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10篇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一本由(美) 伊丽莎白·克拉里著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一):对付熊孩子的武功秘籍

  都说孩子不打不成器,可是我一直信奉不能打孩子,看了太多文章说打骂孩子的后果,一定要理解孩子。为此和宝爸也产生好多分歧,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毫不犹豫的要读一读。

  这本书最好的部分我觉得是附录,是不是很惊奇?但是真的是的,附录是解决常见的u养育孩子中常见的难题最快速的方法,我一口气读完了这些,感觉好爽,然后每页做好便利贴标签,准备在我忘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查一查,哈哈哈,仿佛一个学武功的人偶然间遇到了一本武功秘籍。

  初读本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无聊一些,因为一开始你要做大量的测试,练习题,有点累和迷茫,但是慢慢的,随着书本内容不断的推进,作者会慢慢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喜欢本书的逻辑,第一步,界定问题。首先你要明白的是遇到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定义这个问题。第二步,汇集信息。其实这是个分析的过程,找找问题出现的时间,原因。开始分析怎么办。第三步,就是探索解决问题。从父母的角度先做改变自己,是不是情绪问题?然后冷静的思考怎么改变目前的状况,进而做到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最终制止不当行为。第四步,评估、选择并实施。第五步,评估解决的效果。

  我强迫宝爸也看一遍这本书,他虽然很步情愿,但是还是不得不看了我勾画的重点以及标签部分,本书一定要家庭中所有参与孩子管理和养育的人都看看,或者传达周知一下。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二):养孩子的修行之道

  养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养的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哪怕是有一点自主意识的细菌,你都不好让它按你的意愿发展,何况是高等智能的人呢?所以,只要一提到养孩子的麻烦,很多人都会有共鸣,确实太累了。但问题在于,养孩子都累,孩子却又有优秀和非优秀的区别,那些优秀的孩子,固然有天赋上的差别,但更多的,是父母教育方法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孩子可谓天差地别。因此,养孩子是修行,在接受养孩子很累这个现实的同时,我们要学着掌握方法,最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了一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作者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此书是其40年育儿经验总结,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首先是切入点好:打骂和溺爱。这是我们在养孩子过程中经常游走的两个极端,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养,就是金贵了,以前农村增加个孩子,按照老话说,无非是多添了一副碗筷,养育成本是很低的,但现在呢?那不仅仅是吃饭问题,教育问题也很大,在四五线城市,辅导班费用一年也得万把块,大城市就不用说了,结婚成本高,养娃成本更高,还有精力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不溺爱是不现实的,是大氛围,谁家都是宝贝。但溺爱以及时间约束,期望也会很高,加上外部竞争,焦虑感也就出来了,因此当宝宝不符合预期时,也会打骂。这是谁养孩子都避不开的问题。这也是作者高妙之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找到问题关键之后,作者给了很多建议,比如,以下情况你肯定不陌生:孩子爱乱碰 东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在餐厅乱叫、推人、抢玩具、不买玩具就哭闹、好言相劝被当耳旁风,骂他又不听,打了又心疼……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前儿童的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具体技巧,可以有效帮家长摆脱打骂或溺爱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实现更好的互动,从而培养出独立、积极、有幸福感的孩子。比如,学习不集中是孩子经常那个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唠叨有用吗?打骂呢?作者的办法是,鼓励家长转化视角,关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多鼓励,循序渐进,这显然是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这样的方法,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自行翻阅,相信必有收获。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三):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你也可以做到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一看书名,就是关于育儿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哈哈,我也不知道为啥我会申请读这本书,明明我既没娃也没结婚,可能当时脑子瓦特了?

  这本书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才开始阅读,但我并没有真正读下去。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它对我来说,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所以,我没有动力读下去。

  但是,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有宝宝的妈妈来阅读。

  相信,读完会有很大收获的。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是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40年育儿经验总结,而且“不打骂、不溺爱”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

  在宝宝0-6岁的关键阶段,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专业性有些强,当然专业性强的同时,针对性也很强。

  里面出现了好多专业名词,比如三脚凳理论、“我讯息法”、注意力转移法、忽视法、替代法、调整环境法等等。

  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是美国教育家,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

  根据其40多年的育儿经验总结的精华,因而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实用性很强。

  而且,作者伊丽莎白·克拉里不仅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课后还有小练习,帮助你巩固和提升育儿知识。

  就像作者在开头中所写的那样: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使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

  而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融洽愉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通过10大策略,32种替代打骂的方法,150种现场问题解决技巧,为指导孩子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当然,理论是一方面,能否应用到实践,就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思考。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育儿经验的分享,但在实践的应用中,还是需要父母多加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人说,我们对待孩子的方法,将决定他们未来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深以为然。

