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一:鲁滨孙漂流记的分段和主要内容

读<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供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余下全文>>

二:谁有《鲁宾逊漂流记》的教案设计

禒论怎么设计,都不能离开课本的内容。

想研究人物精神方面的内容,关键是在自读时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如“鲁具有什么样的过人的素质,找出相应的语句理解一下。”

互动的话题可设计一个假设“如果你也来到一个无人小岛独自生活,你该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然后你设计困难,让学生想出解决方法,你适时反拨,让学生把问题解决完美。

找教案可到杨老师在线查。只要在百度里输入“杨老师在线”

三:奇妙的克隆优秀教案

董 鹏(辽宁)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语文教师,大连市骨干教师,2009年7月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科学术语极多,篇幅极长,难度极大。在大赛的特定条件下又要一课时来取舍这篇文章。这就要求教者必须选点突破。这篇文章要教授的点很多,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内能读懂这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能获取一些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就设计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此教学设想的亮点在于“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这对七年级刚结束,准备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说明文阅读积累还很少,对科学说明文的阅读经验更是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这样一个文本,来进行方法的指导,可以说选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教学切入点。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学说明文《奇妙的克隆》二、速读课文,清除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给大家提供四种解决的途径:1.看大屏幕的注音;2.利用工具书;3.向老师求助;4.向同学求助。(教师巡视)2.请同学们齐读大屏幕上的生字并写一写较难的字。(下面的环节,开始进入学法指导与实践。)三、用“简介”的方法读第一部分(设计理由: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提示我们作者在这一部分诠释了概念,所以让学生学会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文中能够诠释“克隆是什么”的关键语句,从而弄懂这个概念。)1.师过渡引入:这篇文章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四个小标题。文章科学术语多,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呢?今天让我们来上一节说明文阅读学法指导课,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着用四种方法来解读这四个部分。2.齐读标题一。然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克隆。提示:1.简介:就是简单介绍。标题提示我们这一部分是向我们介绍“克隆”概念的,所以我们用简介的方法阅读,提取重要信息,解释概念。2.在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三个关键短语:无性繁殖、同祖先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无性繁殖系。3.小结:这一部分,我们通过简介的方法,读懂了“克隆是什么”,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克隆”,说明我们学会了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法:简介法。过渡: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段中“如果”一词,过渡到第二部分的教学: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设想,才开始了对克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研究。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个标题。三、用“阐释”的方法读第二部分。(设计理由: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前后”一词提示我们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说明顺序,所以让学生学会用阐释的方法来阅读,阐释作者的说明顺序及用意。这样既明白了这部分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用意,又让学生学会用阐释的语言表达。)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用这种顺序呢?读完讨论。提示:1.阐释:阐述并解释。即首先说明你的看法,然后解释。 2.注意题目当中的“前后”一词和最后一段的的第二句话。明确:逻辑顺序: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国内→国外。这样写让读者明白克隆实验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2.由此及彼,我们回头看一下第一段用了什么顺序?3.小结:我们通过关注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运用阐释的方法,不仅仅弄明白了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及作用,还回望了第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学会了举一反三。四、用“分析”的方法读第三部分(设计理由: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这一部分可以独立成篇,可以说是一篇完整的报道材料。因此这一部分让......余下全文>>

四:读过《鲁滨逊漂流记》后,结合七年级学习的<<荒岛余生>>,我们该如何看待鲁滨逊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22.荒岛余生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22.《荒岛余生》 本课重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的历程。 基础知识:P173 读一读 写一写 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课文内容把握: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理清鲁滨逊的思路。课文中他的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从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理性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有深长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一、(1——3段)写了鲁滨逊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的生存下去。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辨证的思维,成功的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二、(4——9段)叙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这几段给我们展现了鲁滨逊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逊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滨逊实干精神是持赞颂态度的。......余下全文>>

五:班会课程教学设计怎么写

你们班会课程教学设计的主题是什么?为你提供个 环保主题的。

绿色环保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绿色环保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起因]:

我们发现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淡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还屡屡出现。希望通过此次班会,唤起全体同学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切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此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展示同学的才能,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并培养相互间的协作意识。

[活动过程]:

1、主持人阐明这次活动的目的,引入主题

2、主持人发言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我们发现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淡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还屡屡出现。下面我们就对于这些事进行讨论。

3、学生对于这些事进行自由发言

生1:对我们来讲是可耻的。

生2: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生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4:举手之劳,参与环保,创建绿色校园。

生5:当你看到地上有一张纸不防捡起来。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能使你快乐起来。

4、主持人对于发言进行小结。

主持人: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捡起一张纸能使你快乐起来”。同学们,那就看我们的行动吧。请同学想想,说说自己身边发生影响环境卫生的事例。同学共同讨论一下在同学们身上哪些不文明行为是需要改进的?我们如何来保护身边的环境?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6、小组代表发言

生1:要做到随手关灯,不浪费资源。

生2:见到垃圾随时捡。

生3: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

生4: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小天地”。

生5:卫生角应该保持干净、整洁。

生6:值日生应尽好自己的义务,做到一日三大扫,数小扫。

生7: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勇敢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8:加强环保意识。

生9:班级制订班级卫生公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保护环境的同学进行奖励。

7、主持人对于发言进行小结

8、环保知识抢答

主持人:那么大家是否关注环保,对于环保知识知多少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吧。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环保知识抢答。(穿插脑筋急转弯题,以提高趣味性。)

9、主持人小结,班会结束。

小结:使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各自的内心发出“我们要共同保护环境”的心声。

10、班主任评价班会,肯定同学的能力,指出需改进的地方,提出希望。

[班主任评价]: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生活小细节,认识到只有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美好的校园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要宣传环保,让身边订亲朋好友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为我们的校园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出力。

再提供个读书主题的

计 主题 与书为伴 快乐成长

缘由 俄国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儿童阅读学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校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扩大识字量,促......余下全文>>

六:请求各位大神帮我解答: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梳理步骤二答

22 荒岛余生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 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课文中他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等等。而把这些联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孙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我们则正好可以用这三方面来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似乎有着深长的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第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如果说在第1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开始用理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了。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我们发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怜,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个人保住了性命,其余10个人都已葬身大海,对自己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幸运。这样,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第3段,鲁滨孙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优势:有维持生活的充足的东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这就更值得庆幸。 至此,鲁滨孙思考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地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才能进行…… 第4~9段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第4~5段,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这两段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我们由此可以引发一些联想。人之所以为人,不仅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知道是怎样活着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时间、驾驭时间,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样活着的一种标志。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他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应该打一个问号......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