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江山04》经典读后感10篇

  《文化的江山04》是一本由刘刚 / 李冬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19-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一):百家争鸣——思想的黄金时代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接续上部,时间从洋溢着曼妙诗经的周,到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春秋时期。作者将这一时期定位为中国的“轴心期”,不仅是因为在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50年间诞生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更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无疑就是这如奇点般的“一”。孔子创立的儒学开创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先河,并且在百家争鸣中诸多显学的主要任务,如李斯、荀子、韩非、墨子、吴起等,都是师从孔子,从儒文化中发展出自己的理论。所以正如作者所言,那个思想炸裂的年代,皆因孔子一人。

  荀子曾在《劝学》中说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或许很多孔门弟子都有这种思想,自认已经超越老师,将孔子当成了他们的踏脚石,更有甚者当成攻讦的对象和批评的靶子,以数典忘祖之姿,夸耀其学说。

  韩非子是个明白人“人性好利,既不能改,也不必改”。孔门弟子争相将孔子束之高阁,绝口不提,为的无非就是利之一字。孔子自身一直就主张入世,得势而行。然而事与愿违,反倒是弟子们生逢其时。但他们的“势”全因“利”。彼时,秦国体力值高,东方智力为主。从秦缪公开始,便渴望体借智力,一统天下。二者一拍即合。直至始皇时期,博士儒已有近百人。

  如果说入朝为官的博士儒门对孔子是卸磨杀驴,那么始皇更像是在等待螳螂捕蝉的黄雀。即使博士儒们选择了将始皇扶上“王圣”的宝座,砸烂孔子“圣王”的招牌,但也只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始皇整合了王道和霸道,令政治与天道并轨,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境地。此时,博士儒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博士儒们互相倾轧,貌合神离的态度,更是让他狠下杀心,最终借李斯之刀,完成了焚书坑儒的乐曲终章。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二):诸子争鸣,百家蜂起

  阅读文化的江山——中国的轴心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以当今新时代新观察新思维的新视角,以期达到对中国历史的再认识。

  泱泱大中国,历史五千年。历朝历代英雄无数,文人辈出,论思想、论道德,论文人墨客,统领一朝一代。

  庄生梦蝴蝶、墨子破云梯,商鞅入西秦,孙武克楚国,苏秦说襄王不得用,荀子居兰陵郁郁而终……王权衰落,诸侯称霸。执斧钺而有争雄之志,掌宝玺即有问鼎之心。诸子争鸣,百家蜂起。握圣言故思仁育兆庶,知先贤则忧统御华夷。有阴阳纵横说东周、并六国。舆图一展,运乾坤于舌上。有孔墨老庄论齐身、平天下。礼坏乐崩,挽狂澜止逆施。

  中国轴心期——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明的名民族。从尧舜禅让到秦始皇汉武,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一部惊天动地、灿烂辉煌的历史,续写着一部又一部的历史篇章。

  中国的思想,中国的理念,中国的传承,中国的文化,像春天的种子正播撒在世界的地球村,以传承有序的脉络,把道家、儒家等各学派各种宗教的思想精华发扬光大,以展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以彰显和谐共处共创双赢共建共享的新型中国理念,影响世界之大同。以中国的文化为代表的载体为轴心,宣传宣扬宣讲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理念。以仁义礼智信的哲理内涵,贯穿于当下的社会实践中,从而提升每个自我的文化素养。借用(明 吴承恩)的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来时刻激励我们前行。

  阅读此书,可以使人明智明理。对历史的记忆,对历史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是一门鲜活的学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媒体多元化的发展,使得现代人重新思考对历史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学习、继承。希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做一个有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传播者。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三):诗性的语言梳理历史,引出更多思考

