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的读后感10篇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是一本由卡洛琳•埃克特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一):创意的源泉

  文:薇子

  如果不是梦想着能给鸟儿一样飞翔, 或许人们永远也不会去尝试什么飞行, 自然我们也没有飞机这种交通工具的存在。 如果不是厌弃了扫把的清洁能力有限, 或许我们现在用的吸尘器,扫地机器人,也还只存在幻想里。 如果没有不找边际的想象, 或许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还不存在。

  人类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发明创造,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脑袋里那一闪而过的念头。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想法一开始就不荒谬,那就没什么希望了。”

  也许我们最初的念头看起来荒唐, 分明马车就很快了, 非要用动力,这种没有马牵引的车子真的能快吗? 呜呜呜地喷着蒸汽的车就是这样一点的加快速度, 如今演变成了可以让人们在很快的时间里穿行的列车。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也许没有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翔, 那么如今我们也只能在书上看到小天使生长着翅膀飞翔着。 整个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次次在创意,之后一次次的尝试, 再到总结经验发明出真的需要的新事物。 最早的吸尘器还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 人们对于室内尘土的清扫也是有着各种奇思妙想, 甚至还专门开了一个吹尘大会, 其结果可想而知, 观众们被吹了满脸的尘土, 最终这种用吹的方法宣告失败, 继而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吸尘上。 这种方式得以发明出吸尘器。 后来更是为了方便有了手持吸尘器。

  《疯狂的念头》里面出现的是利用日常生活中你所看到的, 想到的, 听到的去创意。 创意是一切新的事物的起源。 人们通过自然界可以看到的东西发现新的创意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风筝, 人们又根据风筝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自然界的变色龙,然人们发现了保护色的原理, 在密林之中隐蔽的时候, 带有保护色的衣服也起到了很不错的掩护作用。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为我们提供了77个让你脑洞大开的创造力技巧。我们周围有着这么多可以让人耳目一新的事物, 也许你平时路过的小路上的石头,都能发挥作用, 翻开这本书,看看创意大师们的创意源泉都来自哪里吧。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二):先生,可以给我六便士吗?

  人们经常会嘲笑一些看似荒诞的想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这些看起来不靠谱的念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都要归功于那些不走寻常路的疯子。大胆幻想促进人类进步,充满了大胆的想法,让人类走入太空,开始新的征程。鸟儿翱翔于天空,便开启了人类大胆的设想,才有如今的飞机。

  逃离条条框框,成就新的想法,敢于涉足泥潭,玩耍也是一种快乐,突破思维的框架,打开不一样的世界,轻松打开你的思维窗户,灵感迸发,每天常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替换、发现他们之间联系。你也许不知道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子可以做什么,也许不知道啤酒瓶盖可以做什么,倡导环保节约,我们可以多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循环利用。

  上初中的时候,美术老师让我们去收集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带到课堂上,准备了胶水和美工剪刀,教我们制作“龙,”虽然很不像样子,不禁还是有点惋惜,没有保留一张照片,还可以回忆。剪开的纸杯一个接着一个,那龙,仿佛就是活的。很多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废品,在手工达人的手中,重新获取生命,不经意间,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宝贝。”

  多参加一些创意比赛或者辩论比赛类似,进行头脑风暴,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二次开发,不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多试验几次,让自己高更富有创造力。因为看待事物的角度、时间、光线等的不同,你的视觉可能欺骗了你;裁剪衣服剩下来的碎步片,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被当成废料处理掉,奶奶经常把他们拼在一起,制作成鞋垫,不仅好看,还很吸汗,不臭脚。小时候还会有拼接的布袋书包,糊的千层鞋底,穿起来舒适感上乘。

  是什么限制了你的创造力?当送来的外貌没有筷子的时候,我们尝试过用牙签吃炒面,用筷子把头发束起来,用铅笔当指挥棒,因为太多的完美,也让你失去了创造力。神经学家山姆在麻省理工学院因输入错误的数据而产生的的美丽。不要因为一些错误而过于责备,说不定你倒在衣服上的墨水,可以晕染出一个漂亮的图案,你不经意丢掉的一颗种子,可以茁壮成长。

