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危机读后感10篇

  《新城市危机》是一本由[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城市危机》读后感(一):《新城市危机》(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城市空间给人的印象都是“穷城市,富郊区”。这一“逆城市化”过程,虽然在不同区域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有早、也有晚,不过它大规模出现且能得到巩固还是依托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公路、住房投资和建设。然而,这幅画面已经悄然改变,过去十几年,富人和新兴的创业、投资、科技等高收入阶层大量涌向城市中心,或至少是人群集中的街区。  

  而城市空间的竞争随之也出现新格局:既不是城市化时期的中心富裕、郊区落后,也不是逆城市化时期的中心贫困、郊区富裕。按照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Florida)的说法,那是一种拼布形状,不同价格的空间在此相互交错。曾经的中产尤其是作家、艺术家、音乐人、媒体人等创意人群,在这一波空间竞争中被挤出繁华的创意街区,而那些街区在以前“逆城市化”过程中是只有他们才愿意打造的荒废之地。佛罗里达的论断是,他们之所以下沉,真正的症结是弱势群体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和与日俱增的不安全感,而不是超级富豪和新兴高收入人群占领城市空间这一最常见的批评意见。

  罗东(新京报·书评周刊-2019年8月17日-书情)

  《新城市危机》读后感(二):《新城市危机》读书笔记

  作者定义了新城市危机的五个特征:

  1、“赢者通吃”的城市化:少数超级城市及高新科技和知识中心地区与其他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超级城市在知识、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占据了垄断地位,不断侵蚀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基础。

  2、超级城市的成功给自身也带来了危机,它们普遍面临房价高且不断攀升,以及不平等程度不断升级的问题。服务业从业者、蓝领工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无法负担高昂的租房成本,阶级流动的通道被堵塞。

  3、城市不平等的加深:城市内部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和阶级分化,中产阶级群体和中产阶级社区的减少。

  4、美国日益恶化的郊区问题,如贫穷、攀升的犯罪率、愈演愈烈的财富分化和种族隔阂。

  5、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联性被割裂,甚至出现了城市化没有带来经济发展的情况

  美国城市新阶层地理分布的重要表现——绅士化(Gentrification)

  绅士化又称中产阶层化或贵族化,指一个社区从原本聚集低收入人士,到重建后地价及租金上升,吸引了较高收入人士迁入,并取代原有低收入者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的绅士化进程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主要有两种存在方式:第一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人群逐渐搬回以前的高端居民区,第二种是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对旧工厂和仓库的再改造利用。自2000年起,随着美国大规模返城浪潮的兴起,绅士化地蔓延速度几句加快,从少数几个大型城市向更多的城市扩展。

  绅士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1、优势人群的迁入拉高了社区房价,低收入、低学历的少数族裔和底层居民无力承担高住房成本,被迫搬离到更落后、更贫困的社区,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集中贫困问题。

  2、绅士化者和原住居民形成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会使得原有的社会群体共同构建的包容性社区被取代,绅士化者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使他们在社区定义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引发原住居民的不满和情感上的抵触。

  《新城市危机》读后感(三):某些人的危机,是另一些人的机遇

  作者通过对美国重返城市浪潮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危机:

  1.人才更易涌向高科技与知识中心,制造了城市之间的不平等,弱势城市将会进入无可避免的衰败。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北上广近几年不断加大的人才引进政策与东三省及内陆城市每年大量的人才出走。

  2.超级城市成功带来的危机。超级富豪更有能力在高房价城市买房作为投资,即使是闲置,也能得到非常高的回报。与之相反,普通阶层面对高额的房价与生活成本,愈来愈难在超级城市生存,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3.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日益扩大。超级富豪占据城市,将中产阶级挤出城市。

  4.郊区情况将持续恶化。

  解决方法:

  1.将聚集力变成发展助力而非阻力。方法是改善土地开发的密度与效率。

  2.用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密度并促进发展。这方面中国一直在做,最明显的证据是,你能够在城市各处看到施工。

  3.修建更多经济适用的租赁房屋。作者认为政府主持修建在偏僻地区的廉租房有碍贫困人口的提升,而贫困人群自发聚集的贫民窟更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然而就我所看到的,贫民窟富裕的方式只有拆迁...

  4.将低薪服务业工作转化为中产阶级工作。这就有点扯淡了,服务业之所以工资低,正是因为这个行业缺乏竞争力,只需要短期的培训,谁都可以端盘子卖衣服。社会结构是个金字塔,超级富豪太多,在金字塔上架根天线是社会畸形的表现,但砍掉金字塔的底座,把金字塔变成一个没有屁股的球,也是不现实的吧。

  5.通过对人和地方的投资消除贫困。中国正在努力消除贫困,但越到后面,困难越大。客观因素导致的贫困还可以通过加大投资与帮扶解决,主观因素导致的贫困就让人无可奈何了。有些地方贷款修建水泥泰坦尼克号,有些人坐在家里打麻将,也不愿意修补房顶上的漏洞。

  6.与世界一起促进城市繁荣。很可惜,作者写出这本书的时候,川建国同志刚刚竞选总统成功,他还没有看到建国同志对全世界多元化做出的贡献,也没有看到美墨边境那道靓丽的新长城,真是可惜哈哈哈哈哈哈哈。另外,作者原话是:“美国发挥更广泛的世界领导力。”为什么美国和美国人总想着领导别人呢?瞅瞅被你领导过的那些国家,有一个落着好吗?臭不要脸!

