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读后感10篇

  《创业者》是一本由邓蕾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业者》读后感(一):创业是不能复制,那些经历则不

  最近读《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读到一些触动。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孙陶然在采访中各类亲述的创业经历而编写,同时也是作者邓蕾作为挚友对孙陶然的一场前半生的观察。当然,要尽述这位连续创业者的经历,其实是蛮复杂的。

  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孙陶然的创业条线不是单向进行,而是呈现了一个交错的网状结构,很难真正意义上梳理出一条以时间轴为基准的脉络,因此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像一个独立的小单元,既在大的时间段划分上承继,又彼此独立成文,有各自侧重的主题。换个不确切的说法,这不是编年体,是断代体,以每一次的创业项目为“一个朝代”,最鲜明的就是:四达集团、恒基伟业、蓝色光标、拉卡拉,再加上开篇的求学经历,内容基本就全覆盖到了。

  这本《创业者》里的经历有波折有冲突,有坚持有清醒,也有充满个人魅力的处世之道,但不同于其他人,孙陶然的经历是充满戏剧性的连续不断跨行业创业,是不断重新过关斩将面对艰难未知的过程,这可能就是书名副标题里的那个“不一样”吧。

  读这本书时,有个点是印象比较深的。那不是主人公辉煌的事迹,成功的路径,亦或是挖一挖其中值得八卦的日常……我觉得这些成就光环、越来越庞大的圈子人脉以及每个亿万投资的抉择时刻,似乎除了成为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并没不会派上别的用场,了解即可。

  毕竟成功的创业不能复制,那些过程中的经历则不,正如书里一段话:

  “因为知识是死的,并且永远不可能穷尽。而思考力和判断力,是谁也夺不去抢不去的,是人最强大的能力。……他尊重别人,但是他更尊重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思考之后得出的来的结论。他尊重常识,以及逻辑。我记得陶然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核心观点是:不合逻辑必有问题,超越常识就是骗局。”

  在这样的文字之中,我体会到作为创业者或者成功者的孙陶然,他的一种人生升级的路径。其中,作者提到孙陶然有个状态是“尊重直觉”,大意是讲创业之路上,每到决策时刻,他会靠直觉做判断,直觉不好的项目宁可放弃,当然决策的过程,他也会沉淀一段时间,反复论证推敲。

  作者笔下这个靠直觉判断的背后,是孙陶然求学时期扎实的知识、好学的态度及能力储备,升级为初入社会乐于直面挑战的个性以及强大的学习消化能力,随着阅历增加又进一步锻炼为以强大逻辑为前提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最后才是一句淡淡的“尊重直觉”。换句话说,从来没有什么成功,是靠随随便便的直觉就可以做判断的。

  这是作者对孙陶然的观察,是对他某阶段创业经历的小结,而我作为读者代入去思考感受的部分,只限于将自己所处阶段所经世事对照其中,能获得的自然不同。从成功者经历中收获些有益的建议和体悟,也不失为小小的观照自省的过程。

  读完整本书,应结尾一章标题“万里归来年愈少”所写,眼下的成功,不会是孙陶然创业者之路的目的地,而我们自己,明天后天,或许也该有新的发现。

  《创业者》读后感(二):创业奇迹孙陶然的人生哲学,对普通人有哪些启示?

  平日里若是听到某个人很成功的一段事迹,我们常说他很幸运,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但倘若一个人可以持续成功,我们便会仔细打量一翻,然后认定,这个人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品质。相比看一段传奇故事,我更喜欢看人物传记,因为一夜暴富于我来说是不存在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势必与他的成长环境、价值观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想要探求一个人究竟为何成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的生平,拉卡拉的创始人孙陶然,是很多年轻人欣赏的偶像,他连续创业的事迹深深鼓励着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我身边也有朋友因为他辞职创业的做法而效仿,选择放弃安逸生活开启创造人生。

