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煌笈》的读后感10篇

  《洛煌笈》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煌笈》读后感(一):国风瑰宝带你领略古风美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这是用来描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飞天的诗句,我觉得用来描绘《洛煌笈》里的飞天也是再合适不过。杉泽绘的整本《洛煌笈》出乎我意料的吸引人的眼球,整本画册风格瑰丽,不得不让人惊叹作者的画工之扎实之出彩!透过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能让我们看到跨越千年历史的山鬼上神向我们曳曳而来。 整本画册的色彩虽然不艳丽,但却阻挡不了作者勾勒出的角色的瑰丽。孔雀明王,只用了简单绿蓝灰几个暗调色可却勾勒出了他的“天衣翊翊,柔指拈风”。即便是色调为黑白,也丝毫削减不了面容刚正不阿,常伴神佛左右,护持正法,保佑苍生的“神将”的魅力。彼山•茶仙这一角色更是吸引我,除却她美丽妖娆的外形,吸引我的是作者描写的她的凄美爱情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小村落里有一人得罪了山神,山神一怒之下将村子的海拔提高了上千米使得村落寸草不生。一青年男子想效仿“神农氏”,为寻得可果腹的宝树而四处云游。一日,他在一座布满红霞的山上偶遇了一奇女子,女子所碰之处皆生茶花。他们两人虽然相爱,但却因为男子为了大义一心寻树而无法长相厮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后,女子用尽自己的灵力让村落开遍山茶,使村民们有生计可谋,而自己却红颜薄命,早早的香消玉殒了。“事阑珊,娥眉欲飞却慵梳,云鬓枝花相语。衾修缘,息透笈山声靡靡,暗香迭心若许。”凄美的爱情故事,再加上优美的诗词,山鬼茶仙的形象更加饱满。 伎乐•妙音这一形象也让我忍不住地喜欢,众所周知,敦煌伎乐图中多以人物演奏乐器、随风起舞的形式出现,其中反弹琵琶的形象就是伎乐图中的典型代表,因为我本人就是学习琵琶的,所以《洛煌笈》中的伎乐•妙音这一角色深得我心,她反弹琵琶的动作,英气中不失妩媚,飘逸灵秀不失古朴大气。 本是面目狰狞可怖的夜叉,在作者的妙笔下成了“永弃却、神恩满堂,踟静算、惠劫若半,满目朝云暮雨暗换”的夜叉形象,半神半魔的形象尤为震撼人心。就我看来,夜叉的角色好似在跟人诉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对自己的一念要慎之又慎。 至此,余下作者创造的角色我不再一一介绍,若感兴趣还请各位看官自行买一本珍藏欣赏,说完画册内容我们再来说一下作者杉泽吧。杉泽,本名李一帆,是一名优秀的插画师,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代表作有《观山海》、《洛煌笈》、《黑白画意》。我发现杉泽大大真的是超级会画这种风格的画作,我由《洛煌笈》与他相识,后期我想继续用《观山海》、《黑白画意》与他相知! 洛煌笈实体画册

  《洛煌笈》读后感(二):写意最能传神,传神方为仙人

  中国的神仙谱系,最知名的莫过于《封神榜》所创下的那个阐教与截教两大势力殊死相争的神仙体系。但是《西游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道教神仙体系,虽然如来和观音看似略胜一筹,却终究还是要依托玉皇大帝和他的属下来协助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多说一句,路上捣乱的那些妖魔鬼怪,源于天庭的也是大多数,可谓尽心竭力。

  除去这些,不知有人注意到没,《山海经》中虽然神仙不多,但奇异的国家、动植物却不少。山川若是有了灵气,还愁它们不想着成为神仙更上一层楼吗?

