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顺口溜

一:陕北民谚,歇后语,顺口溜大全

(一)农谚

1.农业气象

九九有雪,伏伏有雨。

云朝东,一场空;云朝南,水漂船;云朝西,淋死鸡;云朝北,大水推。

早烧(霞)不出门,晚烧(霞)晒死人。

春(立春)寒不算寒,惊(惊蛰)寒得半年。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早上凉,晌午晒,后晌刮风日大怪。

早雨不多,下湿耳朵,饭后丢脱。(意为下得比早晨更多)

烟雾罩峁头,长工拉枕头。

牛毛细子(小雨),伙计睡死,掌柜气死。

风是雨的头,屁是屎的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燕儿低飞蛇过道,蚂蚁拉窝大雨到。

日耳单,(雨)不出三,日耳双,(雨)在当天。

太阳掉进云洞里(日落),半夜三更雷震呢。

青雾绕山,(雨)不过三天。

雾落山现,不出三天。

春甲子黄风斗阵,夏甲子就地生烟,

秋甲子苗头生耳,冬甲子冻死牛羊(指甲子日下雨)。

春雪流成河,狗都吃的白面馍。

春雨贵如油。

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丰收有望)。

六月南风吹干井。

春旱不算旱,秋旱连根烂。

正月二十五,南风刮起土,荞麦压折股(枝)。

九尽一场风,必定遭年馑。

二月二,南风悠,豌豆麦子喂老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立夏不下,犁头高挂。

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下雨)。

人黄有痹呢,天黄有雨呢。

久旱有久雨,老天不饶你。

人忙天不忙,迟早有一场。

2.农事季节

要知来年闰,除过冬至数月尽。

春打六九头。

一九生一芽,九九遍地麻。

头九二九,冻破壶口;三九四九,关门闭守;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鸦儿八九雁,九九上来火镰半(一种侯鸟);九九再一九,犁铧遍地走。

豌豆种在九里头,收不收也打几斗。

三月清明不见青,二月清明满山青。

春风不刮地不消,秋风不刮穗不饱。

过罢闰月年,走马快种田。

闰年闰月不种瓜,腾出地来种胡麻。

闰闰月月,豆豆禾禾。

前晌惊了蛰,后晌拿犁别。

清明一十三天土旺,土旺一十八天立夏。

榆钱绽,种豆慢,榆钱黄,种谷忙。

芒种糜子不种谷。

立夏高山糜,小满顶地皮。

土旺种胡麻,七股八牙叉,立夏种胡麻,秋后乱开花。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山区)。

小满前后,点瓜种豆(滩区)。

四月八,冻掉黑豆甲。

芒种前,乱种田(滩区)。

土旺前,快种田(山区)。

麦收(冬麦)八十三场雨(指八、十、三月下雨)。

伏里落好雨,缸里不缺米。

头伏荞麦二伏菜,三伏萝卜长成怪(滩区)。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赶紧种花芥(山区)。

处署不出头(指糜谷穗),拔的喂老牛。

秋风糜子寒露谷,霜降黑豆没生熟。

伏里草,拿棒搅,四十五天收了消。

立秋糜子四指高,出穗拔节达缠腰。

六月麦青尽是秕,九月糜青尽是米。

白露无霜,籽粒肥胖。

西北风冲颗粒重,荞麦开花怕南风。

庄稼汉,不用问,一个做甚都做甚。

一年不成三麦(冬麦、春麦、荞麦),一生难全三子(银子、儿子、胡子,实际指钱财、后嗣、寿禄)

伏天翻地一碗油,秋后翻地一碗水,开年翻地胡日鬼。

你有万石粮,我有秋刹(翻)地。

六七月龙口夺食,八九月风口夺食。

隔日种,同日收。

麦黄豆黄,绣女下床。

秋晒如刀剐,黄天隔夜变。

小雪流凌一月冬,四十五天定打春。

过了冬至长一中指,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

交了九,冻死狗。......余下全文>>

二:陕北民谚,歇后语,顺口溜大全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惊蛰期间的谚语   ◇ 惊蛰至,雷声起。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 冷惊蜇,暖春分。   ◇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 惊蛰不藏牛。   ◇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清明节气谚语   ◆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三:陕北绥德的汉子的顺口溜怎么说

米脂婆姨 绥德汉

四:陕北民谚,歇后语,顺口溜大全

(一)农谚

1.农业气象

九九有雪,伏伏有雨。

云朝东,一场空;云朝南,水漂船;云朝西,淋死鸡;云朝北,大水推。

早烧(霞)不出门,晚烧(霞)晒死人。

春(立春)寒不算寒,惊(惊蛰)寒得半年。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早上凉,晌午晒,后晌刮风日大怪。

早雨不多,下湿耳朵,饭后丢脱。(意为下得比早晨更多)

