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时代读后感10篇

  《光荣时代》是一本由魏人 张卫华 著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荣时代》读后感(一):光荣时代

  一般的来讲。影视作品相比于原著小说而言给人内心的冲击力会略逊一筹。因为原创的东西是渗透了创作者内心所有的感知,字里行间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通过援助改变过来的东西,不能说全不优秀,但比较下来,总有一点说不出来的,不尽兴。电视剧我看了10集,同样内容小说,不过就是4,5个章回。由于小说情节上紧凑逻辑的描写反衬出了电视剧中的拖沓,以及强加上去内容的不合理。为了能够达到一定的集数而强加许多不需要的内容,导致一部原本不错的作品,被搞得非驴非马。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所以对比了电视剧和小说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是,小说优秀于电视剧太多。这一点估计作者也很明白。

  《光荣时代》读后感(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和平年代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解密文档公诸于世。那些在战争年代里默默奋斗在隐蔽战线的英雄们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时代已久,当事人大多作古。今人读到他们的事迹,往往已经不能深谙当时的烽火激烈。只能在字里行间领悟到人们的不易。 兵法有云:善战者无名。 那些有着惊天动地之功的,却青史无名。 李白曾经在《侠客行》中说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句诗用来指代为共和国的诞生,在秘密战线上付出生命与鲜血的人们再适当不过。 那些可歌可泣的人们,被当代作家魏人、张卫华、金白、李兴萌将之浓缩进《光荣时代》。 新生的政权有坚定的拥护者,也吸引了不坚定的观望者 《光荣时代》的小说背景是解放初期的北平。新生的政权得到了为之奋斗者们的拥护。而兼收并蓄,切实改造的方针也留住了一大批旧警察。 如何留住旧警察的心,这是一个大问题。 国民党在大陆的旧政权垮了,但它留下了一大批特务混杂在人民队伍中。如何甄别分化利用?除了思想改造,更主要的是实际行动上的冲击。 特务们为达目的,不惜破坏公共设施,并且草菅人命,这让其追随者心寒。 宗向方,这个特务冷棋犹豫了。在见识过新政权一心为老百姓的行为后,他举棋不定。在关键时刻,他没有向战友举起屠刀。但他醒悟得太晚了,最后死在了其头目的枪下。 齐拉拉,一个无业游民,却心向新生活,利用其天生的敏锐,为新北京的公安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多门,一个旗人后代,有着丰富的从警经验,在京城地面上结识了三教九流,饱经世事的他,终于也为战友们的赤诚所动,放下矜持与警惕,准备收齐拉拉为子,奔向美好的新生活。只是这一切,被万恶的垂死挣扎的特务们破坏了。 特务们丧心病狂的破坏让新政权的人心更聚拢了。 兄弟情,家国义 《光荣时代》着力塑造了郑朝阳、郑朝山兄弟俩。 郑朝阳,坚定的公安战警。郑朝山,隐蔽的敌特分子。 旧世界坍塌。郑朝山本要抱着浮木成仁。然而,满大街的红旗,满眼的笑脸,渐渐让他怀疑自己的“信仰”,什么是老百姓真正想要的?自己当初的坚持是不是错了? 然而,出于对初心的坚定,郑朝山惯性地想要如从前一样走下去。 但他左遮右挡,也最终要和亲生弟弟刀兵相见。他再护着,也要和妻儿永诀,这样守护的信仰,究竟值不值得? 兄弟情,家国义。如何取舍?郑朝山最终和人民站在了一起,和弟弟站在了一起。兄弟俩,又如儿时一般,亲密无间。 今日之和平,藏着多少人的牺牲 在《光荣时代》里,牺牲了不少人,有年轻的刚从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有嬉皮笑脸,然而内心善良的齐拉拉…… 郑朝阳的战友,能征善战的郝平川在离开北京,奔赴新战场时,望着北京的万家灯火感慨地说:“朝阳,你说他们知道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吗?” 郑朝阳:“这很重要吗?” 是的,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这中间,有多少人明里暗里的牺牲?我们不知道英雄是什么模样。 但英雄们,不在乎。

