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忍让的事例

一:关于忍让的事例

张良纳履

——小处忍让,大处得益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曾在下邳桥上散步。有一次,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来到张良跟前,他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 ”张良气得想揍他,但看他年老,就耐着性子到桥下把鞋取来。老人又要他帮忙穿上,张良又跪着给他穿了。然后,老人就笑着走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五天后天亮,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答应了。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来到桥上,老人已先到,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迟到,为什么呢 ? ”他转身就走,说:“过五天早点来。”

五天后,刚鸡啼,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迟到,为什么呢 ? ”他转身就走,并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未到半夜就到了桥上。一会儿,老人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老人拿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老人没留下别的话,就这样走了,再也没出现。 早晨,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忍让待人的曾国藩

——小事忍让方能成就大业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与某生同住一寝室。某生的脾气暴躁。他的书桌距窗口好几尺,曾国藩为了取光,将自己的书桌移动到窗前,某生见了大为恼火,说:“我案工的光线被你挡住了。”曾国藩却和气地说:“那么我的书桌该放在哪儿呢 ? ”某生指指床边说:“可放在那儿。”曾国藩就按他的意见办了。又有一次,曾国藩熬夜读书,某生又大为恼火,说:“平时不读书,现在却如此吵闹。”曾国藩听了,立即改为低声默读。

二:求有关忍让的事例5个(要完整的故事哦)

学会宽容和忍让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别人争强斗逞,没有必要……请记住: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对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却极坦然。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是秘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他:“不好 丘吉尔先生,您落选了 ”不料丘吉尔听了却爽朗地一笑说:“好极了 这说明我们胜利了 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吗?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 ”丘吉尔是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说了一句话,就成功地表现了一种极宽容豁达的大政治家的风范。

什么是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在生活中学会宽容,你便能明白很多道理。

宽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情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患难之交”、“亲朋好友”,还是“金玉良缘”、“模范丈夫”,都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矛盾、苦恼常被掩饰在成功的光环下,而掩盖的工具恰恰是宽容。不必羡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事业、家庭和友谊才能稳固和长久。

宽容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爱人曾经有过的一段浪漫,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小不忍,致大灾”;“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古往今来,人世间多少憾事、多少不幸、多少悲剧、多少恐怖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争强斗逞,不能相互宽容而发生。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因人际关系矛盾激化,情绪偏激,不能容忍,而致恶性行凶者,占全部凶杀的60%。而作案者大多是血气方刚,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有理由认为,人们如果变得冷静了、明智了、宽容了,世间就不会发生太多的悲剧,不会出现太多的恐怖。“和为贵,忍为高”。聪明的人懂得退让,因为忍耐能带来幸福。很多时候,两强相遇,狭路相逢,双方如果能够明智地各退一步,那么,大家都有条生路。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情绪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不能够忍耐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有勇气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和这灾难,并在此基础上求生存和发展,尽可能把这些不幸和灾难对我们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果我们不负责任地感情用事,企图以更大的代价来补偿已经付出的代价,以更大的损失去弥补已遭受的损失,其实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智、冷静、稳重,遇事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在采取某种重大行动之前,必须反复告诫自己:千万别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常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须知太阳不是为我而升起的,地球不是为我而转动的,哪个人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都不是时时处处正确的。须知合理的、适当的、理智的让步,必将有助于矛盾的消除和事情......余下全文>>

三:三国里关于忍让的事例,求尽量详细与尽量多几个

1,刘备的徐州被吕布窃取,以抗击曹操,故忍耐吕布。

2,刘备进驻荆州时,也只是屯兵小城新野,不过多参与荆州事务。

3,刘备死后,为了蜀国的安危,蜀国庙堂摒弃前嫌,与孙吴重修与好。

4,司马懿未掌兵权之时,对曹魏政权甚是恭敬,就算罢黜,反复启用,面上也无怨言。

5,徐州陶谦对日益壮大的曹操势力也甚是忍让。

6,袁绍只拥有冀州时,对时常威胁自己的幽州公孙瓒也没太大的动作。

7,交州的士燮对孙吴也是礼遇甚恭,并且送其子到孙吴为质。

8,夷陵之战,孙吴为了抗击蜀汉,避免两线作战,称臣于曹魏政权。

四:有关忍让的名人事例

韩信忍胯下之辱,蔺相如顾全大局避廉颇锋芒

五:关于不忍让的事例

不忍的事例------乌江自刎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