  网络上曾经有一句话,很唯美浪漫,“风吹过的痕迹,雪都知道,”因为她留下了足迹,风本就是不可捕捉的,因为雪的另一种形态,留下了她。上课在极其困的情况下,又要强打精神记笔记,就会出现一些鬼画符,后来看看,也不错。有的刚学习写字的小朋友,经常写出来一些看似统一又不正确的符号时,我们可以开始自己的思考了,这些大脑自由状态下的产物,可以刺激灵感。

  宝宝意外的弄脏了墙体,父母可以将整面墙设计出一幅画,看起来自然又协调,不小心打碎的大缸,弄点土,可以改造为园景,拼接的瓷砖碎片,你知道的太多,限制了你。

  放下自己对世界固有的认识,重新去认识,你也可以抓住属于自己的灵感。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三):创意、创新、创造——《疯狂的念头》

  创意、创新、创造——《疯狂的念头》

  “看一片树叶、一个松果、一块石头、一只蟾蜍、一个贝壳、一朵向日葵、一只猫或一条狗,你发现什么以前没看见的东西了吗?”大自然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这个是世界里的每一个物种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创意念头,对于这个世界所包含的种种,我们该如何进行一个正确认知?如何根据眼前看到的一切展现自己更好的创造力呢?

  我们都知道人与自然界动物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独特的创造力。而对于卡洛琳•埃克特所著的这本《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十分的精致便于携带,更方便随时随地的拿出来参考学习。这本书真的是非常棒的创意手册,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生成培养和提炼灵感。对于人类的创造力很多时候需要外物的刺激和触发。而这本书就是从我们想法的关联词开始,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我们灵光乍现。

  对于创造,我们要善于积累,尽可能从不同的途径一点一点地收集信息,对于想不到一个好主意的时候,打开这本书,跟着书里的步骤,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对于善于发现的人,事情是很容易做好的。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并且将它变为自己的东西。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类似于一个想法集中营,在这本书里每一个灵感,都能激活好多类别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激活自己的创造力。

  当然在这本创新的小册子里,你会发现看到的每一句话,每一帧图都是极具潜力。世上有非常多的聪明人,他们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是因为不一样的想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才格外的突出。对于生活里的灵感,我们要善于手机想法和内容;将内容分解成你需要的信息;最后形成自己想要的想法。对于每一个有关灵感的故事,都是人为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革新,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为了对幸福的追求!

  卡洛琳•埃克特的这本书就是头脑风暴的集合,在这本书里有77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创造力技巧。想要如何快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要有积累,有想法,更要去实践。“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就摆在你面前——你只要看对方向。”而这本书就是创造力问题的答案,就看我们如何在书里寻找答案。当然拿到这本书的这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看对了方向,提高创造力的技巧就在于我们如何像创意大师一样的思考?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这是一本激发天赋的趣味之书,生动、超乎寻常的有趣,加速你的思维流动,可以帮助我们于细微处找到不寻常的东西。好书、好作品、好的方法期待着我们去实现。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四):准备着,开启自己疯狂的念头

  还记得儒勒·凡尔纳的那些科幻小说吗?《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所驾驶的那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从地球到月球》中,为了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尔当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通过超级大炮来进行发射,获得初始速度,以便到月球去探险。甚至,还可以再往前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的笔下甚至不难找到如今的直升机的雏形……相对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这些想象都足够疯狂,但若干年后,不少场景却真的变为了现实——当然是“改进版”的现实!

