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之地》经典观后感集

  《蜂蜜之地》是一部由Tamara Kotevska / Ljubomir Stefa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马其顿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蜂蜜之地》观后感(一):上帝的馈赠

  乘飞机的时候常常有惊喜。《Honey Land》就是一次意外的收获,让我在来回的航班上看了两遍。历时3年,2000多小时的记录最终剪成87分钟的电影,是摄制团队的耐心与毅力的产物。自然,生命,爱与坚守,族裔与生存冲突,完美地交织融合在一起。这部反映北马其顿山区蜂蜜人生活方式的电影简直是上帝的馈赠。

  《蜂蜜之地》观后感(二):孤独的Hatidze

  一间屋,一位老母亲,一只猫,一只狗,是Hatidze拥有的全部。Hatidze与其说是养蜂人,不如说是蜂蜜采集者,她小心翼翼取下野生的蜂巢,精心呵护,向蜂后提出请求,拿走一半的蜂蜜。

  可是Hatidze是多么的孤独呀,她的选择应该是生活所迫吧。当她在市场里,弹唱会上,还有邻家孩童围绕身边时,她总是眼睛亮亮,笑容满满,她热爱着人群。

  《蜂蜜之地》观后感(三):值得静下心来看的纪录片

  当看到哈提兹问母亲:你能想象春天的到来吗?母亲:有春天吗?太多冬天已经过去了。此间诗意和暗藏的生死之辩,令人意想不到。

  她问母亲,当年上门提亲的人,都被你拒绝了吗?绝望中她忍不住去向往另一种生活,期盼从未有机会组建的家庭,期盼拥有一个可以站在自己一边,支持自己的亲人。所有人都离开了,她却举着信号不好的收音机,流着眼泪听一首英文流行歌。画面半明半暗,她有一张来自古老部落的脸,她耳边是现代社会的歌。

  《蜂蜜之地》观后感(四):希望我们可以记得久一点

  喜欢,躺在列表里有段时间了,一直静不下心来看,终于在新年的初雪天里看完了。想到了小龙女,想到了小时候的采蜂人,想到了当下肆虐的疫情。

我,母亲,蜜蜂,自然,其他人,我想这是哈提兹的生活排序吧,她不怎么用现代工具,很善良,也容易知足,或许有点孤单但是应该是从容快乐的吧。对比之下,闯入者侯赛因追求高收益激进的扩张,孩子是,向自然的索取也是,渐渐麻木不知节制,理所当然不知感恩。繁殖,扩张,索取,自大,麻木,反噬,死亡,埋怨,移居,留给哈提兹一地荒芜。看到两个男人攫取树里的蜂蜜,想……骂人

  《蜂蜜之地》观后感(五):。

  其实纪录片也是具有导向性的,艺术化的剪辑和旁白能够给人灌输某种观点,所以纪录片,以及所谓纪实摄影,都算是艺术创作,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真实。毕竟,所有的真实都只能自己从生活中感知,呈现给别人看的或多或少总有修饰的成分。我的打分比平均分低的原因是它好像一部电影,有完整的故事,有一切电影所应有的要素(还有伏笔和铺垫!还有善恶对比!),就显得刻意。

  但是它胜在画面的美感。阳光下群蜂扇动透明的翅膀,女人金色的侧影。昏暗陋室里女人给老母亲喂食,两人答非所问的对话,苍蝇贴附着将死的老母亲。

  从孤独到热闹到更孤独,最后,一人一狗狗行走于悬崖峭壁,或许她将永远在荒漠中取蜂、歌唱、起舞,在某个冬日死去,但我祝愿她可以拥有幸福的机会,把"留一半"的规则教给自己的孩子。

  《蜂蜜之地》观后感(六):我愿称之为「诗之蜜地」

  【诗之蜜地】 有太多个冬天已过去 真的有春天吗? 妈妈爱吃的香蕉和酸奶 屈指可数的赶集 你笑得那么纯粹 许久不见 如蜜如诗 邻居的到来 不亦乐乎 也许不,因为无常 相聚、欢乐、生存、矛盾、争吵 生活依旧,天空干净 飞机飞过天空 莫名感伤 没有什么认真与坚守 生活不过就是活下去 与生活讲和 你留一半 蜜蜂留一半 留下的那一半善良 人们一定是忘记了 从未遗失 冬天 如期而至 点根蜡烛 与母亲渐渐冰冷的身体倾诉 一整夜 那些问题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人生很多时候 都是在或许中释怀 一只狗、一只猫 和那只从水池旁被救起的蜜蜂 你不孤独 论起孤独,你只会笑 拿起收音机 晃动天线杆 信号不好时的讯息 嘈杂得像极了生活 被耐心和孤独 提炼出生活中那少许的甜 一半给你 一半给我