  7.授予城市与社区更大权力。这个...这个...要不独立吧~

  总的来说,这一本研究美国城市现状的作品,作者也是满满的美国式思维,中国从中也能吸取一些经验,但两国实情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新城市危机》读后感(四):“城市的胜利”背后的危机

  《大国大城》《城市的胜利》《城市社会学(郑也夫)》等书籍的阅读已经给我植下了不可推翻的信念——城市的企业和人才的集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必须纠正郊区化和分散式发展与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问题,并且让大多数人都到城市,不,应该是无所阻碍地到超级城市中去。可是,城市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聚集力是否带来了新的危机?这就是这本书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强烈建议读了以上书籍之后用本书进行补充阅读。

  一个正确的研究心态,应该做到对自己有所反省,在发现自己早起结论错误之后,勇敢地打脸。本书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就是在2002年自己的《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察觉到了自身对于创意阶层集聚的过度关注,忽略了其造成的城市化不平等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发展滞后。

  旧城市危机是指去工业化和白人大迁徙影响下的“城市丧失经济职能、城市经济被架空”,而当居民和就业回到城市,新的问题出现了:

赢者通吃城市化进程中,赢家和其他人的差距将继续扩大。超级城市和科技中心会变得昂贵至极,成为封闭的镀金社区,创新活力随之消失,维持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基本服务业人员也只能被迫离开;老工业城市的复兴之路十分艰难;“太阳地带”城市继续自欺欺人,认为随意扩张就等于增长;郊区的经济越来越萧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社区继续衰减,国家进一步分化为富人的封闭飞地和大片日益衰败的城市与郊区;穷人和弱势群体将身陷日益扩大的经济与社会衰退地区。在世界上其他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地区,将出现城市化水平提高而经济没有增长的怪象,超过10亿新城市居民将困于脏乱差的贫民窟并长期贫困。

  说的主要是美国大城市的隐患,而实际上同样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发生着。尽管我们没有郊区化蔓延的美国梦,但殊途同归地面临了城市扩张与城市精英化的问题。表面上,新天地、田子坊的绅士化问题甚嚣尘上,而更大范围的里弄地区长期贫困问题缺鲜有关注。“新城市危机的症结不是新城市精英内部的派系冲突,而是弱势群体不断恶化的经济状况和与日俱增的不安全感……真正的问题在于长期贫困和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更大的问题在于经济上的隔离——当房子成为投资产品,优势阶层占据了所有公共资源可达的地段,并将其打造为城市飞地,导致了越来越多弱势群体被圈在城市的一个个洼地中,教育与就业机会受制于地理条件进一步丧失。就此,超级城市如北上广深已成为优势群体一代代巩固并积累财富,而剩下95%苟延残喘甚至选择离开的地方。毫无疑问,一座城市变成悬殊巨大的双城现象已经出现,“我们的邮政编码越来越主导了我们的命运”,而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经济隔离也就越严重。

  更加可怕的是,在全球化大分工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并不能依靠自身完整体系运营,处于弱势地位者难以有所进展。“发达国家考虑全球化影响时,想到的是被廉价外国工厂抢走的制造业工作。但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城市来说,城市化实际上切断了工人经济发展的通道”。

重点在于,当我们为城市化唱赞歌,为集聚拍手叫好的时候,我们还能看见繁荣背后潜藏的不平等危机吗?发展太慢,城市就可能陷入贫困的反乌托邦境地;发展太快,城市的贫富差距会扩大,大量市民将无力负担高额生活成本而被迫离开城市。要赢得游戏,玩家就得在这两个不完美的选项之间寻求平衡。

  最后,摘抄一些城市交通和街道空间的观点吧。随着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会出现一个转折点。如果人口密度超过了这个转折点,社区就会失去活力。世界上最富创新力的不是亚洲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而是旧金山、纽约和伦敦那些适合步行的综合性社区。在旧金山湾区,60%的风投资金流向了适合步行的人口密集城区。在纽约,这一数字更是超过80%。在能够吸引全国各地风险投资的地区,通勤方式为步行、单车或公共交通的人数比例(16.6%)是全国平均水平(8.8%)的两倍……

  《新城市危机》读后感(五):这个已经容不下诗人的城市将走向何方?