  不如从现在做起,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让你的孩子更独立、积极、自尊和有幸福感。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四):孩子哭时我们该如何做?许多老母亲都做错了

  孩子哭闹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做?真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做父母的。

  一种观点是不能溺爱孩子,不能惯坏了孩子,不能被孩子的哭闹要挟,甚至是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哭;一种观点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哭闹太让人糟心,赶紧地哄着孩子不哭了就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是产生许多焦虑,要么打骂,要么溺爱,要么一会打骂,之后后悔了就各种补偿的溺爱上了。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不是不爱孩子,我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爱罢了。

  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中许多简单朴实的例子一下子让我悟出了许多奥秘。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爱的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忘记了爱本身。太多世俗的成功标准,大多的攀比让我们无比焦虑,自然无法坦然地做一个温柔的老母亲了。

  里面有一个例子我摘录如下:简2岁左右时,经常和妈妈一起逛超市。如果买东西的要求被妈妈拒绝了,她就会躺在地上大喊大叫。但是妈妈从不发火,反而耐心地把她从地上抱起来,一边提着别的要买的东西一边拉着她到收银台结帐,回家的路上也不会发火训斥她。这些方法极为成功,有时候才过几分钟,小姑娘就又高高兴兴地玩耍了,邻居见了都感到很惊讶。其实,只要处理得当,简很快就会忘记之前发生的不愉快,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简一点长大,她慢慢地适应了社会生活。粗暴无理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被始终如一的温柔化解,她的坏脾气也渐渐消失了。

  简的妈妈妥协了吗?似乎没有,而且也没有打骂孩子。这是多么神奇的一条道路啊。里面有一个细节,孩子哭闹时,她耐心地把孩子抱起来。这个抱,给了孩子一个多么坚定的爱的暗示,孩子多么不讲理,他仍然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爱,这个爱是无条件的,是坚定的,因为这样的爱才会培养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有爱的孩子。

  妈妈给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不管孩子对错,他都能感受到妈妈的这种爱是多么重要啊,有安全感 的孩子才会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勇气和能力去战胜自己的各种缺点。记得《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是提倡“温柔而坚定”。做一个好母亲,没有那么难,就是真的无条件地去爱孩子。心中有爱的孩子,还让我们担心他的健康成长吗?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五):学会用更有效方法教育孩子

  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里有一对母子,3岁的儿子动不动发脾气。妈妈也很粗暴,总是对儿子大吼大叫。

  节目组跟拍了母子俩平时相处的生活片断:孩子和妈妈到菜市场,他对菜市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到处看到处摸不停问。妈妈烦躁地吼孩子,“不要再烦我了!不要再问我了!”

  回家路上,孩子累了哭喊着要妈妈抱抱,妈妈吼“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孩子在家里玩玩具发出声响,妈妈依然吼:“玩玩具不准发出声音!吵死了!”

  为了让妈妈了解孩子被吼时的内心感受,节目组安排她前往声音体验场所听听自己大吼大叫的声音。当自己的吼叫声不断充斥耳膜时,妈妈的情绪崩溃了,她捂着耳朵蹲在地上大哭着说受不了。

  总是被人大吼大叫,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孩子?

  那被无原则地溺爱的孩子呢?毫无疑问,他们必定是家中的小霸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过度溺爱必然养出孩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孩子骂不行宠不行,到底要怎样才行?

  美国实战派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集40年育儿经验总结的育儿书《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具体教我们不打骂、不溺爱去教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乱扔东西,在公共场所打闹,不买玩具就撒泼打滚……0~6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都能得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克拉里说教育孩子要遵循“三脚凳”理论。凳子要立稳,需要有三条腿支撑。孩子要教育好,同样需要“三条腿 ”支撑,它包括:父母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其中缺少任何“一条腿”,都无法教育好孩子。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孩子,都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哪里,制订切合孩子实际的目标,制订计划,帮助孩子逐个突破。在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父母对自我需求的尊重最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自我尊重的需求。父母只有先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让自己获得快乐,才能更有耐性地去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应该怎么办?书里列出了150种现场问题的解决技巧。每个问题,都可依照5个步骤来解决:1、给具体行为界定问题;2、收集数据(孩子出现问题的次数);3、确定自己希望孩子怎么做,给出孩子可选择的办法(这里面包含倾听、表扬、期待技巧);4、评估、得出最可行办法实施;5、评估、修订和重复办法。

  方法实施起来需要耐性。教好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能养出独立、积极、自尊、自爱,幸福感满格的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六):采用温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今天,我们会发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而且,在教育这一个话题当中,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来为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怎样教育孩子,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这都是一门永远都学不完的课程。在这门课程当中,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不断进步,那么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