  《蜂蜜之地》观后感(七):拿一半留一半

  土耳其人,生于1964年,靠釆蜂蜜为生,和85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她在采蜂蜜时,留一半给蜂蜜,剩下的一半带回家给母亲,始终坚持拿一半留下一半的原则。 场景切换: 从乡村到小镇 她到镇上卖掉蜂巢,买了一些小玩意儿,如扇子、染发剂,还有老母亲爱吃的香蕉。 可是一家人的到来打破她宁静的生活。他们不懂得和自然和谐相处,她教会他们如何釆蜂蜜。他们却为了钱把蜂蜜釆光,害死了她的蜂蜜。惹不起就躲。无奈至极,她把蜜蜂养在了树洞里。他们发现后又害死了她养在树洞里的蜜蜂。 “如果你是个孩子,我会抱着你逃走。”她无奈地对母亲说。 母亲说神会惩罚他们的。他们家的牛陆续病死。眼看在这活不下去,这一家人开着车离开了。不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是不配生活在自然之中的。

  想起大学时导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活,也让别人活。” 这一家人在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请考虑一下身边受影响的人。他们是否因为细节的举动而无法生活下去了呢?

  《蜂蜜之地》观后感(八):窥见极致的善良

  这部片子好到让我这种如此懒惰的人都想写点东西,原本是习惯性看片积累灵感,却被它类欧洲文艺片的拍摄直击心灵,猛戳泪点。 取一半,留一半的采集规则很让人动容,可以说她是敬畏自然,懂得跟自然和平相处,但不如说是她内心极致的善良,这种善良让她视蜜蜂不单单为生存工具,而是一种平等的所在,她顾及它们的所需,而它们也给予她友善。 她对母亲的照料看着好温暖又好心疼,她们只言片语的说着过去和以后,话语中的沉默透露着母亲的担心,和女儿的宽慰。每当回想起这些画面我都会流泪(可能是我太爱哭了)。妈妈的在,就是她对抗无尽孤单的力量,而当她妈妈离开,那种令人窒息的心疼让人绝望,她坐在平日妈妈躺着的床上,橘色的烛光打在她脸颊的泪痕上,画面很美又很残忍。然而女主比我们想像的坚强,生活逼迫着她继续往前,善良和乐观总会护她周全,只是这个冬天比以往的冬天更加宁静,但总有春天在前面等待。

  《蜂蜜之地》观后感(九):取与舍之间

  既《人生果实》之后,又一部纪录片,太震撼我了!看完之后去查阅,连续三年2000多小时的素材让导演可以从容自然地讲述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养蜂女生活单纯,靠蜂蜜养活自己和母亲。她直爽、善良且知足,靠着“我一半、给蜜蜂留一半”的原始理念养蜂。寒冬已至,她问母亲:春天还会来吗?母亲回答:So many winters have been gone through

  影片中有太多的细节折射出人类的善与恶,自然界的平衡,脆弱又坚强的生活!

  《蜂蜜之地》观后感(十):大音希声,大象无言

  马其顿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在这个遥远的国度的一个废弃的乡村,年过半百的女养蜂人与自己85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她叫哈提兹,俯拍的长镜头里她穿着明黄的衬衣在荒野里采蜜,唱着古老的歌谣,采一半留一半,然后辗转卖到城里的集市,给母亲买了香蕉,给自己买了染发膏,因为她仍是一个爱美的女人。

  一个土耳其游牧家庭的到来打破了小村的宁静,他们带来一群奶牛和七个喧嚣的孩子,而且也开始做起了养蜂的生意。哈提娜无私地与他们分享关于养蜂的技术,但是不懂计划生育的这家人却竭泽而渔,不仅提早采蜜,而且卖了蜂巢,造成蜜蜂大量死亡。无奈的哈提兹独坐在破败的房间中,逆光中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哀伤无言地弥漫了整个画面。垂死的老母亲说:神会惩罚他们的。果然一场瘟疫让他们的牛纷纷死掉,侯赛因一家人终于离开了,小村恢复了宁静。但哈提兹的老母亲没能活过这个冬天,只留下哈提兹和她的猫狗相依为命。她安葬了母亲后再次进山采蜜,也许还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