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的种植技术

一:关于竹笋的种植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论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种育苗,土壤应选择疏松、质轻的黄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选择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带竹杆埋鞭育苗,竹杆上留1~2节活枝,每亩埋鞭3000~5000株,可产苗15000~20000株。

2、播种育苗。每亩播种10~15千克,可产苗30000~40000株。关键在于在幼苗期必须对幼苗遮荫,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二、选地整地

毛箨方竹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层在30厘米以上,不过于粘重的黄壤、黄棕壤都能生长,以肥沃疏松浑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

整地以穴状整地为主,整地规格为60×60×50厘米,塘打完后要把表层土壤回进塘内,回土要达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条件的可结合回土,在塘内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厩肥。

三、合理栽植

1、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据用苗种类来确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属于混生竹种,一至二年生的实生苗竹鞭不发达,移植后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后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内获得较好的效益,种植密度实生苗每亩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亩74株以上。并以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2、栽植时间。以每年的初春断雪后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个月时间内,栽植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于木质化程度高,起苗后放置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响成活率,因此不易长途运输,为了保证成活率,从起苗到栽植完毕,一般不要超过72小时,在48小时内栽植完毕,成活率比较高,最好是随起随栽。并且起苗后立即浆根,如需长途运输,则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栽植时可根据竹苗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种植法,一至二年的实生苗可采用中心栽植,并保证竹杆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实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对竹杆进行切杆,切杆后苗高60厘米左右,栽植后的竹苗竹杆倒向山坡的下方,与水平面成45°的夹角,土壤外面只留1~2节活枝,以减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四、科学管理

毛箨方竹的经营主要以采笋为主,所以在管理方面就是为了培植优质的竹笋。

1、前期可适当间种。竹林受益的前期,虽然可以采笋,但由于竹林相对的比较稀疏,竹笋的质量差,主要表现为青杆。因此在栽植竹苗的同时,在林地内种植20~30株阔叶树,如檫木、西南桦、旱东瓜、大叶木姜子等,不但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落叶还可以补充竹林的养分,尤其在退耕还林地块内,林木成才后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除草施肥。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农耕地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肥少,土壤板结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机肥——厩肥为主,同时结合除草松土,在竹苗周围种植绿肥。最好不要施用化学肥料,可保证竹笋的天然品质。施肥时间主要为春季、秋季两次。春季追肥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秋季追肥促进发笋。

3、挖去老竹鞭。由于毛箨方竹是混生竹,前期的生笋比较集中,待竹林生长到5年以上后,竹林也初步形成,这时结合采笋,挖去5年以上的老竹鞭,促进新鞭的生成,提高竹笋的产量。

4、科学采笋。毛箨方竹的出笋时间随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区先出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采笋和留足母笋。采笋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一般笔尖长到离地面10厘米左右时采为佳,过早产量低,过晚基部老化,即影响竹笋品质,同时也多消耗竹鞭的养分,影响竹笋的生长,从总体上影响竹笋的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余下全文>>