  在网上经常爆出父母在教育孩子出现问题的事件。在这些世界的背后,我们会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是因为父母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采用打骂式教育。可是,现在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叛逆心理是逐渐强大,对于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他们是非常不赞同的。甚至,他们会采用自己的方式或者极端的方法来反抗父母的教育。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出现了问题。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家庭的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做一些事情。而自己的孩子就像皇帝一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把父母当做奴隶一样来使用。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其实,我们想一下,这些错误的根源还是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的错误。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有的时候讲的方法特别管用。就比如,书的后面给出了10个方法的详细讲解。在这10个方法的讲解当中,作者首先分析了家长存在的哪些错误行为,然后并在后面附上,如果你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就会出现另外的结果。并且,将这些正确的行为加以详细的叙述。这样的话,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了同等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依葫芦画瓢的来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还安排了许多的小测试,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来检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状况,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什么类型的,是否是正确的。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设计,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够正确的判断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埋着头去干事情,不管正确与否,这样带来不好的结果,以至于后面去反思,也很难找到错误的原因。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感到非常的吃力,那么你也可以看一看这本书。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七):适时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其实和老公在很早之前就协商好了,一定不能成为家庭的中心,在大是大非上一定要严格的管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能溺爱,当时爸妈也是非常支持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父母,我们的教育爸妈是无条件支持,然而,当宝宝真正来到家庭,成为家庭的一员,发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从我自己来说,因为这是第一个宝宝,也许也就是唯一的一个娃儿,真的是呵护备至,放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爸妈有时候吐槽我,没见过这么疼娃儿的,他们那时候都没有我这么邪乎!确实第一次做母亲,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宝宝的关系,感觉整个身心都在她身上,别说打骂都不忍心大声吼~也是养成了宝宝很多不好的习惯,急需一个指导教师啊。在一次微信群的童书分享会中了解到了一本在美国和日本大受欢迎的优雅教育、教养方法。赶紧上网买了一本。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是一本实战很丰富的老师写的,将40多年的育儿经验整理成册,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娃儿养成好的习惯,简单的翻阅了一下,其实真的是非常实用,很贴近生活,一般在书里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和遇到的,总共分了七个章节,非常的细致且全面,每个章节中都围绕了一个话题进行了展开,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指导练习。比如第一章就非常详尽的解释了如何有效实现三个支撑技巧,也就是正确认知个人价值观、如何对孩子保持合理的期待,以及怎么对自我需求的尊重等。再比如第二张,则是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决疑难问题的具体指导方法,还有对于不断变化着的需求,提供了解决的问题技巧与方式,最后还有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在书中作者很精确的分析了各种熊孩子的心理,同时拿出了具体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方案,仔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处置方法竟然都是错误示范的典型。在第一章中就提供了对于孩子指导的大量的而有效的信息,比如效能训练、行为的修正、交互分析以及阿德勒·戴克斯法。而且在附录中还列举了最常见的育儿方法,提供读者们参考和应用,从学步期到学龄前儿童都可以使用,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在这里推荐给所有宝妈们。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八):与孩子说声嗨

  第一次听说了三脚凳理论:对自身价值观的了解,对孩子合理的期望,对自我需求的尊重。这算是一个总纲了吧,个人很认同这一说法,一切要有度,抚养教育孩子亦如是。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是可心的,所以一些家长不小心走入了急功近利的误区,或者是被社会,被同是家长的伙伴们给推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坚持本心,还是随大流?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好?我们能为孩子做多少?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太多家长在烦忧这些问题。好在也有大部分家长已经认清了现实,我们没办法要求完美,我们只能努力追求,尽力完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也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保持好良好的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各个阶段孩子将要面对的问题。

  对这本书的感受是,很多概念性,即方向性的对策办法,这种归纳总结的形式办法刚好对我很管用。一些事无巨细的内容反而容易让我们抓不到重点,也容易忽略很多问题,因为可能我们的孩子不会出现那样具体的行为,但若是这样大概念的指导,会在我们的心理形成一个形状,比如对孩子不要重复提出的要求,哪一类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什么办法,感觉书中的内容偏方法性,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一些方法,能够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的方法。如果是具体的问题,我们或许会去对号入座,然而面对这种问题归纳总结性的内容,就不是能够快速阅读的了,因为读到一半就发现自己已经饱和了,必须先把学习到的消化一下,反思一下,回味一下,才能够继续填充,否则容易挤掉了之前记住的。好在刚刚觉得记忆爆棚了,作者就开始汇总了。

