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1847》经典观后感10篇

  《黑色1847》是一部由兰斯·戴利执导,雨果·维文 / 詹姆斯·弗兰切威勒 / 斯蒂芬·瑞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1847》观后感(一):经典.绝望痛心杀戮重生

  又看了几遍,原来他被抓挣脱后,回到石屋看到冻死的母女,未发现大女儿,回头看到屋外寒天雪地的脚丫印,深感绝望痛心…

  片尾戴着军帽手握钱袋的大女儿,坐在马车后…

  …

  我杀人被称之为谋杀,他们杀人,称之为战争除恶。

  我的家人的死亡,谁为其主持正义!

  现在你已成为他们头号通缉,不要和他们斗争,走,去美国。

  《黑色1847》观后感(二):一个爱尔兰孤胆英雄的复仇故事

  穿着西部片的外衣,跳动着动作片的脉搏,快意恩仇的故事酣畅淋漓,激烈的搏杀场面让人绷紧神经,开放式的结局更是让观者有不同的选择。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相应的结局。这个十九世纪兰博式的英雄还有了战友,他的后人还为他拍了电影,可见没有白流的血,所有的牺牲都有意义。雨果维文演出了角色的心理变化,男主角魅力四射,演二等兵的演员演技自然,后来的转变真实可信,大地主的扮演者更是老戏骨,演技老辣。英国军宫又帅又冷酷,只是有点符号化。

  《黑色1847》观后感(三):人吃人

  爱尔兰苍茫的旷野很动人,因为承载了无数抗争的亡魂。王室贵族创造的美有多令人叹为观止,贵族手中的酒有多馥郁芬芳,戎装上的金丝有多华丽亮眼,平民的挣扎就有多悲惨泥泞。19世纪,在那种不仅没食物,连房盖都挑了不让人住,大量佃农冻死饿死在荒野的大饥荒年代,信仰把人带到地狱,美国这种把基本公民权利和自由写进宪法的国家才是天堂。

  鲁迅讲中国旧社会人吃人。看多点各国人自己还原的历史,有哪个专制社会不吃人。欧洲绝对君主制瓦解前的平民,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平民,大清的平民,都活的比狗还不如。权利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国家机器沦为私权的暴力工具,就必然是这么个结果。现在公认的明路,那也是经历过悲惨世界的无数平民拿头盖骨“践踏”出来的。

  《黑色1847》观后感(四):并非民族战争

  爱尔兰与英国的对抗

  大抵是和中国的抗日是不同的

  这并非一种对外战争

  即便男主角坚持不肯说英语

  也不像是一个民族间的对抗

  更像要饿死的民众与代表有钱的统治阶级官方的抗争

  尤其在饥荒年代

  也许是地太广 人太稀 彼此太像

  更像是陈胜起

  吴广原本奉命缉拿

  最后吴广和陈胜走一块去了

  一起夺官粮 济民众

  后来陈胜被打死了

  临死叫吴广离开秦国

  去美国

  总之

  就是饥荒的黑色年代

  以及几个人物的悲剧故事

  如同片尾所说

  纪念了死去的 逃离的人们

  是个严肃的叙述型悲情电影

  《黑色1847》观后感(五):电影的历史背景

  略微剧透,主要是当时历史背景

  片中主角(归乡男)和男二(英雄哥)他俩是一起参加过第一次英阿战争的战友,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在1839年至1842年,英国已经殖民大半个印度,垂涎阿富汗,沙俄则在阿富汗建立了自己的亲俄政权(实际是骗取了),随后英国以"俄国威胁"出兵阿富汗。最后阿富汗的原始武器没有打过英军,被占领。亲俄势力寻求沙俄帮助,反击英军,随后英军败北基本被俘虏,之后主力英军出击解救俘虏,成功以后退出阿富汗,三年半战争以阿富汗胜利结束。(这段时间发生了影响天朝的大事就是1840-1842的鸦片战争)随后英军部队返回印度。那个时候的英国到处在发动战争。所以片中男主战斗力爆表,片中男主的贴身武器是尼泊尔军刀,紧挨印度,说明男主曾经在尼泊尔服役过。介绍完主人公的背景,介绍下英国国内得。

