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清欢

  山河远阔,不如一碗人间烟火。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不论咸淡,都是人间滋味。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流浪,都忘不了那口家香味。

  你以为很多事情早就过去,但是只要通过味觉就唤醒了过去所有的记忆。

  过年是以前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拿红包和热闹的玩都是小事。最开心的其实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吃。

  过年都会做一大桌子菜,有腊肉、腊肠、鸡肉、木耳、香菇、牛肉、炸鱼总之很多平时吃不到的菜都有,我最爱吃的是牛肉炒干辣椒。那时候觉得那真的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很多幸福感也是从吃当中获得来的,有时候不在于吃的有多好,而是那代表着你喜欢,你感知幸福的味蕾。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很多东西都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很多人觉得那是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富裕了,平时不缺吃穿,而且想吃什么马上就可以吃到,就根本没有过去的期盼。

  读了梁实秋的这本《人间食色至味清欢》才知道很多好吃的菜的来历。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

  他学贯中西,著作无数,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的著作,其散文或描摹柴米油盐,或探讨琴棋书画,于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无尽的悠然与智慧。余光中说,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人间食色至味清欢》是梁实秋写的关于吃方面的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故园食话,第二辑一方水土一方食,第三辑口有食味,心有食法。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每当深夜看到别人发朋友圈的美食时,也能唤起你的食欲。

  看《人间食色至味清欢》这本书也有这种感觉,梁实秋不愧是散文大家。用诙谐的语言,加上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蕴,这是一本带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菜谱。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其文化底蕴,吃也能吃出文化。会吃的人也会做,平时就对每一道菜的做法有印象。很多菜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看了这本书,以后在饭桌上都能增加自己的谈资了。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事情,写出来是多么的有趣。平时比如我们最常见的豆浆、油条、烙饼、菜包、韭菜盒。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平常可见的,在普通人眼里除了它本身名称就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在一个观察仔细,真正的作家眼里我们看到了普通小吃不一样的一面。

  一个真正的作家是离不开柴米油盐,是很接地气的。文风幽默、语言朴实,简单的还蕴含着很多道理。

  根据地方的不同,每一个地方吃的东西也不一样。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这种说法真实的可以看见。

  有一些菜是某个地方的特色,它甚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文化。书中写的很多食物都是简单的食物,而且配有食谱,可以说这是一本有文化的食谱书。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吃的文化。每个地域他们都是如何看待他们吃的某些东西的,可以了解一些常识,这是一本吃货朋友不能错过的好书。

  吃是最能代表彼此感情的,不得不说很多感情都是吃出来的。比如朋友之间聚会,想想我们是不是很多朋友是在某个朋友的聚餐上相识的呢!很多大小的喜事,我们都是请客吃饭。吃在生活当中是最紧要的事情,而且也是最庄重的事情。吃有很多礼仪,也有很多讲究。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吃的第一口是母乳就和母亲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都说母乳是妈妈的血做成的,哪怕孩子与母体分别了,因为吃的妈妈的母乳,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最亲的。吃是人的本能,孩子最先学会的本领就是吸允,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从吃开始的。

  很多人对于妈妈的味道,大概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尤其记得妈妈做的菜的味道,所以吃很多时候是带有感情的,是会吃出感情来的。就像作者说他最喜欢吃妈妈做的菜,我想我们每个人也是差不多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的中国菜是天下第一。还记得前几年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中国菜,是我们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也让我们每一个看客都流了多少口水。

  其实吃只是一种习惯,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吃的是最好的。

  看这本书,也让我们想到了病从口入这个词。我们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欲,更多得是要吃得好,吃的健康。

  人活着是因为吃饭,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让我们从吃当中获得了知识,吃货也要达到一定的境界。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