  事实上,人类社会所有的发明,在一开始萌生想法,到变成现实,都不免要经历一个不断“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都会很曲折。蒸汽火车一开始的时候,速度甚至不及有轨马车,遭到了时人的嘲笑;如今用火箭发射卫星、宇宙飞船已经成为常态,但从明朝人万户首次尝试“火箭”发射,到V-2导弹,再到土星五号,火箭似乎真的就是无所不能!如果“高大上”的发明是这么回事不足为奇的话,那么,那些看似不怎么起眼,却同样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很难离开的那些发明创造,又会遇到怎样的命运呢?比如电灯、电报、电视机,比如交流电、直流电……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

  甚至还不难想象,在这么多已经成为“成品”的发明创造之前,那些同样想象力奇特的各种各样的创意、想法,那些未能最终转化为发明创造的,其数目很可能会有更多……这些“失败者”的确已经失败了,却不一定就是永远处于失败的境地,永远会被埋在故纸堆里。假如时机到了,又有谁敢说,那些当时看似疯狂的念头,有朝一日不会变成现实,进而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呢?!

  所以,如果自己能想、敢想,那就不妨让自己的想法萌生、发芽吧,“让子弹多飞一会儿”,飞到哪儿算哪儿;而且还要善于扩散自己的思维,向一切可能的“老师”进行学习……这样,再诞生几个爱迪生、马可尼、科罗廖夫,谁说敢不可能呢?!

  如果暂时没有什么思路,不妨来看一看《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学习借鉴这些已经足够疯狂的家伙们的各种想法,也许就会深受启发。罗德岛设计学院教授卡洛琳·埃克特在这本书里介绍了“76+1”个足以让人脑洞大型的创造力技巧,确实能够开启如何快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

  无论如何,首先不要有任何顾虑,更不要担心会被别人嘲讽。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想法一开始就不荒谬,那就没什么希望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有关那些发明创造的历史,不都是这么着写过来的嘛!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五):创意就是在生活中积累,在积累中改进

  人类文明的进步,真的是源于不断地发明创造。即使一个很小的发明,都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太多的小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的大进步、大发展。因而,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不断地创新、需要更好的创意。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为我们提供了77个让你脑洞大开的创造力技巧。

  01雨刷的发明

  创意需要灵感。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它们被发明之初,也许就来源于一个意外的灵感。

  雨刷器,我们爱车必备的零部件,在雨雪的天气里,帮我们扫清雨雪。1902年一个下雪天,玛丽.安德森,看到有轨电车很难透过挡风玻璃看到外面的情况。于是,她坐在车里,画了一张草图,“摆动的手臂”。

  这样一个突发奇想,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创意就在一瞬间。面对问题,有时候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一个奇思妙想就可以将问题迎刃而解。

  02听诊器的发明

  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在街头,看见两个孩子在玩一块长木头,一个孩子在一端用别针刮木头的一端,另一个孩子将耳朵贴在木头上听另一端传来的声音。

  这让他联想到给病人看病。他也十分不愿意将耳朵贴在病人的胸脯上。于是,他把一张纸卷成长筒,一端放在病人的胸脯上,一端放在自己的耳朵上。令他吃惊的是,这样效果出奇的好。

  03、香奈儿的时装

  香奈儿,被很多女性所喜欢。在1925年,当时的女性以裙装为主。可可.香奈儿在电梯里看到电梯操作员的制服。她很稀罕这样的小外套,很快将这种风格用在女性无领短上衣的设计上。他钟爱这样的男装风格和潮流。并用这种方式来追求女性的自由。她让黑色跳出了葬礼束缚,让裤子成为女装的主流,用舒适和时尚帮助了女性服饰的进步。

  生活中的创意都需要我们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当创意来临需要3个阶段:

  一、 积累。收集你喜欢的东西,别管它们有用没用……不要多想,收集就好。你在积累的是灵感。

  二、 先破。找一样你打算今后使用或扔掉的东西。为了将来将它打破。

  三、 后立。将碎片重新组装成一样新的东西。你的想法有了形状。

  随着77个技巧,你的脑洞也能打开,想到什么就写在纸上。在生活中积累,在积累中改进。一个小小的灵感,一个小小的改进,就可以让生活更方便,未来更美好。未来的那个创意家也许就是你哦。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六):为想象插上翅膀,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创意大师

