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10篇

  《此后再无余生》是一本由[英]妮娜·里格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一):莫后悔

  我们人的这一生都是直播,没办法回头做其他的事,即使回头做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人生很是短暂,转眼即逝,没有人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对与否,人生只愿无怨无悔就足以,这也是我对人生的期待。人的一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很多人却知道自己为何而死,人的一生生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在快要结束时却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还未处理,其实就是我们还没学会告别,还没准备好与这个世界好好告别,《此后再无余生》会让我们好好去思考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该如何和世界握手言和,好好准备告别。

  《此后再无余生》妮娜·里格斯著,作者在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后到人生结束这一段时间的内心世界。其实近两年也看了很多的报道、很多的书籍,也都是人在生病后得知要和世界告别时的内心独白,很多都是高材生,很多时候才是人生刚开始的却要离去,期间他们迷茫、消极,但是最后无奈还是选择坦然的接受命运,这是和《此后再无余生》的主角是一样的,在得知这样的时刻,无奈下只能选择坚强,并且在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照顾患有糖尿病的大儿子并且让两个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这也是一个母亲在最后的时光给孩子带来最大的保护,母爱确实是非常伟大,将他们的冲击降到最小。

  俗话说的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每每人到了最后时候都会回忆自己的一生,哪些事做了值得后悔,人生应该做哪些事,会想的更加明白,所以这样给了我们很好的人生启示。《此后再无余生》的这位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选择了坚强的面对,一边积极地接受医生的建议,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面对头发脱落,出现裸皮等等外在的丑化等等,一边抒写文字、教导孩子,为孩子留下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

  合上《此后再无余生》,有点感伤和无奈,人有时面对这些显得好渺小却又是很伟大,渺小的是命运的安排我们无力放抗、无力挣扎,连据理力争的机会都没有,上天的一票否决彻底把我们给PASS掉了;伟大的事,人与动物最大区别在于精神,在于人的意志,人在精神世界的“人定胜天”,用自己力所能及来给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印记。所以在这一切还没发生的时刻,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尽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莫后悔。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二):死亡不可怕,要活好当下

  当看到这本《此后再无余生》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首歌叫“此后余生”。思考是有意识地慢慢预知离去还是无意识地突然离去更残酷?作为家属,也许会觉得离去是一种解脱,也许难以避免会遗憾没能做更多,也许会无法释怀“为什么会是她?为什么我们不能幸福?”很遗憾这已是一本遗作,“那时太阳刚刚升起,好像跟她的喜好颇为相称”,而我,真真切切爱过你。

  死亡,之前没曾想过,更多的是害怕,直到爸爸过世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妮娜写她妈妈过世、火化那段真的触到了心底的痛。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吧。平静的等待?疯狂的去做想做而没做的事情?而妮娜选择了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和朋友,她的从容与淡定不是她这个年级应该有的,,而是她平静的接受了死亡这件事儿一个女人,母亲,妻子,女儿,乳腺癌,切除胸部,母亲过世,癌症转移,等待死神。还有什么没有经历?心疼妮娜也感恩她身边有爱她陪伴她的爱人、亲人和朋友!人生绝笔,只有认真活过才能好好告别,我们唯有珍惜现在才能不负现世的安稳!此后再无余生

  死亡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能水远存在人世,因此,要掌握时间,尽情表现爱心、关怀与善意,该做的事立刻着手去作。不同年龄、社会地位、经济水准的人,都会有向人间告别的时候。看过这么多生生死死,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事实,死亡是不会等待我们的,我们与死亡的关系,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挥泪诀别之后,衰伤未了,泪痕始干,下一次的诀别又将到来。当然,亲友之死会让我们有失落感,因为找不到另一个相同的人代替。然而,心中的空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填满,新的朋友、新的经验会逐渐淡化哀伤。但我们也必须从中体会到生命有多宝贵,绝不可温无目的地浪费,过一天算一天。必须充分利用上天赐给我们的所有时光,赋予其真实的意义及完整的生命。

  人生真的很短暂,人生的每一瞬间都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有好有坏,有生也有死,趁着我们还能掌握现在的一切和拥有的时光,想做什么就尽力去做,不给生命留遗憾,掌握所能拥有的幸福与喜悦。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做到这样,死亡便不足为惧了。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易感某些疾病

