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论

一:如何推进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论文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   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   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   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   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   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二:怎样更好实现教育公平论文

一是提高高层领域领导集团的公平教育意识,把发展公平教育作为国重方略实施。二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公平教育需要的环境条件。三是加强国人教育意识的提高,重视教育、支持教育,投入教育,让所有的教育对象能得到公平教育。四是加大高校以下的寄宿教育,切实解决实施寄宿制教育的一切困难。

三:论述影响教育公平的各种乱象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课堂教学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体现教育公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教师教学心理要体现教育公平1、改变教师期待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成长除了受自身的能力影响外,还受到教师的期待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积极期待,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而对于成绩、表现后进的学生,教师压根儿就没想到给他们足够的机会提升展示自己.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要建立公平的课堂就必须改变教师原有的课堂教学观念.过去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其原因也在于教师所持有的课堂教学观念的偏失,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思想中持有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培养优秀学生作为教学的目标,于是就有了在课堂教学行为中重视成绩优秀、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心理暗示.因此,建立一个“参与教育机会均等公平”课堂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师改变这种教学心理暗示,转变对成绩突出学生优先的教育期待.改而以个性发展的均等观看每个学生,给有着不同特长的学生以相关的特有期待,因而突出教育结果个性化的均等.2、摈弃心理偏见的消极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心理其实是存在偏见的,这种偏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公平性.这种心理偏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出于个人原因而偏爱家庭优越的学生是在各个层次的教育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另外,教师也对基础好、以往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与特殊优待,用学生的话来形容,就是“老师喜欢好学生,不喜欢成绩差的,一碗水端不平”.虽然绝大多数教师们尽量在心底努力纠正这种心理偏见,但因为教学质量、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等问题,常会致使这些心理偏见在老师的心里作祟,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上了固定的高低标签,严重地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的公平对待.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应该首先从心理上更好地树立平等观,塑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结构: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能够以同样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优秀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中等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对差生要细心教导.总之,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平等的关怀与爱,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在这种课堂上,教师需要在教学心理和行为上消除学生彼此间隐性的社会地位,使同伴地位中的不平等不至于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经历;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中对干部学生的特别关照;整理学业秩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尊、自信,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避免优生始终认为“我最棒”,而后进生始终认为“我最差”的思想恶性循环.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上,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待发展的个体,教师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作为老师本人,他(她)对学生是没有偏见的,对于学生而言,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人人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弃成见,克服偏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二、座位的安排要凸显教育的公平教师在每年开学时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学生座位的安排,每位学生都想坐到教室里的黄金位置,即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而这样的位置有限.教师在安排位置的时候,通常会按学生的身高来安排座位,然后定期地左右平移,前后不变地轮换制度.在给学生安排位置时教师总能接到家长的电话,要求给他家的孩子安排好的位置,甚至是同事和领导要求特别地关照某某学生,从而出现了特殊的“人情位......余下全文>>

四:高一政治 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理论依据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促进教育公平,体现尊重人民主人翁地位,维护公民的发展权。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系列措施,体现了人民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系列措施,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五:论述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基本乱象

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

教育的不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教育自古就有。在几千年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自从有教育以来,教育不公平现象就一直存在。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作为被压迫对象的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使得教育一直被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垄断。一般的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并创办私学,在我国古代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由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论语·述而》记载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脩”指十条肉脯,是先秦时期人们见面时最薄的一种礼物。也就是说,无论谁,只要能向孔子交纳一份“束脩”他就会对他进行教育。我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应该是第一个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的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取得了很大成效。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了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既然公平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不公平就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了。

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时至今日,我国在教育公平上仍然存在许许多多让人倍感沉重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共有的一片天空下,当有的地区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有的地区还远没有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有的校园至于欧美国家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倍感寒碜;当有的中学出现了教职工私车群时,有的地方教职工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当城里孩子可以自由享用投影仪、彩电、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立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着残缺的启蒙教育??通过分析,这些不公平主要体现为现实性的不公平和制度性的不公平。