  《文化的江山04 中国轴心期》 诗性的语言梳理历史,引出更多思考 人们谈历史,都习惯以王朝的形式展开——夏、商、周;元、明、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少则几年,多则百年,王朝更替,一代代帝王新人换旧人,留给后人一个个年代表。中学接触历史,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年代表,说那些都必须死记硬背,才能熟练应对考试。过后回想,也真的是考完就忘。随着阅读面的增加,我越来越明白,只有建立在兴趣之上、理解之后的记忆,才能持久。 《文化的江山》一套书,为普通读者了解历史、建立兴趣提供了可能。历史不是割裂的,看似散落的历史,如果能以文化角度关联,解读起来势必会更加流畅。作者刘刚 与 李冬君 合作了很多次,作为独立学术人、自由写作者,二人的文风也是自由洒脱,当年初读《回到古典世界》就很惊艳,感叹竟然可以用散文般的文字梳理历史。 文化无国界是《回到古典世界》一书中两位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文化可以越千年、历百世,并且可以常读常新,是《文化的江山》这套书中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整套书分十二册,历时十年,虽然大体上仍按照年代顺序贯穿,但是语言却非常活泼,同《回到古典世界》一样多了几分散文的诗性。 《文化的江山04 中国轴心期》是《文化的江山》的第四个分册,主要讲述公元前500年到前200年这个阶段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个时间段是以文化看中国的诸子时代,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书中,作者将诸子时代划分为三部分,也就是春秋、战国和结局。为读者揭开了百家争鸣,思想自由碰撞的年代面纱。《中国轴心期》和第三册《中国风雅颂》在结构安排上类似,都是前面部分剖析解读历史,后半部分以特定的人物或者文物做拓展阅读。 阅读第三册时,就非常留意孔子这个人物,因为他被尊称为圣人。而第四册第一章就是讲“圣化”。上册在讲述孔子观季子行葬礼时提到了“孔子问礼”。第四册中叙述孔子时隔十七年先后问礼和问道于老子,也是很有意思。 第一次是孔子三十多岁,三十而立,立于礼。那时孔子自诩为“野人”本是想着和老子一争高下,没想到老子明白后生可畏,“以自隐无名为务”让孔子不争而胜。老子因此被孔子尊为“犹龙”,达到了共赢。第二次“问道”是孔子五十多岁,所谓“五十知天命”,当时老子告诉孔子说道是内在的,不可说。要向内求,也就是认识自己。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文化的江山》系列丛书的作者用诗性的语言梳理历史,让读者在愉悦的状态下,思考历史与现实。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四):时代风华

  希腊古典曾经在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哲学等等当年都留下了辉煌且灿烂的印记,我们赞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这些吐出口就会成为信仰的名字,我们说那个时代是民主政治的开端与高光,这都是属于整个世界的辉煌。其实在同样的历史时期,中国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辉煌,那个时代的缔造者们被称作是诸子百家,他们唱响了一整个时代。就像是《文化的江山4:中国轴心期》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希腊哲人和先秦诸子并世而立,人类还没有哪一个时期比这个时期壮丽。”句号收尾,这是再平淡不过的一个陈述句,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半句话,好像就可以看见那是多么群星闪耀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4:中国轴心期》是我看的这一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不同于关于风雅颂那种浪漫的讲述,“中国轴心期”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是在讲述这个时代里的人的故事,当然 我还坚持自己思考与考古的认知,毕竟这是我对丛书最初的感受。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别划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进行讲述,最后一部分则是关于思想集大成者的总结与论述。

  作者所指的“轴心期”是秦统一全国之前的诸子时代,在作者看来,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一个时期,是一个几乎可以成为全世界中心的时代,在“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之前,这是一个绝对的自由和争鸣的时代,不同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不同的观点都可以找到它的拥护者。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儒家、道家、法家……百家争鸣,那就是我所向往的时代,所有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

  我在“风雅颂”一书中所感知的“考古”仍旧还在,本书依然采用双层内容的架构,每个章节的上半部分是关于人物、关于文化的讲述与记录,下半部分还是在“考古”。这一部分会与前面的内容紧密关联,将与那段历史、那些人物有关的历史痕迹做清晰细致的讲述与记录,上下呼应,形成的是有趣的对比,和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没有哪一个时代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它一定会有横向、纵向上多个层面的关联。纵向看来向上、向下其自身所在文化环境的传承与发展,横向望去,这个世界上同时代也有其各自的光彩。在《中国轴心期》一书中,作者就是多了这样横向的比较,这种比较增添了大局上的认知和整体上的把控,也是让中国文化这根线与世界合拢,使双方更加的契合。