  我们每个人天生似乎都易感某些疾病,或是身体上的可治愈和不可治愈的疾病,也或者是心里上的创伤、遗憾等等,而我们在“得病”后的日子里每天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试图接纳这些缺憾和带着这份病痛生活下去。这本书就讲述了以作者妮娜为中心的一群人努力带病生活的故事。 比起译者大大根据整本书内容和基调而拟定的《此后再无余生》这个书名,我还是更喜欢作者妮娜原著的《The Bright Hour》。妮娜虽然在本书里记叙的这段日子里经历了确诊乳腺癌、儿子糖尿病、化疗放疗、切除胸部、母亲过世、病灶转移等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她一开始也犹豫,也彷徨,也迷惑,也做出了“明明怕到极点,还硬要装作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尽管如此,她的世界最后还是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灰暗。她也没有老是惦记着没有希望的未来,而是努力活着,哪怕明知没有希望也在努力对病魔对抗。她也在自己捕捉道的生活中的点点美好来装饰着这段明亮的时光,是她生命里最好也最后的这几年。 这本书是妮娜留给这个世界,留给她的亲人们朋友们最后的礼物。而当很多年以后,她的孩子们长大,丈夫老去,他们还是会把妮娜牢牢记在心上,因为这个叫“妮娜·里格斯”的病痛已经深深地映在了他们心中,可以随着时间慢慢缓解但是永远无法治愈。而当他们看到书中所陈述的一切,他们能回忆起这段弥漫着医院的味道得明亮时光,也能更好的像妮娜自己所做和所希望的那样乐观的接受生活,接受这样遗憾的但是也不是非常差劲的结局。 而对于在书后面阅读的我们来说,这段明亮的时光可以能给身体健康的我们带来一点点的宽慰吧,没有病痛真的是一件挺幸运的事,以及连癌症都有人能笑着面对我们生活中那些不如意也就不算什么了吧。而对于那些真正身体上产生疾病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其实更让他和亲人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会有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他、陪伴他,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点点的小确幸了。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总有那么一些会是你“生病”,不要退缩不要逃避,努力带着它生活下去吧。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四):认真过好每一天

  最近阅读了一本外国文学作品,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此后再无余生》,看到这样的书名,相信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感伤。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也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认真的过好每一天。一个人生命看起来很漫长,其实也是很短暂的。在年少的时候,总想着快速的成长,对于时间没有任何的概念,总觉得成长是一件非常期盼的事情,长大后的自己可以做更多喜欢做的事情,可是等到长大之后,却又非常怀念童年的时光,而且当你回头看的时候,觉得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眨眼之间一般。

  《此后再无余生》的作者是妮娜·里格斯,作者曾是美国的一位老师,也是一名诗人。也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玄孙女。作者的这本作品其实就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于生命的一种解读,在这本书里面可以看到真实的人性,对于这个基因病患家庭中人们的详实讲述。书中的氛围比较泞重,让人感伤,同时也让读者觉得生活真的来之不易,应该认真的过好每一天。

  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使得故事更加真实生动,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的叙述,非常的感人,这也是一个疾病患者的真实心理变化。生活中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关注点是不同的,重视的事物也是不一样的。总之都想得到当下最为期盼的东西,如果获得了就会非常的有成就感,觉得非常的满足。但是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以生命的健康为基础的,在健康出了问题的时候,任何事物似乎都不在重要,只有健康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一点不仅反映在精神生活中。

  作者开篇就详实的记录了家庭中各位成员的情况,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基因技术似乎已经比较成熟了,作者本身并不是一个带有基因隐患的患者,可是却真实的患有疾病,这也从更多的方面反映出基因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只是一个小的概率,更多的隐患来自于生活之中,当下的生活看似比曾经更加富庶,医疗条件也更加完善,可是患病的人却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年轻化,这也是一个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健康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应该认真的去度过,对于身边的家人,也要更加关爱,这些都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很多的时候,人们的情绪会失控,导致争吵不断,其实仔细想想,很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不要过于执着,把事情看的开明一些,反而会更加顺畅。每天都要开开心心的,对于家人多一些关怀,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活更加美好。

  《此后再无余生》是美国作家妮娜·里格斯的一本遗作,这是作者在自己患病期间,生活真实的写照,思想真实的转变。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需要认真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做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拥抱这真实的生活吧。

  �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五):生命虽止 热爱不息

  每年都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多种形式的抗癌宣传资料,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些宣传上的人数仅仅是令人震惊的数字而已,每年因为癌症而死亡的人数、现在正在与癌症战斗人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但是癌症落不到自己与亲人的身上人们永远不会真正去关心这个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人群与他们置身于水火中的亲人,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此后再无余生》书封

  《此后再无余生》是美国作家妮娜·里格斯著,李娟译,磨铁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自传类文学,讲述了作者在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后到人生结束这一段时间的内心世界,她在确诊后有迷茫、有消极,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坦然的接受命运,并且在人生最后一段时光处理好所有的事情,照顾患有糖尿病的大儿子并且让两个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将母亲的离世带给他们的冲击降到最小,作者是一个坚强的抗癌患者,更是一个对世界有热爱、有温度的独立女性。

  书中的文字是和缓的,因为这是妮娜留给他两个儿子最后的礼物,所以她将所有的事情描写的都是平静的,当一个人面对癌症心里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在决定治疗后面对化疗的副作用,许多人都会精神崩溃,妮娜却没有对她患病后以及化疗过程中的痛苦进行大幅描述,即使是因为化疗头发开始脱落,出现裸皮,她也是用简短的文字云淡风清的说“丑的一塌糊涂”,之后让丈夫帮他理发,没有一句抱怨,她留给孩子一个温柔的母亲形象,也留给孩子一个温柔的世界,这个母亲的心理之强大值得佩服。

