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平衡理论

一:怎样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物质平衡理论

我觉得这篇文章可能会很好的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帮你copy下来,你可以看一下:

《论物质平衡理论对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影响-经济论文》

1、外部性理论的含义:指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它个体产生的效应,且产生影响一方不对被影响方进行补偿或收益。其特点在于:外部性是伴随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并且其影响要么是积极地,要么是消极的,二者必居其一。

物质平衡理论透视了现代经济条件下“负外部性”的存在。

由公式63:肪+1可以推论出,肪是导致“负外部性”存弗的根源。并且,结合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汨⑴是不可能做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环境污染时广泛存在的;其次,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是有限的;第三,治理环境污染,除了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之外,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最后一点,治理环境污染仅仅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之

一,并且在多种目标并行使,它不是排列在第一位的目标,例如在贫困面前,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往往会迫使人类放弃对环境的保护。因此,“负外部性”会伴随着经济发展一直存在下去。

“最优污染水平”观点的提出,是合理处置“负外部性”现象的一种理论指导。“最优污染水平”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产物,是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目前的形式下,该观点能最合理的降低负外部性造成的影响。

有了“最优污染水平”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以下几种主要的降低“负外部性”影响的措施:采取行政手段的管制与指导;运用经济措施的税收与补贴;运用法律手段的规则与法律约束;建立产权交易规则等。

2、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是物质平衡理论

1、经济的发展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战略到经济发展战略阶段;从以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的统一,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突破和发展。能有效地弥补经济发展战略的缺陷:即自然资源的被破坏、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2、循环经济强调的主要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溶为一体,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

中得到合理又持续的利用,达到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环境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化能力。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循环经济理论,其基础都是建立在物质平衡理论体系之上的,是以公式63=+1为基础进行展开的理论。

三、物质平衡理论对环境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经济活动既消耗资源又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因此,经济的增长受到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双重约束,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限制在生态系统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可承受的范围内。由公式肪+1可以看出,资源的投入和经济的增长实质上是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中,不能简单的认为投入越多,回报就越大。因此,对于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以下几种观点,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1、自然资源的超量使用虽然能够带来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但却是得不偿失的一种方法,更是......余下全文>>

二: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资源经济学最贴近的基础科学是资源科学和经济科学。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既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又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属于自然科学理论的除了资源科学体系中的有关理论外,常用的有物质平衡理论、再循环理论、热力学定律、环境污染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多种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理论等。属于社会科学的主要有伦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含产权经济学)货币与金融学等学科中的一系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和产权影响(作用)价值运动的理论。我国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资源经济学,这就决定我们不仅不能把西方资源(或环境)经济学原封不动地引进来用,而且,在创立自己的资源经济学时,还必须从全面清理西方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那些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开始。

三:酸碱平衡理论有几种学说?具体内容是什么

大地构造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的丁字接合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构造特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地质力学”、“多旋回构造”、“地洼说”和“断块构造说”是老一辈地质学家对我国大地构造特征的总结,被称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

为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培养同学们独立分析地球科学基本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大地构造理论和术语,本节将扼要介绍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的理论,要求同学们对各学派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二、地质力学

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四、断块构造学说

五、地洼说

重点

“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张伯声院士是我校已故的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地质科学家之一,为我国的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地球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是非常复杂并很难解决的问题,有些解释在学生目前知识条件下较难理解,可用模拟实验及折纸演示说明。

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以讲授为主,结合适当课堂讨论及演示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 学说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生平简介 张伯声院士,1903 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1994年4月4日下午5时在西安逝世。192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赴美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后又在芝加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地质学和岩矿学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伯声教授随同北洋工学院从天津迁到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纷纷返回天津,但他则认为,秦岭需要他,西北需要他,毅然跟随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出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解放后,张伯声院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调任西安地质学院长。张伯声院士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整整奋斗了64年之久,献出了他的毕生精力,为党、为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

1951 年,国家亟需一批石油地质人才,拟在3年内连续招生2000名专修科大学生,张伯声教授急国家所急,决然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正是这2000多名专修科大学生后来成了我国石油工业和矿产地质的生力军。但由于编写新教材过度劳累,而得了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张伯声教授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在抗美援朝期间,他送子参军,并捐献出全部积蓄购买飞机大炮,对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十分上节约俭朴,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学生却关心备至,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一些生活十分困难的学生。他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他认真吸取国......余下全文>>

四: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概念

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既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又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属于自然科学理论的除了资源科学体系中的有关理论外,常用的有物质平衡理论、再循环理论、热力学定律、环境污染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多种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理论等。属于社会科学的主要有伦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含产权经济学)货币与金融学等学科中的一系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和产权影响(作用)价值运动的理论。

五:怎么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纳什均衡理论

通俗地说,纳什均衡的含义就是: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最好的策略;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你最好的策略。即双方在对方给定的策略下不愿意调整自己的策略。在纳什均衡中,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处类似“囚徒困境”这样的博弈中,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结果,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试想一个简单的博弈,张三和李四这两个员工都想要加薪。假如只有一个员工要求加薪,老板会答应:但要是两个人都要求加薪,老板就会生气,并把两个人统统开除。这场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一个是只有张三要求加薪,另一个是只有李四要求加薪。两个员工都不要求加薪并不是纳什均衡,因为当两个人知道对方没有提出要求时,就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两个人都要求加薪也不是纳什均衡,因为两个人事后都会后悔自己被开除。稳定而自私的结果,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六:纳什均衡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纳什均衡”: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纳什。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是他在博奕沦领域的贡献,他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关于博奕论,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一个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张三和李四,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警察分别对张三和李四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 张三和李四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3个月,而他会坐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都被判5年刑期。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 (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它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实际上,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判5年好,但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张三和李四都会想,如果我抵赖而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险的。但张三和李四都理性选择的结果,两人都被判了5年,最优的被判1年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 这与传统经济学所言的结论相悖。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造成对整个集体的最大利益。实际上,就像囚徒困境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决策的过程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想法,就像赌博和下棋的时候一样,这就和买家和卖家数量都巨大时的完全竞争不完全一样,需要新的一套思路进行研究。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并非最优的结果,就是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博奕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纳什均衡”,一谈到博奕论,人们说的最多的最著名的也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当然,“纳什均衡”虽然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如上述,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的情况下,各人追求利己行......余下全文>>

七:一般均衡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1936年,列昂剔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接着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列昂剔夫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列昂剔夫的投入产出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Walras,1834—1910)和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列昂剔夫本人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列昂剔夫创立投入产出分析,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的前苏联计划平衡(MPS)思想是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世界上第一个CGE模型应是约翰森(Johansen)1960年提出的。在此之后,CGE模型的发展似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直到70年代都没有显著进步。在70年代,有两个因素引起了人们对CGE模型的兴趣。首先,世界经济面对着诸如能源价格或国际货币系统的突变、实际工资率的迅速提高等较大的冲击。第二个促使近20年来CGE模型的应用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其细化处理的能力日益提高。

八:膳食平衡理论的核心

少食多餐、瓜果蔬菜牛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戒烟戒酒,早入梦乡、早睡早起,精神倍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