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生平事迹

一:关于张爱玲的简介、生平事迹。最好多点详细点。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人物生平

经历

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生母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她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提醒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人性的弱点将长存于人间。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后因母亲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导致母女间的矛盾慢慢激化。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因战乱逼使她选择了香港大学。毕业前夕香港沦陷,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

写作

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倾城之恋 张爱玲

第二炉香》成为她的成名作。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胡兰成。张爱玲为这段恋情付出很多。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知道胡兰成藏身之处,并找到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不爱她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

张爱玲和胡兰成

张爱玲和胡兰成

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于同年8月14日在纽约市政府公证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风格特点

张爱玲在上海时,好奇装异服。当时在上海漫画家文亭所绘的“上海女作家三画像”中 ,给同时期在上海活跃的著名女作家苏青和潘柳黛的定义分别是“辑务繁忙的苏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张爱玲的特征则为“奇装炫人”。

民国时期,张爱玲、苏青、关露、潘柳黛是蜚声上海文坛的四大才

张爱玲

张爱玲

女。同一时期,上海还有一大批“小姐作家”。她们相互之间各不相让:“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读”,“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苏青与张爱玲则说:“只看张爱玲”(苏青语),“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张爱玲语)。潘柳黛在《论胡兰成论张爱玲》中,对胡兰成说张爱玲有贵族血液,讥讽这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

香港大学文科就读时有位好友炎樱,张爱玲书中屡有描述,并录下一些炎樱语录。张爱玲对炎樱的描述有:“炎樱姓摩希甸,父亲是阿拉伯裔锡兰人(今斯里兰卡),信回教,在上海开摩希甸......余下全文>>

二:张爱玲生平事迹?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1942年应《西风》杂志《我的生活》征文写散文《我的天才梦》得名誉奖。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此后三四年是她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

她23岁与胡兰成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国。在美与作家赖雅结婚,后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和小说考证。在美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发现老死于美国洛杉矶自寓。

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随后,又写有中篇小说《小艾》、长篇小说《十八春》、《秧歌》、《赤地之恋》、《怨女》和评论集《红楼梦魇》等。

张爱玲的电影缘

《不了情》(1947年)是张氏小说《多少恨》的电影版本,讲述了女家庭教师虞家茵与有妇之夫夏宗豫一段辛酸爱情。虽然情节上未见新意,但有张爱玲奇才异女的盛名护驾,又有大导演桑弧联手,加上刘琼和陈燕燕的人缘,仍然有许多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去享受这段归来泪满巾的悸动。

《太太万岁》(1947年)是40年代末中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作品。张爱玲继续与桑弧合作,在电影中增添了些许酸溜溜的讽刺味道。老戏骨张伐、石挥、上官云珠配合得天衣无缝,新秀蒋天流也藉此走红。怎样做一个完美的太太?作时兴打扮的民国少妇依然要履行千古不变的义务,站在传统观念的阴影里推敲答案,尽管怎样做都不能完满。

《哀乐中年》(1949年)张爱玲与桑弧的三度合作,默契和灵感的火花使编和导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这却成了这对创作绝配的最后灿烂。

《金锁记》是一个搁浅的计划,也预示着张爱玲电影生涯的第一个分号。在风云突变的历史中,影迷们惟一可以做的只是寻一处幽静所在,想像一下张瑞芳扮成曹七巧的模样,顺便留意小说中欣赏月亮时的苍凉快感,对人生中“不彻底的现实,永不完满的情愫”发一番感叹。

将近十年后,张爱玲才有机会重续电影不了情。1956年起,她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陆续编写了10个剧本:1956年《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1960年《六月新娘》、《温柔乡》,1962年《南北一家亲》,1963年《小儿女》,1964年《南北喜相逢》和60年代的《一曲难忘》(又名《魂归离恨天》)。

此后,张爱玲再没创作过电影剧本。

如今,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许多电影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片。

主要有:

《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City,1984年,许鞍华导演)

《滚滚红尘》(Red Dust,1990年,严浩导演)

《红玫瑰白玫瑰》(Red Rose White Rose,1994年)