  我们经常说“魏晋风华”,说那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其实远在那之前,诸子时代何尝不是一段美好的历史时期呢?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五):诸子百家之《中国轴心期》

  xiaoxiaoblue编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我们通过史书了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事件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句话。在那个神秘的时代里,涌现出众多大思想家和圣人,各种学派各种学说的出现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现在的我们在了解这段遥远的历史的时候,只能通过先辈们代代相传的作品,如四书五经等。

  在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提倡国学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对我们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而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见识城邦出品的系列丛书《文化的江山》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花费更少时间经历去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的机会。在这套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江山的存在,可以看到即使是王朝的中国兴亡交替也影响不了文化中国的传承。

  今天带来的《中国轴心期》属于该系列丛书的第四部,也是该系列丛书推出的第一期的随后一部。从该书书名的“轴心”二字我们可能会联想到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联盟,究竟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中国轴心期”有着怎样的特征,这些就有待眼前的文化爱好者细细品读了。

  本书正文一共分为春秋和战国及诸子时代带结局三个部分,也就是诸子百家层出不穷的两个时代节点。

  两个部分的研讨内容各有侧重点。在上篇的“春秋”部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遥远的春秋时代也有民主政治的尝试,这与后来我们看到的以秦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权主义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至少最开始的人们也尝试过民主政治。在书中作者就讲述了子产新政的事迹,这就是典型的异常民主政治的尝试。后面的孔子也就是孔圣人一直倡导的仁政理念,其实也是受到了子产新政的影响。

  文中谈到了子产“铸刑书”,提到了子产新政中守成和进取的两面,也提到了子产新政民主进程中的每一项新政策几乎都遇到了国人的反对。当子产死后,子产的民主新政其实在法治上已经宣告失败了。这里作者还提到了一个素王的概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慢慢了解。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盛起的场景,也能够看到结束的收场。中国的轴心期究竟是如何凝聚的,如何表现的,相信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多!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六):现代化史诗巨著

  我是个有买书癖的人,自从京东有双十一活动后,那是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以前总是在某当买书,不知道用来京东的书才是真的便宜,最最重要的是,书这么脆弱的宝贝,京东的售后也是杠杠的,稍有破损二话不说就退货或者换货,这是我选择京东的最主要的原因。

  看多了电子书,有时候还收费,还不如趁着打折在京东入手一套,岂不妙哉。

  言归正传,我本以为《文化的江山》是非常厚的书,没想到薄薄一本,很适合随身携带,翻开书页,厚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有签章的书签非常精美别致,可以拿来做收藏,我在背后又写了几句话,敲了自己的印章,两者正反相得益彰。

  这次总共买了4本,每本书的封面都采用了一种古董文物画面,制作精良,我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我们读书那会儿把书的封面都做成这样,大家更可以好好学习了。

  铜版纸的纸张摸上去非常完美,符合我这个挑剔的完美主义者的口味,而且这种纸的优点是记笔记不会画看,用细用粗笔都可,十分欢喜。

  要完成这样一部史诗级巨著,当然光靠一位作者是不够的,两位作者都是文化界的知名人物,知名学者,光是名字就给这篇文打上了一个畅销标签,最难得的是作者不像那些老学者用词隐晦难懂,而是笔力优美,读起来仿佛一篇篇散文,要形容字字珠玑丝毫不为过。

  刘刚教授的书一如既往,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他的书的一个特点是开头精彩,中间内容丰富,总结精辟,读完一本书犹如上了一趟酣畅淋漓的文学讲座,受益匪浅,不夸张的说,很有可能会影响你某一个时期的心态。