  《光荣时代》读后感(三):血与火的考验,见真心,铸警魂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及其军队都在步步后退、一败再败,但他们根本不曾死心,战场上没有羸了的,还幻想着通过搞破坏再扳回来。当“明敌”变成了“暗敌”,斗争方式与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的时候,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及时进行形势与任务的完美转变,再度取得大城市这样一个和以往战场不一样的新的战场上的胜利呢?《光荣时代》再现了这样一个过程。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北平解放前后,国民党布下的大批冷棋特工被逐渐唤醒,他们组织爆炸、投毒、暗杀;再加上不法商人、地痞流氓对社会秩序的扰乱,如何确保社会稳定、百姓安宁,年轻的人民功警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敌人是如此狡猾,而人民警察却面临着经验严重不足,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光荣时代》的故事曲折、结构紧凑,既是反特,又是刑侦;而郑朝阳与郑朝山这对立场截然不同的亲兄弟,为了各自的理想与信仰而展开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殊死对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重点和焦点。兄弟情是切实存在的,而敌我矛盾也客观存在;东风最后战胜了西风,这胜利固然是一种必然,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了一番殊死斗争。

  除了主角的“天然”光辉,众多配角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旧警察多门和三儿,比如齐大壮——当然故事中他是以“齐拉拉”而知名,还有那个原来根本没什么地位的“小东西”,在全书中的分量其实也并不低。战场上的胜利好像相对比较简单一些,而当人民军队来到大城市,变成了人民警察的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敌特的潜伏、破坏,而且还有社会普通民众的接纳。这些内容,在《光荣时代》体现得尤为充分。

  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力量,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方面已经有了直接而深刻的认识,但他们对共产党如何经营城市却似乎也有着几乎一致的认识,那就是共产党打仗行、管经济不行,特别是在当时的北平、上海这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大城市,所谓的“社会精英”们也是这样的看法;而且不仅仅是他们,就是普通民众,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疑虑。毕竟,原先共产党及其根据地主要是在农村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所以,城市这场经济仗、社会管理秩序仗打好了之后,一切安定下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据说,同名电视剧似乎也正在强档登银屏。不过,相比较文字的表现力,图像虽然看起来更为直观一些,对却心理的刻画却天然地要相对逊色一些,所以不妨见仕见智,看一看之后再作评价。

  还有一点的是,小说《光荣时代》最后似乎是留了个“尾巴”,没有点明“候鸟”到底是哪一个;不知电视剧的版本是否有所交待……

  《光荣时代》读后感(四):光荣时代:信仰不灭,荡气回肠

  光荣时代 光荣时代:热血赤子,荡气回肠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一眼看去先是震撼人心的革命红,而在一片革命红的背景上印的是四个大气磅礴的四个字——光荣时代。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本书一定很好看,当我翻开书仔细品读的时候,果然,我的直觉是正确的,这本书的内容要比它的封面更加的吸引人,而且由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也已经在各大卫视热播。 当你阅读的时候,厚厚的一本书捧在手里,捧的不单纯是书而是厚重而又荡气回肠的历史。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角色。各个革命志士与普罗大众的形象跃然于纸上,透过这本书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我们的革命志士是如何为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奉献无私大爱的。书的题词用的再贴切不过了:一群热血赤子 一段反特传奇 梦回激荡年代 见证浴血荣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光荣时代。此书的背景是围绕北平解放前后展开的,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可时局的动荡并没有因为北平解放而得到彻底平息。国民党部下的大批冷棋特工被逐渐唤醒,他们组织爆炸、投毒、暗杀、哄抬粮价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卑劣行动来动摇人心,阻挡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老百姓与首长的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他们是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是一颗又一颗的毒瘤。 1948年9月17日,由中共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从西北局、华北局、华东局等选调的县团级以上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保卫干部组成的培训班正式开学。新中国的第一批人民公安,就从这里诞生。在此,我引荐一段一名激昂热血的学员讲的关于“如何当好一名好警察”的演讲。“我们要以革命的雷霆刀斧和激情火焰来涤荡旧社会的残渣和污泥,叫旧社会的警察,那些威胁和镇压人民的帮凶,彻底得到革命的洗礼,成为新中国真正的钢铁卫士。”多么激动人心的话!我觉得它是此书革命志士的行为的写实! 《光荣时代》将反特与刑侦完美融合,给人以新奇的体验,小说的主角是立场不同的亲兄弟,弟弟郑朝阳是在北平旧警察局里做过卧底的地下党,也是首都新公安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思想觉悟高。而哥哥虽然是一名优秀著名的医生但却是国民党布置在北平的一枚“冷棋特工”,他策划了“天雷”“地火”等一系列破坏力极大的行动。国家大义面前无亲情,没有国哪来的家,所以,弟弟郑朝阳还是无私的为反特工作做出自己的奉献,这点让我钦佩!好像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共党员都是这么做的,舍小家为大家,不计生死得失,努力为中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这些人民公安的努力,也不会有后来的被我们人民群众深深信赖着的人民警察! 影视剧版光荣时代影视剧版光荣时代