  生活在北京,谁身边都有几个热衷于创业的朋友,有人做金融、有人做互联网,但做的人多,“死”的人也多,创业是一个听起来非常令人兴奋的词汇,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它,孙陶然不同,他连续多次创业都很成功,最终也找到了适合长期发展的大事业。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人生哲学,对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启示。

爱学习,同时也爱捣蛋的孩子更有前途

  在中国,好孩子的第一要素是需要特别听话。但特别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执行力方面没得说,但缺乏冒险精神和创造性,孙陶然属于爱学习,又喜欢捣蛋的那个,学生时代的他就喜欢做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比如去女生宿舍开生日趴,总之,他不是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改变它

  人有两种思维定式,一种判断性思维,一种衡量性思维,前者喜欢考察人性,后者则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去弥补,孙陶然是后者,他缺乏自信,就去上演讲与口才的课程,而这门课程增强了他的自信特质。

敢于选择,坚信自己是对的

  中国人教育孩子,大多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听话就够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孙陶然在文理分班时选择了文科,而这是与父母的意愿相背离的,但他依然坚持并坚信自己的选择,这也让他后续的道路走的更顺。人只有坚持自己的选择,才能走的更好。

能帮人的时候,一定要帮人

  人与公司的关系一种有四种:公司和个人都有前途、公司有前途个人没有、公司没有前途个人有前途、公司个人都没有前途。孙陶然选择的公司,更倾向于公司没前途,个人有前途。孙陶然说“能帮人的时候一定要帮人,当你把身边的朋友都帮成了万元户,那你一定不会是乞丐。“这两段话非常有深意,每个年轻人都该认真考量这两句的意义。

  而后续孙陶然开始创业,并且屡战屡胜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都是让他不断受益、不断强大的过程。连续创业、拉卡拉的创立与上市,书中都有详细介绍。倘若说《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前半部分教会一个年轻人如何更好的混迹于职场,那么后半部分则是给那些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勇气与动力,以及成功的方法论,读这本书,可以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也能够让一个人更好的思考如何才能过的更好。

  《创业者》读后感(三):孙陶然之《创业者》

  lue编辑

  在现在这个人口众多,行行都出状元行行都压力山大的今天,就业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峻的一个话题。从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多,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也是一年比一年严峻。好在现在的我们与改革开放之前的父辈们相比,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出国留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求学,即使进入社会我们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是的!就是自主创业!

  在如今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双创”的今天,创业对于我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人人皆可创业的地步,年轻的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其实也已经拥有了创业的各种便利硬件环境。现在的时代可以说在创业方面充满了无数机遇。各种创业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给这个市场更增添了欣欣向荣的气息。

  但另一方面,这种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很多隐忧。尤其是对于刚踏上社会,还没有什么经验的年轻创业者而言,虽然满腔创业激情,但是在遭遇到来自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困难时,可能再继续下去的勇气就值得推敲了!

  想创业是一件好事,对于个人其实也是一种磨练,但是如何能够在创业这条道路上能够少走弯路,能够比旁人走得更远,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创业者身上其实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今天带来的这本由后浪出版公司选题策划,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专栏作者和媒体人出身的邓蕾编著的《创业者》一书可以说就给我们带来了在创业道路上一位成功但个性鲜明的创业者——孙陶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邓蕾本身与孙陶然就有着一层同创关系,可以说对于孙陶然在同窗期间的事情更有着较为直观的感受。

  对于孙陶然本人的了解,相信大部分人也是通过网上的各种搜索信息得到的。无外乎都是获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那些光鲜耀眼的简历。但是对于孙陶然如何取得这样耀眼的成就,仅仅通过万能的网络是不足以了解背后的一二三的。而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孙陶然,一个与新闻上不一样的孙陶然。

  本书正文一共四十个章节,章节数量确实有点多,但每一个章节的篇幅却不长。读者们可以很容易在书中找到和自己童年成长相类似的情景。孙陶然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求学阶段。孙陶然的家庭出身不是特别好,甚至可以说与班上的某些家境较好的同学相比,达到了相形见愧的地步,尤其是还了新的学习环境之后,学习上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这个时候换作一般人可能已经遭受打击了,但是孙陶然居然还能够保持旺盛的自信心,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从本书中孙陶然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能够对日后孙陶然决策影响的因素,具备这些因素并不一定能够创业成功,但是无疑能够让眼前的你在生活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修炼己身!

