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导管的护理

一: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操作简单、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置管后护理不当,不但影响置管的继续使用,而且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如何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现结合病例谈一谈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

2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危重患者无行为能力,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缺乏了解,较难取得配合。因此,护士必须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属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操作过程。同时说明在穿刺过程中及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做出选择。(2)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做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基础上,请他们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协议书》上签字,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为深静脉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据。(3)用物准备:深静脉穿刺包1个、1%利多卡因5 ml、肝素稀释液(浓度为25 u/ml),无菌手套2副,无菌纱布,消毒用碘伏、棉签等,3 M透明敷贴、肝素帽、5 ml注射器。(4)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 术中护理

(1)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静脉的解剖和走行方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中尽量给予关心、体贴及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对个别躁动不安的要约束四肢,必要时可适当地应用小剂量镇静剂。(3)置管成功后见回血,证实部位正确后接上肝素帽,方可按输液导管输液,导管固定稳妥后,并要标上置管刻度,一般为14~18 cm。

4 术后护理

4.1 固定与消毒 用无菌透明贴膜或用BD无菌贴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使患者活动感到便利,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穿刺点定时消毒,无菌敷料隔日更换一次,夏季或高热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换,若被污染立即更换,同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意局部保护。

4.2 预防气栓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因此,一定要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3〕。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管,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

4.3 导管的护理 对静脉输液管道,24 h要更换,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连接有无漏液现象,进针部有无皮下水肿、疼痛。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后更换新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给药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或重新更换新的输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

4.4 监测中心静脉压 利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时,特 别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强心理的安全感。较长时间监测CVP时,应每24 h用生理盐水配......余下全文>>

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首先保持置管周围的清洁干燥,洗澡时用保鲜膜多覆盖几遍,还有定丹去医院更换贴膜,如遇出血等特殊情况,请及时去医院处理

三:深静脉导管置入有什么好处

可加快输液速度,减少对周围血管刺激大的药物的反应,容易堵管的液体,方便长期护理。

四:中心静脉置管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②测压管的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体位变动时应注意调整。③保持静脉导管通畅,每次测压所流入导管的血液应冲洗干净。④血管收缩药物可导致假性静脉压升高,因此,测压前暂停使用。⑤若压力波形不能顺出时,可以变动导管的位置。⑥拔管时,应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 一、CVP降低::⒈血容量不足⒉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二、CVP升高:⒈血容量超负荷⒉胸腔压力增加⒊腹腔压力增加⒋使用血管升压药物⒌输液治疗时(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体位、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测量静脉血压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疗严重休克病人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并发症(与留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1.感染: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无严格无菌操作;2.心律失常: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刺激而诱发心律失常;3.血管损伤:导管的硬度、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4.空气拴塞:导管连接不紧密或导管撤除后造成空气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让病人左侧卧位,用导管将气泡从右室抽出;5.血栓形成:仅占3% 血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有关。(为预防肝素盐水冲管) 目的: 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穿刺46次、46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颅脑损伤护理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方法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近期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实施深静脉置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2~55岁。留置深静脉置管时间8~36天,平均(14±1.45)天。深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43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好转后拔管,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 、结果46例深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结果46例病人留置深静脉置管均未发生感染,满足临床要求。2例病人的导管进针点红肿,给予拔除导管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每天用2.5%碘伏消毒红肿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扎,2~3天内好转。3、 讨论3.1 预防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 感染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皮肤,穿刺现场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对穿刺部位也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局部换药。一般情况下,可2~3天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2.5%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应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病房应每天通风......余下全文>>

五:深静脉导管持续输注液体每小时输液小于多少毫升会堵管

应该会有不同,乳液都会比普通液体粘稠,影响输液速度,深静脉置管封管时的注意事项是一边推封管液的时候一边慢慢退器的针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