  但神仙们长什么样呢,那就众说纷纭了。长得太凶神恶煞了,肯定不好,无形中就会让很多人对神仙敬而远之;长得太像普通人了,也不好,怎么看怎么不像有特殊技能的天上仙人。《西游记》中的那些神仙,相对来说还是很写实的——原型自然就是人自己。倒是《山海经》中,却极尽想象力之所能,甚至是想象力之所能也万不能及。

  不过,光让人想显然还是不及的,毕竟还有眼不见心不烦这句话在那儿等着呢。神仙没有在心里记着、嘴上念着,肯定也显示不出神仙范儿。所以,神仙们还是必须由无形变为有形、由写实进化到写意与写实兼具,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如临其境。

  在这一方面,致力于国风绘画创作的杉泽,也就是李一帆做出了一些探索。他的题材多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主,画风上则一方面向敦煌壁画学习,一方面也不难免要靠近着日系漫画的风格——再多说一句,或许他的笔名,多少也可以透露出些李一帆绘画的喜好吧!

  多方学习才能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水平,这一点没什么问题,闭关自守、沾沾自喜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出路的。

  在《洛煌笈》这部“硬核”大作中,李一帆将其中的全部作品分为“彼神问”“墨池语”“纳妖龛”三个部分,然后故名思义,分别体现出神秘优雅的飞天敦煌、百恶丛生的纯净佛心、天地精怪的拙朴情思。三个部分看似截然分开,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内在的一些联系,就是运用线条之能事,再加上一些水墨味儿的写意风格,于是呈现出了大不一样的艺术情境。

  很多时候,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洛煌笈》中,李一帆让各种各样的神仙都不仅意会,更是得以“言传”。仔细想想,神仙们长什么样,谁又能知道得那么清楚呢?很显然,法无定则。神仙们也不应该过于拘泥,还是要更加洒脱些、飘逸些,就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一样,烟火气不能太浓。

  所以,再返过来欣赏李一帆的《洛煌笈》,就不由地能够觉得,茶仙也好、西王母也罢,抑或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如果不长成这样的话,那可真的让人得好好琢磨了!她们、他们不长成这样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那就太无趣了!神仙若不传神,又能传点什么呢?

  《洛煌笈》读后感(三):因为美,我们可以继续前行

  一脚踏入古风插画坑,就再也不想出来了。因为你会发现一个无比绚烂的异想世界。

  在当今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CG插画已经成为当前商业插画的主流。 进入21世纪后,CG插画在中国开始盛行,大量CG插画涌入大众视野,但是以欧美的写实游戏风和日本卡通风居多。 直到2008年前后,加入了中国元素的CG插画才大量出现在观众视野。现在慢慢形成了一个流派,画迷称之为中国古风CG插画。 中国古风插图的意境多是继承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用笔也以CG模仿毛笔的笔法为主。中国水墨画是区别于西方写实绘画的一种以意境为上的绘画方式,它以水墨渲染的手法、大量的留白、画面布局的雅致而著称,与西方的写实绘画相比更注重表达实物的灵动性与内在美。以笔墨之柔,勾勒画中的温婉姿态,以笔力之刚,表达画中劲气。

  从《大鱼海棠》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技术带来的新的改变和创造,可见一斑。

  而当你翻开杉泽大大的《洛煌笈》,你会被震撼得说不出话。作为古风插画的青铜读者,这本画册简直令我一时失语,那一刻我觉得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描绘出那种感觉,那种带着神秘又令人无限遐想的唯美且梦幻的感觉。随便上两张图,无需任何赘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没有去过敦煌,但人人心里都向往着敦煌。翻开画册,我们最先来到敦煌。

  敦煌是河西第四郡,是河西走廊最西边的城市。在城西南和城西北,有汉代设在“丝绸之路”南北两条分支道路上的重要关隘——阳关和玉门关。

  敦煌因其距东南约25公里的莫高窟而举世闻名,莫高窟的壁画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和旅游胜地。

  荒凉的山沟里,崖壁上一排排石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绘画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关于敦煌的神话就藏在这些大小不一的洞穴里。

  艺术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对生活的大胆且浪漫的想象。

  古人花费上千年才完成的历史壮举,如今有一位年轻人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艺以及大胆的想象,为那些向往着敦煌莫高窟神奇的魔力而无法前往的遗憾做了一次灵魂的补偿。

  这是个什么鬼?

