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控:无比心酸的一天,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撤侨”

  来源:香江纵横()昨天,香港发生了自鸦片战争之后最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艘插着中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轻型客轮,在香港马鞍山海旁的码头停泊,对岸就是已经“遍地烽烟”香港中文大学。一批批心情沉重的中国内地居民从这里登船:他们不是去旅游,而是撤出香港。 因为陆路不通,为了保证把内地居民送回国内,不得不走水路。据说,只有手持内地身份证的人,才可以登船。 事实上,从前天开始,在香港城市大学就读的不少同学,因暴徒袭击,已经开始被迫撤离。 当晚上战火蔓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那里的内地生也开始撤离。 而接送他们一路到关口的大巴车,为了保障同学的安全,要求全程窗帘紧闭。为了防止事后暴徒的报复,连车牌号都要有意遮住几位。 这些同学在香港无处安置,只好回到深圳暂避。深圳青年驿站,则慷慨的施以援手。在此之前不久,许多内地机构,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已经先后让非常驻香港的人员撤回内地。而那些在香港定居工作的内地人士,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撤离,但对人身安全普遍有所担忧。 有人说,这是一次反向“逃港”。 更有人说,这是和平年代发生在自己国土上的一次“撤侨”。 所幸,还有一些善良的香港市民见到这一幕幕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帖:“香港人向你们说一声对不起!沿途珍重!有缘再见!” 仿佛铺天盖地的寒风之中,忽然升起的一丝暖流。 然而暴徒凶狠依旧。在各大高校放了一夜的火之后,今天中午,精力无穷的暴徒们又开始袭击香港金融业的心脏——香港交易所。 下午两时许,港交所与IFC相通的平台上,集聚了大量的防暴警察,火药味十足。 下午两点半,香港教育局宣布,全港所有学校明日停课。 …… 香港的局势发展成这样,令人唏嘘。曾经那个经济增长、文化繁荣、政治廉洁的东方之珠,恐怕真的要留在历史里了。 香港今日之病,表面是政治,实质是经济,根源在教育。1 “香港人不懂政治” 恒隆地产创始人陈启宗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人不懂政治。 所谓政治,其实是关于是非的判断。而不懂政治,或者说是政治冷感,其实是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缺乏基本认知。 香港人不懂政治,只懂“规矩”。一件事摆在眼前,香港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做”或“不做”,而不是“该做”或“不该做”。做,为什么要做,他们会跟你拿出一大堆法律或者条例,但唯独没有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人种,在小事上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但是遇到大问题的时候,有时会错的离谱。 更有甚者,香港这一届年轻的学生,不懂政治,没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与价值判断,因而被一些只言片语的西方思想“洗了脑”,就跟着走,不回头,直到把自己逼上绝路。他们的做法,连他们所崇拜的西方爸爸,都无法接受了。 图注:香港抗议运动某大专学界发言人邵岚在“德国之声”接受采访。德国主持人Tim Sebastian直接问道“你们这样做正当性在哪里?”,而邵岚逻辑混乱,无言以对。 香港人不懂政治,不辨是非,只识“规则”。这次事件,就是最直接的验证。 当然政治之下,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 香港房价冠绝全球,然而经济增长缓慢,年青人绝望无助,社会形成一种死气沉沉的氛围,这些也助长了年青人走上绝路。 但是,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教育上。2 香港忽略了中国历史教育 

香港教育最离谱之处在于,不教中国历史。 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在历史与文化中,可以找到无穷无尽的自我认同的来源。张五常先生曾经说过:与其搞爱国主义教育,不如教孩子们历史。 的确,当一个年轻人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脑海中被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塞外孤烟、水乡园林所充斥的时候,很难不对中国的概念形成强烈的认同。 湖南籍台湾作者龙应台也曾经说过,四九之后许多台湾人之所以对中国有着强烈的认同,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在学万里长城,天坛故宫。 民国时的教育家蔡元培更提出过“以美育代德育”的教育尝试。 反观香港,在英属殖民地时期,一些学校还会本着“心系祖国”的情怀,教学生中国历史。然而回归之后,由于泛政治化的缘故,取消了历史课。这样一来,无异于对香港年青一代进行了文化阉割。 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些和我同龄的香港人,他们真的会问出“沈阳湖在哪里?”(繁体字的鄱和沈字形比较接近),或者“锦江是不是在锦州?”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香港的年青一代,成了香港教育的牺牲品。他们长着黄皮肤黑眼睛,读写是汉语言文字,却在中国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面前,仿佛一个个小矮人。