  首先,剧中时间是1847年,而1845-1852是爱尔兰大饥荒的时间,也是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之一,由造成马铃薯大批腐烂的卵菌引起。当时英国治下的爱尔兰损失了约四分之一的人口,100万人死于饥饿,另外有200万人流离失所。其次,很多人好奇剧中为什么不让一些人住房子里,这是因为当时统治领土的地主来决定的,打个比方,张三是A村的,他跑去村外头建房子,对不起,不可以,土地是地主的,你必须回你家里住,这也就是片中归乡男弟妹被警察赶出家得原因,如果一个家里没有劳动力基本也就失去了活着的基本要求,导致男主全家死光。当时得制度是按人头来缴税,地主为了少缴税(向英国皇室)也会借着这个机会来减少人口。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定西孤儿院」,里面有讲述天朝饥荒年代得事,感觉跟爱尔兰大饥荒有些相似。

  《黑色1847》观后感(六):它有众多优点,但一条“画面太暗”就让我忍不住扣一颗星

  一星给雨果维文,他饰演的汉那每次一开口讲话,我都会心动一次,刻意压低的声音加上低沉的气氛,仿佛下一秒这个男人就要说些情话……(而且我死活想不到这个人居然是那个在美国队长里的换脸反派?!!!天知道看美队的时候我有多嫌弃那个演员丑!!!谁曾想有一天我会爱上他!)

  一星给这部片子所描写的历史,1845至1850年间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也是有趣的一段历史,再看制作国家是爱尔兰,结合爱尔兰曾经被英国统治的历史来看,好吧,估计政治意义会更多些吧,不过这部剧的确是围绕着政治之洋里的一滴水来展开的。

  一星给里面对于宗教的描写,不改变信仰就能上天堂,变了信仰就会下地狱(我作为无神论者无宗教者,每每看到此类说法都会思考一下,因为我不太能理解为何人们会如此忠诚地守卫一个宗教,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明。但我尊敬所有人,也尊重所有人的信仰,所以我仅仅是好奇,不是否定。)。

  但是说白了,在那个年代和那个国度,宗教其实就是政治的表现方式之一,描写宗教其实还是在描写政治。

  一星给影片中各大人物死法的设定。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或者编剧有意设置的,至少在我看来,还是蛮有趣的。收租人死后,脑袋和猪头对换,既然可以为了一头猪而伤害人,那么就让你也变成猪然后被养在猪圈里吧;法官是被吊死,这个我想不到,也许是?让他不再有能力说话?;教会的人是被赶出帐篷,不过并没有死;管理人被埋在粮食里,因为管理人贪婪粮食,因粮食而活,那也因粮食而死;庄园主之前是被士兵保护,最后是被士兵打死。

  我不想给五星,虽然这部电影还有好多好多好多优点,但是我非常不开心他的画面和节奏,画面太暗,导致我看电影简直了……啥都看不到。节奏太慢,真的太慢了太慢了太慢了……不求你有多热血的打斗场景,你能不能把整个镜头的移动速度提高一点,我看的都要睡过去了。

  配乐不错~好像是爱尔兰风笛,好好听啊~

  《黑色1847》观后感(七):黑色是自由的颜色!

  从片名即可看出本片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一部剧情电影,时间点安放在爱尔兰历史上那场恐怖的大饥荒时代,这段历史对爱尔兰人的独立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键作用,之前将剧情对准此段历史的电影并不多见,本片并非像《勇敢的心》那样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巨著,没有宏大的场面安排,没有震撼的战争场面,本片将矛头聚焦到一个普通的游骑兵,相比于普通历史题材电影强调群体的独立和反抗,本片则将重心放在了个体的反抗和复仇上,一场痛快淋漓的杀戮,一条血流成河的归途,本片以两条剧情线展开,在结尾处完成了两条故事线的交融和升华。剧情的设置上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瑕疵存在,节奏把控上也与剧情发展紧密融合,紧弛有度,畅快自如,多处密室杀人的动作戏份干净利落但不失血腥渲染,场面不大但处处张力十足。本片没有刻意去强调自由和反抗,但剧情处处所呈皆为自由之火种,两位昔日的战友成为相互猎杀的对象,有人说这场复仇从昔日战友开始相互猎杀开始就已经注定失败,小编则认为这场复仇在两位昔日战友相互猎杀开始就已经注定成功,对于一个人可能是失败的,但这种反抗的力量一旦产生就会被永远继承,当普通士兵拿起枪对准警察要求开仓放粮时,当普通人民在贵族面前痛斥傲慢和无知时,当菲尼放下对准罕的枪时,这种反抗的火种已经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埋下,当傲慢和冷漠充满统治者的内心时,菲尼这样的勇者才是勇于点燃希望之火的战士!