  在远古时期,鬼怪,其实是先民对未知的异想,多表达敬畏或崇拜之意。《山海经》,一部旷世奇作,同时也是一部因晦涩难懂令无数人望而却步的神作。

  但是在杉泽眼里,它就是一个怎么也挖掘不尽的宝藏库。

  《洛煌笈》,杉泽用一支画笔,号令百鬼,颠倒众生。那些鬼怪并不似传说中的那样面目可憎,令人恐惧,反而在杉泽的描绘下透露出别样的美。或许是因为拿笔的人是善良的,所以,即便是妖魔鬼怪也觉唯美可爱。

  幽蓝素青,黛褐玫红所勾勒出的朦胧之中带着安静的力量,同时也包含了生命无限的张力。浓淡明暗之间,有志怪之气呼之欲出,它们仿佛要从纸端飞跃而来。万籁俱寂,银河九天,百鬼与群山交相辉映。

  它们千姿百态,或妖冶华丽,或血气方刚,或坚定决绝,或桀骜不驯,或温柔洁净。

  据说,学生时代的杉泽就迷上了一个纷繁的鬼神世界。为此,他前往敦煌看壁画,翻阅古代神鬼的拾遗记载,比如《中国妖怪百科全书》、《山海经注释》、《中国神怪大辞典》等。除了上课的时间,几乎他都在解读文献,笔耕不辍,有时兴奋起来,几乎废寝忘食。 因此被戏称“百鬼画师”。他曾经笑说,自己开始画《中国百鬼》的题材后,母亲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画的是什么鬼?”

  倘有一支生花妙笔,腐朽可为神奇。中华文化博而艰,奈何你有一颗憨憨的心。杉泽用画笔和色彩,为我们重新谱写了一曲“人鬼情难了”。

  《洛煌笈》读后感(四):《洛煌笈》:一次惊艳又治愈的美好体验

《夫诸》

  第一次知道青年画家杉泽,是在微博上偶然看到的一幅关于夫诸的画,形如白鹿,在他的笔下格外高贵温柔,只有“治愈”两个字能表现出这幅画的美,存在手机里做了很久的壁纸。后来关注了他的微博,看见他绘制的《山海经》中的神人异兽,也更期待《洛煌笈》中的神秘敦煌。如果说《观山海》是以绘画为主题的对于异兽形象的一种想象和塑造的话,《洛煌笈》则是杉泽对敦煌壁画的想象与表达,带我们去看那风吹千年的敦煌。

  裳听风,彼山淌翠。游墨恍若悉池语,引云慵慵布千煌”。

  拿到画集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同于图片的感觉,实实在在的捧在手里,只有“惊艳”两个字可以形容,,翻开画集共分为《彼神问》《墨池语》和《纳妖龛》三大章节,每个篇章均讲解了不同的故事和情怀,纸质印刷和绘画内容都充满了美感,是属于东方的味道。不论是山间云中的浮生众妖,还是久远纯粹的敦煌神话,亦或是聊斋霓裳乱舞中的靡靡心劫……都被杉泽演绎为一幅幅画卷,将波澜壮阔的想象力和柔然细腻的画风全部纳于此中。

  杉泽曾说:当笔尖和纸张相触碰的那一刹那,能把心和梦真正地沉淀下来。画面上的人物有眼却无瞳,有面却无口,无瞳之眼倒影着看客眼中的世界,全因看客的悲喜,赋予了画像中神妖多彩的眼神,无口之面低喃着看客心中的美好,凭依看客的愿望。在《洛煌笈》中,我看到的是衫泽心中的上古世界,从纯粹的钢笔手绘到与水墨结合,再到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铅笔描绘轮廓,一张画纸,反复斟酌,惟妙惟肖的人物背后是他倾注的所有情感与思考想象。从第一部分的人物就能感受到构思奇特,绘图精细,线条美妙,有强烈中国风的姿韵,也有水墨留白的缥缈,用不拘的水墨去碰撞谨慎的线条,所有情感都在肢体语言中体现,灵动又神秘。

