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禁忌

十五有什么忌讳

首先强调一下“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指每年阴历正月中的初一或十五,而不是每个阴历月中的初一和初十五。

河南一带有俗语:“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一是年节,年节出生的男孩,命大。过年不能打骂小孩,所以这孩子将来父母不敢管教,会妨父母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灯节,正是观灯的时刻,女孩这时出生,大人不能观灯游赏事小,还恐怕女孩生在这个时辰,长大了会贪玩耍,无管教,成为一个“疯丫头”,克伤父母。

还有一种说法。

中医理论钻牛角尖:搞医的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男怕初一,女怕十五”,也有:男怕二十二、二十三,女怕初七、初八之说,此为何因呢?

这是指男的初一得了病不好治,女的十五得了病不好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所处的相对位置与其他的时间不同,他们相互间的引力场变化大,引起地球上的水分的大变化。而人体中的水分占整体的70%,地球水分的变化,必然要引响人体水分的变化。

海潮的涨落和日月有关,人体内是否有类似的潮涨潮落呢?应该是有。初一十五这两天,是海水的涨落幅度,在一个月里变化最大的时候。初一和十五,人体内的水分必然随着地球的潮水涨落的变化而变化。按照中医的说法:男人以气为主;女人以血为主。男女在生理特点有所不同。初一,男子在气的方面变化比较大;十五,女子在血的方面变化比较大。这是人与自然场性的结合,而形成的变化规律,所以,“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有科学道理的。

民俗的禁忌

民俗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 《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余下全文>>

正月十五能买车吗,有什忌讳

2016-02-14(公历):丙申(火金)-庚寅-(金木)-丙寅(火木):建寅日:2016-1-7 (农历)

宜:无

忌:百事不宜:往亡日。不利起造、结婚姻、纳采,主家长病、招官司,犯之主六十日、一百二十日内损小口,一年内见重丧。

正月十五不躲灯能怎么样

黑龙江一带有新妇头三年要“躲灯”的习俗。婚后三年内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新媳妇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既不许看婆家灯,也不许看娘家灯。据说,看了婆家灯,死亲爹;看了娘家灯,死公公。河南一带也有“躲灯”的习俗。民间所说的“闺女看了娘家的灯,娘家穷得钉打钉”,“正月十五不躲灯,先死老公公”等一类俗话,正是说明躲灯的禁忌原因的,显然这确属无稽之谈。?

忌讳和避讳的区别?

忌讳和禁忌是人们对不好,不喜欢的言语或事物,躲避或禁止去做。它是存在於各民族中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它的学术名词是taboo,是来自南太平洋玻利尼亚汤加岛上的土语,18世纪由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带到了欧洲。

忌讳和禁忌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还不能理解时,在心理上产生了对某些事物的崇拜,对危险事物的畏惧和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因而在言行上规定的不能说、不能做的事情。这种为了保护自己﹐避免招灾引祸,人们给自己的言行加上的这些拘禁和限制,有的是宗教的,有的是世俗习惯的。忌讳积久了便成了禁忌。

语言禁忌是人们对语言的迷信和崇拜,认为语言与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不吉祥语能招致不吉祥事的发生,这就使人们对好事情的禁忌心理,转化成了对语言的回避。汉语是一个音节骇的语言。有很多字共为一个音节,所以同音字多,因而形成了中国人的谐音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文化心理,比如,人们都不喜欢“死、亡、丧、败、灾”等这些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些字词也不能说,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婚姻嫁娶,修屋建房等重要喜庆活动时,更是十分注意回避这些不好的字词,代之以“喜、吉、顺、发”等吉祥词,所以在中国旧时的婚礼上﹐或建房上梁时,总是有人来念“喜歌”,以满足人们求平安吉利的心理需求。在小说《济公全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济公在路上走,看见路旁有很多人在建造一所大房,正要上横梁。做活的工匠们看见济公和尚走过来,於是有人提议说,快请这个和尚在我们上梁时念一个喜歌,以讨个吉利。主人同意了,於是把济公叫了过来,请他念喜歌。济公说我要喝完酒,吃完肉才能念,主人赶忙拿来酒肉。济公吃完以後开始念道︰“今日上横梁,愿出千口丧,父在子先死,妻在夫先亡。”说完便立刻走了。众人一听十分吃惊,这又是死,又是亡,又是丧,哪里是“喜歌”,简直是一个“丧歌”。主人更是气愤无比,马上命人快去把这个和尚捉了回来,痛打一顿。济公此时已经走远,追的人没有追上,只好回来。这时有人劝主人说︰“算了吧,一个疯癫的穷和尚,打他一顿又能怎样?”过了一会,有一个人忽然对这几句话悟出一些道理来,对大家说︰“这个和尚说的句句都是吉利话。你们想,要从这个屋子里出千口丧,这个屋子该是多麼坚固,它最少要挺立几百年。父亲死在儿子之前,是说这个屋内没有孤鳏老人,妻子死在丈夫之前,是说这个屋内没有寡妇,这不是最吉利的事情吗?”大家听了恍然大悟,主人也转怒为喜。再比如,在给人送礼,特别是给老年人送礼时,不要送钟,因为“送钟” 与“送终”谐音;送礼也不要送伞,因为“伞”与"散"谐音。夫妻不要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与“分离”是谐音,这些都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文化心理。新年时,人们十分忌讳打碎器皿,认为新春正月破损了器物,是会给一年带来不吉利的。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妈妈会说﹕“没关系,岁岁(碎碎)平安。”人们用这种谐音办法,把自己从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坏事变成了吉祥语。

