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活动

一:徽州家风,活动形式怎么写

家风家训是徽州古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能从徽州家风家训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我们的真善美。我们宏村《卢氏家训》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卢氏家训》是卢氏祖先为了后代能够家庭和睦而写下的一部治家格言。全文虽仅有一百多字,却能清晰具体地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世、勤俭持家的道理。

在《卢氏家训》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幸福来自勤俭,长幼共同传承。”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卢氏家族对勤俭的重视。

勤俭是持家之本。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首诗中就曾说过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即使是对于一顿饭、一粒米,我们都应该想着来之不易,不能浪费。一个家庭如果想要幸福就必须勤俭,不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而与此同时,勤俭节约的意识却越来越淡。在我们学校的餐厅中就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同学端着一盘饭和菜几乎还没动的快餐,走到垃圾桶前,“哗”的一声,饭菜便被倒入了垃圾桶……这是一种多么引人深思的行为啊,这一盘快餐包含着多少农民伯伯的汗水!

勤俭是持家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取得成功、发家致富的第一步。听我的爸爸说,奶奶就是一位懂得勤俭的人。爸爸小时候,常常能看到奶奶把一块肉都吃完了,还在吸骨头中的汁。也就是奶奶这种节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爸爸,才使他也开始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有的地方能省则省,俗话说的好;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在养成这种良好行为之后,爸爸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成功。

读了《卢氏家训》这部治家格言,我明白了一个受益终身的道理:勤俭是持家之本,唯有勤俭之人才会成功!

二:“寻找家风家训家规”主题实践活动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三:家风家规家训青少年征文活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家庭的圃,孩子的苗。苗长得如何就要看圃里的土质好坏,施了什么品质的肥,付出了多少心血来管理。

“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是我家家训的第一条。人若不孝就不为人。乌鸦还反哺呢!在我家里爸爸妈妈都特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从小耳闻目染自然也是

这样。周末我常去外公家带上他爱吃的小点心,为他按摩、陪他下棋、散步,给他讲故事、逗外公开心。隔三差五我也会打电话给远在山东的爷爷奶奶问好关心他们的身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出类拔萃。”这是外公常在我耳边的告诫。是呀!

四:传家训,亮家风主题活动

事业是家业之树绽开的花朵,家业是事业之树的根基。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树不能断根,树断了根不能长久,也不能开花结果。家业传承,家风是生命力。有家风才能有家业。事业沉浮看家风,家业兴衰看事业枯荣。家风是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决定着家族生命力。看家训,知家风,浙江的钱氏家训与钱氏家业,与钱氏子孙的事业(生命力及生命品质)休戚相连。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古人云,大福靠命,小福靠勤。钱氏家风,决定钱氏家族及子孙命运。我们是未来子孙的祖先,为本家族树家风、立家训,前车可鉴,后继有人。

细观《钱氏家训》,无不是树立家风,培养家族的生命信心。

心是命之本,心态决定命运。钱氏家训云,“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天地是大父大母,父母是小天小地,孝亲敬天,立命有根。古人云,顺天者昌,逆道者亡。不孝父母,不敬天地,其命必亡。亡是亡相,恐惧不安,信心危机就是亡相。昌是兴盛,人有信心,生命向荣。信心是生命力,丧失信心,生命枯萎。圣贤,就是敬天地、孝父母的人。孔子云,“君子有三德,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心态,与天地父母合而不分之心。智是心智,知道顺道,生命有方向,人生有坐标。勇,敢于放下自私自利,与天地、父母、妻儿、兄弟、朋友、同事等同心同德。爱是一种信心,忠是一种信任。爱是自信的自然流露,有信心的人对人放心。人不自信,往往表现出对人不放心。所以,忠诚也是自信的流露。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爱是心态,福是命运。有爱有福,家业兴盛,事业顺达。

钱氏家训云,“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决断是自信的流露,犹豫不决是信心危机的信号。人,何以当断不断?心胸狭小,患得患失。存心宽厚,拿得起、放不下,其心不如拿得起亦放得下的人宽。人生有得就有失,有成就有败,有起就有伏,有生就有死,怎么可以执其一端。苏东坡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凡人,得意而忘形,失意而沮丧,顺境则自大,逆境则自卑。宠辱不惊的人有信心,自大自卑的人没有信心。生命信心,与得失成败、贫富贵贱无关。富时得意,贫时失意,生命不宽,智慧不厚。生命信心,八风吹不动。苏东坡诗云,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古人云,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难在哪里?从富趋贫,由得趋失,由成趋败,由生趋死,凡人惊慌,恐惧不安,谁不做“垂死挣扎”。垂死挣扎者,不仅伤人,亦伤自己。无论伤人还是伤己,都是存心不宽不厚之祸。人生不能只看到生而看不到死,不能只看到得而看不到失,生死、得失、成败都是生命形态。如此观照生命,有前有后,宽而厚实。禅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凡人看世界,有得有失;君子看生命,生生不息。生命有信心,就是喜悦地接受全部的生命,此正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生命观。