  《创业者》读后感(四):一部值85分的好书

  继《创业36军规》1⃣️2⃣️、《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后,又拜读了这本《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

  书肯定是好书,作者做过主编,有大量的纪录片创作和拍摄经验。且是孙总高中同学,对孙总个人情况非常了解。作者以相对非常客观的视角,细腻阐述了孙总从出生到今天建树的恢弘历程。

  看了这本书,结合孙总的这些自身经历,对他之前的36军规和管理兵法理解的也更加生动、深刻。

  书中让人受益匪浅的细节比比皆是,印象很深刻的比如:孙总很早看书时就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再比如选择文理科时对文理科生存在价值、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差别的描写;还有刚开始北漂时日子的艰难,结婚晚宴结账钱不够还是老领导过来结账的,这点让人唏嘘。还有后来商场上处处体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和悟性,让人不得不感叹,孙总真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大才。

  说点不足吧:1、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孙总大篇幅直白露骨的赞美让人视觉疲劳甚至有点点适得其反,铿锵有力点到为止或许效果会更好。

  2、书的受众是年轻人、或者是积极向上想从书里汲取养料的奋斗者们,这些受众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天资有限,也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作者在书里专门针对现在年轻人的各种困惑问题描述的内容太少,有点遗憾吧

  3、作者可能不经商或者经商经验有限,很多关于商业的描述虽然做到了客观详尽,但总觉得还是差点儿意思,这个差点儿意思体现在:文笔平铺直叙有点臃肿罗嗦;一些看问题的视角方面还可以再深挖一下,比如孙总带兵培养年轻人方面,观察到的各种特点和问题,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解决的,比如定战略找方向时内在的逻辑可以更清晰些,比如商战一些挫折细节,描写的不够细致且文笔着实一般,不具感染力;更让人遗憾的是:书中有些地方单纯为了赞美而赞美,内容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上都有点说不通,如下图:前面说孙总喜欢拿剧集小说段子之类举例子,比如李云龙没有听从领导安排,选择了正面突围

  然后下一段的描写,跟上一段真的有关系吗?李云龙选择正面突围,来自他的军事经验和在战场上冷静、不畏强权强敌的判断,也就是孙总说的“做对的事”,而不是单纯为了冒险赌机遇拿兄弟们的命开玩笑,假如说这跟“富贵险中求”还能扯一点边的话,那么后面的“处理危机时,正面面对,如果有错就坦然认错”,what??这是在打仗啊,如果李云龙正面突围的方案是错的甚至是落入了敌军的陷阱里,那么基本上也就全军覆没了,这个时候还说“正面面对,坦然认错”,会不会太可笑了……。

  总的来说是本好书,四星半,打五分以做鼓励吧。

  《创业者》读后感(五):创业路上永不止步的孙陶然——读《创业者》

  继《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创业36条军规》之后,已经是第三次读到孙陶然了。这个在创业路上永不止步的优秀企业家,终于在今年4月25日,让他一手创立的拉卡拉公司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完成了创始人孙陶然口中的“成人礼”,同时拉卡拉也成为了A股首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上市当日收盘市值为191.68亿元。拉卡拉的上市,为孙陶然增添了13亿元的身家,不过这对于在24年里有6次创业经历,早就实现财富自由的孙陶然来说,也只是锦上添花了。