二:竹笋的栽培技术

竹笋栽培技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三:冬笋的栽培技术

因新鞭多数分布在老鞭上面的土层中,若任其自然则竹鞭所在的土层逐年变浅,以致鞭根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范围缩小,影响鞭和整个植株生长。因此,在松土时要掘除衰老鞭和浅鞭,诱导新鞭向土壤深层发展,还需要铺土加厚耕土层,发现有粗壮的鞭伸展到浅土层或露出土面,立即在它下面掘30厘米多深的沟埋下,并在沟中施肥。筑成梯田的竹林,每年把梯壁的土削下一层,铺到下级的梯面上。在不筑梯田的缓倾斜地,因土壤随雨水向下坡移动,铺土时要从下坡取土挑到上坡。 钩梢新竹生长当年10-11月间,截去竹秆的先梢,称为钩梢。这一措施可减少风雪危害,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促进行鞭和发笋。故笋用林格外重视钩梢。为了使竹林具有合理的叶面积,钩梢时宜保留枝叶15-17盘左右。 母竹的选留和更新 新造竹林在前5-6年内,要在出笋旺期尽量选留粗壮而地位适宜的春笋,让它们长大成林,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早出土的笋多数是从浅鞭产生,长成的竹扎根浅、生长弱;迟出土的笋常因养分供应不足,多数成为退笋,即使长大也不能成好竹。  毛竹笋用林每亩留母竹100-150株,满额后每年春季又留生长健壮、部位适宜的新竹每亩20-30株。当年冬季砍去同数的老竹,使林内立林经常保持一定密度,而且壮龄竹占多数。毛竹的立竹年龄可以秆的色泽识别:三年生以前为绿色,四五年生为黄绿色,六七年生为绿黄色并有较厚的灰白色腊质层,八年以后逐渐转变成古铜色,腊质层逐渐脱落。一般七年生以后的竹生长势减弱,可以砍伐。砍伐的老竹要选叶色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不可砍叶色浓绿的“孵笋竹”。砍伐老竹时还应砍密留稀,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提高对阳光的利用率。

四:如何种植产竹笋的竹子

种毛竹好

以缓坡地为好,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质地疏松、水分充足而不积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轻粘壤土为宜。

细致整地施肥,开沟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种,采用穴播,穴距 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种10粒,每亩用种1.5公斤。播后遮盖稻草,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搭盖透光度为30%的荫棚,加强水肥管理,每亩可产苗8000丛左右。

早春起苗栽植,苗丛必须整丛挖起,3至5株为1小丛,剪去叶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丛,入土深度高于分蘖处3厘米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丛端正,栽后踩紧土壤。

二、管理措施

1.施肥 每年取苗后要用厩肥、土杂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后的坑穴填平,以补充圃地土壤和所需养分。春笋出土后要施腐熟人粪尿和适量过磷酸钙、复合肥,以促进竹笋和竹苗生长。

2.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闭前,要在苗蔸根际覆盖干草,以防止日灼,并保墒抗旱。

3.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湿又怕涝,因此雨季要排除园地积水,旱季要及时灌水。

4.调整苗径 小苗地径以1至3厘米为好。若苗径过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于苗径增大。苗径过大,可以减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径减小。

5.调整密度 出笋过密处,可适当人工退笋,以减少出苗密度。出苗过稀处,采取补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亩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五:春笋如何种植

施足底肥(有机肥加入生物肥),配5-10公斤高钾复合肥就ok了

六:如何种植食用笋

笋用雷竹栽培技术

一、雷竹栽培建园要求。

雷竹喜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建园时,应选择平地或坡度小于10度的山地下部交通便利的地块,以耕种熟化了的土地为佳,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以上,每亩挖50个至60个规格为80厘米X40厘米X40厘米的栽植穴,每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厩肥10公斤、竹园四周要开深沟,以利排水防涝。

雷竹移栽时间。宜早春或梅雨季节及冬季10月至12月进行。移栽的种竹应以1年至2年生、胸径在3厘米至4厘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为最好。竹种来鞭为20厘米,会鞭为40厘米,且带上挖出包扎好,注意防止竹竿与鞭的连接处松动受伤。

种植时应来鞭与来鞭、去鞭与去鞭方向一致;栽植应浅栽深埋,竹鞭平放,深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浇足定根水并培土。新建竹园可间种绿肥、豆类或蔬菜等作物,以耕代抚,促进土地熟化;每年进行2次至3次追肥,促进发鞭育笋成园。新建雷竹园经两年管理.即可成园。

二、适时耕翻和施肥。

雷竹成园后,每年5月中下旬,新竹竹枝叶全部展开时,全园深耕翻土17厘米至20厘米,每亩翻埋500公斤至1000公斤厩肥;8月至9月浅耕7厘米至10厘米,同时翻埋50公斤至100公斤人畜肥,干旱无雨时应进行浇水。挖笋季节,在每个笋穴中施入少量人粪或饼肥,然后覆土盖平,以利种竹增壮。在竹园耕锄时,千万不要伤断母鞭,挖笋时不可掘伤竹鞭,碰伤笋芽。