烟雾罩峁头,长工拉枕头。

牛毛细子(小雨),伙计睡死,掌柜气死。

风是雨的头,屁是屎的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燕儿低飞蛇过道,蚂蚁拉窝大雨到。

日耳单,(雨)不出三,日耳双,(雨)在当天。

太阳掉进云洞里(日落),半夜三更雷震呢。

青雾绕山,(雨)不过三天。

雾落山现,不出三天。

春甲子黄风斗阵,夏甲子就地生烟,

秋甲子苗头生耳,冬甲子冻死牛羊(指甲子日下雨)。

春雪流成河,狗都吃的白面馍。

春雨贵如油。

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丰收有望)。

六月南风吹干井。

春旱不算旱,秋旱连根烂。

正月二十五,南风刮起土,荞麦压折股(枝)。

九尽一场风,必定遭年馑。

二月二,南风悠,豌豆麦子喂老牛。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立夏不下,犁头高挂。

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下雨)。

人黄有痹呢,天黄有雨呢。

久旱有久雨,老天不饶你。

人忙天不忙,迟早有一场。

2.农事季节

要知来年闰,除过冬至数月尽。

春打六九头。

一九生一芽,九九遍地麻。

头九二九,冻破壶口;三九四九,关门闭守;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鸦儿八九雁,九九上来火镰半(一种侯鸟);九九再一九,犁铧遍地走。

豌豆种在九里头,收不收也打几斗。

三月清明不见青,二月清明满山青。

春风不刮地不消,秋风不刮穗不饱。

过罢闰月年,走马快种田。

闰年闰月不种瓜,腾出地来种胡麻。

闰闰月月,豆豆禾禾。

前晌惊了蛰,后晌拿犁别。

清明一十三天土旺,土旺一十八天立夏。

榆钱绽,种豆慢,榆钱黄,种谷忙。

芒种糜子不种谷。

立夏高山糜,小满顶地皮。

土旺种胡麻,七股八牙叉,立夏种胡麻,秋后乱开花。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山区)。

小满前后,点瓜种豆(滩区)。

四月八,冻掉黑豆甲。

芒种前,乱种田(滩区)。

土旺前,快种田(山区)。

麦收(冬麦)八十三场雨(指八、十、三月下雨)。

伏里落好雨,缸里不缺米。

头伏荞麦二伏菜,三伏萝卜长成怪(滩区)。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赶紧种花芥(山区)。

处署不出头(指糜谷穗),拔的喂老牛。

秋风糜子寒露谷,霜降黑豆没生熟。

伏里草,拿棒搅,四十五天收了消。

立秋糜子四指高,出穗拔节达缠腰。

六月麦青尽是秕,九月糜青尽是米。

白露无霜,籽粒肥胖。

西北风冲颗粒重,荞麦开花怕南风。

庄稼汉,不用问,一个做甚都做甚。

一年不成三麦(冬麦、春麦、荞麦),一生难全三子(银子、儿子、胡子,实际指钱财、后嗣、寿禄)

伏天翻地一碗油,秋后翻地一碗水,开年翻地胡日鬼。

你有万石粮,我有秋刹(翻)地。

六七月龙口夺食,八九月风口夺食。

隔日种,同日收。

麦黄豆黄,绣女下床。

秋晒如刀剐,黄天隔夜变。

小雪流凌一月冬,四十五天定打春。

过了冬至长一中指,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

......余下全文>>

五:陕北结婚引孙子顺口溜

陕北婚俗

奴隶社会时期,陕北存在“群婚”、“收继婚”、“服役婚”、“转房婚”等婚姻现象,这在有关历史资料中均有反映。进入封建社会中叶,受汉族礼教先进文化的影响,陕北地区各民族普遍进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少数富有者除外),婚姻礼俗大同小异,与近世相仿。但还是较多保留了原始、愚昧的一些婚姻观念和游牧民族的某些婚俗习惯。

民国前,男女婚事,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而定,本人没有自主权,婚姻多属买卖性质。婚姻过程一般为择亲、提亲、订亲、商话、嫁娶、婚礼等程序。

旧时,男女自 13 岁起,父母便托人给儿女挑选对象,了解对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辈祖宗亲路,有无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轿夫和拉驴公子等),门风(一般指一家人为人处世情况,若外界影响不好,称其人气不正)、光景(主指钱、粮、家产)、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择对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择对象出生年、月、日、时是否“犯月”相克,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法)等情况。另外,还讲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说。至于同族是决不可成婚的,因鲜有近亲成亲。再加上陕北各各族杂居共处,使陕北人种优化,所以陕北人大多身高强健,仪表俊美。若门当户对,即约请一合适的中间人(即媒人)说合提亲。期间,男女均不知其中缘由,更不曾会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亲,即使女方家长相中的,也是通过媒人示意男方家长向女方提亲。此时,媒人扮演主角,对方家长领会来意后,通过亲戚朋友侧面了解其根本、门风、光景、人品、八字等情况,视其合适与否,拿出主意,通过媒人传话,媒人发现是小妨碍,必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合。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认可,选吉日(一般为双月双日)举行订亲仪式。一般县北在男方家举行,县南在女方家举行,由男方拿出烟酒喝订亲酒,后媒人根据提前与双方家长分别议定的钱物而宣布“彩礼”及订亲衣物,并由男方家长把钱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长。女方也通过媒人送男方(即新女婿)鞋袜及裤带,民间称鞋为“稳根鞋”,裤带为“长命带”,以示婚姻关系能稳固、长久。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男方准备结婚迎亲,由媒人传话,在结婚前几个月与双方家长商定婚嫁日期、新娘衣物及迎亲仪式等事宜,后双方均按协议筹备婚嫁之需。