《茶仙》

  《茶仙》和《湘妃怨》是我很喜欢的两幅,前者说的是云南女子布达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茶仙赠予了一株茶花,相传茶仙娇小可人,藏于茶花花蕊之中,每逢降雨之时才从花蕊中现身,踏着青烟四处播下山茶。画中茶仙坐于掌中,恬静秀美又惹人垂怜,与茶花完美契合,在墨色晕染中更显温柔细腻。

《湘妃怨》

  后者说的是湘妃的故事,夜来肆虐着暴雨狂风,把西园的芳菲一扫而空。到早晨蜜蜂蝴蝶飞来飞去,无所适从,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饰的花容。画中黑暗色调下的湘妃在杜鹃围绕下哀愁不已,湘妃飘扬的长发和手刻画的十分精细,细节和线条的处理精妙,使得湘妃更显纤瘦,却也有一种沉静的柔美。

来源于《洛煌笈》

  阅读画册实在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洛煌笈》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我经常翻阅,因为翻阅的过程是非常美妙的,让我可以静下来去探寻每幅画背后的故事时,也是和作者心意相同的时刻,杉泽带给我的是温柔与治愈,是一种享受和满足,在这个快节奏和喧嚣的世界中,能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

  “生活主要部分不是画画,生活主要部分还是生活,画画是生活中的一件事。我不喜欢到处走,只想待在家里,在家里画画。除了是兴趣之外,我也把画画当成一种历练。”

  当我们为生活,为工作,为一份责任奔波的时候,也能偶尔停下来,去看这个世界的美好,去发现这些美好背后的秘密。

  《洛煌笈》读后感(五):《洛煌笈》:这本与众不同的画册,是一本涤荡心灵的美学启蒙之作

  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听那些奇奇故怪怪的神仙故事和鬼故事,那种或神秘或缥缈的意象朦朦胧胧的,却在心中兀自翻腾,那似乎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奇妙的世界,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它的深邃与无穷,然而,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很难把它们清楚的描述。

  但是当我打开《洛煌笈》的时候,那如梦境中的瑰丽想象,却能如此真实的呈现在我面前,而且照样是那样缥缈那样神秘、那样无穷、无形,就像窥见黑暗宇宙神秘一隅,而又那么触目惊心。 我很怀疑作者的大脑是一个如何的容器,竟能容纳如此多的神秘物种,他的手端又有什么魔法,能把那些奇丽的想象汇注入笔端,形成这样一幅幅似真若幻的梦境。 作者杉泽,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致力于国风绘画创作,题材多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艺术大展。杉泽已出版的图书有《黑白画意 专业手绘插图攻略》《洛煌笈》《观山海》,而这本《洛煌笈》的画册,更是以其瑰丽的想家,呈现了中国上古神话中深藏的文化底蕴。 一、瑰丽的画面打开的是宇宙的另一个神秘世界 《洛煌笈》分为彼神问、墨池语、纳妖龛三个部分,神秘优雅的飞天敦煌、百恶丛生的纯净佛心、天地精怪的拙朴情思……无一不以纤尘不染的纤细笔端或缓成迅急的流出,似流水,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又尽显惊涛骇浪,点点画画之间虽似惊鸿一瞥而又摄人心魄。

  在渺小的人世间之外,必定还有无穷无尽的故事与未知,我们偶尔地推开窗,探知一下外面无边的黑暗和狂乱的触须,无疑会让这瞬间的经历传说万年。 孔雀明王是善恶未分之前的混浊,佛祖就诞生于孔雀明王。而于佛祖一起降生的,据说还有阿修罗。阿修罗原为古印度神活中的一种恶神,直译为“非天”。阿修罗三头六臂,易怒好斗,与佛祖是死对头,总是不共戴天,这在电视剧《西游后记》中有很好的诠释。