  《光荣时代》读后感(五):《光荣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牢固的基石

  在新中国解放初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解决重大案件,保卫人民安全,将一个个危险隐患排除在外,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警察,警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守卫,正是他们的不舍昼夜地工作,才能让新中国安稳过渡,迈入新的局面。

  编剧魏人、张卫华根据1948—1951年间从未公开过的真实大案,将其改编成了一部“反特+刑侦”的小说。讲述人民警察在接管北平的过程中,与潜伏特务、黑帮、地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小说的主角是一对立场不同的亲兄弟,弟弟郑朝阳是曾经卧底在北平旧警察局里的地下党,哥哥郑朝山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也是国民党布置在北平的冷棋特工。北平解放后,郑朝山这枚“冷棋”启动,策划了“天雷”“地火”“熔岩”等破坏力极大的行动。明里是好兄弟,暗里是强对手,兄弟两人为了各自的理想与信仰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殊死对抗。

  同名电视剧在各大卫视播出,还入选“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

  一.人物形象多样饱满

  有段时间,国内的影视剧演员班子都喜欢采用流量明星主角+演技派配角的模式,这样既能保证影视剧的收视率和传播率,又能保证影视剧的水平不至于太次,毕竟有一众老戏骨在为其保驾护航。

  但在《光荣时代》中不存在这样的模式,每个出场人物,从郑朝阳、郑朝山、白玲等主角,到郝平川、齐拉拉、“大先生”等配角,每个人物都各有自己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郑朝阳:前共产党特工,现供职于北平市警察局,绝对的主角。在特工潜伏时期,就打通了不少关系,策反了部分旧警察。胆大,观察能力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使在面对“自己哥哥可能是国民党特工”这种矛盾的局面时,也没有乱了方寸。

  郑朝山:是医院里的医生,民主党派人士。平时看着文质彬彬,专业技术过硬,但是却一直是潜伏在北平的国民党特工。手上沾了不少人的血,并且多次策划了破坏共产党的行动。可他的内心也有挣扎,也流露出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在知道妻子怀孕后,想带着她远走高飞。

  白玲:算是这本书的女主角了,与郑朝阳的外热内冷相比,她是典型的外冷内热。在苏联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于刑侦和心理画像方面都很有经验。与郑朝阳他们这种“野路子”相比,白玲的业务能力更系统规范,正好和郑朝阳互补。

  齐拉拉:一个小“飞贼”,还被卷入过“食堂投毒案”中,最后证明是清白的,因此误打误撞进了警察局,成为了一份子。脑子活,嘴巴甜,粗中有细,在多次办案中都立下了大功。最后为了抓住国民党特工,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性格,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将每个人都完美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感叹剧情紧张刺激的同时,也更理解了人性的复杂。

  二.剧情张力十足,环环相扣

  故事开始,就把时间定格在了共产党占上风,国民党节节败退,逃到台湾上。许多人都认为这个时期国民党已经是失败的一方,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其实不然。国民党还安插了许多特工,期望通过他们的破坏行动来阻止共产党的胜利。

  北平警察局和代号“桃园”的行动组就此展开了斗争。这种斗争是在暗处进行的,普通的老百姓无法感觉到。“桃园”行动组计划通过几次重大的破坏行动达到他们的目的,北平警察局的警察们怎么会让他们得逞,通过明察暗访,武力出击,一次次将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一一攻破。

  在故事中,作者埋了不少伏笔:郑朝山的身份,秦招娣的改头换面、魏樯的伪装……又佐以刑侦手段,让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迫不及待期待下面的剧情。

  三.没有信仰的人生不堪一击

  当时的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的就是两种信仰,前者是为了解放中国、所有人的幸福生活,后者则是名利至上。如果一个人要去当没有思考能力的“杀人工具”,只是单纯按照上级的指令来行动,那最后只能越走越歪,所有的行为和想法都建立在升官发财的基础上,没有好处就明哲保身或出卖队友。

  而有了信仰,人生则大不相同。坚定的信仰就是我们做事的标准,是心中的那杆秤,一切不合规、不合法、伤害他人的行为首先会被我们的良心否决,这要比用名利来约束,有效得多。

  段飞鹏、杨凤刚等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只装着自己的那点儿既得利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齐拉拉,还有两个年纪轻轻就牺牲的两个小男孩。他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没有想着逃命,而是想着不能让“这些坏人”继续做坏事,要拼尽全力去阻止他们,这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光荣时代》这部小说通过北平警察局这个场所,还原了国家解放前后,人民警察如何在人民看不到地地方,浴血奋战,拼尽全力保卫着我们的国家。也让人明白了,国家建立的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