  灵感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蹦出来,就看你如何把握。

  每个人都有隐藏的天赋,就看你是否能够打开它!人们常常会因为太熟悉某种事物,而去忽略一些东西。

  打破常规

  草莓在人们的认知中就是按斤卖的,十几年前却有位农妇用小篮子采了按个卖。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偶尔会有几分钱的零花钱就很开心了,每次看到小朋友们围在草莓篮子周围,满足的砸吧着小嘴享用用1分钱交换来的三四个草莓都好羡慕,摸摸扁扁的口袋默默的离开。

  有时候打破常规,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毕业于世界顶尖的设计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卡洛琳•埃克特,作为一位艺术设计总监及著名教授,培养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设计师,她所创作的《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记载了77个让你脑洞打开的创造力技巧。

  尝试不同的角度

  达芬奇开始学画时,曾问过老师为什么总是让他画鸡蛋,老师告诉他: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就因为当时的训练达芬奇在之后的创作中画什么像什么。

  摄影也是一样,用不同的角度去拍同一个人,所拍摄出来的照片高矮、胖瘦都可以不一样,所以适当的尝试做一些调整,也许你想要的作品就在这里。

  开发你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其实刻意避之,不如勇敢面对。

  温斯顿·丘吉尔作为英国的首相,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家。他也有自己的短板,曾经的他上学成绩不好,而且讲话有障碍,但他并没有逃避自己的短板,而是选择在人群前演说,渐渐的他发现自己在公共场合有很多话想说,所以用另一种方式做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寻找灵感

  脑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无处不在,又虚无缥缈,就看你是否能够把握住。

  在灵感枯竭的时候,出去走走,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不错的选择。

  黛安·冯·弗斯滕伯格的春季时装系列中“绿洲”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一张沙丘的照片,所以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作为灵感的来源也是不错的。

  在灵光一现时,及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在你遇到问题时,与朋友聊一聊天,或许你想要的答案就在里面。

  荒缪的想法,也许正是奇迹的发生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是一本开发思维的书,它将教会你:将你喜欢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你所想到的最离谱的想法是什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想法一开始就不荒缪,那就没什么希望了。

  在所有人认知里,打网球应该有专门的场地,然而在1925年伊万·昂格尔和格拉迪斯·罗伊却在一架双翼飞机上展现他们的惊险特技。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包含77个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微习惯,上百幅精美插图,几十个灵感故事,教会你如何进行创造性地思考。

  所以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为自己疯狂一下,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创意大师!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七):只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创新思维

  创新一词最早是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然而他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说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一词几乎无处不在,于是更多的人才对创新有了新的看法。

  科技需要创新,知识需要创新,三农需要创新,设计需要创新,可以说创新几乎融入了我们人类的整个生活,同时也可以因为一次创新而引起一场伟大的革命,或者生存方式。

  马云创造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马化腾创造qq聊天、微信聊天改变了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而美团、饿了吗等各种点餐软件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饮食方式。每一次创新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引领我们人类进步,创新如此重要,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拥有创新思维呢?

  创意大师卡洛琳·埃克特 在《疯狂的念头》这本书中介绍了76种方法,告诉我们只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创新思维。

  所谓大道至简,书中并没有繁杂的各种理论知识,而是用大量的事例一步一步引导我们如何从身边的小事件中,开拓思维,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从中我学习到了3点有用的创新方法:

  1、随想随记,做一个收藏家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想法一开始就不荒谬,那就没什么希望”而一个好的想法多发生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不断地记录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哪怕是你觉得荒谬、无稽之谈,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你重要的灵感源泉。同时不要放过身边出现的一切好玩的、好看的物件,都可以收藏起来,或者拍照留存下来,现在我每次看到稀奇古怪,又很精致的东西,我都会拍照下来,上传到电脑,建立自己的一个照片库保存起来,也许有一天,他们就会是我设计的灵感。

  2、学会联想,建立联系,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如果提起树叶,你会想到什么?树?风?黄色?绿色?这就像是自己和自己思维的一场头脑风暴,虽然听起来,有点无聊,但确是锻炼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一步,许许多多的创新都是因为联想,建立联系,开始起步的。如家喻户晓的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瓦特看到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学会联想,多问为什么,也许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3、打破常规,找到重点