  我们来自哪里?宇宙的归处又是哪里?这是人类追寻的终极命题,而这本书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神秘而未知的世界。 二、画中的故事表现的是人类深厚的文化思想和底蕴 书中的每一幅画都似乎来自人类的异域,但却生根于人类最精髓、最精致的文化底蕴中,佛教、聊斋,包据上古用于天文的二十八宿星宿。 我国张衡在《灵宪》中说:“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便是指二十八宿星宿各镇守的四方。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每方有七宿,东北西南共二十八宿。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每一星宿都如一个人,有它的传说和名字。杉泽用它丰富的想象从苍海遗卷的只字片言中捕捉它们的神韵,把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示。那些我们来自最初的天体的认识与分类,用如此奇妙的图像法就轻轻松松把这头顶四方天的数也数不清的恒星一下子搞定。我们不仅赋予每一个星宿人格化,并把它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还把它们用来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杉泽却能从如此纷繁的文化底蕴中一一把它们模糊的形象具体化,实在难得。 三、这本画册不仅打开孩子想象力,还能去躁,净化孩子心灵 这本画册大气磅礴的用工,不仅可以用人类最瑰丽的文化宝藏打开孩子想象力,使孩子被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之感牵引,见识一个人类没法探知的真正异域,那些纯净唯美的画面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力,更是灵魂的震撼,那种善恶未分之前的质朴与拙劣,正是与孩子尚未让尘世沾染的心灵同出一脉。

  从小让孩子感受美的事物,让孩子游离在一种现实的污独之外,对孩子心中始终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永远在现实之外相信有诗和远方必不可少。 在越来越发展的今天,不仅小孩子,大人也开始失去耐心,变得越来越急躁,不知道往哪走才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大家就是无法停下来。我们越是不知道往哪走,却越是急着要走,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在原地不停地打转,却又更急切地寻找出口。所以,最后大家都把自己折腾疯了,大批大批的人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大家又不敢就医,生怕别人看出了自己心里的无依与毛病,于是大家装着、藏着、掖着,越不开心的人却越装得开心。我们与自己分道扬镳,直到这种向外的拉力把我们撕扯到炸裂。

  但是通过这些深润纯净文化底蕴洗礼的图册,让我们明白,何必四处去寻佛,闭上眼睛,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宇宙,它无穷大,能装得下天也能装得下地,就此坐定,佛便在心中长了出来,溢出世界。 世界的喧嚣不过是外在的一种幻象,它能否扰乱我们的心神,就看我们能不能坐定。像杉泽,坐定,闭上眼睛感受,才知历史的喧嚣千万年的来去呼啸,不过是尘世的烟雾,最终留下的不过是人类最初找到的那几座丰碑而已。 涤荡心灵,化飞尘土,我不要做那一缕来去皆无的烟雾,只想如一粒尘埃,坐定千年,看人来人去、花开花落。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可以为世界换新颜的又一轮新陈代谢花开花败,从小给孩子一本《洛煌笈》,让我们的未来找到自己的方向。诗和远方从来不需要去追寻,它就在我们身畔。

  《洛煌笈》读后感(六):从敦煌飞天到洛煌笈,中国日渐式微的国画风,在他笔下焕发新生命

01 现代绘法下的敦煌飞天

  《洛煌笈》开篇,画师杉泽用大的篇幅描绘了神秘敦煌。

  敦煌壁画起始于北魏年间,他随着当时佛教的兴盛而起,历经西魏、北周、唐、宋,壁画主题主要类别有佛像画、经变画、人画像、装饰画、故事画、山水画这六种。

  说起敦煌壁画就不自觉地联想到其中最优雅灵动的非敦煌飞天图莫属。在画册的第一部分中,杉泽描绘了他心中的伎乐飞天、拈花飞天和舞绸飞天。

撒花飞天

  敦煌壁画在人物线条定型上也是颇为严谨的,像唐代最流行的兰叶描,线条圆润、丰满,外柔内刚。

  杉泽的画风结合了敦煌壁画的画法与现代水彩画法,人物线条简洁流畅,寥寥几笔一个个灵动流畅的形象跃然纸上,一笔不多一笔不少。

  要知道,敦煌壁画的画风当时受到了西域画法的影响,在人物画中,他一改中原画风中人物的宽袍大袖、不见筋骨的写意画法,对人物形体描画细致,姿态优美,有些人物甚至半裸或者裸体,形象立体写实。