家训是一种生命教育,家风是家族生命力,生命信心是生命力的支点。父母爱儿女,祖先爱子孙,贵在传家训、养信心。

五:家风家训的实践活动感受

勤又勤,不受贫

“勤又勤,不受贫!”这句话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爷爷的父亲——我的太爷爷说过的话。爷爷经常的提起这句话,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也谨记这句话。坚持勤学勤练,勤写勤算,勤读勤看,勤思勤鉴。这样才能学精学好,学业才会有成就。在生活方面也要求我们自己多动手,多做事,培养多种兴趣,学习多种知识,掌握多种本领。

爷爷已经是个老人了,是公务员退休了。他喜欢讲一些过去家里的事儿,告戒我们,要不忘本,不忘过去,不忘勤劳、不忘俭朴,时刻保持勤劳敬业,艰苦朴素的好家风。

原来,我们的祖上是世代为农的,先祖们是从河北乐亭移民来开荒耕田的,那个时候,沈阳的浑河南岸还是很荒凉的地方,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劳动,变成了鱼米之乡。爷爷说,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但是,他们的手可巧了,不光会种地,还会多种手艺,爷爷说,他的父亲,还是糊风筝的高手呢!风筝能放得比燕子飞得还高呢!

我们的家人总是喜欢劳动,有空余的地方,爷爷总会种上各种常吃蔬菜和娇艳的鲜花,家里人都说吃自己种的果实,总是格外的香甜。清晨,每当我走进园子,总能嗅到清甜的果香,和淡淡的花香,从我懂事起便也爱上了这些花花草草,喜欢上了大自然的气息。

奶奶则喜欢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天早晨擦地、扫尘、做饭、洗碗,便成了她的习惯,每当我起床的时候她早已经把地板擦得通亮,早饭也早已摆上了桌。奶奶说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们家就一直为村里评为“五好家庭”!原因之一就是村主任每天到我家,我们家都是最干净的,而且不论什么时间,总是保持的整洁干净!

我要谨记“勤又勤,不受贫!”的家训,向我和祖辈那样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因为,劳动是光荣的!

沈阳市实验小学

五年一班

张思源

六:传立家训、家风、家教宣讲活动的笔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需要拓宽渠道和途径,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践行。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一、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简单说来,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而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大汉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大汉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大汉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大汉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华夏传统文化之所以发挥这么强大的作用,除了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还在于汉文化实现了民族性与大众化的统一,尤其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实现了家、国、天下的统一,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家庭教育,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最基本的修身要求,也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承续,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传承,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同在,需要批判继承。尽管封建社会结束已有100余年,但家风传承道德文化的作用却没有也不能随着封建文化的逐步消失而被消弭,而应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更新为传承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宣扬和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社会在变,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二、家风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优势

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能够克服价值观教育“见理论不见人”的弊端,真正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了根本,以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育为出发点,容易使之在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鸣。其次,以家风作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价值观教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有个别家庭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好地承续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这样的家风中渗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很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启发性。最后,以家风为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问题,实现其延续性和持久性。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还不时看到有人在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上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分割开来,这不利于宣传教育的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现实家庭教育中,祖辈、父辈和子女之间往往在一些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带来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冲突,特别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家庭责任感淡漠、啃老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家风熏陶教育感染力的弱化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突出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能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基础。三、以家风承载......余下全文>>

七:我履行徽州家风家训小计划

没什么事是百度解决不了的

八:为什么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

现今社会已经世风日下了,若不再从社会的细胞——家庭抓起,将无可救药啦!

家规、家训、家风——中国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

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就是要从社会现状的根本抓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仅供参考!

九:如何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关于家风的文字记载更是多如繁星。司马光《训俭示康》中有“习其家风”之语。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辛弃疾在《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中有:“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乔吉的《两世姻缘》第一折中有,“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中有:“惺斋乃诗人,槄园(汝霖)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巴金在《家》中也有这样一段,“让这个女人住在客厅里,不仅侮辱了这个尊严的地方,而且会在公馆里散布*乱的毒气,败坏高家的家风”……另外,还有更为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和《颜式家训·慕贤》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等传唱千古的家规、家训、家风。

十:如何开展“示范引领·家风”活动

通过走访先进典型,收集、挖掘、记录和宣传他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家风家训家规专题展览展示。开展“示范引领·家风”活动。在单位开展“学讲话·立家规·树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在企业开展“好家风成就好企业”专题活动,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群体家庭文明建设。开展“最美家庭·家风”活动。单位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最美家庭”及优秀家风,积极传承家庭美德,组织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争创活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