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机器人的资料

一:关于机器人的资料 35分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俯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 本田公司ASIMO机器人

、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二:搜集智能机器人的相关资料。

来我们 智能集合城,里面分类智能娱乐有智能机器人资料!

三:能做家务的智能机器人详细资料? 20分

中国研制出会做家务机器人tech.   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鲍颖) 记者昨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一种可以辨识主人、会做家务的机器人研制成功。

这个1米2高的机器人“能听会做”,它能听懂简单的语言,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能识别简单手势,并从人群中找出自己的“熟人”;能根据要求完成各种任务,如找东西、拿东西畅

该机器人的研发者之一靳国强介绍,之所以能提供家庭服务,是因为该机器人可以听人的命令完成特定的动作,比如说叫它拿一个东西,如果碰上不知道的话,他会自己询问主人该物体的形状,在哪里。

至于如何辨认熟人,靳国强说,主要是通过一两分钟的“标定”,然后告诉机器人你叫什么名字,机器人就可以记住你的脸,下次见到他就会认出。

靳国强介绍,该机器人的功能目前一直在扩展,只要是日常的家务命令,都可以执行,将来它还能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比如收拾房间、在超市购物等。

靳国强表示,目前还是在研发阶段,有向市场推广的打算,“价位定位应该也比较低端,是让大众能接受的价格。”

四:收集机器人的资料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临时)会议决议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公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临时)会议于2016年5月27日上午9:30----10:30在沈阳市浑南新区金辉街16号公司东区二楼会议室以通讯方式召开,会议通知于2016年5月23日以传真或邮件方式送达。会议应参加董事8人,实际参加8人。本次会议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会议由董事长于海斌先生主持,与会董事经认真审议并表决一致通过如下决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申报智能工业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软件包开发及应用项目的议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发布了《2016年工业强基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0714-EMTC02-5593),通过评标方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

结合上述项目情况及公司业务特点,公司拟申报2016年工业强基工程,申报重点方向为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操作系统及软件,项目名称为“智能工业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软件包开发及应用”项目。

“智能工业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软件包开发及应用”项目旨在面向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实现嵌入式ARM控制器、X86控制器和高性能多核控制器产品,解决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高性能运动控制、弧焊、点焊、力控制、视觉等软件模块,实现控制器产品在智能型工业机器人上应用,提高机器人运动性能,丰富机器人智能功能,提高国产机器人市场竞争力,实现机器人控制器批量化生产与产业化应用。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公司拟自筹资金10,00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研发与建设。根据招标文件,本项目设置专项支持资金,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即预计本项目专项支持资金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将采取设定分阶段目标、分阶段考核、分阶段下达的后补助资金管理模式,根据项目进度和前期目标完成情况分批下达专项支持资金。项目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公司本次投标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软件包开发及应用”项目,中标结果将由招标人以书面形式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未中标的投标人。

公司本次“智能工业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及软件包开发及应用”项目是否中标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项目进展情况。

审议结果:同意8票,反对0票,弃权0票。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6年5月27日

五:机器人的资料?

机器人概述篇

实用上,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可以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欧美国家认为:机器人应该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通过编排程序具有可以变更的多功能的自动机械,但是日本不同意这种说法。日本人认为“机器人就是任何高级的自动机械”,这就把那种尚需一个人操纵的机械手包括进去了。因此,很多日本人概念中的机器人,并不是欧美人所定义的。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说来,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空间三维坐标机器。

机器人发展史

192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 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48年 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率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1954年 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 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年约......余下全文>>

六:中国智能机器人网包含哪些机器人信息?

中国智能机器人网包含了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最新信息,其中有机器人图片、机器人视频、机器人新闻等信息

七:智能机器人制造有哪些难题

易云科技从多年的智能制造开发与服务经验分析来看智能机器人制造的难题有如下几点:

1、感知外界难:机器人实现对外界的感知,靠的是各种传感器,目前国内主要靠进口。不断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机器人感知系统需要解决的技术任务。

2、“大脑”思考难:机器人的“大脑”由计算机或多个微处理器组成,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让它运算得更快、反应更敏捷、掌握的知识更丰富。

3、与人交流难:在嘈杂环境中实现语音识别、理解、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难点。

4、未来任务艰巨: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想要使机器人的运行和功能更加智能,包括知识获取、表达和推理、计划、想象力等,依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八:谁能告诉我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史?谢谢,最好有详细资料及说明,

智能型机器人是最复杂的机器人,也是人类最渴望能够早日制造出来的机器朋友。然而要制造出一台智能机器人并不容易,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类的行走动作,科学家们就要付出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索尼公司QRIO机器人

191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11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更多内容你可以查看 百度百科。

九:关于机器人的信息

robot

名词 n. [C]

1.机器人;自动控制装置;遥控装置

2.机械呆板的人,机器般工作的人

机器人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 本田公司ASIMO机器人、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编辑本段

