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由[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一):解锁儿童成长密码

  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就要开始了。不,也许更早,在孕期它就可能已经存在了,只不过一朝分娩把母子两个彻底地分离,让孩子成为一个单独的生命体,也让我们从此彻底地承担起教养孩子的义务。

  孩子第一次做孩子,我们第一次做父母,亲子间的生活固然是甜蜜的。不过,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困扰和难题。因此,多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和内在成长规律是十分有必要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教育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就是这样一本写给众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优秀儿童心理学书籍,能够帮助读者们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中的某些成长关键期。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独树一帜,对很多人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他看来,人格不仅具有统一性,且在人性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常常与人的自卑感有着直接关联,就连儿童也不例外。

  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他们渴望变得更强大,更受欢迎,更值得被爱。这就往往意味着他们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才能满足内心的需要,可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的渴望并不是都有机会实现。于是,他们通常会做出反常的举动来博得关注,成为周围人眼中的“坏孩子”。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说明,让我们可以地了解孩子诸多行为背后的内在成因,从而更有效的实施帮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康人格的人,也是为了使儿童学会自我认识和指导,从而完成心理的自我进化。虽说书籍大部分内容都在揭示儿童人格形成的心理成因,但其实很多内容对于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们也同样适用。阅读的过程,竟隐隐有些解锁童年阴影的感觉,令人感觉很有帮助,也能在以后的生活里避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5个真实案例,15种儿童常见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用一本书解锁儿童心理,探索那些关于童年与成长的秘密,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推荐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二):看清儿童教育的本质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之作,阿德勒是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世界心理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

  《儿童教育心理学》最大的社会意义就是阿德勒书中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个体追求卓越的原因,在于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作为一位百余年前的作者,阿德勒能预料到百年后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比如自卑情结、问题儿童、家庭教育、儿童性教育等,并在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但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还是儿童期。儿童阶段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儿童教育心理学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当今社会的普遍情形是,很多家长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如果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于是教育的目标就变成了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荒谬错误观念由来已久,而且流传极广。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中,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就会以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儿童教育心理学》很好地抨击了这些错误荒谬的观念,并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情感、健康人格的人,这是由教育本身的社会性目的所决定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使儿童学会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就是一个心理进化过程,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是引导儿童成长过程的两个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如何避免儿童在教育上受到社会各种不良思潮以及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影响,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课题,如果你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感到迷茫,那么必须要看看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多少回对你有所启发。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三):父母,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负责!

  绝大多数父母并没有系统地受过教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也极少有父母会在闲暇之余阅读相关书籍。他们教育孩子不会根据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来开展,而是家家都各有千秋。例如有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和民主型。我们当然都知道民主型家庭教育才是最为合适的。但恰恰在中国的绝大多数父母却无法做到。而像不管是专制型、溺爱型还是放纵型,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若是教育不当,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因为就如洛克的“白板说”那样:儿童,他就是块未经雕饰的洁白无瑕的璞玉,而父母和老师就是手拿刻刀的雕刻师,每一刀都在改写着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因此,粗略地涉及些儿童教育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为人父母得为孩子的未来身心特别是心理发展而负责,而《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著作它就是以研究儿童个体心理学为基础来展开的,阅读完这本著作,确实在教育孩童方面有所顿悟。 像书中提及到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指一种过度的自卑感,它促使人们去寻求唾手可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放大困难,消解勇气,从而将通往成功的道路堵死。阿德勒认为“个体追求卓越的原因,在于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而这自卑感就像把双刃剑,儿童处理得好,将会引导并带领他们追求卓越的努力与成就,而一旦处理不好,则会使他们丧失勇气与信心,从而与成功绝缘,与卓越绝缘。因此,了解了这个“自卑情结”,作为家长和教师就可利用儿童的天生自卑感来预防和避免“自卑情结”,并正确地引导他们去追求卓越,追求成功,而不会一昧地只看见儿童的怯懦与不足,致使儿童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偏。 我们每个人都终将会为人父母。既然选择了为人父母,那么我们就必须得为我们自己的孩子而负责,不能生而不养或生而不教。因为许多成年人在心理上爆发出的问题往往究其根源都是曾在儿童时期所受过的创伤所致。而这种创伤通常都是难以治疗与治愈的。而为了能营造更好更积极更健康的社会环境,从小抓好儿童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这就从根本上遏制了问题的源头。也不会出现前段时间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的北大学生弑母事件,更不会经常出现学生自杀或是犯罪杀人事件。只有给孩子正确地心理健康教育,未来的社会才能更加璀璨光明。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四):教育,从儿童心理抓起