  血流成河的复仇,

  并非漫无目的的杀戮,

  黑色的天空,

  并非无人欣赏的美景,

  当傲慢和冷漠充斥,

  当死亡和绝望环绕,

  那一声划破寂静的枪响,

  那一个路口的抉择,

  自由的声音从此将永远唱响!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黑色1847》观后感(八):倒霉的都是最没能力的人

  历史上倒霉的都是最没能力的人

  大家都知道1840鸦片战争英国鬼子武装到了牙齿,把天朝打的溃不成军割地投降。这电影就告诉你,其实在英国征服世界的过程中,1847年,男一号打完了阿富汗战争,也许也参加过鸦片战争,发现他的家乡最没能力的农民阶层是多么的苦逼,和他去征战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农民一样的苦逼。

  大地主说了,我继承我爹这个土地的时候是濒临破产的,没办法,只好减少人口,把不是我土地上的农民都赶走。这样可以少缴济贫税。被赶走的爱尔兰农民呢,刚好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饥荒,冻饿交加中,大批人口虫子一样的死去,其中就有男一号的全家人。男一号从阿富汗战场为国征战回来见到这样的场面,怎么可能不暴走,暴走也没有办法。他杀的每一个人都特么没有办法,第一个干掉的是那个收组的,是他母亲的亲戚,说他母亲坚决不去喝英国国教的救济汤,饿死了,爱尔兰都是天主教吧。他一个收组的,有啥办法。第二个是法官,法官说我按照法律判刑,你弟弟捅了警察,捅人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判死刑了。第三个是大地主的土地管理人,估计是负责拆房子的。一环套一环,总之都有理。男一号对雨果维文说,我杀人他们说我是谋杀,他们杀人就是战争,正义。如果没有我这样做,我全家人的正义谁来给?

  反正死了一堆人,下命令发动战争的没死,下命令征收济贫税的没死。死的全是最低端,最没能力的人。那意思就是赤裸裸的告诉我,别做最没能力的人,否则当不可抗拒的力量(天灾也好人祸也好)来临的时候,最早死的就是自己。

  全片都很喜欢,唯一不合理的就是男一号在兄弟媳妇房子被拆的时候遭到逮捕,杀了六个人逃出来以后,发现他弟媳妇冻死在老房子里。这才过去几天啊,就算警察局很远,也没几天路程吧。更何况,男一号给了弟媳妇一些钱,她完全可以付钱住在其他人家里吧。为了渲染悲剧,让弟媳妇死,感觉很遗憾。毕竟,男一号一开始的计划是带着幸存的家人去美国,并不是一杀到底。假如弟媳妇没被冻死,那他为了家人的安全,也会立刻终止仇杀,带着家人离开的吧,但那样一来,电影没法演下去了。

  雨果维文最终的选择不得不说拍的很好。两个路口,一个是跟上去杀掉年轻的上尉,继而陷入到爱尔兰这个大饥荒的死循环里。一个是跟着一帮要去美国的难民去新世界,开始新生活。他考虑再三,,,电影结束。

  不得不说,爱尔兰大饥荒造就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啊,忘不了美丽的苔丝。还有《飘》,郝思嘉的爹就是爱尔兰移民到美国的。

  没能力的人,其实还有项本事,迁徙,从利润低的行业迁徙到利润高的行业。从不适合居住的地域迁徙到适合居住的地域。改变很难,难就难在思想上,并不是行动上。雨果维文一开始为什么被关监狱要判处绞刑?因为他保留了当兵时靠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失手杀掉了一个嫌疑犯。最后的路口抉择,是他在经历了这一场事件之后的思考,我暴力,所以我从警察督察变成差点被吊死的囚犯;菲尼暴力,杀光所有人,最后还是全家死,自己死。而造成爱尔兰被英国占领的原因,造成自己征战阿富汗却一无所得的原因,造成菲尼杀人被杀的原因,甚至造成自己暴力和菲尼暴力的东西,又全都是个人改变不了分毫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赐于我分辨二者的智慧。这是圣经上的一句话,是凯文科斯特纳在那个人格分裂杀手电影里杀人前的祷告语,也是几个月前开导我的好友用她曲折的人生历程总结出的一句话。

