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发现的惊奇

  今天学习《女娲造人》,这是一篇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上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中交流时,发现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除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些颇有趣味或是不乏独到见解,比如: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中国人为什么是黄皮肤,原来是女娲造人时用黄泥浆摔打而成。” “女娲为什么给她捏出的这些小生命取名叫‘人’?” 回答:“她希望这些小生命能相互支撑,团结友爱。”“‘人’字的形状和这些小生命很相像。”“‘人’和‘神’是谐音,她是模仿自己的名字取的。” “女娲是怎么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讲了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一,说是夸父逐日时一只眼睛变成了伏羲,另一只眼睛变成了女娲。女娲比较顽皮,喜欢到处跑,就下到人间。其二,说是盘古开天后,出现的蛇首人身的神,与伏羲氏兄妹。看来,这个问题有待考证。我建议学生们课下去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再做探究。 “女娲是神,她不会死。她怎么知道人会死去,需要让他们自己繁衍?” 回答:“女娲先造出了虫鱼鸟兽,她看到这些生命都会死去,才想到人也会死的。” “女娲本来是蛇首人身,她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的小生命怎么变成了人的样子?”这一问题横空出世,一下子令众生哑口无言。大家都瞪着眼睛看着我,我瞪着更大的眼睛看着他们,自语道:“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话音未落,满堂哄笑!最终,此问题被悬疑,待解。整堂课,我的感觉,自己成为了站在讲台上的观众,我的鼓动的话语和虔诚地倾听与关注,点燃了学生们发现与探索的热情。看着那一双双充满惊奇的眼睛在书本中穿梭,在沉思中凝锁,我的内心感受到一份守望的安宁和收获的喜悦!保持发现的惊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阅读成为对生命最丰盛的款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