  你知道吗?

  儿童的发展既不由天赋决定,也不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

  正是这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按照以往的认知,人应该是天赋和环境的产物,然而作家阿德勒强调的是看法和人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这挺有意思的。说到阿德勒,如果你不曾了解,那你一定知晓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三位可是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阿德勒是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擅长人类自卑心理的研究,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可以帮助你全面认识儿童,而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揭示了儿童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他们如何看待外部刺激、如何做出反应以适应自己的目的、自卑感和优越感如何交织与转换。

  这就是一本破解儿童的语言及行为密码,培养心理健康、高情商、高智商的儿童。全书涵盖5个真实案例、15种儿童常见问题,为父母、教师揭开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

  有时候,就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有些看法也有健康不健康的,正确或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全面观察个体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他童年时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我认为,书中的两个核心内容就是自卑与心理补偿。因为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我觉得不仅是儿童,成人也是如此)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举个例子或许更容易理解。比如最常见的生二胎问题,家庭中有了新的生命,作为一胎的孩子因为嫉妒心会做出各种无礼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你要知道,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开始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现象时,我们不仅应当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应当注意它产生的原因。原因在于儿童对二胎出生这件事所持有的态度不正确。

  书中还有其他具体例子来帮助你了解理论知识,希望你也能受益匪浅,看完对儿童心理与健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五):全面认识儿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或“个人心理学”。所谓“个人”,阿德勒强调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奋力驱使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个人的整合和统一。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在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这些概念同样贯穿其中。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来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我自有有一个四岁半的孩子,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教育问题屡屡出现,自从孩子出生后,我也断断续续读过很多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是在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却屡屡失手。基于以往的阅读经历和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和理解,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松散的、以爱和尊重为主的教育模式,但是内心深处却始终有种担忧:不明白尊重和管教的界限在哪里,不清楚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否会异化为溺爱。带着这样的疑问,翻读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更容易找到解答问题的答案。

  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所有问题,不能切断前后因果和环境因素去孤立的看,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力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与其培养孩子野心勃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度挫折不能气馁,不能丧失勇气,而要把挫折当做一个问题去解决。阿德勒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以及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

  基于此,我们父母和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用春风化雨的方式,解读儿童对客观事实的真实看法,纠正他们过于偏执或个人化的错误看法,以此达到个人和客观世界的统一,从而达成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社会情感的健康人格的人。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六):认识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教育心理学是我们很难能读懂的一门课程。感觉自己从孩子们出生到现在,每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艰难前行,感觉压力蛮大的。感觉孩子的内心世界,充满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需要我们多一些的认识。用心去读懂孩子的心理,或许前行的道路会好走一些。

  《儿童教育心理学》来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一本专门研究儿童教育方面的心理学,是我们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学的指导书。用心研读,相信我们也可以轻松面对孩子的各种心理活动,学会和孩子沟通,让我们和孩子的内心多一份理解和体谅,孩子教育也容易些。

  如何帮助儿童形成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本书提到了这个问题,确实 很赞!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需要好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走进孩子内心的最佳切入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首先放低姿态,和孩子做朋友,积极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好品质。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坚强的内心,给孩子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相信孩子可以做的很好。