  关于创业,国内诸多公司的创始人、CEO,都曾不止一次表示:从来没想过会这么痛,这么苦。事实上,在中国93%的创业公司在成立3年后都会死掉,只有7%能够存活。这存活下来的7%,必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艰辛,一次创业就如此之难,可是在中国商业,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纵贯28年,横跨5类企业,6度成功,每一次创业都独辟蹊径守正出奇,每一家企业都在细分行业名列前茅。这个人就是孙陶然,一个改变本土创业格局的创业者。孙陶然过往的创业故事,要比拉卡拉的成功上市,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孙陶然,他的中学同学、一生挚友,央视前资深纪录片导演、媒体人、专栏作者邓蕾,撰写了这位创业者在这二十几年中的精彩创业经历——《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将孙陶然出身平凡却一路逆袭的励志传奇人生故事娓娓道来。全书分为四十章节,从孙陶然的幼年一直到讲到今年拉卡拉上市,可以说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孙陶然果敢、坚毅、不服输的一生。行文轻松活泼,故事生动感人,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孙陶然跃然纸上。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你就一定会输。孙陶然的成功有他自己的必然性,但通过了解他的创业故事,读者们也多少能够学习到他的一些宝贵的精神品格和成功的方法经验。

  比如,1991年,孙陶然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当时的大学毕业生还包分配,他被分配到了老家吉林长春的一家建筑公司,不过孙陶然却没有选择留下,他去单位报到的第一天就去办理了停薪留职,然后回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北漂。

  一边是稳定安逸的铁饭碗,一边是没工作、没户口、没保障的漂泊生活,孙陶然却大胆的选择了后者。这种大胆的选择,在他后来的工作和创业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次。

  创业是孙陶然能想到的最绚丽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赚的第一桶金后,他也开启了连续创业之路。从1996年到2001年,孙陶然除了在四达集团任职之外,还参与了4家公司的投资和创办,可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2005年1月,孙陶然正式创办拉卡拉。一个属于孙陶然的新的创业时代,又一次到来。创办拉卡拉,与以往几次创业均不相同。这一次,孙陶然的初始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家他心目中伟大的公司。此前,孙陶然的几次创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先天不足,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按照孙陶然的性格,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既然今生选择了做企业家,就一定要做出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且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从2005年成立至今,拉卡拉曾经历公司现金流紧张;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拉卡拉的大部分市场被支付宝和微信抢去等等考验,孙陶然凭着自己的执著精神与卓越的管理手段,带领拉卡拉一步一步走出困境,创造辉煌。

  在拉卡拉上市现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致辞时说:“拉卡拉创业十几年来,所在的行业受到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连续不断地冲击,因此创业者不但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也感慨的说:“看到孙陶然带领团队经过14年的奋斗终于走到敲钟台上,我特别激动,也深知其中的不易。”

  有人曾对孙陶然说,如果你能有雷军一半的勤奋,今天都会比现在更好。孙陶然承认自己做不到那么勤奋,但他的人生也已经足够精彩了。在安逸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大胆冒险;在创业面临绝境时,他选择了倾尽一切的坚守;在遇到创新甚至是被降维打击的时候,他也在积极学习并寻找出路;在当今996盛行的大环境下,他反而坚持每个季度出去旅行2周。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关键问题,越需要坚持才能扛过去。坚持是痛苦的,每多坚持一分钟需要付出的是平常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放弃是容易的,只要一秒钟离开就可以从所有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可是,放弃等于失败,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成功。”

  孙陶然就是这样坚定着自己的选择,他人生中走的每一步选择都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创业者》读后感(六):带头大哥是这样练成的?

  《天龙八部》中,带头大哥带领众多武林高手误杀萧峰父母及族人。事后大家为了保护他,宁愿牺牲不少英雄亦不肯揭开带头大哥的神秘面纱。在此且不论带头大哥及众英雄的做法是否妥当,但能够获得如此忠心拥护的带头大哥,无疑具备着超凡的领袖气质,而这种气质除了他武功高强,亦与他令人信服的特质息息相关。

  《创业者》的作者邓蕾在书中说,“领袖是那种不见得去争,也不见得去抢,但是最终大家会自然朝他聚拢的那个人,是每个人在内心不自主地想要倾听和拥戴的那个人。领袖的基因和他的体能、活力与自我掌控力一样,与生俱来。”