嫁娶在民间,男家称“引(迎)媳妇”,女家称“出嫁女”。旧时,办喜事一般为三天。第一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或帮忙,称“聚客”。由聘请的总管莅位主持,安排相伙(村里或来客中的亲友)干帮厨、待客等杂务。当晚吹手动乐,喜事开始。次日早饭后迎亲队伍准备出发。迎亲队伍一般由七人组成,其中有一名迎人妇女(或婶娘、或嫂子),俗称迎人婆姨。(民间讲究“姑不迎,姨不送”)。迎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名懂礼节及能说会道的领头人,若遇女方出难题,能善于应付,巧于化解,出发前要准备携带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饰银器、大馍(10个)、猪肉(1块)、离母糕(2卷)、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怀钱、坠箱钱以及未交完的彩礼钱。一切齐备,鸣炮三声出发,吹鼓手在前奏乐,迎人婆姨居中,其余人畜随后。若逢庙宇、村庄须鸣号、吹乐而过;过河、过崾崄也得吹长号(俗称“张号”)。

事前,女家也按协议准备,办嫁妆,备酒饭,约亲朋,组织送人队伍(一般由8人组成,其中有2名妇女陪送,俗称“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内设一桌案,摆上烟酒,由管事人向迎亲领头人敬酒三杯,以示欢迎,迎亲领头人将所带之物一一摆于桌案交待,谓之“表礼”。饭后,女方家总管向迎亲领头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坠箱钱、揣怀钱、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余下全文>>

六:陕北划拳口诀

哈哈,我来回答::

快喝酒,八斗仙(陕北话念:八东仙)满把抓,七巧巧或七巧梅,六六顺,四红灯或四季财,三桃园或三星照,二仙子或两好好,一点豆。

七:结婚上头顺口溜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不要等我流泪,你才明白我的悲伤。不要等我消失,你才知道我的存在。最痛的,不是离别,而是离别后的回忆。要么没有,要么全部,要么现在,要么永不。常常只会把眼光向外,羡慕别人的拥有,很少审视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有些什么。

八:陕北名吃有哪些?

在陕北风味小吃中,经典的有绥德的油旋、黑粉,米脂的碗托、卤煮驴板肠、麻辣肝花、千层油饼,榆林的拼三鲜、羊杂碎、炸範奶,子洲的枣课馅,镇川的干炉(烙),佳县的马蹄酥,定边、靖边的宰羔肉、剁莽面,延安的火烧,甘泉的豆腐于,清涧的煎饼,子长的猪灌肠,吴旗的鸡肉莽面摊摸摸,安塞的蔽麦烤饶

有个臊子面我一直很想吃,。电视上看见过很辣很辣,但是那里太远了。。。好像还有一种独家秘制的酸笋。。

九: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

板凳不坐蹲起来

典故一:《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就是席地而坐才无法拔剑,逃避中又忘记拔剑,只好绕拄周旋。

典故二:东晋有个“身无长物”的典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风俗。此风尚的转变应在晋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关中“蹲景”

“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

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长蹲而心静气闲,不累不乏。“蹲”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偶尔会在西安、咸阳等站牌前看见部分“蹲”下来等车的关中人。

关中人把蹲叫圪蹴,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

凳子不坐蹲起来

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第二怪

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首要因素就是贫穷。原来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木多土的盖房理念。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长大了,摇篮破损了。裸露的黄土地少了绿装,虽有南山秦岭,也无法满足千万居民的家住、厨房、储藏等需求用房。聪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盖起厦子房,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的大木头做檩、梁,对做椽子小木头要求也低,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

房子半边盖

利用了围墙,这样就节省院落的空间,解决了用房不足的问题。“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也是民生低下的产物,这种房子光线充足,就是通风不畅。农村都盖预制板的房子,建筑材料的革命改变了千年的习惯,半边盖的房子越来越少了。

一般人说“房子半边盖”是取肥水不外流之意,这种房檐水都滴进自家院落,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但是关中人不用窖水,也没收集雨水的风俗,这种说法只是附托之词,不足为信。(此说有误,关中缺水人尽皆知,为了缓解缺水的问题,关中人很多地区都是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到窖里,需要的时候在用“楼楼”把水从窖里打起来存放在瓮里)。

第三怪

姑娘不对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姑娘不嫁外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殷实而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

在关中地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何况从地理位置讲,四边没有匹敌帝王州的地方。东面出潼关就要过黄河,那边的中原虽然好,但过去是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河南的人都挑担子往关中逃荒,这样的地方能嫁吗?关中流传着“少不过潼关”的谚语;往西就是阳关了,西出阳关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前......余下全文>>

十:关于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口溜

红军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

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