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精选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是一本由[美]艾米·蔡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一):一部有温度的历史经典

  “宽容”是成为超级大国的一个必要条件。提到宽容,我想起了房龙的《宽容》里的一句话“宽容从来都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人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因为宽容难以找寻难以得到所以才成为奢侈品的。“捍卫自己的信念是难得的,但容忍别人的信念更为难得。”但蔡在此书所说的“宽容”跟房龙的宽容并不一样,此书所说的“宽容”并非站在现代意义的人权角度上,并非指政治上或文化上的平等。相反,此书的“宽容”这个词仅仅是表明反差很大的人群可以在一个社会中共同生活,工作,发展,尽管这可能仅仅是一种手段或者一种策略。较为正式地,本书所说的“宽容”是指具有不同民族、宗教、种族、语言,或者其他背景的个人或人群在某个社会中共存、参与和发展的自由程度。所以这种意义上的宽容并不包含尊重意味。当罗马统治者从各地招募武士组建自己庞大的军事力量时,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上帝的宠儿,对其他民族经常表现出歧视,例如:“完全野蛮的”凯尔特人,“不穿衣服的喀里多尼人”他们“连续数天生活在潮湿的肮脏之所”,那些长着“巨大四肢”的“大量野蛮的”北欧人。而且,宽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可以获得宽容,而那些没有用的人则被放逐或者残暴地镇压。的确一个朝代一个帝国能够兴盛仅有“宽容”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么“宽容”,不丹王国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要成为世界 霸主还需要另外一些附加条件,包括地理、人口、自然资源、领导能力等等,只有当所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以后,才有可能造就罕有的世界霸权性的国家。当然,运气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具备了最幸运的条件,一个社会也不一定就必然获得并维持全球统治地位,具体可能还取决于当时的竞争状况等。所以宽容不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充分条件,不过倒是实现世界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再者“宽容”必须有度,如果“宽容”到不能掌控就成了放纵。罗马人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甚至敌人的长处,容纳各个民族的宗教习俗,在鼎盛时期这种宽容政策促进了帝国的繁荣稳定,使得被征服者能够保持自己的原有社会结构和文化,甚至接近民族自治,但是随着罗马的忽略或衰落,他们开始反对帝国,寻求独立。所以宽容必须有度,否则就会失控。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二):有趣的大国兴衰论点

  如何定义艾米·蔡虎妈书中所述的“宽容”,我想很难。它存在她所阐述论点中的一种语境里,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宽容”。我能想到的一个词来不太准确的简单替代这样的综合性的意思是“融合”。

  可以比方来说就好像生命的繁衍,不断的融合会有新的生命,可以把它作为国家强盛不衰的一种基因,我喜欢基因这样的解释与表达。在历史的演变里,人永远是主体,是创造者与书写者。他们的基因在人类战争、灾难、迁徙中流动交融,产生了无数的可能,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与成就。如果说人种纯化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通过分布来找到根源,有研究价值;可那不能否认在不断的融合中我们模糊了版图的界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即使那是残酷的竞争,但也制造了人类文明更多的进步与和平。

  我对国家的概念并不是很深刻,即便是关于美国也无从谈论切实彻底的民主与自由。国家的形态就不会存在真正的这一切,只能说是理解的程度不同而已,往往在世界的公认中被误解误导,所以其中的一些优越的政治论调不能苟同。却在“宽容”的新颖角度中让人有所启发与思考,我们更愿意把这个世界称之为“地球村”,这是每一个人都紧密联系的熟悉称呼,但并不会所有的人都能够认同,这也可以说是对于他人,不同民族、信仰、文化、政见的人有所排斥与敌意,与自己的封闭、偏见或是说整个国度所存有的狭隘之心,必然引导不同的结果。所以政府持有的开放政策与人民的高度自由化是极有必要的,它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催化基因,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多样性,和不断进取发展的可能性,改变的价值正在于此,符合世间最基本的规律。

  艾米·蔡依据时间为轴,分析了从古至今的超级强国,它们的命运在“宽容”与“狭隘”之间的切换与兴亡。残酷的历史总是伴随着战争,我们真能在腥风血雨中看到一个国家的“宽容”吗?我更愿意把“宽容”加上引号,这样更能表达出艾米·蔡的独特见解,很难理解寻求独立与共同发展的矛盾与存在,正如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的分崩离析,近13个州宣布独立,但并未得到足够的“宽容”,接受统一的制裁。所以是否存在“宽容”背后的阴暗面呢,国家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民有更好的生活、有足够的认同感才形成的吗?