  在作者看来,现任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正是具备与生俱来领袖神力的传奇人物,所以他在商界屡屡创下奇迹,如今回望他的来路,难免啧啧称奇。不过,孙陶然不算老,他是1969年生人,至今方才知天命。

  1995年,孙陶然与《北京青年报》联合创办《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这是中国报刊首次从四版增加至八版,也是首次在报纸上刊登电脑广告。要知道九十年代中,电脑仍是稀缺新鲜事物,平常老百姓别说会用电脑,大多数人就连电脑本尊也没见过。可以说,孙陶然此举促使电脑走下神坛,走进平常百姓家。也是因为创办该份报纸,孙陶然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使当时他供职的国企四达广告公司迈向新台阶。

  1996年,孙陶然与北大好友联合投资创办蓝色光标公关顾问机构,这是国内首个大型公关顾问公司,也是孙陶然参与的首个成功上市的公司。如今蓝色光标已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全球第八大公关顾问公司。颇为戏剧的是,蓝色光标收购了曾意欲收购它的外资公关公司。从等着被收购的无奈,到主动收购的能力,作者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中国梦”。

  1997年,孙陶然在四达广告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生活速递》广告杂志,这本杂志纯广告,在高尚社区免费赠送,曾是北上广三地发行的中国最大直投广告杂志。为何创办这本杂志?孙陶然本意想要拥有自己的媒体广告,但当时的政策不允许民营企业拥有媒体,所以他和同事们想出了这创意媒体,再次一炮而红,并衍生《消费地图》《户外装备》等媒体。这些广告杂志为孙陶然供职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1998年,孙陶然在原四达广告公司董事长张征宇的邀请下,联合创办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次年,“商务通全中文掌上手写电脑”横空出世,在孙陶然的策划下,原计划年销售2-3万台的商务通,卖出了60万台,一度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公司底下最大的分销商年利润800万元。此役,孙陶然一举成名天下知。

  2005年,孙陶然创办拉卡拉。这个集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支付、征信、融资、社区金融等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集团,于2019年4月在A股挂牌上市。

  在创业路上,孙陶然进行了创办乙方、甲方、媒体、服务、投资等五种类型公司的尝试,而且都交出满意答卷,在他的创业路上,没有出现过因他个人主观原因失败的例子。如今,孙陶然被冠以营销专家的名号以及许多琳琅满目的称谓。不过,他最突出的气质仍是“领袖”。如前文所说,他是一个天生领袖者。而上述成就,无一不是以他为领导者带领众人披荆斩刺而达成的。

  带头大哥是这样练成的?作者以孙陶然高中好友的身份,先后花费两年时间,打磨了这本《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书中揭秘了为何孙陶然能够成为今天的成功企业家。

  此前,作为北大才子,孙陶然已自书两本著作:《创业36条军规》和《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在该两本备受欢迎的创业、企业管理经验类书籍中,孙陶然认为,只有10%的人适合创业,而其中只有5%的人能够成功。他总结,成为领导者需要三个素质、两个能力,分别是:志存高远、心胸广阔、意志坚定;战略能力、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包括向书本学、向先进学、向自己学(复盘)。他是一个终生学习者。

  在《创业者》中,作者强调并肯定了孙陶然总结的这些素质及能力,并向更深的层次,从孙陶然的为人、性格方面提炼他成为成功创业者的必然条件。

  ✦自信。孙陶然的自信刻在骨子里,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对自身三观自信、对自身判断自信、对眼下即将要走的路自信。这种自信造就他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敢于决策、敢于拍板,这正是成为领导者必不可少的特质。他以自信为豪,他认为,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赢,那就不可能赢。

  ✦圈子。孙陶然建议年轻人在一流大学二流专业和二流大学一流专业之间选择前者。他深信读书和与人交往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人生。而他本人正是得益于北大光华学院的圈子、四达公司东北人的圈子,人脉逐步拓展,在关键的转折点总能得到圈子的援助,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当然,这也离不开他为人豪爽、讲义气、健谈,圈子里的人都认可他的人品。

