背后的神圣意义,这些数字和知识,也早就随着语言和行动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

  此时,唯有那些近乎于史前神迹般的遗址,在守望,在见证。

  电视剧《悬崖》中,男主角带着伪装成自己妻子的战友走到哈尔滨的大教堂前,曾提到了果戈里的名言:“当诗歌和传说都已经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 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孤独矗立着,埃及的金字塔与之遥遥相望,各处的神庙也已渐渐残缺——但它们都彰示着人类世界,尤其是几千年前的人类世界几乎不可能拥有的力量。且不说它们各自具有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内涵,以巨石阵为例,其精妙的设计,完全可能是观测天文学所用的,而天文学,正是当时的人们能理解的范围内,用观测时间来参透各种生命奥秘的终极学问。科学家们甚至将巨石阵的设置方式,认定为早期的“石制电脑”。那么,巨石阵这个被精心策划修建的天文观测台,虽然出现在遥远的欧洲,但这真的和作者一直认定的、创始了人类文明的苏美尔人没有关系了吗? 幼发拉底河上的圆形巨石阵的出现,对应了《圣经》上的故事:“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奇迹般地跨过了约旦河。应耶和华的指示,12个部落的首脑们在河心立起了12个石头;而且当祭司们拿着约柜进入水中并站在放置那12个石头的地方时,流动的河水被剪断,向反方向流去,并显露出了干燥的河床,这让以色列人们可以直接步行穿过约旦河。而随着祭司们将约柜带离石头,并带着它过河以后,约旦河水回到了本来的状态,如过去那样溢出河岸。”然后,耶和华命令约书亚运走这12个石头,并把它们立在河流的西岸,杰里科的东方,呈一个石圈,作为耶和华所显奇迹的永恒纪念。所以,人类的先祖亚伯拉罕的后代中出现了石圈传统,也呼应了受苏美尔人影响的《圣经》的由来……

  本书通过现代对巨石阵等一系列遗迹建筑的作用的推究,和其背后的科学与文化意蕴的研判,想直接或间接地试图证明:人力所不能设计的神迹,很可能是由“神”自己创造的或参与创造的,并非人类仅凭借信仰、恐惧、虔诚便可超越能力做到。而这些“神”,很可能都是来自尼比鲁,史诗和神话中提到的众神的战争和婚姻关系,则来源于他们自身原本的社会结构和继承规则引发的矛盾,以及他们为了使自己不同于人类的强大力量和武器都能被自己的子嗣继承······

  当时间开始,当时间能够被以有形的物质间接证明显示出来,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才被固定,人类开始与神对话,探寻更多的未知。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六):神秘的时间

  撒迦利亚.西琴进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1920年出生于阿塞拜疆巴库的他在乌克兰和巴勒斯坦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成年以后的他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以及神话学。在2010年10月9日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其一生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编写了《地球编年史》系列丛书。 其书中内容荒诞不经,颠覆历史。但细细品读之下内容却令人深思,这也是其系列丛书受追捧的原因所在。

  《地球编年史:当时间开始》是西琴《地球编年史》系列丛书的第5部,当读到第5部的时候,对于他所写内容的信任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更加的深信不疑。 不记得在哪里听说过一句话:站在高处的人思想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西琴是西方人,一生致力于研究西方文学。但是其出版的《地球编年史》系列丛书我们能从里边找到很多中国人的思想故事,尤其是其第五部《地球编年史:当时间开始》其中很多所对应的都是中国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魁宝。比如十二生肖对应的黄道十二宫,黄道吉日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最注重的。包括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我们都能在书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地球编年史:当时间开始》这一部带我们来到了美洲、大不列颠群岛以及黑海沿岸的巨石阵与神圣时间。 时间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我们好像每个人都明白时间,但如果说有人问你什么是时间的时候,我相信能答上来的很少很少。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时间,确切的说是时间的计量方式。它是根据群星的位置日、月的更替以及地球的旋转规律,创造了时间的计量方式。 再幼发拉底有一个神秘的巨石阵,它年代久远已经没有人知道他是有什么人制造而成。我们能知道的就是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 因此我们能够得到唯一的答案就是,它是为测量时间而制造。 当提起时间,我们就不得不提的是另外一个词“空间”。空间和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是生活在三维空间里面,科学论证出有一个四维空间存在,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但是却摸不到。三维跟四维虽然差一个纬度。但是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四维空间对三维有着碾压式的优势。 如果把《地球编年史》系列丛书的外星人尼比鲁人当作是超越地球文明的四维空间生物,当他们的第十二个天体因缘际会的来到太阳系的时候,发现了地球这个星球他们就可以以其强大的优势主宰地球,甚至改变人类的基因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去发展。 当然,我们毕竟是有个体主宰意识的人,在意识当中会保留曾经的回忆。 比如苏美尔人文明,古埃及的文明,以及地球上的其他文明,在后期我们对于那些曾经改变我们的四维空间发生的一些事,无法正常与言语表露的时候,我们会以神话的方式,不可思议的力量来记载他们。 这就是神话的由来!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七):当时间开始

