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的临床意义

一:血小板压积的临床意义

这些指标一般都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存在仪器误差,比较重要的还是看您的血小板数量,如果数量正常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PLT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血管受损收缩时,血小板自身表面的的糖蛋白与内皮下的确胶原物质粘附,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使血小板堆集,自然压积也会升高。标准:0.120-0.212。

二:体检报告说我血小板偏高是什么意思?

导致血小板偏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有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

1.【生理变化】:

在运动、进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晨间较低,午后略高;春季低,冬季高。妇女月经期前、后血小板会降低,经期第一天血小板可降低一半,后又逐渐升高,运动后也会增高。

2.【病理变化】:

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手术后、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以上了解了血小板的定义及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之后,是不是血小板略微偏高就会导致上面可怕的病理性变化呢?这个事情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如果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其他检测值正常的话,基本没有大问题,详细内容可以看以下解释:

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血小板偏高: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三: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5)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余下全文>>

四: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意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使血小板减少时,MPV减少;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而减少时,MPV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2)MPV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大常先于PLT升高。3)MPV增大可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4)MPV减少可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