  在孩子的教育中,重要的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要让孩子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不能丧失勇气,而要把挫折当成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这是我们孩子最需要的教育理念,因为孩子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常常会遭遇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会面对挫折不折不挠,真的很不容易。告诉孩子自卑不可怕,我们要战胜它。相信人活着,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做得很好。只要你努力了,学习也可以变得很容易。当压力来了,不要害怕,学会积极面对,相信我们一直都陪着孩子身边,开动脑筋,都可以迎刃而解。

  阿德勒老师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确实蛮好的,读了感觉受益匪浅,字里行间处处透着哲理,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七):心理学问题才是家长们更加需要去注意的问题

  自从我们家小淘气出生后,有关于儿童教育类的书籍我几乎就没有停止看过。

  没有成为父母之前,看别人家的熊孩子怎么别扭,总觉得孩子之所以会不懂规矩犯错误,全都是因为做家长的没有教育好。哪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啊!就看家长上不上心了。

  等轮到自己真的开始做了家长才发现原来想要教育好孩子,远远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各种有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看了不少,方法也学到了不少,但是怎么用在别人家孩子身上很好的办法,放到自家小淘气的身上就那么不好使呢?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拒绝再看有关于儿童教育类的书籍,反正他们教的都是千篇一律差不多的东西,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你们的那些办法在我这里真的是不怎么见成效。孩子没有那个天赋,我后天的环境营造的再好也是收获不大。

  上述的话多少有一点赌气的成分,就算是再看不到成效也不能够因此而放弃教育好自己家的孩子啊!更何况综合起来评价自家的小淘气还是个挺不错的孩子,虽然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但是很多时候其实是被老母亲这颗焦虑的心给夸张放大了。所以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还得继续学习,继续努力啊!

  《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我所看到的最为特别的一本有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甚至在看完之后我有一种出冷汗的感觉。原来我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犯了如此之多的错误,忽略了那么多重要的问题,更可怕的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而我却根本不自知。

  以往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总是注重于方式方法,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日常中我们不经意的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是几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创伤。

  其实作者在书中所列举的那些事例以及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其他的儿童教育书籍中并非没有看到过。但是我们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背后的严重性以及与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前后关联。或者说是模模糊糊知道一些,却并没有太过于去重视。此书的作者通过儿童心理这条途径将这些问题深刻的剖析出来给读者看。虽然不可否先天的天赋对孩子成长的印象,但是后天的环境尤其是因为这些环境问题而引发的心理学问题,才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更加需要去注意的一些问题。

  再好的教育方式也要正确的去应用实施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够事半功倍。《孙子兵法》中曾提到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儿童教育这方面,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须先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从根本上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八):手把手教你培养健全人格的孩子

  《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而本书,也是他的经典著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教育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无论成人与孩子,均适用于此。我们可以从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上推断出,其儿童时期的性格发展状态;也可以从儿童的性格特征推断出,其成年后的性格发展状态。由此可见儿童时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对成年后有效大的影响。

  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的说法,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那么个体的行为反映的是这个个体的实际心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个体的行为,个体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来了解这些个体的心理,从来更好的解决儿童的问题,正确引导儿童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本书作者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还曾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成立儿童指导中心。其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儿童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且任务坚巨的事情。在儿童教育中,心理学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人们越是责备某个孩子,恰好如了孩子的愿。那我们的责备则是一点用也没有,反而成了反向助力。问题的根本没有解决,责备是不起作用的。而指责会把事情引向更不好的方向。阿德勒指出,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而它会激励孩子通过某些事情改变处境,来缓解这种自卑感,或是消除这种自卑感,一种心理补偿现象。如果我们家长能很好的了解到这一点,就会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也能更好的就当前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本帮助父母全面认识儿童的书,可以通过这些分析来看待儿童。我们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拥有健康的人格,能积极向上,有自信等等品质。这也是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家长不在意,孩子又不主动说,这些心理问题就会从孩子的某些行为上体现出来。而我们家长恰好可以根据此书理解了解这些行为,去分析,从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而非表面上。