三、早产措施。

关键是对园地冬季覆盖增温,覆盖物可用竹叶、谷壳、锯末、碎稻草等。覆盖时间在12月中、下旬,覆盖厚度为30厘米。

四、挖笋养竹。

覆盖后一个月即可出笋,应及时采收竹笋,挖笋后再覆盖好。待3月上旬天气转暖时,及时清除部分覆盖物,3月下旬清除退笋和有病虫的竹笋,每年选择健壮竹笋80株左右留养母竹,以后逐年淘汰5年以上的老竹,保持每亩600株左右密度。

五、合理除梢。

为增加竹园透光性,在新竹竹叶开挺时,就要用快刀载去嫩梢,一般留养7档至9档竹枝,而且要做到新竹留养比老竹高1档至2档,形成立体交叉,层次分明的竹稍空间。

六、注意病虫害防治。

雷竹的主要病虫害有煤污病、蚜虫、介壳虫和竹螟。蚜虫可用50%乐果乳剂1000倍至2000倍液喷杀;蚣壳虫可用人工抹杀或TTW乳剂1000倍液,在幼介期喷杀;竹螟可采取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只要对上述3种虫害进行了防治,煤污病也就得到了控制。

如果可以请选为满意答案,谢谢~~~~~

七:浙江安吉学习种植竹笋技术

一造林基地选择

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

二、造林技术

1、林地整理:全面整理林地,全面整地,垦挖深度30厘米以上,清除石块、树兜、竹兜、按定植点挖长8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定植穴,每亩挖穴60-100个。

2、母竹选择:选择分枝较低、节间较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2-4厘米的1-2年生优良种竹。覆盖后的竹园不易采挖母竹。

3、母竹的挖掘和运输:挖取母竹时留来鞭20厘米、去鞭30厘米,不伤鞭芽和螺丝钉,保留健壮笋芽4个以上,每株母竹带土10公斤以上。竹鞭发黑的不能做母竹。挖取的母竹应削去竹梢,留枝4-7档,削口平滑不开裂,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精良就近挖取母竹,随挖随栽。需长距离运输的选择夜间,做好保湿施,运到目的地后尽快栽植。

4、造林时间和方法:雨水条件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栽植。以1-3月冬春季节和5-6月梅雨季节在职成活率较高。栽植时保护竹鞭平置,来去鞭方向一致并与等高线平行,深20-25厘米,鞭土密接,下紧上松。浇水保湿,搭架防风摇动。每亩60-100株。

三、幼林管护

1、补植:造林后对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补植,促进尽早均匀成林。

2、水分管理:栽植后连续干旱,需浇水灌溉,5天一次,以浇透为度,保持土壤湿润。可用杂草铺在竹兜周围保湿。

3、除草松土:一年三次,第一次二月对竹株四周浅削10厘米,无鞭处深翻;第二次5-6月深翻30厘米;第三次9-10月施人粪尿5公斤;第二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2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3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1吨;第三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4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5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2吨。

5、母竹留养:挖取留远,挖小留大,挖密留稀,选留均匀健壮的竹笋培养母竹,促使提早成林。造林后第一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1-2株,每亩留养竹100-150株。造林后第二、第三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2-3株,每亩留养竹200-300株。

6、竹林间种:新造林地前前两年可套种豆科等矮秆农作物、药材及经济作物,以耕代抚。不间种芝麻、玉米等对竹林生长有影响和对地力消耗大的作物。

7、竹林保护:禁止农蓄进入竹林,防治病虫;冬季摇雪,防止雪压。

四、成林丰产技术

1、立竹结构调控:每亩立竹株数控制在600-800株/亩,分布均匀,立竹胸径2-4厘米,竹株年龄结构分别为1-3年生竹各占30%,4年生竹占10%。每年每亩留养竹150-200株,留养季节以出笋盛期为主,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竹笋培养母竹。除在空堂地、边缘地适当留养4年竹外,其他4年以上的老竹在6月份全部连兜挖除,对过密的竹株、细弱竹、病虫竹也应挖除。不宜采取砍伐的方法。