  杉泽的画册中也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每一位人物身材比例恰到好处,身材健硕,姿态秀劲流畅。

伎乐飞天反弹琵琶

  除了画风的影响,在绘画技巧上也有精进。敦煌壁画中学习了西域的晕染法,创造了既能表现人物色泽又同时可以让人物更有立体感的晕染法,在唐时,这种画法发展极盛。

  在杉泽的画中这点也有体现。人物本身的色彩部分,其实更像是现代水彩画的画法,有明有暗、有深有浅地表现了人物的立体感,而在人物之外,人物的背景则更像是用了中国水墨画中的晕染画法,让整幅画有明有暗,虚实结合,也暗合了神灵飘渺的意境。

舞绸飞天

02 相思总被无情拒

  说完了画风,再来聊一聊这本画册最吸引我的点:故事。真是奇了,这是画册又不是绘本,怎么还有故事?

  其实每个系列的画,画师都会在旁边配以注释。有时候是对画作中形象的介绍,比如孔雀明王,九色鹿,或者是前面介绍的飞天。而有时候的介绍则是一个故事。我最喜欢下面这个故事:

一个村庄的村民得罪了神仙,神仙一怒之下给村庄下了诅咒,从此之后村子寸草不生。一位青年人自告奋勇,想效仿神农氏,出门找可“一米填腹”的宝树。在旅途中,他遇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女子双手所及之处,绽放出一朵朵茶花。女子与青年相爱了,但青年没有忘记拯救全村的使命,坚决要继续找寻宝树。女子为了帮他实现愿望,于是耗尽自己的灵力让全村开满了山茶,好让村民有生计可谋,而她自己却香消玉殒了。

  爱不得总能让人铭记。杉泽的画中没有给青年男子留一席之地,主角只有那位为爱牺牲的女子。画中女子面容姣好,头饰繁复、身上缠绕着山茶花的藤蔓,还开着三两朵茶花。

  女子倒着身子看起来已经油尽灯枯了,她的头部有一团气体,就像泼墨一般流淌下来,流到了竹简上,化成了水状,像是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竹简是不是代表着,她还有未尽的话,想同青年人说?

  可惜,相思总被无情拒,她的爱留不住他。

03 万物皆有情

  这本画册中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每个形象的面目都是模糊的,有些没有表情,像是戴了面具,而有些甚至只是勾勒了眉眼的形状,脸部几乎是留白。

  他们是神是妖是鬼是兽就没有感情了吗?我们常说万物皆有情。不过,如果这些形象脸上都有了喜怒哀乐,看起来就和人差别不大,太有烟火气了。

  所以喜欢“画鬼”的杉泽,选择用形象的衣饰、周围的景物、环境氛围,再配以注释的和诗句,侧面烘托出这些形象的心情或是内心活动:他在想什么,你猜猜看?

04 作者其人

  作者杉泽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画册的一些画作是他在大学期间就完成的。从画册中细腻的笔触合富有层次的色彩表现,就能看出杉泽不仅绘画技艺基础扎实,还是个极其有耐心的人。

  很多人提醒他提供效率,让他画底稿的时候不要那么认真了,反正颜色一盖就看不见了。他在教小朋友画画时,要求他们从底稿开始就要认真一步步做好,很多家长抱怨太麻烦,动作慢,他依然还是坚持自己的初心:画画比起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从他的每一笔的精雕细琢中,都能感受到他的认真,以及对绘画本身的敬畏之心。

  《洛煌笈》读后感(七):《洛煌笈》:从孔雀明王到敦煌飞天,揭秘百鬼画师笔下的神秘文化

01 《洛煌笈》与敦煌壁画

  “裳听风,彼山淌翠。游墨恍若悉池语,引云慵慵布千煌。”——《洛煌笈》

  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地区,却藏着一个被人称作“沙漠中的大画廊”的去处,在这里,既积累着古代中国一千多年的艺术沉淀,也见证着当年东西文化在此融合的历史——这里就是敦煌!