  里面很多知识点,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大家提供了正反面的素材。给我们一个实际参考。界定问题,汇集信息,探索解决方案,评估、选择、实施,评估效果,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看起来有些笼统,所以就需要我们将内容仔细的去研读。

  后附的常见问题150个点子,还有方法总结,忽视法、替代法、后果法等等,这个特别实用,也不会嫌多不会嫌少,这足够我们解决很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孩子越小,我们意识到的问题越多,我觉得对教育孩子越有好处,当然前提是你先要控制住自己的焦虑。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九):善待孩子也是善待自己

  我们也是从孩子阶段成长过来的,也许自己的父母教自己的时候方法不恰当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是初当人父的,经常能听到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每当孩子不听话,不合父母心愿都会去打骂孩子,有的更过分,自己不开心也会去打骂孩子,我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都是初当人父,怎么那么的气人。

  当我看到《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的时候,我当时在想,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从小接触的方式,怎么可能缺少打骂与溺爱,就算自己不会去打骂,但是溺爱这个是少不了的,尽管自己不去溺爱,家里面那些长辈,哪个不会去溺爱自己的孙子与孙女,在孩子教育上面,他们觉得我都给我儿子,女儿教育的那么好,孩子我带怎么了?你们不都没空,然后导致每次我们出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奶奶爷爷就会出来护着,说我们的不对,这样的事情我感觉不止一家人有,好多家庭都遇到过,所以我感觉,孩子应该自己带。

  前段时间微博疯狂流传的一段视频,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给家长气的呀,超级搞笑,这也反应出来,家长的耐心被孩子气的,已经消失了。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研究学龄儿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有效影响孩子的行为具体技巧,里面有很多那些问题让自己写,也能根据自己写的问题,然后看到自己哪里可以调整?哪里需要改变?这点还是比较好的,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的小例子,也给我们展示出来了不打骂,不溺爱的方式,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情绪突然不开心,为什么突然的去哭闹,这就需要我们与孩子沟通,不要因为孩子还没说出来,就去打骂他,这样会更加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交流,不愿意把自己的情感给父母分享,我们也要慢慢的引导他们去说,不要着急。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会出现一点让家长抓狂的小问题,孩子不按时吃饭这个一直是很多家长的烦恼,总会吃着玩着,吃一点儿就跑走了,但他们的奶奶都会在他们玩的时候偶尔喂一口,然后端着碗跟着他们跑,我感觉得饿孩子一顿,他就长记性了,或者跟孩子沟通说不吃饭的话,也没有零食吃,也可以带他去锻炼,让他有饥饿感,他就会自己主动要求吃了。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遇到孩子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也给了我们许多经验与方式,很有帮助的一本书啊!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读后感(十):《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为了你的“心脑血管”看起来

  家庭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家庭教养模式非常重要。最近准备考试,正巧复习到‘社会环境构成要素——家庭’中的‘教养模式’,看完之后感触很深,所以入手了这本《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希望改善现在跟伊姐的相处模式。

  我先来说说常见的几个家庭教养模式吧.看看打骂和溺爱下你可能会教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小伙伴们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骄纵型。现在很典型的家庭教养模式,有很多家长不当回事,惯孩子,溺爱孩子,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的,最后孩子犯了大错,家长才觉得自己有问题,这样的家庭最容易培养出“小霸王”。

  第二,支配型。中国很多典型家庭的真实写照,过分溺爱和严苛相结合。这种家庭会让孩子容易胆小,清高,意志薄弱。说白了就是家长太强势了。

  第三,专制型。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容易很自卑。家长如果对孩子简单粗暴,孩子也可能用这种方式对待比她更弱小的孩子。

  第四,放任型。家长只管生不管养,放任自流,这样的家庭的孩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异常。

  第五,冲突型。就是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可能会缺乏安全感,冷漠。受父母影响所以觉得她父母就是这样相处的,所以她也会学习。

  我再来说说第六个民主型家庭。是个比较成功的家庭教养模式。家庭和谐,家长和孩子是平等交流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都比较强,还有创造性。

  《与打骂和溺爱说拜拜》这本书会帮你靠近,实现理想中的家庭教养模式。这本书可以改善与孩子的相处关系。书中提供了很多例子帮你参考,还提供了很多方法。指导你如何应对孩子每个阶段所要面临的问题。儿童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现良好的艺术。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所说的‘给自己的留点时间’我很赞同,要对孩子们好,首先得对自己好。只有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所以需要磨合,也需要摸索。不是每个父母面对这个新的家庭成员事事都能拿捏的很好。每个小孩都会时不时的来几个让你心血管要爆掉的瞬间。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种书真的要看起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