  当时间开始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想第一个约,这本书也算是《地球编年史》 系列里最喜欢的一本,无论是从书名,还是内容上。 时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神奇的代名词,古时,人们用日晷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时工具代替了日晷,到如今,手表,钟表,电子表,随处可见,但时间,却仍是一个人们不可估量的虚拟事物。

  时间随处可见,但是,摸不到,看不到。试问这世上,是否有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维度的地方? 这本书的书名很奇特,当时间开始,时间的起源地是哪?时间开始的地方是哪? 是否在某个行星上,还存在着另一个我?证明此猜想的,1991年,天文学家们发现,确实存在围绕恒星的行星。 书的腰封上标着这本书是人类进入第一个科学新纪元所面临的时间谜团,由此 ,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又多了几分。 有一部专门记载这个的文献——《创世史诗》,书中描绘着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行星如何围绕恒星,尼比鲁运行的轨道,宇宙中的天体们,如何一生一,二生二,最后,成为庞大的银河系。 书中,标志着答案,时间之于地球来说 ,来源于天体的战争,与此同时,尼比鲁也成为太阳系中的新成员。 有一点不同于前五部书,这本《当时间开始》中,并不完全采用社科类文学的语言,甚至还有一点剧情流的感觉。 如果说《失落的国度》是具体而实在的,那《当时间开始》就是虚拟而魔幻的,书中的插图大部分都是符号之类,或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也许是与书名中的“时间”相照应,这本书中,数字非常的多,有以时间为单位的,也有以重量为单位的,诸多等等。 跟随撒迦利亚的脚步,领略到了很多东西,透特的离去,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凝视,金字塔的历史,在《地球编年史》前几部中,已经证实,古埃及的建筑之星古萨金字塔,有着很悠远的历史,并且特殊的意义——经事实证明,它是由阿努纳奇所创建。 时间的开始究竟如何,继续阅读《地球编年史》,正如未来,依旧遥不可期。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八):时间的秘密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去,是作为我们个人的时间而存在。我们一直在谈论时间,可从来没有人能清楚地解释时间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我们对于时间有着独特的测量方法。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对时间进行更大的想象。那么时间是可以既向前又后退吗?它是否存在着某种开始,从那个时候,我们的宇宙就开始了。西琴地球编年史系列的第五本《当时间开始》探讨了这些问题。

  时间是可以测量的,西琴在书中告诉我们,人类可以通过观星来测量时间。而时间的测定标准是依照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判定的。苏美尔文明将天分为12个,这在一天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时钟中保留了下来,还有比如说12星座,一年12个月等等。苏美尔的数学系统是60进制的,首先它能分到12等份。60进制可以依靠6和10的不断相乘来继续,从而得到360,3600来表示圆。而3600,正好是尼比鲁绕日轨道的周期。

  史前巨石阵作为世界奇观之一,第二章就提到了这个奇观建筑。和世界其他古代同类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的是它的轴线从中心撒森岩圈明显指向夏至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出点随着地球的倾斜度而改变,而巨石阵的轴线也在慢慢改变着自己的视线。

  人类花费数十万年的时间才能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中石器时代,而一切在古代近东发生了。史前巨石阵的修建计划,选址,朝向和整个流程所需的先进知识,所蕴含的数学,天文学知识是那怕现在都难以想象的。我在跟随作者的描述下想象史前巨石阵,书中的配图不过瘾,还跑去搜索彩图看,越看越觉得神奇。古老的文明之中,究竟是如何做到找到合适的位置,对应的洞中放石头来测量时间,观星。

  对时间的记录早在大洪水时期就在美索不达米亚神庙里开始了。历法是为了预定祭神节日的精确时间,埃及人拥有两套历法,埃及狮身人面像的凝望...