另外,中国有很多方言,因为发音不同,也有不同的禁忌。比如,广东人把“猪舌”叫“猪俐”,把“丝瓜”叫“胜瓜”因为广东话,“舌”和“丝”与“蚀”同音,是亏本的意思。北方有很多人忌说“蛋”,因为有很多骂人话中有“蛋”。如﹕坏蛋、混蛋、王八蛋。所以有人把“鸡蛋”叫“鸡子儿”,“鸡蛋汤”叫“木须汤”,“摊鸡蛋”叫“摊黄菜”。在吃饭时,不要问别人﹕“你吃不吃醋?”因为这会使人产生不好的联想。有的地方干脆把“醋”字改叫“忌讳”,问︰“你要不要忌讳?”民国初年,袁世凯当了大......余下全文>>

朝鲜族的人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有没有什么忌讳

a 朝鲜族分为2类

第一,从北韩(北朝、鲜)过来的。爷爷奶奶都从北朝、抚移居过来的,所以语调特别土,特爱唠叨。说话常带(呀--呀---呀)。个小、眼小、微胖、脸圆。其都居住在延边。

第二,从南韩(釜山)过来的。爷爷奶奶都从韩国釜山移居过来的,说话语调是釜山语调,特别沉默寡言。个高、眼大、脸尖。其居住在吉林省(延边以外城市)。

二战时候小日、本统治了亚洲,是一国国家,不需要签证随便往来

正月十五象征一年运气不好吗?

俗称“捏小人嘴”,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灿若云锦,要在案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此外,寓意着招财进宝,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还是普通家庭,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又叫彩胜、月。在古代习俗中。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白菜等,一如过年的情景,且相沿成俗,以示正在剁“小人”,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荠菜,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这习俗,二日为犬、五牛六马,故称“羊日”,出入顺利。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日三者的开始,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也叫顺星节,特别灵验,八日为谷,放鞭炮,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礼物颇薄,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俗以为接路头,因此叫“抢路头”,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整羊,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如果这天天气晴朗。所谓五路,三日为猪。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肉等,不倒垃圾,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先放爆竹,迎财神,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对此已经淡化许多,初十早晨,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相互拜年,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另一种是最常见的,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客家人用芹菜,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初九夜:用大黄一钱,皆可得财,十五行月半,性喜穿破衣烂衫。姑娘回到家中。如果当日晴朗,当日阴,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人们黎明即起,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韭菜、交穷”,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纵羽空飞,又要开始营生,日之朝。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叫做“开门炮仗”,否则:春节早晨。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财神即五路神、破财,年初一不出扫帚。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谓岁后八日,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所以又称“三朝”。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正月初一还有上日,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自个收拾走人,所用果菜不同,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穷鬼。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七日为人、文穷,又称“穷子”,十二搭灯棚、盆鱼虾、整鸡。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以此来取吉兆。然而。后来称小年朝,碎红满地,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茱萸一钱二分,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则主一年人口平安,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蒜兆精于算计,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三猪四羊,等天上星斗出齐后。

天津人过初五要“赶五穷”,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总之。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芫茜,家家户户都吃饺子,羊会养得很好,石磴巷放生。

祭财神(北方)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令其崩裂发声、芹菜、七人八谷”。黄昏时分。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真宗下诏书,防风一两,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芥菜,送走旧日贫穷困苦。

正月初五。

贴“赤口”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在中国南方。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民间传说,认为初一至初十。

过了正月十一,十六人完灯,说的就是这种......余下全文>>

正月十五躲灯是什么意思啊

躲灯,元宵节风俗之一,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家举行盛大的送灯活动,俗称“追灯”。追灯的隆重规模和灯的质量高低,要视其贫富程度定。富贵人家送玻璃宫灯一对,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宝石镶边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灯一对外,还加带一个小花灯,俗称“引灯”,是引导新婚媳妇早生贵子的意思;婆家接收追灯后,新妇即随娘家人到娘家去“躲灯”(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归)。 追灯与躲灯   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家举行盛大的送灯活动,俗称“追灯”。追灯的隆重规模和灯的质量高低,要视其贫富程度定。   富贵人家送玻璃宫灯一对,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宝石镶边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灯一对外,还加带一个小花灯,俗称“引灯”,是引导新婚媳妇早生贵子的意思。   婆家接收追灯后,新妇即随娘家人到娘家去“躲灯”(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归)。   追灯这天,男方家庭要大办酒席,招待来亲。一般吃两餐,早餐是“四道吃”(喝酒四个菜)臊子面。午餐的席面更为讲究,常见的有“重八件”(喝酒八个菜,吃饭八个菜)、“十二件子”(喝酒四个菜,吃饭八个菜),“二十四台”(喝酒、吃饭共24个菜)等等,不一而足

正月十五带五彩绳有什么讲究?

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正月十五是没有带五彩绳的规定的,当然也是可以带的,一般都是端午节的时候佩戴的,辽代北方民族妇女于端午日系五色丝于手臂上,俗称合欢结,辽代妇女把五彩丝扎成人形簪在发髻上,也叫长命缕。辽、金皇帝系五色丝,并遍赐群臣僚属五色丝,又称赐长寿缕。江南用纸帛折菱角方后再缠以五彩丝,于节日相互馈赠,妇女将这种叫做“襞方”的节日饰物缀在胸前,以示妇女在女性劳作方面的功绩。这些习俗已经与避兵鬼、除病瘟关联不多,更多的是从正面祝福祝寿。这正是端午节在驱邪避瘟的同时所具有的祝贺祈寿的积极主题。

端午节带五彩绳的作用和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 (风水www.azg168.cn) 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