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轻,孰重?

  欢欢开始上一年级了,开学几天后他问:“妈妈,为什么我喜欢的美术课每个星期只有2节啊?”我一想,这个问题有些难,一时没能想到自己觉得合适的说法,便先说:“因为你在幼儿园三年用了很多时间来学习画画、手工,你已经掌握的不错了,现在你长大些了,该学学其他的本领啦。”

  几天后,欢欢看着课程表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了,语文、数学、英语是重要的课,音乐、美术、体育不是重要的课。”

  语数外、音体美,孰轻,孰重?其实从孩子进入小学那一天起,不需要我们多说,他很快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但是我觉得仅以考试学科影响升学、非考试学科不影响升学,这样的标准进行比较是简单而功利的,但这样的比较却又在当下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存在。我思考,现在孩子对学科的认识是关乎他对自身素养以及价值观的事,应该如何更加客观而理性的帮助他树立好课程观呢?

  学习,是为了自身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应该是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最适于学习的黄金阶段。婴幼儿是脱离母体逐渐能够生活自理、探索世界的阶段,小学是为一生成长打好基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初中、高中、大学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而现状是:幼儿园开始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却几乎是“脱离苦海”,松懈不前的状态。对号入座,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得好自然往上发展会更加顺。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与其说是主课,我觉得是基础,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从拼音、识字、朗读、组词、造句到做文章,都是帮助孩子掌握基础的认知、接受信息、与人交流的方法。数学:开拓人的思维,提高大脑的灵活性。数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数学知识生活着。英语:思维的锻炼,同样作为语言学科,学好语文能够接触本国的经典文化,学好外语就有了走向世界接触更多优秀文化的可能。其实,学好语数外的益处远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帮助孩子掌握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的人最基本的技能,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如果我们掌握的仅仅只有基础呢?不重视孩子其他素养的培养,其实大家也都意识到不好,但这种意识,就学校而言,应试是摆在那里必须面对的现实,要真正做到重视各科、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在当前的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显得愈加重要。很多家长有自己的教育思考和想法,在学校教育较难实现的孩子综合素质、特长培养方面下功夫,于是成就了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火热。课余,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校外课程:围棋、书法、绘画、钢琴、英语、舞蹈……家长的想法,无非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多一些社会竞争力,能够在自己所处的阶层上再往上一些,这也是眼前最实惠(功利)的愿望。我想,让孩子上校外培训机构,确实可以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充,因为学校的音、体、美、科学等培养目标是面对全体公民在该领域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孩子的长处,让他的长处成为超长,实现孩子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说到人的多元发展,让我想到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9个):语言、数理逻辑 、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但是,传统上,学校和家长一直强调孩子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两方面的发展,显然,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优点),多多鼓励,让他以此为自豪,在这方面不断努力,这个优点就会越来越突出,人的才能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包裹着诸多可能,发现他们的优势,让其对着正确的方向发力,才是在做有用功。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测试:美国数学家盖洛普的公司曾经做过一次测试,让两组读者分别参加加速阅读的项目,参加项目前后分别测试。慢的那一组,接受项目培训前阅读的速度为每分钟八十多字,快的那一组为一百多字,经过培训之后,有趣的现象发生了:慢组的阅读速度提高了50%, 而快的那组提高了600%。 由此可见,如果某个东西是你的优势,你再加一把劲,就会如虎添翼。如果不是你的优势,你再努力,改进也是有限的。

  主课、副课,孰轻孰重,其实在大家的心里都有一杆相似的秤,这杆秤指向的也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人生的成功=财富。孩子努力读书、考取好的学校和专业再找一份好工作,过上安逸的生活。大多数人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车子、票子,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乐,缺少多样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我看到:在国外,有的人喜欢冒险,可以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放弃安逸生活铤而走险。有的人喜欢手作,选择在自己的小小工作室静心手作,通过网络店铺出售手作品来维系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内心充实、乐在其中。有的人虽然成了事业上的亿万富翁,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崇尚自然环保。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追求什么,物质生活得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因为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属于自我的笃定的追求,多一些对人生的浪漫主义态度,或许便能够获得一种更为丰富、更加快乐、更具有色彩的生活。

  孰轻,孰重?每一天我们都需要面对各种选择,选择几点钟起床,选择着装,选择食物、选择完成工作的方法、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选择此刻的心情……于是我们进行着各种衡量:哪一种途径更好?哪一样对我来说更重要?选择,必然会有放弃,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所擅长的也各不相同。幼年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他们选择,在选择中收获智慧,在选择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摸索人生的方向,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若要说到对学科学习态度的选择,我想:有所侧重地兼顾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如何选择,可说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因为,正是不断的衡量和选择造就了你我不一样的人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