  ✦情怀。孙陶然极为推崇北大情怀,他认为北大情怀的直接表现是回馈社会,这也就是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社会责任。他指出,企业总盈利必须有10%用于回馈社会,作为福利回报社会。这也不难理解他为何总是选择高新技术相关行业进行创业。他曾言,卖茶叶蛋也可以挣钱,但那对推动社会进步没有大帮助,所以他不会选择卖茶叶蛋。社会进步与个人进步,往往是相互成就的。

  ✦格局。作者提出个人格局涵括三方面内容:自知、胸襟、价值观。孙陶然自知自身长处,只抓管理、营销,不插手技术研发;他与好友联合创办蓝色光标,不争不抢,甘心辅助好友坐第一把交椅;他乐于分享,不断减少自己在公司的股权,让利合伙人及下属;他横跨五个行业创业,底线始终是“走正路”。他的胸怀开阔,着眼长远,乐于分享,不争眼前蝇头小利,创业屡办屡成。

  ✦思考。孙陶然解释为何他总能果断下决定,他说那是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企业相关问题。事态尚未演变,他已推演出数种走向,所以无论哪种事态发生,他都能迅速作出研判。而旁人仅看见他作决定的瞬间,看不见他7x24小时的大脑高速运作。

  ✦坚持。孙陶然信奉,“没有结果等于没做”。他认定一件事,就不会再问“这件事值不值得做”,而是研究“这件事怎样做才能成”。这种积极钻研、不轻言弃的精神,带给他的回报除了成功,还有成功。当然,他“幸运”到每次重大创业决策都是对的。

  ✦幸运。书中多次提及,孙陶然是幸运的,在他创业路上屡次险些遭受灭顶之灾时,总有贵人恰好从天而降向他伸出援手。书中又总结,这种幸运其实不是幸运,而是孙陶然所有性格及努力的总和。他总是时刻准备着,去面对即将发生的所有,无论是挫折还是幸运。关键时刻的幸运,恰是他强大、无敌的应变能力。毕竟人品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孙陶然身上还有许多令人钦佩的特质。如由始至终的谦逊,即使在蓝色光标上市的狂欢时刻,他也只淡然一笑,他说,“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得意忘形”。如对专业的尊重和敬畏,他从不插手自己不懂的专业事项,除非他学懂弄通。如前瞻性的大胆创新,商务通时期,大胆买下电视台深夜的“垃圾时间”,重复播放商务通广告,结果大获成功并为后人效仿。

  也许我们生来并无配备带头大哥的特质,也许穷极一生我们也是打工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带头大哥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并在不断学习中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者。

  “所谓成功,就是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做事态度。”

  《创业者》读后感(七):商务通营销神话,为何昙花一现?《创业者》为你全景还原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商务通,科技让你更轻松”。1999年,商务通的这些广告,像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样,以洗脑般的营销方式,创造出恒基伟业20世纪末的商业神话。

  1999年1月,恒基伟业的第一台“商务通”刚刚面世,但仅一年时间,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恒基伟业便已取得了销售额7亿多元的辉煌战绩。商务通,成了PDA,也就是当时掌上电脑的代名词。

  然而,恒基伟业的辉煌,却犹如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昙花一现之后,便风光不再。2000年,恒基伟业的利润还是2.5亿。2001年,便下滑到5000万。2002年之后,则进入了长期亏损阶段。

  恒基伟业的衰败,在高层人员变动上,似乎已有征兆。2001年6月,恒基伟业的二号人物孙陶然,突然宣布辞去恒基伟业董事及常务副总裁的职务。随着孙陶然的退出,恒基伟业高层其他一些重要人物,也陆续退出,恒基伟业陷入人事分崩,并引发媒体的种种猜测,纷纷探寻其中缘由。

