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张好好

一:求杜牧与张好好的爱情故事!!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而张好好是湖州名妓。大和三年,他们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相识。当时的杜牧尚未成家,倜傥有才情,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的时候,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于杜牧的满腹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钉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位,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张好好出嫁时留下一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杜牧看到此诗,心中凄楚,连夜赶到湖州相见,谁知,张好好自知他嫁而心生愧疚,不愿相见。杜牧在湖州流连数日,只好伤心而归。此后经年,张好好与杜牧再不曾相见。杜牧伤心回到长安,心中酸楚忧悒难言,写下流传后世的国宝级作品《张好好诗》笔调缠绵旖旎,书法空前绝后:“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最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拗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风带恨,雨含悲,无法忍受离恨,竟自尽于杜牧墓前。为这个凄凉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张好好是在杜牧坟前自尽的吗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刚知道这是杜牧的爱人张好好写给他的诗,诗里有爱,爱重含愁,愁中又透着决然。 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5973

三:求杜牧与张好好的爱情故事!!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而张好好是湖州名妓。大和三年,他们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相识。当时的杜牧尚未成家,倜傥有才情,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的时候,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于杜牧的满腹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位,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张好好出嫁时留下一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杜牧看到此诗,心中凄楚,连夜赶到湖州相见,谁知,张好好自知他嫁而心生愧疚,不愿相见。杜牧在湖州流连数日,只好伤心而归。此后经年,张好好与杜牧再不曾相见。杜牧伤心回到长安,心中酸楚忧悒难言,写下流传后世的国宝级作品《张好好诗》笔调缠绵旖旎,书法空前绝后:“君哗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最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拗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风带恨,雨含悲,无法忍受离恨,竟自尽于杜牧墓前。为这个凄凉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四:杜牧为什么以好色著称?

杜牧杜牧是诗人,诗写得好,后世将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是书法家,书法写得带劲,水平不逊颜真卿,有国家博物馆《张好好诗》帖为证;杜牧是军事理论家,提出的军事策略屡奏奇效,其毕生心血《孙子兵法注》水平不下曹操。可今天咱们提及杜牧更关注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的另一身份——色狼!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几经辗转来到湖州做掌书记,湖州刺史崔君素是他哥们,小崔知道阿杜喜欢美女,为达成阿杜的心愿特意在城里搞了一次龙舟会。龙舟会当天人流如潮,好不热闹,可阿杜哪有闲工夫看他们忙乎,认认真真的把前来观赏的女子排查一遍,可直到日暮也未发现意中人。当他正想结束“选美”的瞬间,发现一老妪带着一个姑娘,杜牧眼前一亮,这才是心中的女神,就她了。可杜牧想要定亲,老妪说什么不干,原因是小姑娘尚处学龄前。阿杜一听许下诺言,说十年之后我杜牧必定回来做湖州刺史,到时候再娶,现在先把彩礼给你,你先给我留着,假若十年之后我食言,你再嫁不迟。老太太一看杜牧仪表堂堂,嫁他不亏,遂达成协议。可是十年间杜牧未能如愿刺史湖州,直到他的好友周犀做了宰相,他才得以赴任。杜牧到了湖州第一件事赶紧来到小姑娘家,心情忐忑地敲开大门,可得到的消息是小姑娘早已嫁做他人妇,儿女满堂。杜牧伤心不已,写下:“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来到扬州做时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扬州自古繁华,亦是多情之地,幕府中那点活对于他来说都是小儿科,业余时间充足,于是青楼楚馆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显然这没啥光彩之处,所以每天装做若无其事,自以为保密工作得力。而实际上,他的行踪丝毫不在牛僧孺的掌控之中。几年之后,朝廷召他赴洛阳做侍御史,临行之前,长官牛僧孺把他叫到近前,告诫杜牧此次赴任,前途不可限量,但切记日后在作风方面必要有所检点。杜牧听罢,拍着胸脯表态:“长官放心,我杜牧别的不敢说,在作风这方面向来严于律己”,牛僧孺见他还在那装大尾巴狼,示意心腹搬来一个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有若干纸条,每一张上面都清楚的记着某某时,杜牧在某处吃酒住宿,杜牧一看才自觉羞愧!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到了洛阳之后,杜牧好色品性涛声依旧。一天,当地一姓李的司徒请洛阳城里的知名人士到他家里做客,唯独没请杜牧之,杜牧这个着急,急的原因是李司徒家里汇聚各路名妓,若是丧失这个机会岂不可惜,于是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愿,李司徒一看,这是皇帝派来的监察员,官虽不大,可也得罪不起,于是杜牧之如愿以偿被邀请到李司徒家里。宴会现场,群贤毕至,歌舞升平,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杜牧之突然大声向李司徒询问,“在下听说府上有一歌妓名叫紫云,色艺具佳,不知是哪位?”李司徒不敢怠慢,随即示意。杜牧一看,心潮澎湃,应声说了一句,“宜惠我”,意思是应该把它送给我。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心想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霎时间,杜牧成了焦点!所谓“华堂今日绮筵开,谁换分司御史来。忽然狂言惊四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有人为杜牧辩护,说他怀才不遇,只有以此消愁。依我看事情不这么简单,当初吴武陵向主考官推荐他时,就有不少人提出杜牧不检点,还是考官说了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才保住杜牧,可见杜郎风流向来如此,他“达”还是“不达”与他风流本性没有一毛钱关系!杜牧算不算色狼我不敢断言,反正大家都这么讲,我没啥主见,也姑且这么说,到底是不是,诸君读过之后还得自己拿主意!

