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缝隙

  在键盘上敲下文字时,从左到右,一行又一行,密密麻麻,让人容易联想到缝纫机那踏踏踏的响声。缝纫机把一块块布料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衣服等等;一个个小小的文字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思想,人们通过阅读纸张上或屏幕上的文字,就还原了作者的思想,于是作者和读者能够沟通……

  中国人用汉字思考,英国人用英文思考。但是,由于它们是一个个文字形成的,是被拼接成的,所以思想不是整体,而是一个个碎片,不可能完整。完美的只存在于传说里,叫作天衣无缝,天书无字。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会完美,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误会。即使用同一种语言,即使彼此都直接说出心里所想,也办不到。一般人,心里面的想法,用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百分之九十,已经不错了。看到这些文字的人,再能够理解这百分之九十的百分之八十,那么,形成的沟通,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左右。更有理解反的,或者产生歧义等等。

  思想是有局限的,它的边界在哪里?它的边界就是语言文字的边界。它超不过语言文字的界限! 为什么要读万卷书?为什么要走万里路?还不是想丰富一下头脑,对自己有所超越?人在二十岁以前,往头脑里填塞知识,三十五岁以前,工作上的挑战也在丰富着头脑。这些阶段都不会造成头脑的退化。可是,之后呢?生活开始安逸,每天的生活工作都是例行公事,那点儿专业知识早就驾轻就熟,闭着眼睛都会做。一天之中,想到的就是那几件事,那几个人,看的,就是那几个新闻媒体。一天之中,重复地思考同样的事情,自己甚至感觉不到。说的总是那些话,甚至,没等你说完,你的孩子或者下属都能替你说出下半句话……甚至去饭店点菜,都没新意。生活完全模式化,套路化,没有了挑战,也没了生气。反映在内在,就是头脑里的神经元回路,已经长时间不受刺激,没有放电和充电,活动的脑部区域越来越小……用进废退,衰老从头脑开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