  2003年,《英才》杂志对恒基伟业的老板张征宇,以及另外一名高层退出人员范坤芳进行了专访,似乎捕捉到恒基伟业神话破灭的一些剪影,却无法还原整个事件的全貌。因为,要还原恒基伟业神话破灭的全景图像,关键在于孙陶然,但是,在《英才》杂志的采访中,张征宇对于孙陶然的出走守口如瓶,记者也未能联系上孙陶然,他们认为,孙陶然也许在美国,也许就在北京,只是不愿意说出心中的秘密。

  十余年后,恒基伟业的神话已逐渐被世人遗忘,但孙陶然却从未离开创业的舞台。他创办拉卡拉集团,联合投资创办蓝色光标,写出《创业36条军规》《有效管理5大兵法》,被誉为中国的创业和管理圣经,孙陶然本人也被称为“创业教父”。只是,对恒基伟业曾经发生的一切,他似乎从未发声。

  2019年9月,一本叫做《创业者》的书出版发行,作者是央视著名的纪录片女主编邓蕾,她也是孙陶然的中学同学,一生挚友。邓蕾在《创业者》一书中,记录了孙陶然的人生历程和创业经历,呈现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创业舞台上的风云变幻。特别是,书中很多的内容是首次公开,其中,便包括恒基伟业神话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关成长,有关飞跃,有关离别,有关感恩。

一、成长

  1991年,孙陶然北大毕业,受原《大学生》杂志的编辑刘文献邀请,进入四达集团。四达集团总经理,便是之后恒基伟业的老板张征宇。张征宇年长9岁,十分信任孙陶然,在工作中给了他很多支持。

  1992年底,四达集团旗下的四达广告艺术公司成立,孙陶然成为广告公司的一把手,财权、人权和决策权全部由他掌控。

  接手广告公司之后,《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正好想找一家广告公司,承包该杂志的《电脑周刊》。凭借直觉,孙陶然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承包费太高,每季度107万,还要预付。而广告公司的账面上,仅有3万。

  于是,孙陶然去找张征宇借钱,关于借钱的经过,邓蕾在《创业者》中提到了一段小插曲:孙陶然去找张征宇,张征宇问有几成把握,孙陶然回答:“六成。”张征宇十分愕然:“六成,太低了吧?”孙陶然说:“要是等到有七八成把握的时候,这件事就不是咱们的了!”为此,张征宇借给孙陶然60万,孙陶然又号召广告公司员工凑了一些,向《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交上了第一季度的承包费。

  凭借承包的《电脑周刊》,广告公司当年利润达到了100多万;第二年,净利润近400万;第三年,则超过了1000万,在四达集团56家下属公司中排名第三。张征宇也因此更加器重孙陶然,让他同时担任了四达集团上级单位——中国福利企业总公司的副总裁。这时,孙陶然仅仅28岁。

二、飞跃

  张征宇找人组建恒基伟业时,孙陶然以自身实力,成为张征宇的不二人选。张征宇花了大心思拉孙陶然入伙,但孙陶然决定加盟时,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除了财务、研发、生产,其它所有事必须由自己来管。张征宇答应了他的条件。

  恒基伟业成立后,孙陶然担任董事、常务副总裁,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商务通是主要产品,为促进营销,孙陶然采取了很多办法。

  在商务通被命名为商务通之前,张征宇想以“乾坤PDA”作为产品名称,孙陶然不同意,他认为这种名字,老百姓看不懂,因此,最后取名为商务通全中文掌上手写电脑,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在销售渠道上,PDA行业一直遵循先给货、代理商卖完货再付款的行业规则。孙陶然认为这种做法有问题,因为代理商缺少销售的压力,因此,他要求商务通必须采取经销制,小区域独家代理,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措施提高了代理商的积极性。

  至于商务通的广告,孙陶然更是创立出独特模式,而这种创新的广告模式,对于恒基伟业创造商业神话,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商务通广告之前,一般电视广告,往往十几秒,多的几十秒,在黄金时间播出。而商务通的广告,则长达十几分钟,在电视台的垃圾时间滚动播放。