  很多的疑问并不能在论点的展开中找到答案,却总是在不断深入的探究中接近它。虽然艾米·蔡的个人影响力超过了她在学术中的见地,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在片面一家之言里展现了足够智慧的诠释与洞见力,再版的《大国兴衰录》也精确找出了这些有趣的论点,在不同的国情国事中,讲述着人类的进程。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三):超级强国的前世今生之《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小玲子编辑

  历史一般而言都是胜利者为自己书写的,现在的我们通过这些历史书籍来了解以前发生过的大事,基本上都要带着审慎的眼光去探寻。而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在国家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历史上的超级强国有多少呢?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一提到超级强国这个概念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落幕之后,本来最开始有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强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之后,现在的国际社会中就只有美利坚合众国这一个超级强国。

  现在国内外对于美国这世上唯一的超级强国的研究专家相当多,不管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都有相当多的专著进行研究。对于为何美国能够成为如今唯一的超级强国的原因也有相当多的解释。今天带来的这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艾米·蔡编著的《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一书也是对超级强国进行了系统研究,只不过与其他专门讲研究视角对准美国这个现今唯一的超级强国的研究专著不同的是,本书作者是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了人类整个历史进程中出现的超级强国——美国只是其中之一。

  当你翻开本书阅读之前,对于本书的作者相信你也应该有必要了解一下,仅仅作者一个华裔美国人的身份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作者在介绍书中出现的不同时空不同地域里的超级强国的评判标准。

  本书在研究这些历史上出现的超级强国的时候,在判断这些超级强国兴盛和衰亡所采用的的标准是这些超级强国的统治者的管理政策是宽容还是狭隘,这也是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来判断帝国兴衰的评判观点。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作者眼中的世界第一个超级大国——波斯帝国是如何在居鲁士手中通过军事实现版图扩大,又是如何通过宽容的治国理念使得居鲁士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能够得到统治疆域里不同人群的认可,其中的宗教信仰自由无疑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因素。这一观点放在今天是比较难以想象的,因为宗教信仰自由在曾经还是人权的象征之一。

  在接下来的罗马帝国里我们也能够看到宗教信仰的身影,而在西方古代的这些超级强国里民族融合的施政理念也在蜀中得到了体现。

  但是作者在研究这些超级强国的时候,个人感觉还是对东西方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切割。例如在论述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时作者就提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属于一个世界性的罗马帝国,标题还能看到“唯一包含世界所有民族的祖国”的字样。这一研究如果放在当时的罗马时代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毕竟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还没有使得当事人了解到遥远的东方古国。但用如今的视角去回头分析的话,这里就有待商榷了。

  当然总体来说,本书在研究这些曾经的和当下的超级强国的时候还是力图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在书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国家——美国当下作为唯一超级强国的处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在移民这一问题上的建议,究竟美国要何去何从,究竟未来还会不会有另外一个超级强国的崛起,通过本书的研读相信对眼前的你会有一定启发的。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四):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读艾米蔡《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兴亡盛衰是永恒的历史命题,艾米蔡在其《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兴盛于宽容,衰亡于狭隘,整本书就是对此的举证论述。

书影

  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丝毫犹疑,所以论证的过程读来倒也清晰。全书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6个超级强国为例,一一论述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种族、民族等各方面宽容与否,结论自然是宽容者昌狭隘者亡。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罗马帝国、中国唐王朝、蒙古帝国、17世纪的荷兰、大英帝国、当今的美国是宽容阵营,比如罗马的政治文化宽容、大英帝国的宗教宽容、美国的移民宽容,都被作为兴盛的主要原因。中世纪西班牙、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则因其宗教狂热、种族净化等导致衰亡,被归入了狭隘的阵营。还有比如奥斯曼帝国、中国明王朝、莫卧尔王朝则因其宽容政策不彻底,导致失去了成为超级强国的机会。

  看得出来,作者对每一个国家的介绍还是比较认真的,兴亡的历史过程、各国的土地、物产、战争、商贸、文化、宗教、艺术等各方面都有涉及,较为适合对历史感兴趣又涉猎不深的读者。其实兴亡盛衰是个大课题,很多人都曾尝试解答过,汤因比《历史研究》、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都分析过多个文明或大国的兴亡过程及原因,而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则是对单一国家或文明衰亡研究的封神之作,他们的答案也都是值得倾听和借鉴的,艾米蔡在自己的这本书里就多次引用过亨廷顿和吉本的观点,只不过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不宽容的,所以更多被作为反面例子批判。