  这本书是妮娜在确诊癌症之后写的,书中有她面对癌症的感受,她接受治疗的过程,也有她确证癌症之后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的经历,还有她在写作时想起的一些患癌之前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妮娜一生最珍惜的,她将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她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们都可以通过她的记录了解这个拥有平淡生活,但是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的女人。

一段温和的文字

  最近有认识的人确诊了癌症,他的一生劳碌,从来没有潇洒的活过一天,他为了生活没日没夜的工作,他在诊断出癌症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忽然失去希望,他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形如枯槁,高昂的治疗费几乎压倒了他们一家人的脊梁,越来越绝望,他没有妮娜的乐观,也没有妮娜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他在被确诊的时候几乎就被宣告了死亡,他现在只能凭借着毅力与病魔抗争,能够走到哪一天没有人可以预测,所以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很沉痛,但是我认为妮娜人生的最后带给她家人的是温暖与平和,她用温和的双手抚平了家人的焦虑,平静的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看到这类文字的时候总在告诉自己要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有许多热爱生活的人却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力,妮娜最后希望可以看到这本书出版成书,虽然她最后没有看到成品,但是她知道她的文字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抚平了许多人的伤痛一定会是开心的。

  《此后再无余生》读后感(六):当我知道此后再无余生

  当我知道此后再无余生 文/[美]妮娜·里格斯

  “死亡并不是世界末日。”妈妈在被诊断为癌症末期后,经常喜欢这样开玩笑。

  那时的我,始终未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在她去世几个月后的一天,38岁的我突然间明白了。当时,我因为乳腺癌晚期癌细胞转移正在接受治疗。生命中有太多比死亡还糟糕的事,比如宿怨、没有自知之明、顽固性便秘、缺乏幽默感……还有丈夫将你引流管中的液体倒入量杯时脸上流露出的痛苦神色。

  太阳高照时,我和丈夫约翰在家前面的人行道上,一起教小儿子骑自行车。

  “先别松手!”本尼大叫。

  “你已经学会了,你会骑了。”我抓住车座后面,感觉他已经骑得很稳。一路小跑的我不断地鼓励他,“基本上你已经可以靠自己保持平衡了,我们根本没起什么作用。”

  “可我还没准备好!”他尖叫。

  相比之下,我们从未教过大儿子弗雷迪骑自行车。有一天,他央求我们拆掉辅助轮,几分钟后便骑着自行车绕着后院一圈一圈地转了。但本尼不同,他永远都没做好让我们放手的准备。

  “你们还扶着车子吗?”他不断地问。

  对我而言,周末的空气像一剂良药,我觉得自己越发强健了:在经过数月的化疗后,为期六周的放疗也已接近尾声。我们期待转角便可看到停车标志,路面坡度可以忽略不计,也许只消再往前走15米。

  “腿上要用力,”约翰说道,“眼睛要注视前方,双手稳住车把。”

  一对年轻夫妇牵着狗穿过街道,为我们让路。他们冲着本尼微笑,我也回以微笑,并朝约翰使眼色。我知道他就要松手了。我一直看着前面,没留意脚下。

  这时,我的脚趾卡住了,我跌倒在水泥路上。

  那一瞬间,我体内深处什么东西应声而断。本尼听到我惊呼出声,随之约翰跟我同时松开了自行车。约翰竭力扶着我,我则痛不可抑。本尼骑得摇摇晃晃,不过一直在往前走。

  “妈妈,对不起!你还好吗?”他转过头喊道,“看!我还在骑!”

  就是这样,我又感受到了这个美丽缤纷、充满生机的世界。

  次日,我躺在医院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内,里面嘈杂的声音像心怀敌意的外星人在摩拳擦掌,俨然一个朋克乐队的效果。那一刻,我想起了自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听到的一则故事。

  有位韩国老板利用团建活动为员工鼓舞士气。员工们穿着长袍围坐在桌旁,老板要求每人都要为所爱之人写一封信,当作彼此最后的通信,大家可以难过地抽噎,也可以痛哭出声。桌旁摆着一个大木盒子,但它不是普通的木盒子,而是一具棺材。

  员工们写完信后,躺入棺中,旁边的人扮演死神,慢慢逼近,然后将棺盖钉紧。大家在漆黑的棺材里静静躺10分钟左右,假装这是一场真正的葬礼。等大家从棺材中出来时,他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都会改观,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会更加感激生命。

  而此刻的我,目之所及都是穿着袍子平躺在逼仄嘈杂的仪器内的病人。他们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进出于这些阴暗的地下室房间。身在控制室内的这一个多小时里,仪器时而哐当,时而嗡嗡作响。我想我们都在练习,练习如何成为“寂静之神”。我心想,去他的死神。显影剂流淌在我的血管中,就在技术员提醒我时,“医学成像之神”也离我越来越近,却始终没有触到我。噪声终于戛然而止,我听到近旁的房间里另一台仪器正在发号施令:“呼吸,屏气,现在呼吸……”

  在核磁共振仪控制室里,深色的屏幕上生成了一幅图像——一个肿瘤侵蚀了我的脊柱。医生说这是病理性骨折,是由潜在的病症导致的。这次的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我身上的癌细胞已扩散至骨头,医生告诉我,我只剩18~36个月的时间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