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感暴力,已经成为了精神的恐怖袭击

  2019年冬天,我们见到许多坏事的发生。比如宇芽被家暴、再比如北大包丽的遭遇。每当这样的事情出现,舆论激起高浪,人们总会提出相似的问题。

  整个过程中她也曾有反抗,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最初她坚定地认为最美好的是自己的将来,但最后却称自己为一块垃圾,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离开施暴者为什么如此困难?

  2018年冬天,《人物》记者曾在一次会议上遇见咨询师蓝奥,当时他已经在关注这些问题。蓝奥曾在司法系统工作了18年,成为全职咨询师后,他关注的领域包括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暴力、PUA、杀猪盘、家庭暴力,每年接触上百个个案。我们和他聊了聊,关于情感暴力如何产生,如何深入,以及我们该怎么分辨、抽身而出。

  文|罗婷

  编辑|糖槭

  《人物》:每当类似这种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出现,你们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

  蓝奥:其实平时不管是做咨询还是学术交流,我们经常会被人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当事人为什么这么傻?这么容易被人骗?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很难走得出来?但事实上,有一些情感暴力,已经上升到了更深层次,变成了心理的恐怖袭击,或者说精神的恐怖袭击,是很难逃脱的。

  《人物》:但当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大家面前时,网络上会有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个心智正常、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怎么会一步步堕入困境?

  蓝奥:这也是一个误区。公众总习惯把所有问题归结为智商问题,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个词叫「爱商」,这和学历、家庭、出身可能都没有绝对的联系。学历不代表情商、鉴别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而且大多数时候,施暴者都是挑特定性格弱点的人来伤害。他们寻找你本身的弱点,并扩大这个弱点。如果有人批评一位女性不是处女,但她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可能对方说出这句话来时她会立刻反击。但另一些女性在这个问题上会有动摇,施暴者就会强化这部分脆弱感,重点突破,重复打击。

  《人物》:你说的心理恐怖袭击,它是怎么完成的?

  蓝奥:这种心理恐怖袭击是以动摇价值观为基础的。先否定你、动摇你、打击你,最终让你没有稳定的三观,解构你的世界,并让你无法重构。

  我们都知道人的人格、思想、感受、情绪和认知,都有被构建的一个漫长过程。父母教育、学校教育、自己成长。就像装修房子,你装修了十几年。但在一段出现了情感剥夺的关系里,它会反向构建一些东西,或者在拆解之前构建的东西。就像房子里进来一个拆迁的,一锤锤往这里敲,受得了吗?受不了。有更严重的,不是锤子来敲了,它是什么?铲车,「咣当」一下子摧毁掉了。

  那些通过暴力殴打,是很低级、野蛮的方式,施暴者们觉得「更高级」的是精神上的尝试,从根本上动摇你的价值观。所以就像很多报道里看到的那样,受害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加害者裹胁、诱惑,去做那些我们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图源《致命女人》

  《人物》:那在一段关系开始之初,可以有一些辨识的方式吗?

  蓝奥:其实就是两个核心,控制和迫害。什么是控制,比如当一个人说出类似「你必须怎么样做,才能怎么样」,就要警惕了。比如拍裸照,比如说「你全身都是我的」,这些都是控制。实际上纹身也是一种控制的手段。我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夫妻,妻子是全职太太,丈夫要让妻子在背后纹上自己的名字,让她一年四季都不敢穿露背装,妻子答应了。这就是仪式感的一种标签。这位男性相当于把全职太太当成一个宠物关在了家里。

  我们这行经常说一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们之所以让流氓得手,无非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第二,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错不在受害者,只是因为她们遇到了专业选手。

  《人物》:但在一些案例里,你会发现受害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完全控制的,她会反抗,她也想努力爬出深渊,但最后就是没能成功。为什么会这样?

  蓝奥:首先是施暴者给了大量负面信息的漫灌。他们绝对占有的姿态,会让受害者逐渐受制于人,严重的会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且很多时候,施暴者会刻意造成受害者与社会的对立,当身边问「你怎么还不跟他分手?」「他到底哪点好?」的人越多,这种孤立无援感越严重。这时候只有施暴者对她伸出了手,同时更是把她推向了深渊。

  《人物》:还有一些案例,到了后期,施暴者会让受害者要么自伤、自残,要么做出一些可能会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这是什么心理?

  蓝奥:这就是给对方制造一种创伤,会让对方内心产生一种丧失感。而且当你做了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施暴者掌握了这个记录,将来的事情不管你敢不敢干,你都要干。这会让受害者觉得和社会割裂、被孤立。也像恐怖组织的投名状,加入之前要出去杀两个人。这个逻辑是相似的。

  其实你从每个片段看,你都会觉得受害者做出的事情很让人意外。如果你一上来就问一个女生,你能不能为我自残,她肯定骂你神经病。但整个联系起来,系统地看,她会答应是必然的,因为她的认知系统已经被破坏了。

  图源《煤气灯下》

  《人物》:还有一些施暴者宣称要自杀,这怎么理解?