  我是刘刚老师的粉丝,在这之前已经收集了他不少书,书架的某一层,都是刘老师的书籍,这次能添这几本新书,自然欣喜不已。

  书的扉页里夹了一张签章的书签,其实我觉得这个有点多余,因为这本书每一页的插画,都足以用来当做书签,就看你舍不舍得把它剪下来。

  两位老师的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从一件件为大家所知的文物开始讲起,利用并不太长的篇幅,把故事讲得很清楚,而且奇妙的是,并不会感觉枯燥,这就是大师跟写手的最大区别。

  读完两本,忍不住写点体会,希望我们的文化市场多一些这样的史诗级作品,而不是看完就扔的厕所读物。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七):并立于王朝正史之外,还有文化江山

  ——王朝不过历史表象,江山实乃历史本体

  老早就听说过“中国轴心期”这个概念。看到《文化的江山》书封赫然标注的这个副标题,身心还是为之一震。土棕色填充的封面上,正中一幅山东齐山村出土的砖拓孔子率弟子见老子画像。实际画像高有半米余,长度近3米。

  所以中国的轴心期是春秋战国?

  的确,诸子百家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那是在中国历史走上王朝中国之路后,与之并行互动、循环同运的文化中国的历史的一部分。二十五史从《史记》开始,是正史的内容,也是王朝的历史。粪土当年万户侯,相比之下,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更为不朽。这便是文化中国的意义,家国兴衰不仅是王朝的更迭,还有文化的主宰。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讲述春秋、战国,和诸子时代的结束即秦朝的开始。与正史采用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撰写方式不同,《文化的江山》以考古发现为依据,参考各类文化典籍,试图还原文化的历史。

  用作者的话说,书中的历史精神追随陈寅恪,美学形式取之于王国维,这便是书写的风格和宗旨。

  陈寅恪 “以诗证史” ,用一部柳如是别传,留住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江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诗话体写唐宋词的论著。而本书作者李刚、刘冬梅,仿效前两者自愿诗意地栖居于历史。

  一、 诸子时代:春秋

  中国思想史上子产是孔子的先驱,也是时代的先驱。子产新政中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是“民之行也”, 即人效法天之经地之义,为慈为爱为恭为顺。作为孔子的样板,子产可谓作了一次民主的尝试。

  从周公到孔子的周孔之教,是中国的古典时期,结束于秦汉大一统。这一时期源自于礼教精神的发展,从民心到人性、从有德到有道,再到礼义和仁义。

  孔子述论语而作春秋,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与时代有很大的关系,“作”意味着“皆由其心裁”。

  二、 诸子时代:战国

  孔子逝于公元前479年,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6年。如果说春秋尊崇的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遗风,而战国则是诸侯的扩张和耕战文化的崛起。从西河之学到稷下先生,再从孟子、墨子讲到纵横家和庄子,作者细细盘点诸子的行止和思想。

  郭店楚简“大一生水”里的宇宙生成说认为水是一切的开始,其思想直指儒家礼记·礼运篇。作者猜测它很可能是屈原天问的续篇,并作为对天问的回答。这部分最后以阐述屈原的离骚中“为我”之诗及其魂结束。

  三、 诸子时代大结局

  从郭店楚简的一部老子谈及孔子向老子问礼问道,再谈秦岭-淮河一线的帝王学和儒家圣化模式、王圣运动,将这一部分过渡到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博士儒。

  全书通过采用文化中国的视角,重新审视被我们遗忘的、独立于王朝历史之外的历史。书中有许许多多不同于以往史书的论述,有着鲁迅在“文化的人民性”重建上未有的“文化个体性”的自觉。基于那些千年的文物沉默的证言,作者还原了一个似乎更真实的历史,这也许就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吧。

  《文化的江山04》读后感(八):《三读李冬君——〈文化的江山读后〉》

  初识李冬君,2014年,是在网上淘书,偶然购下了她的文化散文集《落花一瞬》。这是一本探讨日本文化的集子。那精美的文字,漂亮的插图,让人非常惊喜而陶醉。它成了我和儿子的枕边爱书,真是有种舍不得读的感觉。