  一千七百多年前,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因为被山头落日的余晖深深震撼,仿佛窥到千佛闪耀,于是就在敦煌凿下第一个洞窟。此时,他并没有预知到,自己这一无心之举,竟然成就了一处无比辉煌灿烂的文明圣地。

  自乐僔和尚之后,在长达十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数僧人和画师在敦煌留下了大大小小数百个石窟,其中的岩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细腻的颜料与粗粝的岩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在那些已经略显斑驳的色彩中,涌动着道不尽的神秘与繁盛——虽历经千年风烟,但依旧绝美震撼。

  光阴荏苒,江湖宿留,转眼间,历史的指针指向了二十一世纪。这天,一位年轻人来到此地,在深深赞叹之余,敦煌的壮美壁画也开启了他的创作灵感。从此,这位年轻的画家从山海经、敦煌佛像等神秘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

  这个年轻人,就是被粉丝们称为“百鬼画师”的杉泽,这个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90后阳光大男孩,希望为那些古老而质朴的文化遗产,注入新时代的色彩,让它焕发新的活力,让更多的同龄人认识到它的魅力。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杉泽长期致力于国风绘画创作。凭借着《洛煌笈》《观山海》这些唯美的作品,山泽曾经获得第九届CACC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的提名,他的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知名艺术大展。

  他笔下的绘画题材,多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主,从青丘之狐到神兽陆吾,从敦煌飞天到孔雀明王,那些被杉泽赋予灵魂的神鬼,尽显妖艳瑰丽,它们在空灵深邃的背景之下,孤傲而高贵地挺立,时而飘逸,时而威严——那些原本肃杀狰狞的神魔鬼怪,在他的笔下却显得清新唯美,宛如坠入凡间的精灵。

  这一次,杉泽将《千煌喃心》《霓裳劫》《墨池语》《天龙八部》等作品重新修订,搭配起婉约空灵的诗词,重新集结成一册全新的《洛煌笈(典藏版)》。

  这是一本忠于国风、忠于东方的画集。风吹千年的神秘敦煌,威严肃穆的孔雀明王,缱绻柔美的飞天神女……翻开这本画集,一股神秘的东方气息,就会将你裹挟到那个令人惊艳的神鬼之境!

02 孔雀明王的传说

  如果你读过《西游记》的话,想必会对狮驼岭那三个魔头当中的金翅大鹏鸟印象非常深刻吧。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如来说:“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如来在这里提到,大鹏鸟与孔雀本是一母所生,而孔雀曾经一口吞下佛祖,佛祖不得已,剖开孔雀的肚子才脱身而出——而这个吞下佛祖的孔雀,就被如来封印在灵山,也就是后来的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是佛教当中的一尊至高神,也被称作孔雀多罗、孔雀度母。佛教认为,孔雀明王是多罗菩萨的一尊化身。这位多罗菩萨可不一般,他被认为能够“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摄受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是一位具有莫大法力的佛菩萨。

  真言宗是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也叫作“东密”。在这个密宗法派里,就有一些僧侣专门以孔雀明王作为本尊进行修行,而他们所修的经法就被称为“孔雀明王经法”,也叫“孔雀经法”。这门经法与“仁王经法”、“请雨经法”和“守护经法”并称为东密四大法门之一。

  据说,佛陀还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不慎被毒蛇咬到,并不胜其苦。于是阿难就去向佛陀禀告,希望佛陀解脱这位比丘的痛苦,佛陀就传授这位比丘一个修持法门,并告诉他,这个法门可以消除一切鬼魅、毒害、恶疾——这个神奇的法门就是《孔雀明王经》。

  最早的孔雀明王形像出现于唐代,在义净法师所作的《坛场画像法式》,以及不空法师所译的《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里,都对孔雀明王的形象和姿态作出了具体的描述。

