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20年,他懂得了放下(下)

  1追问我:你想做出什么重大决定?师兄: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我希望,我出家满二十年之时,不再接受金钱供养。我:这是不容易的。你以后还会面临老、病、死,至少,你需要储备够用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师兄:我想过,我在庙里,常住供我吃穿用度,每个月有基本生活费,这就够了。我:得重病怎么办?师兄:能够救治的情况下,我自己力所能及之内,不是问题。不能救治,只能延缓,那我也不会选择耗费别人,包括常住更多的钱财。身乃聚沫,终须离散。我:你也需要给别人培福报的机会,不是吗?师兄:可以由其他僧人完成,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完成,不缺我一个。我:你的父母怎么办?师兄:以前,或许为了孝养农村的家人,为了自己求学,我接受供养。但现在,我的父母在家中弟弟的照顾下,养老乃至临终后事,不成问题。我也会向家人交代清楚,我曾经帮扶过很多,现在无能为力了,所以不要再找我了。我:除了父母,我知道你也帮过很多的人,借钱不还的不在少数。师兄:事上而言,他们比我更需要,所以我义不容辞;理上而言,我欠他们的,终究得偿还,如此,我也心安。我曾经借出去的钱,心里早有送给他(他们)的准备。我:我记得两年前,你毫不犹豫舍出积攒了十七年的——所有贵重的佛珠、文玩,供养五台山一位老和尚,现在又要断绝金钱供养,你是真发心了。2放下师兄:我以前是很喜欢各种佛珠、文玩,但现在,我可以不执著了。决心放下,你会发现真的一身轻松。放下之前,价值连城。放下之后,一文不值。我:心的力量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看待世间种种的角度和方式。放下了,也就说明看透了。师兄:看透之后的放下和被逼无奈的放下是不同性质的。我:当你执着的时候,那些执着的对象就是枷锁。手足被杻械。当你不执着的时候,任何人和事拿你没办法。释然的解脱。所以,观音之方便力,归于自心的对治。师兄:是这样的。所以,我算是一个彻底的人,在你和很多人看来,我很决绝,这种狠,首先是对自己的贪欲下狠手。我:确实如此。你做事不留余地。我不是这样,因为我还有很多挂碍,留有余地,对我,是山穷水尽时的自保。而你,是相信了古木逢春,柳暗花明。师兄:我并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只相信自己当下的选择不后悔。那么,将来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后悔。不后悔,是我的底线。3无悔我:这种不后悔,是需要智慧的,没有强大的心力支撑,是不可能无有恐怖的。如同你现在的决定,我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极端的怖愄吗?师兄:你可能还不够了解我。无有恐怖,是一种标准答案,或者是很高的坐标,直指成佛。而在此之前,谁都有恐怖,因为贪爱;所以放不下,因为不舍,所以还想跃跃欲试。没有一次斩断,你根本不知道绝地之后的重生。所以,所谓的中道,不是单纯的不堕两边,而是两边的情境都已清清楚楚,是彻底观照之后的远离。我:所以,颠倒梦想,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承托。没有幻梦,哪儿会醒来,不知生死,哪儿来离苦。师兄:对。我现在的决定,源自我深刻的反省,我知道我被什么缠缚,所以我需要远离。金钱,是滋生贪欲的最现实根源,没有人认为足够,更没有人愿意身无分文。我既不会让自己贪欲蔓延,也不会让自己身无分文。这点,你放心。4得体我: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是他有能力完全去除贪欲,而是他懂得远离贪欲。师兄:菩萨不涉险。所谓险,除了灾难,还有让我们掉落的深渊。而很多深渊,都是自设的。我:一直以来,从你身上,我看到很多修行人应该持守的准则和价值底线。或者说,你是和我同龄的出家人中,我的一个榜样。当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我会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于此,我会效仿你的选择,因为事实证明,这样的效仿,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让我规避了很多险境,也让我逐步清楚自己以何种姿态走下去是最合适的。师兄:你说得对,就是合适。这样能让你得体。我:得体很重要。它是一种分寸感,一种舒适度,也是一种不逾矩的训练。师兄:很多人,就是因为不得体,所以失了分寸、丢了尊严。我:是啊!你看身边很多人,因为说话不得体,所以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出口伤人;很多人,因为做事不得体,瞻前顾后、鲁莽行事、后悔不已。还有人,因为心不得体,造成妄念纷飞、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身口意失了准则和分寸,那就枉费了光阴。师兄:得体是善巧方便,但不离智慧。5观照我:其实,如同你对自己欲望的观照,我发现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但深入观照不容易。如何深入?师兄:首先,比如金钱,看清楚它和自己的关系,于自己有何用?或者说,想明白最低的价值何在。对于一个出家人而言(在此,我们先不谈在家人,因为身份和需求不同),将钱的底线作用设置为保持身体健康、维持吃穿用度。那么,你应该问自己,多余的钱用来作什么?如果一件衣服足够,你需要两件三件或者更多,那么多出来的就是欲望。如果你需要用钱换取更多的财富、换取金银珠宝、换取人情、乃至换取爱欲等等,那么钱的作用范畴便会随着你的这份贪欲扩大,无限延展。所以佛陀制戒不捉金,是有必然道理的。我所理解的不捉金,是不积蓄过剩财富,不用财富投办营生,不以邪命换取更多财富。所以佛陀不是不让出家人用钱,而是让人看清楚金钱的限度。更进一步观照,其实,钱所产生的欲望,不止局限于买卖本身,还有来自于金钱背后的很多附属价值,这是钱财背后的我执。钱也是有进有出的,今天有钱,明天可能一无所有;今天穷困潦倒,明天可能还会劳有所得,这是钱的无常性;你不可能一直拥有,更不可能永远富有。再者,钱的等价交换,最终仍然如梦一场,很多人没花完就死了。很多人,花出去了,买到的仍是无止境的空虚,这是钱的空性。由此,空、苦、无常、无我集于“钱财”一身,观照才算深入。6善法我:慢慢来吧,我能看到你在每个阶段做出改变的诚意。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你一样,不停督促自己再进步一点,再看清一点,再放下一点。师兄:会的。我们都会有这一天,只是迟早而已。我: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有改变的可能,也有选择的余地,却没有付诸努力,那是太可惜的事。师兄:对,如果明明知道有出路能够让你走得更轻松,却没有去做,那是真的傻。我:今天获益匪浅。早点休息。师兄:晚安。 当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很多旧时恩怨,难以自拔。梦中惊险,我无可奈何之时,便拜佛回向,大声念着佛号醒来。那些纠缠在内心的事,似乎得到一些真实的力量,在一点点化解。次日清晨,我给师兄发去信息,讲了这个梦。师兄回复:看来我们的对话使你心生惭愧了。我说:是的。师兄回复:佛说,一切善法,皆从惭愧中生。我说:明白。 写在文末:另外,我发现,谈话的文字记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单纯的文字记载(按录音等),则会有诸多口头表达,这种机械的记录,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仅靠回忆记录,则会失去很多重要内容,以及特有时空下的特殊语境让人不明就里。于此,我只能尽力。希望你能借此观照,安心是也。 希望每一个清楚自己方向的人,放下自在。 妙元 合十©文|师父曰原创图|源于网络,侵删半(深度好文)懂得赞美别人,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心态,才是最好的本钱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