  蓝奥:我本来是加害者,我想用这一项攻击你,我攻击不了。好,我反过来,扮演成受害者,强迫你成为加害者。当你的道德感开始动摇,你接纳我,那我就反过来把你最后的道德感踩掉。

  《人物》:当人们陷入到这种情感暴力之中,外部世界一般会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蓝奥:很多时候受害者不能回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逃脱不掉社会的建构。特别是对女性受害者来说,整个社会有对女性的偏见,类似处女情结、重男轻女、三从四德,都是她最后无力挣扎的原因。当一个人被压制,认知就会退行,退到最早最原始的部分,那对她的伤害性就更大了。这种伤害不能称之为痛苦,痛苦太轻了,这种伤害是致命的。

  《人物》:你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类似案例?

  蓝奥:我手头上有一个个案,是一个西北的女性。她长得非常漂亮,是一个酒店大堂的副理,家里在当地也非常好,是做工程的世家。15年前她老公追她的时候就说,我现在已婚,我跟你结婚之后,不会从一而终,还会不断找女人。但这个女性还是嫁给他了。

  结果她老公真的信守诺言,结婚以来不断出轨。这个女性为她老公生了一个女儿,有多次的宫外孕,卵巢都割掉了。直到他最后出轨了自己的女司机,她才来寻求我们的帮助。最后刺激她的点是什么?她给我们看了这个女司机的照片,比她年龄大很多,远不及她漂亮,甚至看起来像她妈妈。她才最终觉得无法忍受。你可以在这个案例里看到了打击和压制的部分,就到了这个程度。

  《人物》:那在这样的案例里,你们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蓝奥:在对方被伤害到这种程度的情况下,要再把她恢复到健全、健康的心态,不是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就能解决的。我们要做的其实等于重新帮她们打地基、建房子、重新装修。是建造一座新房子。

  西北这个案例,我们也是照着这个逻辑去处理问题。最开始她说她老公是深爱她的,是女司机不好,勾引了她老公。我们按照尊重和接纳的原则,帮她一层层往下剥——好,他爱你,他爱你到什么程度?剥到最后她发现了,她老公是不爱她的。

  为什么?可能在老公的心目中,把她当成女奴,和女司机是同样层面的人。而她曾经以为自己是很高一层的女主人。所以后面我们就照着这个思路,从(老公眼中)女奴的身份回归,一级一级往上走,帮她的心理恢复到跟她老公平起平坐的的位置。

  《人物》:施暴者把受害者看做女奴,这在很多案例里都发生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蓝奥:在很多情感暴力里,施暴者都会反复强调一个等级制度。为什么?很多人内心本身是很自卑的,他在生活的某个层面一定是在仰望别人。但当他故意划分出很多阶层,就可以让自己原来在底端的内心极度膨胀。我有一个报复你们的机会,这是激发人性中恶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种等级总是以「宠物」或者「奴隶」的形式出现?因为他们首先是人,人的共性,你还是会有愧疚感。但是对方如果是动物,物种之间有隔离,你的愧疚感和矛盾就完全消失了。

  《人物》:如果从施暴者的角度来说,他们的人格是怎么养成的?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加害者?

  蓝奥:中国式家长在表达爱的时候,往往是用伤害来表达爱,用控制来表达关怀。我之前做了一个个案,一个女孩子的恋爱一直不顺,无法进入稳定的亲密关系,不信赖别人。她就说初中的时候,她父亲不让她学骑自行车,怕不安全。结果她偷偷学骑电动车,把膝盖磕破了,爸爸发现了,很心疼,心疼的表现是把她毒打了一顿。咨询时我跟这位父亲说,你以爱的名义,做了最伤害她的事情。你怕她受更大的伤害,结果你才是造成她受最大伤害的原因。

  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长此以往,在这种原生家庭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爱的孩子,就容易用错误的方式理解爱。他们会把迫害的方式来表达爱,把控制的方式当成关怀。

  《人物》:在性教育方面,我们还能怎么做?

  蓝奥:父母要大大方方地对孩子谈性说爱。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同样重要。一个例子是,为什么PUA中把「TD」(PUA专业术语,意为「推倒」)作为核心技术和重点课程?因为我掌握了你的性,就掌握了你的命脉。女孩子一旦被拍了裸照,就很容易崩溃。所以性教育里,对男性来说,性要尊重、公平,取之有道。那对女性来讲,要告诉她们,性不是唯一的桥梁,也不是被谁先占了,谁就可以收过路费。它始终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为你所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