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心的高中作文

一:高中作文《我的孝心》800字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二:以“孝”为话题的作文素材【高中生】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彩衣娱亲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余下全文>>

三:高中作文关于孝的作文2000字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

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

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

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

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

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

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

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

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

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四:关于孝道的高中生作文(800字)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为姥姥举办生日宴会。桌上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姥姥的身影。却见小外孙指着在厨房正在汗流满面做饭的姥姥叫道:“姥姥,该您吹蜡烛了。”  好一个生日宴会,这哪里是为老人举办的,分明是让老人无偿地为他们付出!我不禁问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  社会在一天天地进步,从古时的一味顺从发展到今天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孝,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是金钱关系,家长只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全无关系了。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我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是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亡。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个个生活得都不错,还有一个是大资本家。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几份小礼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女也未曾表示过什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异。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可见,上至领袖,下到百姓,无一不在遵循着“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们青少年理应继承这一美德,决不能像那幅漫画所画的那样做,而是进一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五:一些适合于高中作文的,关于孝的素材

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彩衣娱亲 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余下全文>>

六:关于孝顺的议论文,800字以上

我们的生命、思想;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孝敬父母。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崇尚孝顺的人和事。他们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们孝顺双亲的事迹,都成为千古美谈!薄太后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身为帝王的汉文帝,其实完全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只要一声令下,什么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没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尝不是呢?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他从不抱怨,总是恭顺对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份孝心足以感动每个人。

刘恒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显赫,但是,他们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刘恒虽然身为皇帝,但他侍奉母亲的举动让我们深受感动,而王祥可以视自己的养母为亲生母亲对待,以德报怨,更是让人感动,他们孝顺父母的一言一行,难道我们不应以他们为荣吗?

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一个爱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话语,都能让父母高兴很久。当父母的生日到来时,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父母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当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点药,父母也会觉得开心,当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时,如果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当父母伤心的时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孝顺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产生亲情、友情、恋情,其中浓的化不开,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父母亲情。所以,不管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孝顺父母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了我们而奔波忙碌,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他们宁可自己苦,也不肯让我们受苦,他们对我的爱,是无尽的,伟大的,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创造者,是他们让我们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是他们让我们过的如此快乐,难道,我们不应该报答他们吗?

七:别让孝心等待高中作文

世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等待,那就是机会和孝心。一旦错过,便

会永远遗憾。

——题记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

,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及时行孝就是如此。孝心,是不能等待的。

《论语》中的谆谆教导常在耳边响起:“父母在,不远游。”

“不远游”,是在告诫世人,趁父母健在的时候留在父母身边,及

时孝敬父母,不要等到父母逝去时后悔不已。著名作家毕淑敏也曾

说过:“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

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由此可见,及

时行孝是多么地必要。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很多年轻人都曾在父母面前或在

自己心底许下“孝”的宏愿:一处豪宅,一桌山珍海味,数以万计

的金钱……他们总是相信来日方长,相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

就可以从容地尽孝了。可是,他们却忘记了时间的残酷,忘记了这

份难以报答甚至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他们不知道父母需要的是什

么。在父母的眼里,一处豪宅和一片砖瓦,一桌山珍海味和一只野

果,一身盛世华衣和一双旧鞋,数以万计的金钱和一枚硬币是等值

的呀!

纵使我们有了豪华住宅,有了锦衣玉食,有了数不尽的金钱,

但是能换回父母的青春年华吗?当我们要孝敬他们的时候,他们却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岂不是人生最大的痛楚吗?只因为我们的等

待,最终错失了一切机会,那种留在心底的遗憾和伤痛,是永远无

法弥补和救治的。

所以,尽早尽孝,就是拒绝把自己推入悔恨的深渊。平日,给

父母打个电话;节假日,给父母送一束花;闲来无事,陪父母散步

、谈谈心;包容和尊重父母的习惯,关心父母的生活、心情,记住

父母的生日……这些简单的小事,远比我们在心底发过的无数次誓

言更有意义。

那么,还等什么?赶快拿起电话向父母问候一声吧!因为,孝

心真的不能等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