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宣传册内容

一: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切实部署,中央在深入推进扶贫工作、依法惩治扶贫工作中的腐败现象、强化扶贫开发中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在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可以说,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使得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工作有了一种全新的风气。

全面从严治党”是扶贫工作的“定海神针”

十八大以来,执纪机构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党内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活环境是指导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具体到扶贫工作来看,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确保民生得到改善、人的基本生存权得到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早日实现的根本前提。基层的扶贫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全面奔小康的“最后一公里”,而把握这“最后一公里”的主导者,在于基层的扶贫工作者。他们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参与者,又是扶贫工作权力的持有者。扶贫工作成效的大小,常常要看县乡村一级的工作如何,而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也常常出现在这一层级。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在赈灾款、救济饷银上动歪心思的贪墨案例不胜枚举,国家的根本如同“仓廪”,而这些原本用于救济苦难民众的钱款却被“仓廪”中的“蛀虫”蚕食鲸吞,国家的经济命脉也由此逐步被耗尽。由此可见,从严治贪、治腐无小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适时强调治党要“全面”、要“从严”,也说明了在扶贫开发领域,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到了不得不抓的地步。腐败不分大小。“老虎”会危害党和国家大业,“蚁穴”也可以使“千里之堤”崩溃。在扶贫领域,级别无论高低,利害无论轻重,只要涉及腐败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就应当一级一级抓,层层严把关。县、镇不大,村、组不小,监督工作落实到末端,扶贫条件精准到个人,扶贫项目公开透明,政策精准有力,下达明确自觉,扶贫工作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从严整肃扶贫中的党建问题势在必行今年以来,中央纪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通过开展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2016年8月,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了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某省某县某村党支部原书记刘某甲、村委会原主任刘某乙骗取“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某省某县某镇原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某协助他人骗取以工代赈建设资金,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等等。这9起案件几乎涵盖了扶贫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败行为,其中呈现出鲜明的腐败的基层化与手法的多样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扶贫开发工作的背后是隐性的反腐监察工作,因为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与基层党员,在扶贫任务中掌管着各类政策、各种资源、各项资金,基层的干部在贫困地区的民众眼里,是具有“予取予求”大权的“领导”,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贫苦地区民众的“命脉”。也正是因为这双重角色的作用,......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