  后来,又看到了她的文化散文新集子《青花瓷里的乡愁》,素雅的青花瓷,水墨画似的插图,又合着她如诗一般的文字,让人爱不释手。我一下买了三本,留下一本,分别送给了同样喜欢文字的两个儿子。

  后来,她的散文集《一年景》,又摆上了我的书架。

  2009年,她和丈夫刘刚合作的史书《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初次出版。虽然很懊恼这么晚才看到,但还是很庆幸地毅然买下。这个版本,分为上下集两本,共十八个章节,每个章节五六个小标题。字数600千字。虽然 在这么简短的文字中,是很难把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写得多么细致具体,但是,他们以独到的视觉,把历史分为“王朝中国”和“文化中国”。认为王朝中国是现象的,而文化中国才是本体的。他们不是以史书惯用的视角来回眸国史,所以才冠之以副标题——重读中国史。这是以新的文化的视角,对历史的重新解读。

  转瞬到了2019年,李冬君和她的丈夫刘刚在整整十年间,又重新编著了这套书系,《文化的江山》。全书由初版的两集,拓展为十二集。每集分别单列了副标题的书名。目前已经出版四集。分别是:文化中国的来源、王朝中国的确立、中国风雅颂、中国轴心期。第一集:“文化中国的来源”,由四章构成。主要以山海经世界、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玉器文化、青铜文化等为载体和重点,追溯了原始文化的起源及流变。第二集:“王朝中国的确立”,由两章构成。分别是:王朝中国的确立和文化中国的延续。主要探讨从城邦到国家,从文化的转型到国家伦理和天下伦理的构建。第三集:“中国风雅颂”,由两章构成。分别是:“中国”名与实、诗经时代的天命与革命。主要是阐述从殷商到春秋的文化,其中的重点文化人物及事件,例如孔子、司马迁、《诗经》等单列标题重点论述。第四集:“中国轴心期”,由三章构成。分别是:春秋、战国和诸子时代的结束。分别探讨了礼义、仁义、兵法、变法,以及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屈原,等主要历史文化事件、文化人物和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历史文化的“轴心期”。

  这四集《文化的江山》,从写作特色上有四个特点。其一,文字简洁。虽然这新版的《文化的江山》与旧版相比字数和内容增添了许多,但文字简洁的总体写法还是如一的。在整个历史文化的繁衍流变中,能既照顾其连续性,又不随意展开和过度地阐述,这是符合现代人的阅读现状的。在生活节奏较快、职业内外时间宝贵的情况下,把握住这样一种文笔模式是很必要很实际的。易中天的中华史,也是如此,文字极其简洁。其二,重点突出。在漫长而众多的文化人物和事件中,总是有着重要重大的环节的。该书在布局时,不仅用小标题单列,而且在常规的简洁讲述中,对这些知识点和情节适时地进行了详写。甚至人物对话等都进行还原描述。这就无疑在叙述中增强了文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三,富有个见。纵观历史,仅仅是近代、当代,写史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但大多是就史而史。很多是政治史,或曰帝王史。即便是文化史,往往也是二者兼容,不可割裂。这是很常见、很常规的。而这套书的作者,却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并注入这套书:“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帝王为中心,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王朝不过历史表象,江山实乃历史本体。重读中国历史,要把历史放到江山中读,不要放在王朝里读,要用诗性的眼光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能读取文化的江山,用‘资治’的眼光,只能围绕王朝打转。”这样的对历史文化的见解,恐怕就是这套书的亮点或独特的价值所在。其四,全书图文并茂,精选了非常多的彩色插图,黑白的很少。所有的插图非常清晰,有许多很少见,难能可贵。这就增加了文字的可读性和直观性,形成了美轮美奂的装帧。估计这也是该书价格构成的原因之一。

  当然,作为独立学者,自由写作者,能按照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文字风格去付诸文字,这本身就是很个性的。而纵观文集,那随处可见的文化大散文似的文思,那诗性的语言,全都是两位作家的个性文笔。作为普通读者,我们或许无力能辨别其文字中学术深层的东西如何,但是,博览、思考、对比、鉴别,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增长知性,丰富思想,走向深刻的必要途径。期待着后续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