  本文内容基本来自书里,观点梳理。

  2013年,著名新浪潮乐队“传声头像”的主唱大卫·拜恩就曾提出警告:“如果纽约财富金字塔顶端1%的热开始扼杀创意人才,我就会离开纽约。”

  著名朋克摇滚歌手、诗人、传记作家以及国家图书奖获得者帕蒂·史密斯在被问及年轻人还能否在纽约做出一番事业时回答:“纽约已经不属于年轻人和想白手起家的奋斗者了,可以看看其他城市,比如底特律和波基普西。总之,我的建议是换个地方。”

  曾经,纽约是音乐人和艺术家的天堂,现在的纽约成了金钱之都,人们认为房租占薪水的30%很正常,对于一些人来说,曼哈顿现在的房租甚至是他们薪水的300%。

  前阵子受到热议的电影《寄生虫》中,就揭示了贫富差距的问题:穷人住在半地下室里,富人住在有院子的豪宅里,当悲剧发生的时候,富人好像什么都没有做错就被卷入了穷人之间的斗争。

  在《新城市危机》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寄生城市。城市里的穷人好像都在为富人工作,富人创造了工作岗位,而穷人寄生富人而生存。

  当艺术家、音乐人,创意工作者因为无法维持城市的生存而逃离的时候,城市会变成什么样?这个失去创意的城市最终会走向何方?

  一、走向分裂的城市

  大分层:

  尽管返城浪潮带来了经济发展,但美国城市地区的集中城市贫困问题却更严重了,相关数据十分惊人:2014年,有1400万美国人住在极度贫困的社区,这一破历史记录的数字是2000年的两倍,在2005—2014年,美国100个大都会地区中2/3都经历了集中贫困的增长。

  这一趋势所反映的问题比经济不平等更隐秘也更严重,即美国的收入、教育和阶层隔离。

  十几年前,记者比尔·毕晓普称这一现象为“大分层”。

  大分层加剧问题的核心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消亡。

  拼布城市:

  美国的阶级分化早就嵌入了各种居住地的分布模式。美国的阶级地理分布已经不再遵循富郊区、穷市区的老规律了。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大量高新知识工人、富人和年轻人已经重返市中心,而越来越多的贫困人群正被迫迁往郊区。这种美国地理划分的反转现象有时被称作“大逆转”。

  这种新型阶级地理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城市分裂为紧密结合的集中优势区域和面积更大的集中劣势区域,它们在市区和郊区中纵横交错。作者称之为拼布城市。

  整体看来,有四种拼布城市模式。

  1.优势的创意阶层重新占领了市中心,同时在郊区也保持高度聚集。状况稍差的服务阶层和工人阶层要么被挤到了市区的其他区域,要么被挤到郊区甚至远郊的边缘地带。

  2.创意阶层留在郊区,很少回到市中心。

  3.整个城市地区被一分为二,优势创意阶层和弱势服务阶层在市区与郊区中分别占据完全不同的街区。

  4.富裕的创意阶层占领了一些独立的小型聚居区,弱势阶层则围绕他们而居。

  绅士化(新城市危机根源的前提):

  一般来说,绅士化是指社区价值增长和富人、白人、年轻居民占比升高的过程。

  不论绅士化发生在哪里(多发生在超级城市)、影响范围有多大,它最受关注的问题是被挤走的人。

  绅士化给弱势群体带来的最负面的影响并不是发生在绅士化社区自身的,而是通过对房价的涟漪效应,影响了绝大多数穷人生活的更贫困的社区。

  不平等加剧,

  我们往往觉得,造成这些不平等的原因是那些掌握着巨额财富的超级富豪们,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强化贫困的正是贫困本身

  尽管少有人住的奢华住宅确实令某些社区缺乏活力,但超级富豪的数量远不足以抑制整座城市的或核心城区的发展。

  伟大城市的入侵者与其说是超级富豪,不如说是人口庞大的优势阶层,比如卖掉郊区住宅而到超级城市购房的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和高薪科技人员。

  许多贫民窟没能提供经济上升的渠道,反而成了自我强化的贫困陷阱。

  贫民窟居民挤在狭窄破旧的房子里,缺少经济机会。贫民窟往往分布在城市边缘,在地理上十分孤立,远离经济活动。很多地区已经证明,传统经济政策和投资无法扭转现状。

  生活在长期贫困社区的人不仅缺乏经济资源,还被孤立于那些能带来经济阶层向上流动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之外,这些恶劣导致他们世世代代都被困于贫困中。

  三、逃离城市也无法逃离不平等

  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等社会学家认为,不平等是贫穷和种族弱势的产物。

  经济秩序的赢者通吃和底层长期贫困共同造成了经济不平等。

  郊区曾是繁荣与希望之地,如今却大规模陷入经济衰退和贫困的泥潭。

  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一方面正在空心化,就像几十年前的城市;另一方面又分化为集中贫困和集中富裕地区,就像今天的城市。

  美国郊区贫困是全国性的问题,并在逐步恶化。

  低收入人群的通勤时间显著影响了他们经济向上流动的可能性—通勤时间越长,经济流动的可能性越小。

  郊区贫困社区也有自己的问题:社区居民被隔离于工作岗位、经济机会和用来消弱贫困影响的社会服务。虽然郊区也有社会服务,但因为信息更封闭、更不方便获得,穷人往往很难享受到。

  四、城市需要“酷”一点

  新城市危机标志着这段漫长廉价向外型增长时代的终结。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些胡乱安排的基建项目,而是能促进聚集化、集中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投资。

  危机源于城市,危机的解决之道也在城市。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