五:杜牧写给张好好的诗

张好好诗 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六:杜牧的代表诗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杜牧的主要事迹简写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杜牧迁官外放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八:张好好诗的作品鉴赏

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实是位颇富同情心的诗人。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路过金陵,曾为“穷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写了悲慨的《杜秋娘诗》;两年后,诗人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又为她沦为“当垆”卖酒之女,而“洒尽满襟”清泪——这就是此诗的由来。风尘女子的沦落生涯,在开初往往表现为人生命运的惊人跃升。此诗开篇一节,正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翠茁(zá,生长)凤生尾,丹叶莲含跗(花萼的基部)”——这位年方“十三”有余的歌女,当时身穿翠绿衣裙,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那红扑扑的脸盘,更如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葩欲放。诗人安排她的出场非同一般,那是在一碧如染的赣江之畔、高倚入云的滕王阁中——正适合美妙歌韵的飞扬、回荡。为了这一次试唱,人们特为准备了铺张的“华筵”,高朋满座。而处于这一切中心的,便是张好好。此刻,她正如群星拱卫的新月,只在现身的刹那间,便把这“高阁”的“华筵”照亮了。为着表现张好好的惊人之美,诗人还不忘从旁追加一笔:“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主公,即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当时诗人正充当他的幕僚);“来踟蹰”,则化用《陌上桑》“使君从东来,五马立踟蹰”之意,描写沈传师在座中初睹张好好风姿的惊讶失态的情景,深得侧面烘托之妙。然后便是张好好的“试唱”,诗中描述她在“吴娃”的扶引下羞怯登场,低头不语地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寥寥数笔,画出了这位少女的无限柔美羞怯之态。令人不禁要怀疑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然而,“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当她像贞元(785-805)间名妓关盼盼那样乍一摔袖,席间便顿时响彻小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这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快要迸散关钮、芦管即将为之破裂。而张好好的袅袅歌韵,却还压过“众音”,穿透高阁,直上云衢。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商女奏乐之妙,全借助于连翩的比喻描摹;此诗则运用高度的夸张,从伴奏器乐的不胜竞逐中,反衬少女歌喉的清亮遏云,堪称别开蹊径。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卖唱的歌妓。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乐妓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她大约到是满心喜悦地以为,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那伴着“主公”在彩霞满天的秋日,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浪,或是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的生活,该有无限乐趣。最令诗人惊叹的,还是张好好那日愈变化的风韵:“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这就是诗之二节所描述的张好好那貌似快乐的乐妓生活——诗人当然明白,这种“身外(功业、名声)任尘土,樽前极欢娱”的“欢娱”,对于一位歌妓来说,终竟只是昙花一现,并不能长久。但他当时怎么也没预料,那悲惨命运之神的叩门,对张好好竟来得如此突然。而这一节之所以极力铺陈张好好美好欢乐的往昔,也正是为了在后文造成巨大的逆转,以反衬女主人公令人惊心的悲惨结局。这结局在开始依然带有喜剧色彩:“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仙人所乘)”。那风度翩翩、长于“讽赋”的聘娶者,就是曾任“集仙殿”校理的沈传师。......余下全文>>

九:杜牧是谁?

杜牧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书法家字牧之。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的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 杜牧

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写

杜牧画像雕像集萃(11张)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