引起这些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作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因此,改革开放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交通相对闭塞,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造成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允许,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就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了。这也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地区的局面。

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乡教育差距同样让人担忧。在入学机会方面,2002年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时1:0.75。城市小学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是农村的5倍。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总经费、事业费、个人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费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83.11%、

85.96%、72.27%、70.83%。而这里的全国平均水平是在农村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平均得出的。在城市,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重金择校。而在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陋、根本满......余下全文>>

六:"贺州2016中考满分作文全文"

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的一条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线。

因为大学录取(高考)本来就不是公平的,而是各地利益斗争平衡的结果。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实上这个事情谁也没把公平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找平衡放在了第一位,比如说照顾边远地区、照顾少数民族、照顾本地学生,等等等等,从制度的设计来看这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一件事情。

这种制度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很显然的这个制度不是以公平作为首要考虑的!

杯具的根源在于,从小到大所有的学生又都在被灌输一种教育公平论,即只要你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就能考取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创造更辉煌的人生。

在高考之前,大体上这种观点也不能算错。毕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小学是按照地区分派之外,初中和高中的录取都是在几近绝对公平(不考虑潜规则)的环境下竞争的。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和高中的录取大体上是按户口录取,而在一个市或者县甚至省的范围内,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是特别突出。

七:周洪宇的人物经历

1976年9至1978年3月,湖北省荆门县姚河公社知青;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1981年12月至1993年6月,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研所助教、讲师、团支部书记(其间: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历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1993年6月至1996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副教授;1996年10月至2000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间:1997年6月至1997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2000年9月至2001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其间: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教育学院高级访问教授);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副区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民进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副区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民进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民进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民进湖北省主委,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主委;九届政协常委;2013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该校教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该校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章开沅先生。1981年至1987年任华中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助教。1988年至1991年任该所讲师,1991年至1996年任该所副教授,1996年至今任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教授。2001年被聘为华中师大教育史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并任导师组组长。2000年至2004年曾任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教育。 周洪宇教授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兼湖北省和武汉市副主委、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成员、海峡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中国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 2006年——2010年的主要成果有:专著《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大传:陶行知的四个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人民之子 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公平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教师教育论》(北京师大出版......余下全文>>

八:成人高考数学答案2016

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的一条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线。

因为大学录取(高考)本来就不是公平的,而是各地利益斗争平衡的结果。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实上这个事情谁也没把公平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找平衡放在了第一位,比如说照顾边远地区、照顾少数民族、照顾本地学生,等等等等,从制度的设计来看这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一件事情。

这种制度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很显然的这个制度不是以公平作为首要考虑的!

杯具的根源在于,从小到大所有的学生又都在被灌输一种教育公平论,即只要你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就能考取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创造更辉煌的人生。

在高考之前,大体上这种观点也不能算错。毕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小学是按照地区分派之外,初中和高中的录取都是在几近绝对公平(不考虑潜规则)的环境下竞争的。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和高中的录取大体上是按户口录取,而在一个市或者县甚至省的范围内,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是特别突出。

九:全国高考难度排名 哪个省高考题最难

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的一条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线。

因为大学录取(高考)本来就不是公平的,而是各地利益斗争平衡的结果。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实上这个事情谁也没把公平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找平衡放在了第一位,比如说照顾边远地区、照顾少数民族、照顾本地学生,等等等等,从制度的设计来看这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一件事情。

这种制度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很显然的这个制度不是以公平作为首要考虑的!

杯具的根源在于,从小到大所有的学生又都在被灌输一种教育公平论,即只要你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就能考取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创造更辉煌的人生。

在高考之前,大体上这种观点也不能算错。毕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了小学是按照地区分派之外,初中和高中的录取都是在几近绝对公平(不考虑潜规则)的环境下竞争的。其主要原因是初中和高中的录取大体上是按户口录取,而在一个市或者县甚至省的范围内,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是特别突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