《半生缘》(Eighteen Springs,1997年,许鞍华导演)...余下全文>>

三:张爱玲的生平事迹 40分

张爱玲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名叫李菊耦。嫁与张爱玲的爷爷张佩纶。张佩纶本在朝为官,后被贬谪,于是后半生依靠妻子李菊藕的嫁妆为生,但二人感情很好,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曾朴的《孽海花》中得到过抒情性的描写。而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号庭重,出生时家庭已然没落,但仍然受到良好的教育(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后自己更名为黄逸梵)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与其父结合后,二人感情不太好,这就给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埋下了阴影。其母是一个追求西方文化、时髦的贵族小姐,而其父却是一个迂腐的封建的读书人,并且他的父亲还抽食鸦片因此二人屡生矛盾。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也是追求西化,因此张爱玲的母亲和其父离异后,张茂渊与黄逸梵一起去国外留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张爱玲与她的姑姑关系很要好,但与她的父亲关系很恶劣。后来她父亲娶了继母,继母经常挑拨张爱玲与弟弟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于是张爱玲后来就从父亲家逃出,去和母亲一起住,但与母亲的关系后来也变得比较僵硬。张爱玲在二战期间考中剑桥大学,后因战事转去香港大学,并逐渐开始创作。后与胡兰成在一起,并没有法律上的注册结婚,后来因为胡兰成有外遇而分手。随后,被胡兰成的特务身份所累,无法在国内待下去,就去了美国,并且嫁给作家赖雅,然而二人婚后并没有子嗣。最后,张爱玲也是孤独凄惨的死在美国的小公寓里,过了好多天才被别人发现。所以天才作家的晚年生活还是比较凄惨的。

这都是我自己手打的,绝非网上复制粘贴的,这都是我上张爱玲研究的课所得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希望能看到我的诚意和价值,谢谢!

四:张爱玲生平事迹

高傲的张爱玲爱上了胡兰成,在张爱玲的眼中或许没有的政治观点,只有纯粹的文学世界。当胡兰成离开她之后,她让人惊羡的才华也随之凋谢。后来独居美国经历了一段没有爱情但是很有压力的感情生活,最后一个人孤独的死去。或许这就是张爱玲。上学的时候就特有性格,上课时不认真听话随便的画素描。她的房间很乱,曾经被老师把她的脏东西扔出门外,而她也毫无修改之意。

“出名要趁早”,她触到了,即使死亡之际如此孤寂也都不值一提吧。

比较喜欢她的 红玫瑰与白玫瑰

五:张爱玲一生的故事

张爱玲(1921-1995)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香港大学肄业,家门显赫,清朝一代重臣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然父母离异,早年生活多有不幸,和姑姑住在一起,很小就表现出编故事的才能,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蜚声上海文坛,一时无出其左右者。

张爱玲23岁时,认识了一个男子。从此她的生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是胡兰成,当时汪精卫伪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上海“孤岛”时期的《中华日报》总主笔。他们于1944年缔结婚约。1945年,两人再无相见。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离开大陆,远走他乡。先到香港后又去美国,1956年,张爱玲在美国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认识了她以后的第二任丈夫,美国作家赖雅。1967年,赖雅因病逝世。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从出生的旧家,恋爱与婚姻,直到孤寂的离开她所爱的上海,以至1995年离开这个人世。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_灬APPLE灬 回答采纳率:21.9% 2008-08-21 21:06 检举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公共租界的公馆中。在她两岁时候母亲就和姑姑出洋留学,然而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最终分手,使张爱玲的全部童年,青年失去了母爱,这给张爱玲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障碍。她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沉重的阴影。在她的童年世界中没单纯的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苍凉。应当说在她十六岁之前,张爱玲的父亲虽然很少问她,但却是喜欢她的。张爱玲的活泼伶俐,天资聪慧客观上构成了父亲喜欢她的原因。这种单亲的异性爱,使张爱玲对父亲有一种深沉的依恋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母亲持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除了小家庭的因素外,豪门巨族由于时代变迁的没落又使她成为家族解体的受害者。她斩不断与家族世界的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并在丝丝缕缕中透出一个失落者寻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哀自怜感。同时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写道:"我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正是这样的生存境遇和人生遭际,张爱玲把一个入世挑剔者的情感顽强地投射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笔下的女性便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柔和、宽厚和温爱,而多表现人性中的种种丑恶和肮脏,借此传达和渲泄她对那个冷酷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仇恨。张爱玲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是她塑造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