  从我们出生起,就有很多人告诉我们要遵守很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跳脱些,不能太死板,学会跳出别人给我们设置的各种标签和限制,另辟蹊径,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从读完这本《疯狂的念头》开始,我一直在按照书本所教的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实践出真理,希望自己也有收获的一天。

  《疯狂的念头:创意大师都在如何思考》读后感(八):如何建立内在联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已有的信息

  时代之所以进步,是源于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创新。试想,若干年前的古代,若是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称之为手机的东西,可以让你和遥远的人即时通话。你多半会以为那是疯话。

  记得曾看过一则故事,慈禧太后闭关锁国,在宫中与一帮大臣听着戏嗑着瓜子,外头来个十万火急的军情,说是洋人乘着大船攻来了,慈禧太后在问明白了船是铁做的,就笑话那是假情报,为啥啊?老佛爷说了,铁疙瘩扔水里能飘起来?上面还能站着人架着大炮?这不明显是假的嘛!

  是啊,在我们的认知里,木头可以浮在水面,所以木船是符合逻辑的,铁本身是落水即沉的,所以,铁能做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只是,太多的现实案例(飞机、电话、电脑、手机....)告诉我们:觉得不可想象并不代表不可实现。

  你能想象将石头作为宠物并卖出数百万吗?

  在《疯狂的念头》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一天晚上,盖瑞·达尔和朋友们在酒吧聚会,然后话题就转到了如何照顾宠物上。达尔告诉朋友们他在这方面毫无困扰,他说:“我养的宠物是石头。”

  他决心看一下如果他把这个想法推上市场会发生什么,结果这个一闪而过的“愚蠢灵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石头宠物热潮。1975年的圣诞节期间,他向厌倦了战争而迫切需要娱乐的公众卖出了数百万“宠物”。

  看完这个案例,你还在为自己曾有过的想法感到“荒谬”“愚蠢”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想法一开始就不荒谬,那就没什么希望了。

  在《疯狂的念头》一书中,作者卡洛琳·艾克特通过各种不同渠道的例子向我们说清楚,该如何建立起内在联系,以帮助自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已有的信息。

  卡洛琳·艾克特从小喜欢胡思乱想,上小学时,甚至和两个朋友组成了拯救世界发明俱乐部。虽然想出了一些并不算好的主意,比如造一座没有钉子的树屋(失败),发明一个风扇来消除烟囱污染(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等等,均以失败告终。但她始终认为,如果不断思考并且虚怀若谷,想出的主意就会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会比当初的更好。

  《疯狂的念头》一书源于卡洛琳·艾克特在工作中的发现:同样的主题反复在出现,学生们很想知道如何发展他们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继续和结束。卡洛琳·艾克特希望能在“如何”上帮助他们。《疯狂的念头》的诞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本书是她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全书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期将主题视觉化,因为卡洛琳·艾克特发现,图像可以揭示出另外一条路。

灵感的培养和提炼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积累——先破——后立

  积累——尽可能从不同的途径一点一点地收集信息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同样写一篇文章,别人写起来各种素材仿佛随手拈来,而自己绞尽脑汁却挤不出一个满意的。这样的落差,归根结底就体现在平时对素材的积累工作上。

  不仅仅是写文章,还有平时的说话聊天,人脉关系,工作经验等等,都需要积累。同样,如果你无法想到一个好主意,你同样需要积累。

  比如,看看你的周围,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喜欢什么?找到你喜欢的,并将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收集你喜欢的物品,什么都行,比如词语、照片、漫画、语录、绘画和布料样品及图案,也可以只是记载便签上的随便什么想法。把它们放在你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或者全部钉到工作台旁边的墙上,或者单独钉在方将的任何地方——它们随时都能给你带来灵感。当年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物品时,看看你是否能给它们分组。其中有可以深入发展的主题吗?