  但是,大国兴亡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单一强调宽容有片面化的嫌疑,本书编者在前言中也说,“仅用宽容来概括所有超级强国兴起的原因,有些不妥,在作者的历史探索中,无疑缺失了一些东西。”对此我有同感。但作者对宽容是如此信仰,在论述中甚至给读者带来偏执饶舌的感觉,也自有其内在原因。艾米蔡祖辈是中国福建人,祖父母移居菲律宾,父亲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本人毕业于哈佛,执教于耶鲁。两个妹妹分别毕业于哈佛和耶鲁,两个女儿也都进入了哈佛。想必在本人及家庭成长为美国精英的过程中,宽容是她最大的体验吧。

  文明或强国,在兴盛时总是比较宽容,而衰落时则会变得狭隘,这的确是事实,伊斯兰文明是很鲜明的力证,穆罕默德兴起不久,伊斯兰势力先后出现多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国,相对都比较宽容,而近百年来随着伊斯兰势力衰落,原教旨主义兴起,变得狭隘保守得多了。其实具体到一个个人,强大自信时总比弱小自卑时要更容易采取宽容的态度,所以,与其说宽容狭隘是兴亡的原因,还不如说宽容狭隘是兴衰的结果,作者似乎有点倒果为因了。片面强调单一理由本身就是不宽容的,当然,这本书号召宽容,在美国日益趋向保守狭隘的当下,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对这本书也要多一点宽容。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读后感(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读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历史的脚步不能忘怀,世界仍一如既往地飞速发展。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帝国诸多的英雄人物渐渐淹没在岁月里,而古今多少兴亡事一直以来都为历史学家研究和我们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我们如此关注历史,惦记历史,为什么呢?人类关注自身发展,寻求发展方向和目标,就不得不关注研究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那么,谁了解历史更深刻透彻更深得精髓谁就有了成功的底蕴和发展的纲领导向。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历史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超级强国从称霸到没落的文化基因》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华裔美国人艾米•蔡的作品,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又在哈佛法学院深造担任华尔街律师及先后任教于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她成长于美国新移民家庭,父亲是近代美国知名的华裔科学家,姐妹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艾米•蔡著有《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火焰上的世界》、《虎妈战歌》。其自传体性质的《虎妈战歌》曾引发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2001年,艾米•蔡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看了作者简介可以说对本书的印象大大提升,有着深厚的经济学法学基础,有着美国教育的思维模式,有着华人家庭勤奋严谨家风影响,又有多年教学研究的思想精髓提炼,此书当有阅读价值,抱着“批判学习”的态度打开此书。

读书中

  本书以三个条件:1、实力必须优于已知同时代的所有对手;2、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它不能明显低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3、它的实力必须散播到地球上极为广阔的地域,统治数量巨大的人口,打破当地或区域界限。选取了十个超级强国:大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大唐帝国、蒙古帝国、中世纪西班牙、十七世纪荷兰、奥斯曼帝国、大明帝国、莫卧儿王朝及大英帝国,从前帝国形成、发展、扩张、振兴、繁盛到衰落,作者做了大体的介绍和分析,从而得出“宽容并不是取得世界统治地位的一个充分条件”,“但…宽容是实现世界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作者分析近代史中美国式超级大国的兴起和未来发展,轴心国的兴衰以及世界舆论热议的美国霸权的挑战者:中国、欧盟和印度的现状及未来,以历史的教训警示21世纪的美国,它是一个帝国么?它能继续它的霸主地位么?它还能宽容地对待移民以及它管辖区域以外的任何国家和地区么?它的宽容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还存在多大的存在余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说“整个历史的教训说世界历史不外是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另一方面,特指“现代社会产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各民族由过去相对孤立的发展走向全面的彼此影响、彼此渗透,彼此融合的历史状态和趋势。”新世纪世界异乎寻常,已到了瞬息万变的地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随着地球气候变暖以及地球资源的逐步枯竭,人类应该认识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人类命运紧紧捆在一起。所以,寻求“宽容”的地球环境已是全球各国共同的目标。四川成都武侯祠有句对联很有警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帝国于今是否攻心为上,用兵为下?审时度势,与其他国家种族民族包容共生呢?

  值得深思!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