在张爱玲二十三岁时(1943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为影响整个人类的一种文化哲学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的传播。张爱玲自然也接受了这种学说的影响,她运用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的心理,特别是变态心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金锁记》中体现的弗洛伊德主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是:性是心理动力。弗洛伊德打过一个比喻: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曹七巧正是一匹失控的马,她的生活愿望被压抑后的极端病态心理所带来的变态行动是一种没有分寸的疯狂。弗洛伊德认为,人有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主要表现为求生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它是仇恨的动机,成为侵犯、破坏、征服的动力。变态心理......余下全文>>

六:张爱玲的一生经历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他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掌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现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尚可一观。

张爱玲也曾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南北一家亲》等六个剧本,之后也曾从事翻译与考证工作。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过宋淇介绍给夏志清先生,肯定张爱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誉国际。张爱玲遗产的继承人是宋淇夫妇,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余下全文>>

七:张爱玲生平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其弟出生后被后母等人所摧残。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八:介绍张爱玲生平的书有哪些?

张爱玲经典小说:

1、《沉香屑·第一炉香》

2、《沉香屑·第二炉香》

3、《茉莉香片》

4、《心经》

5、《倾城之恋》

6、《金锁记》

7、《封锁》

8、《红玫瑰与白玫瑰》

9、《留情》

10、《鸿鸾禧》

11、《桂花蒸·阿小悲秋》

12、《连环套》

13、《创世纪》

14、《多少恨》

15、《殷宝滟送花楼会》

16、《十八春》(后改名为《半生缘》)

17、《小艾》

18、《秧歌》

19、《赤地之恋》

20、《浮花浪蕊》

21、《色·戒》

22、《相见欢》

23、《琉璃瓦》

24、《年轻的时候》

25、《等》

26、《花凋》

27、《霸王别姬》

28、《五四遗事》

29、《同学少年都不贱》

30、《怨女》

31、《牛》

32、《不幸的她》

张爱玲经典散文:

《迟暮》

《秋雨》

《我看苏青》

《中国的日夜》

《天才梦》

《到底是上海人》

《谈吃与画饼充饥》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更衣记》

《丈人的心》

《公寓生活记趣》

《道路以目》

《草炉饼》

《必也正名乎》

《烬余录》

《被窝》

《谈女人》

《走!到楼上去!》

《有女同车》

《爱》

《关于〈笑声泪痕〉》

《论写作》

《童言无忌》

《书评四篇》

《造人》

《打人》

《吉利》

《说胡萝卜》

《私语》

《姑姑语录》

《中国人的宗教》

《诗与胡说》

《表姨细姨及其他》

《写什么》

《华丽缘》

《“嗄?”?》

《炎樱语录》

《散戏》

《秘密》

《忘不了的画》

《谈跳舞》

《谈音乐》

《自己的文章》

《夜营的喇叭》

《存稿》

《雨伞下》

《谈画》

《气短情长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双声》

《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张爱玲语录》

《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忆胡适之》

张爱玲学术论著:

《红楼梦魇》

张爱玲经典剧本:

《不了情》

《太太万岁》

《哀乐中年》

《金锁记》

《情场如战场》

《六月新娘》

《温柔乡》

《桃花运》

《人财两得》

《南北喜相逢》

《南北一家亲》

《小儿女》

《一曲难忘》

《魂归离恨天...余下全文>>

九:才女 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钉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十:求张爱玲的生平与其作品详细介绍,最好有其作品完成时的时间与背景,包括 赤地千里

张爱玲 简历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她家世显赫,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都是清末名臣。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张爱玲 - 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张爱玲 - 主要经历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

她的父母给她取名叫做张煐。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留过洋的新女性。

1922年,张爱玲2岁时,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在那里,张爱玲四岁进入私塾学习。同年,母亲黄素琼出国留学。1928年,张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张煐被改名为张爱玲,这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同年,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1931年~1940年

1931年,张爱玲开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2年,张爱玲在该校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该校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并在这一年从中学毕业。

1934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番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1938年,张爱玲与继母发生冲突后,离家出走。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成绩优异,连获奖学金,并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邻。回沪后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例如《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等。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张爱玲发表几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

1943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并于1944年8月秘密结婚(婚礼上只有炎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兰成匿名逃亡。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发表《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