2、钩梢:四月底五月初,采取摇梢的方法,要下的笋梢可食用或加工笋干;6月到9月,采用钩梢或刀削竹梢的方法,削口平滑不开裂,钩梢时留枝10-12档。以6月钩梢效果较好。

3、土壤管理;锄草松土一年两次,6月深翻松土,深度20-30厘米,8-9月浅削松土,深度10-20厘米。土层浅薄地块,11-12月份,每亩加土20吨左右。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也可结合挖排水沟,就地取土。

4水分管理:干旱季节浇水灌溉,主要是8-9月笋芽分化期和冬季地面覆盖前保证土壤水分充足。采取竹林浇灌或喷灌,有条件的竹园提倡应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水量根据土壤干旱程度及灌水间隔时间长短......余下全文>>

八:怎样种植冬笋

毛竹笋竹两用林主要培育技术

毛竹笋竹两用林就是同一竹林同时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竹材和竹笋,即把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竹林主产品的经营类型,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能充分发挥竹林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竹林的经济效益。

1.竹林结构调整

建立合理的竹林结构,是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基础,总的要求是:中密度、中径级、轻龄级。立竹量以每亩140-180株为宜,阳坡竹林和钩梢竹林密度可适当大些,立竹不宜太粗或太细,以眉围30-33cm的竹为好。

2.施肥

2.1时间

施肥通常在竹林秋季孕笋期的9-10月和春季竹笋地下萌动生长期的2月进行。

2.2施肥量

视竹林状况及产量指标来确定,肥料有化肥和有机肥,一般每年每亩施肥4000斤。

2.3施肥方式

主要有3种:1.沟施,沿水平线开沟,深15-20cm,施肥后覆土踏实,以减少流失;2.株施,在竹子上坡方向30cm处开半月形沟,深15cm左右,施肥后覆土踏实;3.篼施,主要用于陡坡竹林,在竹子上坡紧贴竹篼挖洞,放入有机肥料,覆土压实。

3.竹、笋管理

加强笋、竹管理,是提高竹和笋产量的关键,要实行定量定时定点,留笋养竹。定量就按照竹林结构,1-2龄幼林比例数量,选留竹笋,一般每亩60-70株为宜;定时就是在竹林春笋出土数量盛期的中后期选留粗度适当的竹笋;定点就是让所选长竹竹笋均匀分布于林内。

3.1挖笋

3.1.1挖取早期春笋

一条竹鞭上往往有许多笋芽,能分化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竹笋,及时挖取最早出土的竹笋,一方面为下一个竹笋提供出土生长的机会,另一方面早期笋市场价格较高,并适宜制清水笋罐头,经济效益高。

3.1.2限时适量挖取冬笋

限定在12月至春节前10天内挖冬笋,小于0.5斤的冬笋不宜挖。挖时切勿伤及小冬笋和鞭芽,及时覆土。及时挖活笋,确保竹笋鲜嫩无病虫害的良好品质。

3.1.3挖全株笋

在不损伤竹鞭的前提下,将竹笋完整挖出,这是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3.2伐竹

合理伐竹是维护竹林合理结构的手段。伐竹数量全年不应超过生长量,一般每年每亩伐竹20-30株。伐竹年龄为6龄以上及6龄以下的病虫竹、风倒竹和小径竹,时间应在冬季进行。砍伐方式有2种,一种是平茬法,即伐桩近地面砍伐;另一种是带篼法,即连带整个竹篼或半竹篼采伐。

4.竹林地管理

4.1垦复

垦复最佳季节是发竹的当年夏季。坡度小于25度的竹林地实行带状轮垦,并清除"三头"即竹蒲头、柴蒲头和石头。垦复深度30cm左右。

4.2劈山

每年梅雨季节将竹林中幼嫩的杂草灌木劈倒,并均匀地铺于林地,任期分解腐烂,为竹鞭生长提供养分。

九:云南甜竹笋栽培技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十:甜竹笋种植技术

反季节竹笋栽培技术光盘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