  3 香港高校弥散着“反对”的情绪 香港教育第二大问题,在于弥散在校园任何角落,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的“逢zhong必fan”的情绪。 香港的老师、教员,大学的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都是反对内地的源头。 这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 这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香港读书,就相当于选修了一门“反对课”。你想要在香港的中学、大学里面“吃得开”,就必须要向这些组织中弥散的反对情绪低头,融入他们。如果想要出人头地,甚至还要“交投名状”——做一些过激的行动,比如对校长竖中指。 毫不夸张地说,在香港的大学,你不“反反反”,你就不man,你就连女朋友都谈不到。呵呵。 反观昨日之事,我有时甚至觉得,今天这些“暴徒”们的所作所为,砸毁议员办公室、对校长扔砖头、堵路、放火……这些过激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都有他们大学社团活动的影子,或者说是社团活动中一些集体情绪的延伸与扩大。 这就是问题了。 图注:德国洪堡大学,现代大学精神与范式的起源地大学的灵魂是“自由”,精神自由、学术自由,但是香港这个一向标榜“自由社会”的城市,大学里却连基本的政治倾向自由都不给人有。相反它通过一种类似“校园霸凌”以及“群里非理性”的因素,把每个在校学生裹挟入其中,逼你就范。 反观内地的大学,绝大对数时间和地点上,学生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去买书、读书,去形成而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判断。 今天,香港的暴徒放火焚烧中文大学的校园,理工大学、城市大学等院校也先后有人纵火。这使我想起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洪堡大学“烧书”。 余秋雨先生说过:烧书,是一个民族自我毁灭的前奏。  4 香港教育太过功利化 香港教育的第三个问题,在于太过注重实用,而忽略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 香港是港口城市,国际金融中心。这里生活节奏快,人们普遍比较务实,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钱。这种风气严重地浸染到了建立在这里的高等院校。 不是说香港没有人文科学,而是人文科学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道义。 中文系的学生,往往以进入各大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为目标;而教授也往往是媒体与出版界的“大佬”,因而一张“推荐信”变得极为重要。学生普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得教授的推荐,而不是做文字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与良知。 此外,由于香港的粤语环境,而粤语文学作品的数量又相当有限,因此中文系的学生,并没有太多地研习汉语(甚至古汉语),以及汉语这个语言所传递出来的五千年深厚的文化与世界观。他(她)们的观念,与其说是学到的,还不如说是在社团里被灌输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香港“凡媒体,必黄媒”。 有人说香港曾经产出过辉煌灿烂的中文作品,不论是影视、文字、还是音乐。图注:“香江四大才子”,倪匡、金庸、黄霑、蔡澜 但我想说的是,那一代香港人文人,以金庸、黄霑他们为代表,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内地,他们的语言与文化功底,都是在内地成形的。且看这一代人之后,香港还有过思想深邃、文字优美、形神兼具的作家与艺人吗? 没有了。 形上为道兮,形下为器。只注重实用而忽略精神世界的塑造,那么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个只会工作、没有思想的“螺丝钉”。 更要命的是,你不在一个人二十岁上下最关键的时期把有营养的东西给他喂进去,那么有毒有害的东西就会进来。 5 结论 香港如今动乱已经蔓延到大学,这会严重影响下一年香港在内地的招生。我们知道,内地生构成了香港“就读式研究生”的主要生源,而那些收费的Master和PhD项目,则为香港高校提供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这块生的源断掉,那么香港高校的经费会马上出现短缺。 要知道,香港高等院校的国际排名,有很大一块是靠科研经费“堆”出来的。一旦经费出了问题,排名就会随着后退,而排名后退会进一步影响生源,恶性循环就会出现。 此前旅游、酒店、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受损,现如今开始冲击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曾经在香港生活过五六年,对这里深有感情的“老港漂”,我此刻的心情非常复杂,唯有祝愿和平,不要再有伤害。 还是那句,香港的病根在教育,希望借此次事件能够把香港多年的顽疾出清。只有这样,往日的东方之珠才能重现光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