  在义净和尚的《坛场画像法式》中,将孔雀明王描述成一个身穿白色裙帔,站在一株白色莲花之上,手持孔雀尾翎的女神,她“于莲花上立,或于金座上立,右边一手持柚子、一手执莲花,左边一手持吉祥果、一手执孔雀尾三茎。”

  而在《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中,另一位高僧不空法师则作出如下记载:“于内院中心画八叶莲花,于莲花上画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头向东方,白色,著白缯轻衣。头冠、璎珞、耳铛、臂钏种种庄严。乘金色孔雀王,结跏趺坐白莲花上或青绿花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边第一手执开放莲花、第二手持俱缘果,左边第一手当心掌吉祥果、第二手执三五茎孔雀尾。”

  今天,我们在敦煌的许多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庄严肃穆的孔雀明王像,按照佛经说法,这些壁像也被称作“孔雀明王经变”。

  在精美的敦煌壁画中,那位孔雀明王菩萨发髻高束、头戴宝冠,右手握持孔雀尾翎,左手托着盛满俱缘果和吉祥果的盘子,身上佩有璎珞项圈,跣足立于莲座之上,面庞圆润,神态安详,尽显庄严的法相。

  然而,在《洛煌笈》里,我们却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孔雀明王:

  一袭缀满孔雀尾翎的长袍,神态庄严肃穆,姿态轻灵飘逸——这就是杉泽笔下的孔雀明王,一个少了几分威严,却多了几分烟火气的神灵。

03 飞天与反弹箜篌

  《洛阳伽蓝记》有云:“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这说的就是敦煌的飞天!

  谈到敦煌,就不能不提飞天。在敦煌的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都有飞天。作为敦煌壁画中最美的艺术形象,婀娜多姿的飞天,早已成为敦煌壁画中最经典的形象。

  一千多年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审美意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所绘制的飞天形象,其姿态、意境、风格、情趣,也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飞天始于汉末,兴于隋代。据史籍记载,隋炀帝杨广就特别喜爱飞天,他曾经让工匠在皇宫里设计了一个“活动飞天”。在大门上挂着帷幕锦幔,由机械传导的木偶飞天,可以上下升腾,左右俯仰,然后卷动着帷幕锦幔缓缓上升,如同腾云飞升一般。

  在隋代,画师们绘制飞天的技艺已经达到了鼎盛。当时所绘制的飞天,不仅样式精美、色彩斑斓,最关键的是,这个时期的敦煌壁画,已经完全摆脱了来自西域的桎梏,彻底将西域的画法与中原传统画法相融合,塑造出无拘无束、轻灵飘逸的全新飞天形象,在其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活力。

  飞天到了隋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形态,那就是反弹箜篌。在敦煌,“反弹琵琶”的壁画数量并不少见,但“反弹箜篌”的壁画仅有一处。也就是敦煌莫高窟的第276窟。

  箜篌是一种业已失传的中国古乐器,据史料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双手齐奏,俗谓之擗箜篌。诗鬼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也对这件乐器的声音大加称赞: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缘得闻这种玄妙之音,不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幅绘制于隋代的“反弹箜篌”壁画中,遥想当年乐师弹奏箜篌的盛景。

  隋代的飞天技艺虽然已经臻于化境,但飞天最鼎盛的时期,却是煌煌大唐。在唐代,敦煌的飞天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个时候,飞天形象已经完全脱离了西域艺术审美的影响,彻底中国化了。

  在一幅绘制于唐代的飞天壁画中,一群飞天以一颗莲花火焰摩尼宝珠为中心,在天花和流云之间穿梭,姿态潇洒、神情柔美。有的梳着少女的双髻,有的穿着比丘的袈裟,有的捧着花盘,有的弹奏箜篌……一举一动,尽显唐人风流。

  正如诗仙李白在《古风·其十九》中咏赞的那样: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

  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不过,《洛煌笈》里的飞天,虽然源于敦煌,但又超脱于敦煌,那是属于杉泽自己的飞天,是百鬼画师笔下造就的一个梦境。就像杉泽自己所说的那样:

  当笔尖与纸张相碰撞的那一刹那,就能把心和梦真正地沉淀下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