  很难啊,真的很难,但我想改变。

  《黑色1847》观后感(九):一场饥荒引起的复仇

  文 | 贾楠

  黑色1847》是爱尔兰导演兰斯·戴利的第六部长片。提及这位导演,很多人不会忘记他曾导演的青春成长片《吻》,展现了孩子温暖且梦幻的小世界。《黑色1847》并没有延续对于这类青春题材的探索,而是选择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个特殊的故事背景。

  一、少有人选择的历史

  导演兰斯·戴利在题材选择上独具匠心。爱尔兰曾经历过一场恐怖的灾难,那就是1845年至1852年的大饥荒。这场大饥荒让1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100多万人被迫走上背井离乡的路。关于这场大饥荒的起因,一般认为是当时的主要食物马铃薯受到病虫害,大幅度减产。但也有学者提出,英国统治者缺乏有效决策,这种冷漠行为才是大饥荒的根本原因。

  这段历史对于爱尔兰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大饥荒促进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爱尔兰人对于英国的反抗激烈爆发。但在《黑色1874》之前,很少有电影提及这段历史的,以此为背景的西部片更是仅此一部。

  故事讲述了在1847年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在海外为英军作战多年的费尼回到了家乡,却发现母亲已经饿死了,自己的兄弟被英国人残忍地绞死。绝望之下,他放弃移民美国的机会,走上独自复仇的道路。孤胆英雄费尼以命相搏,他的一往无前、无畏无惧正是对残酷现实的绝地反击。同时,曾是费尼战友的汉那接到任务,追捕费尼。昔日战友,短兵相接,两人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影片中出现了不少中国观众熟知的演员。饰演汉那的正是澳大利亚演员雨果·维多,他曾在《云图》里一人饰演六角,也曾是《美国队长》里的反派“红骷髅”。当然,在他出演的众多影片中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还有《魔戒》。饰演费尼的是澳大利亚新人演员詹姆斯·弗兰切威勒,他凭借《动物王国》中出色的演技征服不少观众。在此片中他颠覆了以往形象,贡献了出色演技。此外,还有巴里·基奥根、吉姆·布劳德本特等参演。

  二、复仇,但并非杀戮

  大饥荒时代,土地里没有粮食,只有饥饿和死亡在不断繁衍。尽管镜头下的爱尔兰村落群山连绵,景色优美,但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当地人根本无暇欣赏,他们忙着活下去。水中漂浮的骷髅头,成堆的尸体,费尼骑着马独自走在小镇路上,一片萧肃。导演特意营造的灰暗色调以及充满爱尔兰特色的悲情配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时代。

  费尼独自背负着复仇的使命,在不断地追杀仇人中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些被他追杀的人,无一例外都付出了惨痛代价。导演将这些动作戏安排在狭小的房间内发生,表现一对多的精彩打斗场景。镜头干净利索,成功营造了悬疑与紧张感。

  但这些复仇的画面,并非为了展现残忍的杀戮。当费尼与汉那这对曾经的战友兄弟不得不反目成仇时,这场复仇没有赢家。在对社会的深刻审视下,故事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意象是猪,任人宰割的猪,吃食的猪,被砍了头的猪。当人类受尽压迫,就会奋起反抗。费尼走向复仇的不归路,他以一己之力对抗强权与不公,带着悲壮的孤胆英雄色彩。在不断终结仇敌的生命过程中,他早已知晓自己最终的结局。

  影片运用悠扬深邃的爱尔兰竖琴乐曲,描绘出在这片被死亡的恐惧笼罩的土地上生存着的人们所承受的生命之重。极具民族风情的曲子也为费尼单枪匹马的复仇之路铺设了悲情的基调。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哼起婉转低回的爱尔兰民谣,他们唱的是伤痛,也是不被压倒的一丝企望。影片的宏大背景与悲情色彩在悠扬凄美的爱尔兰旋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肯·洛奇导演的影片《风吹麦浪》也将目光聚焦于爱尔兰抗争英国统治的历史时期。故事讲述了在爱尔兰独立战争时期,一对昔日兄弟由于信仰的差异而分道扬镳的故事,影片获得第5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两位导演不约而同所选择了兄弟反目作为主要人物设定,就像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系,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从和平走向硝烟。而在时代的浪潮下,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下,种族纷争裹挟下的个体的选择与被选择都充满了挣扎。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