  这项策略,来自于孙陶然对于用户群的精准定位。他认为,商务通的用户,可以简单概括为有钱的、有权的、或者既有钱也有权的。这些人在黄金时间很少看电视,而是忙于应酬,回家之后已是深夜,如果无法入睡,通常会看电视打发时间,且会反复调台寻找自己喜欢的节目。所以,孙陶然认为,这时候播放广告,在哪个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广告足够长、频次足够密集,只要他们在调台时能够看到,并且能够被吸引,就达到了广告的目的。

  于是,恒基伟业在孙陶然的主持下,仅用一年的时间,销售商务通66万台,总利润达到3.5亿。商务通的营销案例也被北大光华、中欧等商学院纳入教材,孙陶然则入选了当年度的各种风云人物。这时,孙陶然刚过而立之年。

三、离别

  随着商务通的成功,恒基伟业日益兴旺,而孙陶然与张征宇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来自于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理念的不同。

  在发展战略上,张征宇是理科出身,注重产品;孙陶然是文科出身,注重营销。2000年,恒基伟业计划进军手机市场。在这项公司战略上,张征宇拒绝采用别人的产品,要自己研发智能手机。孙陶然则认为,恒基伟业的研发实力,无法比拟其它的专业公司,应借助商务通,打造自己的品牌,实力壮大之后,再逐步过渡到自我研发。对于策划的另外一个产品,无线PDA,两人的分歧也是如此。

  在经营管理上,孙陶然曾提出自己负责公司经营和管理,并且得到了张征宇的应允,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逐渐也愿意退上一步,将经营层的重大事项交由董事会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张征宇却认为,自己应该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也是2000年,张征宇看上了一个项目,孙陶然则认为项目方很不靠谱,只会忽悠,而且这家公司的业务与恒基伟业并没有紧密关联,他坚决反对投资该项目。经过董事会之后,也是五票反对,两票赞成。但是,、张征宇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他要求召开股东大会,进行一次分红,然后自己拿分红去投资。

  当张征宇做出这项决定时,其实已把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那就是,恒基伟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企业,还是张征宇的私人公司。当孙陶然把这个问题,明确地摆在张征宇面前时,张征宇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恒基伟业应当是他自己的公司。

  听到这个答案,孙陶然明白,自己该离开了,而且必须宣布辞职,因为他要让全世界知道,将来的恒基伟业是好是坏,已与他无关。不久,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他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四、感恩

  孙陶然虽然在经营理念上,与张征宇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对张征宇始终充满感恩之情。邓蕾在《创业者》中特别提到,张征宇是孙陶然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遇到的第一个老板,他非常感激他,也非常尊重他,时至今日,说起张征宇时,孙陶然从来都是尊称为张总,不会直呼其名。

  在孙陶然决定退出恒基伟业时,他曾对张征宇说,既然是您一个人的公司,那么我选择退出经营层。说这句话时,孙陶然哽咽了。我想,孙陶然的哽咽,有着对未竟事业的惋惜,更多的可能源自于对张征宇的真挚情谊。

  他1991年进入四达集团,2001年离开恒基伟业,与张征宇共事长达十载。虽然创业之路无法同途,但师长之谊却长存在心。而这,或许就是恒基伟业人事分崩之后,他选择远离公众视线的最大原因。

  而且,尽管他选择了离开,但依然十分关注恒基伟业的发展,2008年左右,恒基伟业重新焕发过一次生机,他特意找了一次张征宇,并且认真地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只是,他的建议还是没有被听取。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在创业上,更是如此,无论加盟,还是离开,很多时候看到的是规则,而并非感情。就像《后会无期》中说的,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另外,邓蕾《创业者》不仅还原了恒基伟业神话诞生与破灭的来龙去脉,还对孙陶然创办拉卡拉集团、推动蓝色光标上市等创业经历,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故事,其实不止是孙陶然自己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很多创业者的缩影,所以,从一定意义上,邓蕾的《创业者》也是一部浓缩的创业史。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