  《儿童教育心理学》可以说是一本名师解析例题集。书中有五个真实的案例,包括了十几种儿童常见的问题。作者阿德勒为我们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与家长对话,或是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上或是某事迹像,进行分析,分析推断出孩子所具有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及可能出现此问题的几种情况。可能家长无意的一句话,正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粘人的行为,可能就是精神上的依赖,缺乏安全感。

  通过这本书,我们家长可以走进儿童内心世界,了解儿童行为,为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九):《儿童教育心理学》| 如何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第一次认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源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阅读。这本受到热捧的心理读物,虽然是由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但它的核心实际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作为心理学三大巨头,阿德勒似乎没有弗洛伊德和荣格名头响亮,但他确实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及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却首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他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该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强调“社会意识”,涉及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等概念,对后世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阿德勒的教育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个体心理学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依然是理论的核心。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较小、行动能力有限,或是身体残疾的原因,会具有自卑感。为克服这种自卑感,得到他人肯定,他们会下意识的采取一些行动。

相比成人,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

  一方面,自卑能够使儿童发愤图强,迎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自卑也能让儿童剑走偏锋,用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不爱学习、自暴自弃、危害他人或精神疾病来引起他人关注,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儿童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无知,让他们在选择道路时有很大随机性,容易在人生的乐章中演奏出不和谐的音符。而《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父母全面认识儿童,让家长、老师们了解“问题儿童”的心理根源,据此分析问题来源,引导他们走上符合社会发展的成长道路。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儿童心理问题不能独立出现,如同没有孤立音符的乐曲一样,儿童心理的变化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度过的人生息息相关。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常常需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家庭门第、出生次序、和家庭气氛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儿童会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而努力。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竞争老师关注的儿童变多,儿童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受到挑战,他们将为学校的优越而进行奋斗。在社会教育方面,由于评价体系更多样化,儿童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也需要细心的引导。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问题儿童的行为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儿童的暴力与惩罚于事无补,找到这些问题的心理原因,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

  《儿童教育心理学》全书的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对家长、老师及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都有一本优秀的儿童心理学读物。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十):陪孩子成长是大人再一次成长难得的机会

  对于一个30岁才决定生孩子的女人,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一定会比一般人高很多。孩子还没有出生,我就开始看各类有关儿童教育的书,随着孩子的降生、长大,我慢慢发现书中分析的孩子,似乎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提出解决问题办法,似乎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有过迷茫,有过质疑,但始终还是不想放弃,一路跌跌撞撞,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看过了很多的书,却始终没有找到方向和认可的教育理念。

  直到看到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似乎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书中那句“认识自己是多么困难!” 同样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成人如此,儿童亦如此!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1920年,成立儿童指导中心,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独特的儿童教育理论。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父母效能培训课程风靡整个西方社会。

  基于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他指出,与其他心理学不同,个体心理学不允许出现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个体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知识,不管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只有拥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好好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人格的发展。

  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者从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开始分析,透过案例,告诉我们应该牢记对待儿童时一定不要粗暴、鲁莽,要不断的给他们鼓励,为成人关注、教育指导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持。

  孩子慢慢长大,步入校园,学校里的儿童,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焦虑的家长该如何帮助儿童从学龄前到小学成功接轨?好好读这本书吧!书中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及建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首先要清楚心灵是如何运作的,才能加以指导,使其走向更高、更普遍的目标。

  对于教育者、家长及孩子自身来说,青春期犹如一道鸿沟横在每个人的面前,极难跨越。青春期是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要经历的成长阶段,无法逃避。作者由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分析,延伸至对未来婚姻和家庭的影响, 仿佛为教育者、家长及孩子提供了一盏明灯,以应对这个特殊时期。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可视为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秘籍和宝典。老师的教导、父母的教育,相互关联、相辅相成,通过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文末,作者再次引用经典案例,通过分析,让读者清楚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个体心理学,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一般的学术著作常见的难懂的学术术语和复杂的文字表达,帮助读者走进儿童心理、理解日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自我、了解孩子、正确地对孩子实施教育。书中不仅有方法,还有依据,科学严谨,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部扛鼎之作,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仔细阅读的好书。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