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心毁了宝钗

  功利心毁了宝钗

  美玉,原本是原本是女娲练就的,高二十丈的补天之石头。奈何被剩下了,没有补天的机会,只能在青埂峰下自怨自艾,枉自嗟叹。

  一天,在巨石的哀求下,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施法,将巨大的补天之石头幻化为扇坠一般大小的、鲜明莹洁的美玉。

  为了让这块美玉让人感到是个奇物,于是茫茫大士在一面刻上了“通灵宝玉”,另一面刻上“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几个字。虽如此,茫茫大士还是称其为“蠢物”,然后将其带到人间,和神瑛侍者一道投胎到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

  由上可见,美玉并非如宝似玉,而是一块石头,同时也是一位兴衰史的见证官。

  甄士隐在梦中和这块美玉有一面之缘,也唤它作“蠢物”,但只看到“通灵宝玉”四个字,小字还没来得及看清,就被跛脚道人拿走了。

  黛玉初到荣府,因神仙似的黛玉也没有玉,宝玉便觉得自己的宝玉没意思,于是就把它摘下了摔到地上,吓得众人又是哄,又是劝,又是捡,又是戴的,唬得黛玉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晚些时候,袭人要拿过来给黛玉仔细瞧瞧,黛玉忙阻止了。“罢了,此刻夜深了,明日再看也不迟。”

  黛玉还在娘家时,母亲贾敏就告诉过她:宝玉是二舅舅家的表哥,衔玉而生,外祖母格外疼爱。虽然如此,但它不就一块玉嘛,有什么着急忙慌要看的。最终黛玉也没仔细鉴赏过宝玉的玉。

  宝钗想看看宝玉的玉,于是趁宝玉过来探病,笑着对宝玉说:“成日家说你的这块玉,究竟没有细细鉴赏过,我今儿倒要瞧瞧。”

  说着便挪向宝玉,这个“挪”字,说明这对少男少女坐得比较近。

  宝玉还算有分寸,并没有让宝姐姐继续挪过来看,而是将宝玉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到宝钗的手中。宝钗托于掌中,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看完正面的“通灵宝玉”,又翻过来看,口中念到:“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并由此与自己的丫鬟莺儿演双簧似的导出“跟姑娘的是一对儿”的“金玉良缘”的说辞来。

  张道士想要看看那块美玉,于是托着盘子,说是要请了美玉,托出去给徒子徒孙及远道来的道友见识见识,

  宝玉摘下来放到盘子里。张道士还认认真真地用蟒袱子垫着,捧了出去。

  等张道士送玉来的时候,也是用盘子托着的,盘子里还多了二三十件珠穿玉贯,玉琢金镂的小物件,说是那些人托了褔,看了宝玉的稀罕物,敬贺的。

  面对昏迷不醒的宝玉,超度宝玉的道人手持美玉,嘴里念叨: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这是流落人间十三载的美玉被尘世的粉渍脂痕盖住了法力的意思,要拂去其粉渍脂痕,宝玉即能苏醒过来的意思。

  一块美玉,由于人的目的不同,对它的态度也就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对于甄士隐而言,美玉还是一块“蠢物”,事不关己的好奇,自然见不到美玉的全貌。

  对于林妹妹而言,美玉并不是吸引她的地方,她对宝玉是前世深种的甘露情,不关乎美玉,只随心随性,所以不用细细鉴赏。不管有没有玉,情分都在那里。

  对于宝钗,美玉是她达成“金玉良缘”目的的工具。她对宝玉的选择,是当下功利性的选择。如果说她对宝玉还有一份真情在的话,那也是在功利的前提下的。既然是工具,宝钗就要好好利用的,要好好鉴赏的,否则故事没法开头。

  对于张道士,那是一种对美玉的奉承,对美玉主人的奉承,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不关乎其他杂念,所以他很虔诚。

  超度宝玉的道人对美玉,是一种洗涤,是一种责任,在他没有完成度化之前,他有责任让美玉重放光彩。

  在各种态度中,伤害最深的是功利心重的人。甄士隐、张道士、林黛玉都是来渡劫的,渡劫之后,该飞升的飞升,该哪里来的就哪里去,这一遭也就圆满了。宝钗功利心有多重,失望就有多重,美玉从来不曾停留过在她的身边,空留世间艰难度日。

  今天写这些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表达一种观点:功利心会反噬,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尽量少一分功利心,多一分爱心,生活会更美好些。二是推荐《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这本书,作者李鸿渊通过人物对比的手法,将红楼梦中具有关联性和对比性的人物进行性格和命运的对比,有助于读者更为理性地认识人生,把握人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