来历

robot,原为robo,意为奴隶,即人类的仆人。作家罗伯特创造的词汇。

编辑本段

能力评价标准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任务等。

编辑本段

组成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执行机构

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

机器人高科技产物(18张)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

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机器人使用的驱动装置主要是电力驱动装置,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此外也有采用液压、气动等驱动装置。

检测装置的作用

是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后,对执行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作为检测装置的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信息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各部分的内部状况,如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将所测得的信息作为反馈信号送至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一类是外部信息传感器,用于获取有关机器人的作业对象及外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以使机器人的动作能适应外界情况的变化,使之达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甚至使机器人具有某种“感觉”,向智能化发展,例如视觉、声觉等外部传感器给出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有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构成一个大的反馈回路,从而将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

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集中式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即采用多台微机来分担机器人的控制,如当采用上、下两级微机共同完成机器人的控制时,主机常用于负责系统的管理、通讯、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向下级微机发送指令信息;作为下级从机,各关节分别对应一个CPU,进行插补运算和伺服控制处理,实现给定的运动,并向主机反馈信息。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的不同,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和力(力矩)控制。

编辑本段

机器人展会竞赛

序号名称周期国家/地区

1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2年国际

2W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余下全文>>

十: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重点

怎样变聪明的人工智能专家指出:计算机不仅应该去做人类指定它做的事,还应该独自以最佳方式去解决许多事情。比如说,核算电费或从事银行业务的普通计算机的全部程序就是准确无误地完成指令表,而某些科研中心的计算机却会“思考”问题。前者运转迅速,但绝无智能;后者储存了比较复杂的程序,计算机里塞满了信息,能模仿人类的许多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我们人的能力)。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都曾耗尽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数学家图灵发明了一种机器,这种机器成了现代机器人的鼻祖。这是一种破译敌方通讯的系统。后来,图灵用整个一生去幻想制造出一种会学习、有智能的机器。而在1945年10月的普林斯顿,另一位著名的数字家冯·奈曼却设计了一个被称为“人工大脑”的东西。他和自己的学生都是心理学和神经学的狂热迷恋者,为了制造人类行为的数学模拟机,他们遭受了多次失败,最后失去了制造“人工智能”可能性的信心。早期的计算装置过于笨重,部件尺寸太大,使得冯·奈曼无法解决如何用这些部件来代替极小极小的神经细胞这样一个难题,因为当时人类的大脑被看作是某种相互联系的神经元编织成的东西,所以就可以把它想象成某种计算装置,其中循环的不是能量,而是信息。科学家们想到,如果接受这样的对比的话,为什么不能发明出一种使信息通过以后产生智能的系统呢?于是他们提出了人工思维的各种理论。比如,物理学家马克便提出了企图使机器人用二进位或二进位逻辑元件进行思维的方法。这个方法被大家认为是非常简便的方法。1956年科学家们召开了第一届大型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主张采用“人工智能”这个术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名称。两位不出名的研究者——内维尔和西蒙提出了不同凡响的设想。他们研究了两个人借助于信号装置和按钮系统进行交际的方式。这个系统要把这两个人的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简单动作和逻辑动作。因为在这两个研究者的工作地点装有两台大型计算机,所以他们俩常把自己的试验从脚到头倒着进行消遣取乐:把简单的逻辑规则输入计算机,使它养成进行复杂推理的能力。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计算机程序不仅进行工作,而且靠它帮助,发现了一个新定理,这个定理证明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而且比以前所有的证明还要优美得多。内维尔和西蒙发现了一个奠定性的原则,即赋予机器人智能用不着非得弄懂人类大脑不可。需要研究的不是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而是它做些什么;需要分析人的行为,研究人的行为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需要探究神经元网络的理论。简单地讲,应着重的是心理学,而不是生理学。从此,研究者便开始沿着上述方向前进了。不过,他们还一直在争论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方式使计算机“思维”。有一派研究者以逻辑学为研究点,试图把推理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逻辑判断。计算机从一个判断进到另一个判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象众所周知的三段论一样:“所有的动物都会死掉;小刺唱是动物,因此,小刺猖也会死掉。”计算机能否获得幼童一样的智力水平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有两种相反的见解。伯克利的哲学教师德赖弗斯带头激烈反对“人工智能派”。他说人工智能派的理论是炼金术。他认为,任何时候也无法将人的思维进行程序设计,因为有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人是连同自己的肉体一起来认识世界的,人不仅仅由智能构成。他进一步举例:计算机也许懂得饭店是什么意思,但它绝不会懂得得客人是否用脚吃饭,不懂得服务小姐是飞到桌边,还是爬到脚边;总之,计算机永远也不会有足够的知识来认识世界。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明斯基却不同意德赖弗斯的观点,他认为机器人的智能是无限的。他对“人工智能”的解释是:这是一门科学,它使机器去......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