  超前的文明让我不自觉的遥想远古时代,那辉煌灿烂的时期。西琴对于时间的概念,延展讲述了很多很多,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他独到,充满乐趣的见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九):当时间开始

  《地球编年史》之《当时间开始》读后感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唱起这首歌,慢慢开始这本书的阅读,宇宙中的一切是何时开始以及怎样开始的? 一切都将结束吗?而在这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史前巨石阵为什么要重建,并在公元前2100年和2000年时重新排列──这与当时发生在苏美尔令人震惊的事实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巴西的重大发现证实,人类在这一地区竟已生活了超过32000年!而它与大洋彼岸的文明全然无关吗?是什么东西连接着位于马丘比丘的三窗神庙,以及苏美尔和大不列颠的古代建筑?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过去和未来果真是被这三个周期所指引?是它们推动了地球历史的车轮?……  

  翻开第五部,你会发现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on)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他紧紧攫住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单位,再将其浓缩在这本书中,让我们在极小的篇幅中穿越古今。

  第五部的书名叫做《当时间开始》,名字很吸引人,讲述的是正是时间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谜团。作者指出了“神圣时间”──天时间和地球时间之间的惊人联系,并毫不隐晦地阐述了古代预言的基础,以及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联系。虽然一开始让我感觉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慢慢地坚持读下去便渐入佳境,而且越来越觉得获益匪浅。在书中,作者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最新科学发现,重新编织并复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类史。书的第一章从“时间之轮”入手,为了证明存在环绕恒星的行星,作者通过诸如《创世史诗》、《伊奴玛.伊立什》等历史古文献,诸如《哈姆雷特的磨坊》、《吠陀经》等神话传说,诸如《摩诃婆罗多》、《多摩衍拿》等史诗故事,犹太法典《塔穆德》、《约伯记》,《圣经》、穆斯林历法等等逐一论证,从数学到天文知识上,建立了对地球时间的测量。同时,还计算了超级尺度的“天时间”,即连接人类和天国的“黄道时间”。他提供的证据表明,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我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她的观点新颖而极富冲击力,可以说对古代文本的解读真诚而令人信服,具有深厚的意涵。

  《当时间开始》读后感(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个非常有趣的问答,问者:时间是什么?答者:如果没有人这么问我,我倒知道它是什么;如果要向询问者解释它是什么的话,我就不知道了。的确,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时间是什么,不仅对于作者,也对于一般读者,对于时间的理解总是千差万别的,以数十万字的篇幅去探讨时间,并不显得铺张,反而感觉很紧凑,无法包容生命体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圣经》关于创世纪的叙述是基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故事,比如“风”的概念意味着卫星,“天国”则被形容成“被敲打出的手镯”,当然,包括作者在内很清楚此时地球并没有从“天国”中分离,但是对于地球而言,时间就源于天体战争。 《当时间开始》中提及了史前巨石阵,没有人怀疑它一开始就使用了石头,但是对于与石头相关的遗物和石制工具,让我们相信史前巨石阵或许在公元前2900年与公元前2600年之间的某个时刻,不再精确到何年何月何日,但是在客观上史前巨石阵它放在任何世纪都符合要求,这一要求是考古学家赋予的,弄懂它并不容易,也没有必要。

  也许是神的安排,在地理学证据与考古发现的支持下,太阳的升起与人类文明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安第斯大地经历了大洪水后的再生,而诸神也会在首领的召集下拥有了自己的住处,对于那座有着30英尺宽、15英尺甚至更长、6英尺厚的建筑物,并非人力之可为,即使用尽了宏伟与富丽的词语,也无助于我们对公元前人与神战争的想象。是的,困扰我们的不仅仅是石头巨大的尺寸,而在于它历经千年仍然符合人的审美。

  那个时代的居民还是猎人与采集者,他们连城市都不会建,所以我们更愿意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反观这些宏伟的建筑,包括金字塔在内,都是神的殿堂,我们无须基于一个轮廓都被侵蚀的“污点”,就想反证四大文明古国纯属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争论虽然不雅,但与战争相比,并不带来实质性的伤害,需要逻辑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分地倚重想象,活着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当空气最终变得清新的时候,美索不达米亚都瓦解了,风暴撕裂了大地,毁掉了万物,但并不意味它自始至终没有在历史上存在过,生生死死来得如此突然,正是为新时代的到来做充足的准备,无论天上还是人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