  将所有经过你脑子的想法记下来,你能想到的最离谱、最不可思议的想法是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对什么充满激情?尽可能快递写下你的胡思乱想。虽然单独看这些写下来的东西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将它们汇总起来之后,你可能就会找到方向。

  灵感从何而来?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或是思维突然搭上了线;或者是灵光一现的时刻;又或者是意外事件变得有趣......所以,即便是你脑中闪过的一个疯狂的念头,都要及时记下来。

  就像卡洛琳·艾克特说的那样:获取灵感没有正确或最好的方法。但你的心态越是开放,多看、多听、多读、多交流、多游历(即使是逛街)——就能建立联系。于是,想法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破——后腿一步,整理、评估、舍弃,筛选出好主意。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准备卖掉成千上万个头上会长植物的小泥人,你会相信他吗?

  早期一名对收音机持怀疑态度的人问:“谁会为不针对具体个人的信息付费呢?”

  显然,这两个想法在还没有成功时,都曾被认为是一个愚蠢的想法。那又如何呢?有时候,坏想法会给好想法打开大门。它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好主意。

  就像《疯狂的念头》中那个出于偶然的灵感故事:薯片的发明

  乔治·西班克·克鲁姆是组约萨拉托加温泉城月亮湖餐厅的主厨,1853年夏天,他遇到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一名挑剔的顾客不断地把他炸制的炸薯条送回厨房,说它们太厚。克鲁姆生气极了,决定给这名顾客做一份最难吃的炸薯条。他把土豆切成纸一样的薄片,炸得硬邦邦的,最后洒上细盐。结果,令克鲁姆震惊的是顾客声称这道菜很好吃。于是,“萨拉托加薯片”诞生了。

  亨利·福特曾说,“空气中充满灵感,它们一直在敲打你的脑袋,先确定你想要什么,然后再忘记它,只管将精力投入你的事业。突然之间,灵感就出现了。它一直就在你身边。”

  就如一个鸡蛋,原始版本就是一枚带壳的生鸡蛋。当我们将其敲碎,便成为鸡蛋的解构版本,当我们将其炒熟,就是新的改良版本。对于食用体验而言,改良后的版本更美味。这就是解构——拆分你的创造,仔细思考各个部分。哪些是最好的?将其他部分去掉。

  立——采纳好想法,思考、执行,大步向前。

  你知道无袋式真空吸尘器的发明故事吗?

  工业设计师詹姆斯·戴森非常沮丧,因为胡佛真空吸生器无法把他的家打扫干净。吸尘器的袋子总是阻塞,不但不能吸尘,反而会让尘土到处飞扬。他想起了最近一次去锅木厂的经历,在那里他见到了一种清除空气中的灰尘的分离器。它能用于小电器吗?

  戴森用了5年时间制作了5127个原型机器。1983年,这种亮粉色、全新的双旋风无袋“重力”真空吸尘器上市,但直到1991年他在日本获得国际设计博览会奖项时才引起轰动。

  由于戴森对设计更好的东西充满激情——同时也乐于鼓励别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在2002年创立了詹姆斯·戴森基金,用以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而不用害怕犯错。

  马克·吐温曾说过,“没什么想法是全新的,这不可能。我们仅仅是把许多以前的想法做了些思想上的改变而已。正是这些简单的改变,使它们焕发了新的活力。”

  你要表达什么观念?想法背后有什么“理由”?完成这个句子:它的存在是因为......

  想法的基石是什么?它表达了一种新观点吗?如果想法背后没有观念支撑,你的作品就没有深度,想法也可能因为不够强大而无法持续。

  既然你有了更好的想法,去了解相关的一切,看看前人的经验。还有其他版本吗?给你留下第一印象的是哪个版本?你为什么认为这个版本更好一些?它更好的原因是什么?

  用一两天时间,专注于你的想法,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毫无进展,扔掉这个想法,再换一个,直至成功。

  思考、删掉,再来一遍。撸起袖子加油干。让自己忙起来,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疯狂的念头》告诉我们,创造力仅仅是把你之前分散的想法联系起来,并且增强你拥有的但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技能。

  学会认识你所拥有的,学会从新角度看问题。

  收集内容和想法后,将内容分解成你需要的信息,从而形成你想要的想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